1. 怎样教孩子认识时间计算
您好朋友,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一个有秒针或者读秒的表让他看着,一天或者半天,他就会知道时间过去了
2. 幼儿算术怎么入门
学龄前的幼儿是能够学会一点简单的算术的。通过学习,也能促使幼儿感知觉敏锐,注意稳定,观察细致、准确;从不随意的机械的死记硬背,发展成为有意的理解的记忆;使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初步的发展,为将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初步基础。为此,我们认为让学龄前幼儿学习一点算术是需要的。学龄前计算教学的任务1、教给幼儿最简单的数和形的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方法。数的概念就是要幼儿知道数的来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和按数取物;能顺数、倒数,两个两个地数到20,五个五个地数到50,整十地数到100;认识数字1—20;书写10以内的数字;掌握序数、相邻数;将10以内数分解成两个部分,并将这两个部分合起来成一个数。在这基础上能正确、迅速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连加、连减和自编求和、求剩余的应用题。形的概念就是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除上述知识外,还要教会幼儿区别大小、长短、上下、前后、左右、厚薄、粗细、轻重,教会幼儿认识时间,掌握正点、半点等。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3、培养幼儿学习计算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由于学龄前的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很健全,似懂非懂,好奇好问,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但不能持久,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由于这些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幼儿算术的时候,哪怕是很简单的数概念,也要讲究方法,一般说来,要用幼儿日常生活所经常接触到的实物进行教学,尽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也要注意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如我们教幼儿区别“一”和“许多”时,可以把许多颗糖分给每个人“一”颗,然后把“一”颗糖、“一”颗糖合起来就成了“许多”颗糖。又如,在幼儿还没有学会数数前,可教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区别“多”“少”“一样多”,吃饭时,告诉幼儿每人坐一把椅子,那就是吃饭的人数和椅子数是一样多,4个人有3顶帽子,那就是人多帽子少。在引进“2”的概念时,我们可以从两只苹果、两只橘子、两颗糖,抽象出“2”的概念,使幼儿知道“2”是表示两个同类物体的数量关系的,与此同时,让幼儿学会数数和认识数字“2”;在引进“3”“4”等概念时,我们可用同样方法进行。至于认识几何图形,空间概念,时问观念,我们更可以借助于常见实物,如从茶杯口认识圆形,小棒围成长方形、三角形;从两很长短不同的线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学会看时钟等等。当幼儿学得了一点有关算术的知识后,我们还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例如:当他们认识了“2”以后,我们:在给他们吃苹果时,就可以问问他,一个苹果添上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当幼儿学会了10以内数的加法,带他上街买东西时,让他算算买一支铅笔要5毛钱,买两支铅笔要多少钱;买一根棒冰要1元钱,买两根棒冰要几元钱等等,
3. 如何引导幼儿认识时间
想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去认识时间向幼儿认识时间的话,它有一个阶段性的在小班中班,他们不能准确的去辨别时间,这个概念他们这个时候只能依靠一个早上起来,然后就应该是早饭,这就是天亮了的时候。到了晚上的时候就是该吃晚饭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就有意识的去告诉孩子哪一些就是什么时间到了什么时间到了?可以用活动。游戏等方式去指导孩子认识时间。
4. 怎样快速学会认时钟
了解钟表
钟表是循环的,12小时一圈,一天有24小时也就是两圈,1小时有60分钟,1分钟有60秒。
5. 怎么教孩子认时间
摩比上周刚学完《时间的学问》,有的爸爸妈妈就问了,祖老师,孩子在课上认时间还认得挺明白,怎么一到家又晕了?相信不少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 今天祖老师来说一说小小的钟表里藏着的大大学问。
时间这个概念具有流动性、不可逆转性、周期性和抽象性。怎样让5-6岁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呢?
第一步: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说一说哪些词汇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年、月、日、星期、小时、分钟、秒。比如可以让孩子感知一分钟有多长,孩子们闭上眼睛,爸爸妈妈给计时,安安静静的感受时间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觉,此举可以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
第二步:了解认识时间的工具——钟表。
仔细观察钟表,表盘上都有什么?可以看到三个部分,数字、指针、小格子。
都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是用来表示什么?
还有3根针,这3根针有什么不一样?小格子一共有多少个?
这是让孩子了解表盘的主要结构,通过仔细观察,孩子自己能发现一共有12个数字,3根指针和60个小格子。
在动手拨时间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知道其中的运转关系:矮胖胖叫时针,高瘦瘦叫分针,最细的叫秒针。
时针走的像蜗牛一样慢,走一步是一个小时;同时,分针转了一圈,表示60分钟。
仔细观察以后,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来制作一个钟表,动手画的过程中找一找每个数字、每个指针之间的关系和感觉,这是直接经验的积累 , 会加深对钟表的理解。
第三步:一一对应的认识时间。
从易到难的过程一步一步慢慢认。
1. 认识整点,时针指向数字几就表示几点,分针指向数字12的位置。
2. 认识半点,时针指向2个数字的中间,跟小不跟大,分钟指向数字6的位置.
3. 认识整分,时间指向2个数字之间,跟小不跟大,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表示多少分钟。
第四步:简单的推算
这时候强调孩子边拨边说,现在是2:00,再过一个小时是几点?
