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贴息计算公式究竟是怎样的
贴现利息的计算公式:贴现息=票面金额*贴现年利率*贴现天数/360
其中贴现天数从贴现日算到汇票到期日,按照实际天数计算,算头不算尾,异地的汇票要加上三天。
例如:收到一张出票日期2010-8-11银行承兑汇票455421元。汇票到期日2011-2-13。年利率3.65%,2010-8-16日我就想将汇票贴息,请问如何计算需贴多少钱息?
455421*3.65%*181/360=8357.61元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或者 年贴现率÷360
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凡是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期限以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时间。
贴现利息的支付方式:
为确保买方能及时、足额支付贴现利息,应通过买方提供承诺函的方式或签订三方协议的方式对贴现利息支付进行明确。
1、买方提供承诺函的方式。由买方将买方付息票据付息承诺函及拟由其付息的商业汇票复印件交给买方开户行。买方开户行仅对在承诺函中声明的商业汇票办理买方付息。
2、买方、卖方和贴现银行签订《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三方协议》的方式。
贴现利息的具体划付:
对于买方应付的贴现息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处理:一是将应付的贴现息足额存入买方付息保证金账户;二是在贴现日,将已经确定的贴现利息划付到银行指定账户;三是对应付的贴现息核定授信额度。
在核定授信额度的方式下,买方开户行按付息承诺函所列明的汇票合计金额,计算买方所应付的贴现息,报行内信贷审批。审批通过后,将付息承诺函原件与承兑汇票复印件交专人保管,以备贴现银行查询;审批不能通过,将以上材料退买方。贴现银行在划扣贴现息时,如果买方指定账户内资金不足,买方开户行代为支付贴现利息,按逾期贷款核算并管理。
银行在审查买卖双方资信状况及是否存在真实贸易背景,并对商业汇票的真实有效进行审核后,决定能否受理该业务。该业务下的商业汇票可以背书转让,办理转贴现和再贴现。
通过上述内容阅读,我们知道贴现利息的计算公式中涉及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三个数值,小编提醒大家在使用公示计算时,要注意正确代入数值,以防出错。假如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想要了解,不妨登录找法网免费在线咨询。
Ⅱ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时贴现利息是怎么计算的
一、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不带息票据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面值x贴现率x贴现期。
2、带息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天数/360。
二、贴现天数=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三、贴现利息公式,用公式表示即为:
1、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2、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3、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四、年利率折算成日利率时一年天数一般按360天计算,故要除以360。故你的计算应以100000×6.03%×146/360=2445.77(元)为准。
(2)贴现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申请向开户银行申请贴现时,应准备完整的贴现资料
一、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资格类文件
1、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申请人营业执照副本或正本复印件、企业代码证复印件;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经办人授权申办委托书;
3、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经办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工作证(或提供介绍信);
4、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申请人贷款卡(原件或复印件)及其密码。
二、银行承兑汇票及跟单资料
1、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
2、交易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3、相关的税务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三、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申请文件
1、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申请书;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凭证。
Ⅲ 票据贴现的计算
1、贴现额的计算公式为:
贴现付款额=票据面额×(1-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天)
贴现期限 = 30 + 31 + 1 - 1 = 61天
其中,4月30天、5月31天、6月1天。
2、贴现息= 40000 * (12% / 360) * 61 = 813.33元
3、贴现额 = 40000 - 813.33 = 39186.67元
4、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39186.67元
借:财务费用813.33元
贷:应收票据40000.00元
(3)贴现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出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一般工商企业向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就属于这一种;
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信用业务,是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Ⅳ 贴现金额的计算
计算方法:
1、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到期贴现值)=应收票据的面值
2、带息票据的到期值(提前贴现)=应收票据面值-提现息
3、提现息=应收票据面值×(票据到期天数/360)×贴现率
4、例:
(1)一张汇票票面价值100万,出票日期1月1日,3月1日到期。要求计算贴息和贴现净额。持票人与2月2日到银行进行贴现,贴现率为12%。
(2)提现息=100×(30/360)×12%=1万
(3)提现净值=100-1=99万
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4)贴现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申请条件
(1)在贴现行开立结算账户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2) 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
(3)能够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按规定不能出具增值税发票的除外)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Ⅳ 商业汇票贴现计算
计算方法:
1、
贴现利息
贴现的期限从其贴现之日起至
汇票到期日
止。
实付贴现金额按
票面金额
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1日的利息计算。
承兑人
在异地的,贴现的期限以及
贴现利息
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
2、不带息
贴现利息=
票面金额
×贴现天数×日
贴现率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贴现金额=
票面金额
-贴现利息
3、带息
到期值=票面金额×期限×票面利息/360+票面金额
贴现利息=到期值×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贴现金额=到期值-贴现利息
商业汇票贴现
,是指
商业汇票
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给银行或
非银行金融机构
,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按
票面金额
扣除
贴现利息
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
票据融资
行为。
Ⅵ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是如何计算
一、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不带息票据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面值x贴现率x贴现期。
