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章门按摩手法指的是什么
章门按摩手法指的是用双手手指指端按压章门穴位,并且做环状运动。每日2次,每次2分钟。按缓章门可解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等病症产生的病痛。
㈡ 章门穴是在腰部一个坑里吗
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位置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2
/3
【按摩章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疾病: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㈢ 按摩章门穴的方法是什么
章门是八会穴中的脏会,故虽属足厥阴肝经之穴,而肾病亦可用之。章门穴性为理气疏肝,和胃定痛,一般用于呕吐,泄泻、腹胀,肠鸣,腰背胁肋痛等证。但也可用于阳痿、滑精、虚劳的治疗。本穴位于腋中线,第11浮肋游离端之下际处。
按摩时,取坐式、用中指在章门穴上作环形转动,动时不要带动皮肤,以微酸胀为度,时间3分钟,此为摩法。或用双手拇指压在两穴上用力相对挤压,力度以酸痛为度,时间1分钟。
㈣ 肝胆的穴位如何按摩
肝胆按摩主要集中在肝经和胆经的诸多穴位上面,对于不同病征的肝病和胆病,按摩的方法和穴位也是大有区别,对症下药,对症按摩,这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保健肝胆按摩法:
揉肝胆:3分钟左右。手法:在肝区域用手掌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轻柔按摩,再用手掌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轻柔按摩,此为一次,反复做三十次左右。
推胸腹:2分钟左右。手法:用手掌沿腹正中线,从剑突向下,往脐部推摩,反复做二十至三十次。 推肝俞、胆俞、脾俞、肾俞:3分钟。手法:用手掌沿背正中线两侧旁开1.5寸,由第十二胸椎棘突向第六胸椎棘突往上推摩。
此法具有下列作用: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肝胆,增强肝胆功能;恢复肝胆状态正常 ;调节增强消化功能;调养消化系统。
注意事项:
揉肝胆、推胸腹取仰卧位,推俞穴取俯卧位;
手法要轻松柔和,动作要不急不缓,协调有序 ;???
肝胆区域有疼痛时,手法更需轻松柔和,并要加强交流,边轻松交流边推拿按摩; ?? ?
要将沐浴露经推拿按摩渗透于肌肤深层,使其发挥作用。
按摩肝胆理气机法:
用拇、食、中三指撮捏右季肋部皮肤,自上而下进行捻动,反复操作3分钟。 张掌,一手掌或两手掌重叠,按放在右季肋部,自右向左横擦3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热。
本法能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胆囊,而加强肝胆的疏泄功能,使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情志调畅。 注意事项:
⒈捻时要用手指腹部,对称用力,做搓转活动,边捻边移动位置。
⒉配合点按背部肝俞穴和胆俞穴,效果更好。
肝胆疏泄按摩
泄胆
后腰外侧,肾下无肋处,上连肾中,下往外侧,沿髋骨、大腿外侧直下胆经络。按摩,拇指按住后腰肋上酸软点,顺逆时针揉,沿经而下,一路揉动,直到髋骨,用拇指按揉环跳穴、大腿外侧、膝头缝隙。胆经络胀,后肋隐隐作痛,一会即有排泄之意。 本法应对肝肾不足,胆汁淤积,无力推动,借按摩引动肝肾行气,鼓舞胆经络分泌之功效。 舒肝
前肋,剑突前竖徘两指处,右手叉腰,左手沿右小腹外侧来回揉动按摩18次。完成后,换左手叉腰,右手沿左小腹外侧来回揉动按摩18次。 这样按摩,经络气沿肝经络引动到大敦穴。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小腹沿肝经络一线,虚寒,隐隐不适。来回上下按摩。肝气条达,腹部一线变粗,变深。眼部反应,太阳穴气往外鼓动,从侧角清透而出。手三焦经络反应,头目清晰,一身和煦。然后内脏行气。 平衡
按摩日月穴,平衡气血。右手叉腰,左手按摩右日月穴,按照从左到右的逆时针方向按摩。18次之后,换左手叉腰,右手按摩左日月穴,顺时针揉按。内心保持温和状态,温和的情绪,平静的身心,体验各经络行气。也是内驱虚寒,外透邪热的过程。 归原
一身平和之后,用手背交替揉命门。先左手顺时针,后右手逆时针。各九次。
按摩治疗胁痛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而言,系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由于肝居胁下,胆附于肝,肝胆之经脉循行于两胁,故胁痛的发生,多与肝胆疾患有关。如《灵枢。五邪篇》上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器法时论》也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肝气郁结者