怎么说,带着孩子这样表达:2:00的时候,时针指向2,分针指向12,过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步,从2走到3,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所以再过一个小时是3:00。
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会推算了,孩子认识时间的程度就更上一个台阶了。
最重要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时间,渗透时间观念,比如列个时间计划表,几点几分干什么事。
既锻炼了时间的书写又督促孩子自己去认表。这个时间作息表可以做得活泼可爱,挂在墙上,有意识的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
到一年级,有两块内容是孩子的学习的难点,一是钟表;二是人民币,这都属于常识数学。
常识数学一定要在生活中多运用,活学活用才是硬道理!
6.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
孩子小的时候是不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物的,所以他们不懂得等待。慢慢地,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利用一些小诀窍来帮助幼儿认识、理解时间的概念了。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
1、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说一说哪些词汇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年、月、日、星期、小时、分钟、秒。比如可以让孩子感知一分钟有多长,孩子们闭上眼睛,爸爸妈妈给计时,安安静静的感受时间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觉,此举可以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
2、用具体事件替代时间
随着能力逐渐增强,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段段事件组成的,而且时间会在事件的进程中流逝。对于孩子来说,吃饭、睡觉、上学、游戏等都是知觉时间的主要指标。当孩子将具体事情和时间紧密连在一起,“时间”就不再陌生了。
3、DIY时钟墙
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守时的人,想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活规律和节奏,那就做个时钟墙吧。你只需要:海绵纸,两脚钉,剪刀,手工白胶。几点吃饭,几点去上学,几点起床,几点游戏,几点睡觉??这下一目了然。
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的妙招
1、用好手表和闹钟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们总是在做事时忘掉时间。闹钟却从来不会忘记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给他上弦,而且闹钟的铃声具有一种家长没有的权威,有时候“铃响”比家长的“该起床了”更有效果。还可以把时钟设定成在白天时每半小时报时,这样双休日孩子在家时,也会有点“紧张”气氛了。
2、让孩子用“倒计时”的方法安排时间
有的事情是硬任务,必须在某个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父母教会孩子用“倒计时”的方法安排时间了。例如,在1个月内必须完成的事情,算算还有多少天,要规定每一天要做多少,当天没有完成的话,就要及时补上。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错过了机会,就会前功尽弃,十分可惜。
3、通过讲故事引导孩子珍惜时间
孩子往往对故事书很着迷,可以找一些有关名人守时的儿童读物,让孩子自己看,或者亲自给他讲一讲,有时也可以讲一些因为不遵守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故事。通过故事使孩子逐步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增强时间意识,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如果本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还请帮忙转发、点赞,让更多的宝妈都来学习一下。梧桐树育儿经,分享育儿知识,关注儿童教育。还请关注我们公众号!
7. 如何认识钟表口诀
要认识时间,必须要认识钟面的基本结构,这主要包括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秒针。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认识时间只要能清楚地判断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
不要过早教孩子认识钟表,真正开始的时间也应该在五岁左右。如果开始过早,孩子在学习时间的过程中会遭遇挫折,挫败学习兴趣。
(7)幼儿认识时间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时,过了几就是几点.分针指向几时,就是几分钟,分针在几和几之间时,就是几分钟。
钟表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过小的孩子我们不要拔苗助长,可以结合生活让他们对时间有个大概的认识,比如1分钟是多长时间,1分钟能干什么事情,1小时是多长时间,1小时又能做多少事情。
告诉孩子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点吃饭,借助于道具,让孩子对时间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父母在教孩子认识钟表时的交流秘诀:
1、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孩子没关系,你现在不理解,我们下次再试试。
2、孩子,不要着急,妈妈认识钟表已经认识30多年了,你现在还小,需要慢慢学习,不能一步求成。
3、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了吗?真替你高兴。
4、妈妈很想告诉你答案,但是妈妈忍住了,妈妈不想剥夺自己独立成长的机会。
5、今天已经有点儿晚了,宝宝的脑子已经有点儿不转了,明天再学吧。
8. 怎么教初学数学的孩子认识时钟
每天有无数的父母在和孩子们的“拖沓”作战中精疲力尽,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有没有好方法既能轻松愉快地让孩子认识时间,又能让孩子有时间观念呢?
其实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父母首先需要让孩子认识时间。
1、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说一些可以用来表示时间的词汇,年、月、日、星期、小时、分钟、秒。
比如玩捉迷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感知一分钟有多长,孩子们闭上眼睛,爸爸妈妈通过数数来计时,感受时间,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
2、用具体事件替代时间
随着能力逐渐增强,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件件事组成,而且时间会在事件进程中流逝。
比如令父母头疼的“拖沓”,对孩子来说,做喜欢的事情时,他们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但如果是不喜欢的事情他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
这需要家长想要给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观,用客观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时间不可逆。可以将吃饭、睡觉、上学等作为孩子感知时间的指标,当具体事情和时间紧密连在一起,“时间”就不再陌生了。
3、DIY时钟墙
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守时的人,就得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活规律和节奏,陪孩子一起做个时钟墙来督促他吧。
或者直接在挂钟上不同的时间刻度,贴上需要做的不同事情。
到了什么时候,就让孩子按照约定做什么事情,坚持这样的要求,让孩子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动力定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父母态度要平和有耐心,要以身作则,还要讲究方法,养成对孩子终身有益的好习惯,千万要坚持。
9. 幼儿认识时间整点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1)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家长: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你认真的想一想,做一做。 (2)教师操作,让幼儿了解表针的运转规律。家长:时针和分针它们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呢,它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拨动时针,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家长:时针走的慢还是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3)共同小结,让幼儿了解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学会看整点。
10. 列举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要求和方法 简答题
中班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内容是 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 的时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