2、带息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天数/360。
二、贴现天数=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三、贴现利息公式,用公式表示即为:
1、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2、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3、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四、年利率折算成日利率时一年天数一般按360天计算,故要除以360。故你的计算应以100000×6.03%×146/360=2445.77(元)为准。
(6)贴现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非银行贴现业务经办机构)具体操作程序:
一、出票银行在企业当地时:
1、企业准备好汇票原件、盖好背书章、提供清晰票面复印件、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款收款单位名称、帐户、开户银行、开户银行大额支付号。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银行和企业在出票银行柜台查询,约 分钟查好;
3、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银行即电话通知自己银行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划款 贴现款约 分钟到帐。
4、企业确认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款到帐 即交易完成。
二、出票银行不在企业当地时:
1、企业提供清晰票面及背书复印件、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款收款单位名称、帐户、开户银行、开户银行大额支付号,传真给贴现业务经办机构。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经办机构发电函或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向出票银行查询,一般在 个工作日内回复。
3、企业准备好汇票原件,盖好背书章,在邻近银行打款,贴现银行验证汇票原件,即电话通知自己银行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划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款约 分钟到帐。
4、企业确认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款到帐,即交易完成。
Ⅶ 票据贴现的计算公式
公式: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期
实得金额=票据到期价值-贴现利息
注:每30天为一月,不足30天,按一月计算。
本题:
贴现利息=60000x6%x2/12=600元
实得金额=60000-600=59400元。
选B。
(7)贴现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贴现利息的计算公式为: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月贴现率/30,或者为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年贴现率/360。
在贴现率的计算公式下,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贴心利息是指汇票持有人向银行申请票面金额而付给银行的利息。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出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一般工商企业向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就属于这一种;
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信用业务,是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办理贴现业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二)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具有真实的商业交易关系
(三)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Ⅷ 贴现利息怎么计算
贴现利息的计算公式为: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月贴现率/30,或者为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年贴现率/360。在贴现率的计算公式下,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贴心利息是指汇票持有人向银行申请票面金额而付给银行的利息。
(8)贴现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申请贴现的条件:
(1)在贴现行开立结算账户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2) 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
(3)能够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按规定不能出具增值税发票的除外)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计算方法:
1、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到期贴现值)=应收票据的面值
2、带息票据的到期值(提前贴现)=应收票据面值-贴现息
贴现息=应收票据面值×(票据到期天数/360)×贴现率
例:一张汇票票面价值100万,出票日期2月1日,4月1日到期。要求计算贴息和贴现净额。持票人于3月2日到银行进行贴现,贴现率为12%。
贴现息=100×(30/360)×12%=1万
贴现净值=100-1=99万
Ⅸ 商业汇票贴现额如何计算
商业汇票贴现额分为带息和不带息。
计算方法:
1:不带息计算方法
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2:带息计算方法
到期值=票面金额×期限×票面利息/360
贴现利息=到期值×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实际付款金额=到期值-贴现利息
拓展资料:
承兑汇票分两种,一种是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签发的汇票,这种票基本上不会领不到钱,因为银行会保证付款,果真出问题,银行会找付款方处理,对领款这一方不会有影响,付款方与银行有信用额度在,银行也不会拿不到钱的,顶多去法院处理,然后拍卖抵押品而已;如果要扩展来看,不就是LC吗?
另一种是商业承兑汇票,由付款方开出,这东西有点像支票,只不过票期可以开长一点,还能注明利率等等,例如三个月,持票人可以将此汇票存进银行,但是,付款方要是没钱,银行不会垫的,也就是不见得会拿到款,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商业汇票的贴现:
商业汇票的收款人或被背书人需要资金时,可持到期的承兑汇票填写贴现凭证,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贴现凭证一式五联:
第一联代申请书,由银行作贴现付出传票;
第二联收入凭证,由银行作贴现申请人收入传票;
第三联收入凭证,由银行作贴现利息收入传票;
第四联收款通知,银行给贴现申请人的收款通知;
第五联到期后由会计部门按到期日排列保管,到期日作贴现收入传票。
贴现的期限一律从其贴现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日的利息计算。
贴现利率按有关规定执行,贴现利率按现有同档次信用贷款利率上浮3%执行。贴现利息和实付贴现金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贴现利息=票面到期值×贴现天数×贴现率
实付贴现金额=票面到期值-贴现利息
贴现到期,贴现银行向承兑人收取票款。当商业承兑汇票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时,其开户银行除按规定收取罚款之外,还应立即将商业承兑汇票退给贴现银行,贴现银行从贴现申请人账户内收取票款。
Ⅹ 贴现计算公式
贴现计算公式如下:
票面金额(1-贴现率×贴现日期)?=贴现金额;
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到期贴现值)=应收票据的面值;
带息票据的到期值(提前贴现)=应收票据面值-贴现息;
应收票据面值×(票据到期天数/360)×贴现率=贴现息。
【拓展资料】
贴现是一个商业术语,指付款人开具并经承兑人承兑的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持票人),受让人(持票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将票据变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收款人)。商业汇票到期,最终持票人凭票向该汇票的承兑人收取款项。远期汇票经开具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贴现指商业票据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贴现金额x贴现率x贴现期限。我国的票据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