主证两胁胀痛,痛无定处,并常因情绪波动而增减,胸闷不畅,时欲太息,食减,苔薄,脉弦。分析肝喜条达,主疏泄,情志不畅,则气郁不舒,肝失条达,故见胁肋胀痛,并随情志波动而增减;气滞则胸闷不畅,时欲太息,太息则郁闷略散,而觉胸闷缓解;肝气乘刷,脾失健运,故食少。苔薄脉弦,是肝郁之征象。
选穴肝俞、胆俞、章门、期门、肩井、环跳、阳陵泉、绝骨、太冲。可重用推揉背腰利气法,搓擦痛点化瘀法,推揉胸胁疏肝法,拢揉胁下柔肝法,配用远端取穴利胆法。
瘀血停着者
主证胁肋刺痛,痛处不移,痛甚拒按,晚间尤重,或胁下可见痞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分析肝病日久,瘀血停着,络痹不通,气血不畅,故胁肋刺痛,痛处不定;瘀血积聚,故入夜痛甚。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均系瘀血停滞肝经,血气不通的表现。
选穴肝俞、胆俞、阳陵泉、太冲。此型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选用推揉背腰理气法,推揉胸胁利肝法,远端取穴利胆法,搓擦痛点化瘀法,对症处之。
肝阴不足者
主证胁痛隐隐,绵绵不休,头晕目眩,虚烦少寐,口干唇红,舌红苔少,脉沉弦细或细数。
分析:肝病日久,肝血亏耗,精血不足,致使血不养肝,肝络失养,则见胁痛隐隐,绵绵不休;肝血虚,血不上荣,则见头晕目眩;肝阴不足,虚火扰心,则虚烦少寐;口干唇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系阴虚内虚之征。
选穴肝俞、三焦俞、章门、阳陵泉、绝骨、太冲。可重用推揉背腰利气法,推揉胸胁疏肝法,推揉胁下柔肝法,配用搓擦痛点化瘀法。
若胁痛为经络阻滞型,证见疼痛较重,痛扯肩背,走窜肋下,咳嗽痛剧,可重用以下推揉背腰理气法,按颤痛点定痛法,还纳扭挫抱抖法,以疏经通络,理气止痛。胁痛其他证型的治疗,可根据兼证选用药物,参考以下基本手法对症处理。
基本手法:
· 推揉背腰理气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其侧,两手多指交叉或左右分推背部,以右胁肋为主,叠掌揉膀胱经内侧线肝俞至三焦俞一段;侧掌滚以上部位;双拇指重叠分别揉右肝俞与胆俞,揉动缓慢,揉按交替,按压沉稳,反复操作。
搓擦痛点化瘀法单掌或小鱼际肌搓背部痛点,亦可用擦法和摩法,或用展形推。
· 压颤痛点定痛法令患者深吸气,医者叠掌快速轻揉背部痛点,待患者呼气时,作有节律地压颤动作。
· 推揉胸胁疏肝法患者侧卧,医者立于其后,两手自腋中线前后分推胸胁部,叠掌揉以上部位,以右侧为主。
· 推揉胁下柔肝法患者仰卧,医者立于左侧,两手交替推抚右胁肋下;然后,立于右侧,叠掌推揉以上部位。
· 远端取穴利胆法医者双拇指同拨阳陵泉、绝骨,按压双太冲。
· 还纳扭挫抱抖法若患者为肋椎关节半脱位所致的肋间神经痛,可用抱抖法整复错位,镇静止痛。令患者直立,两手交叉抱于颈部,医者立于其后,两上肢环抱其双肘,当其双足离地时,作上下抖动,多可听到上背部肋椎关节发出弹向。一般以每日作一次为宜。
㈤ 丰胸按摩视频手法教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拥有凹凸的身材,而丰满的胸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现实中有很多人由于发育不良的原因或者是在哺乳等原因导致胸部偏小,这样严重地影响到身材的比例,魅力和气质也会大大地降低,而丰胸是解决胸部问题的唯一途径。按摩丰胸就是其中的一种,按摩的时候,配合好的精油,促使荷尔蒙加量分泌,从而使胸部增大。
1、在手心倒入几滴适量的精油,双手摩擦,先用掌心的温度温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精油更好的被胸部肌肤吸收,加速丰胸效果。
2、先将精油均匀的涂满胸部,然后加以按摩,双手五指张开,然后往上推,可以有效改善胸部下垂现象。
3、然后手指并拢,将胸部从侧面往中间推,这个动作能有效改善和防止胸部外扩的现象。
4、将双手按照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的姿势按摩一个胸部,随着按摩的进行,可能会有干的现象,随时根据个人需要加滴精油。
5、双手交替按摩胸部,这样可以有效改善胸部外扩,还有丰胸塑形的作用。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如何按摩丰胸的相关知识,而按摩丰胸的见效比较慢,需要大家长期的坚持,但如果想要快速安全的丰胸,可以选择自体脂肪丰胸手术来达到效果,还可以减肥,一举两得。
㈥ 如何按摩章门穴
章门穴:位置在肋骨的边缘处。这个穴位对妇女更重要。
怎么找章门穴?把一只手向上手心贴在脸上,下边肘尖的位子就是章门穴大概的位置。“章”文章的章,古代就是指贵重的材料。“章门”就是贵重材料的门。什么是人体的贵重材料呢?五脏是人体的贵重材料。这个穴位是连接五脏的门户,这个穴位可以通达五脏,可以调节五脏的功能。按这一个穴位就可以调节五脏的协调了。章门穴是脾经的募穴。募捐的“募”是聚集起来的意思,章门穴把脾经的功能和气血会聚集在这里。它是人体八大要穴之一。
章门穴的功能:可以调节五脏间协调,一舒肝健脾。二、防治妇科病。三、有减肥的功效。敲打这个穴位把肝气郁结疏散掉了,把脾的功能增强了。大家知道脾是管运化的,管消化食物的,管生血的,所以你敲一个章门穴就可以舒肝健脾。对妇女来讲可以防治乳腺增生。可以防治妇科的任何疾病,妇科都是走肝经这个通道的。为什么有减肥的功效,因为敲打章门穴可以增减胆汁的分泌。胆汁分泌多了,消化功能就强了,它可以把多余的脂肪消耗掉。所以这个穴位尤其重要。
㈦ 章门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章门穴属足厥阴肝经,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章门穴的主治疾病为: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等胃肠病证;胁痛,黄疸,痞块(肝脾肿大)等肝脾病证。
人体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
穴位速取:侧卧举臂,从腋前线的肋弓软骨缘下向前触摸第十一肋骨游离端,在其下缘处即是。
章门穴的指压小窍门:敲打章门穴可以增加胆汁分泌,用手按压这个穴位有疏肝健脾,调气活血的功效。
章门穴归属足厥阴肝经,有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等作用。章门穴有降浊固土之作用功效,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经常按摩章门穴对治疗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等有良好疗效。
㈧ 肝郁气滞按摩哪个穴位好
你好,肝郁气滞症是因为肝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会出现情志抑郁,胸胁胀满、窜痛等症状,你可以吃元胡止痛片配合局部穴位按摩进行治疗,一般按摩肝腧、章门、足三里、中脘就可以了
㈨ 章门穴怎么找
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就是。章门穴,别名长平,季肋,隶属于足厥阴肝经。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
章门穴在图示位置:
章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 息,风气如同由此进 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9)章门按摩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章门穴配穴举例:
1、配梁门、足三里治腹胀;配内关、阴陵泉治胸胁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呕吐 (《腧穴学》)。
梁门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直刺0.8~1.2寸。
2、配足三里、梁门,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3、配内关、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阳陵泉人体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4、配足三里、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太白,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㈩ 期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按摩方法是什么
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正坐或仰卧位,自乳头垂直向下推2个肋间隙(乳头平第四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具有疏肝泻火、理气解郁之效。
1、针刺冲门穴的方法:冲门穴直刺0.5-1寸,避开血管,腹股沟酸胀,可扩散至外阴部。
2、艾灸冲门穴的方法:冲门穴艾条灸10-20分钟,冲门穴艾炷灸3-5壮。
3、按摩冲门穴的手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冲门穴,用力方向由内向外,每次30秒左右,每日可多做几次。
(10)章门按摩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穴名的来源
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
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