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能告诉我初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113428826.htm
‘贰’ 化学方程式计算
选C。题目中问的是气体,显然D错。由方程式可知,0.1molC对应0.2molCuO时全生成CO2,0.1molC对应0.1molCuO时全生成CO,现在有0.125molCuO,介于两者之间,自然两种气体都有。
要是具体计算两种气体各有多少,可以有几种方法。
一、十字交叉法。
0.2*************0.025……1
******0.125***********……—
0.1*************0.075……3
可见有0.025mol的C与CuO反应生成0.025molCO2,另有0.075mol的C与CuO反应生成了0.075molCO。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3。
二、过程假设法。
先假设0.125molCuO与0.1molC反应全生成了CO,那么根据第2个方程式,有0.1molCuO参与反应,生成0.1molCu,0.1molCO,剩下了0.025molCuO。之后这0.1molCO再与0.025molCuO发生反应,根据两个方程式相减得到的CO还原CuO的方程式关系,可得到有0.025molCO参与反应,这次反应生成了0.025molCu,0.025molCO2,同时剩下了0.075molCO。 最终反应的结果为0.125molCu,0.025molCO2,0.075molCO,生成的气体产物自然就是CO和CO2。
‘叁’ 初中化学方程式快速计算法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意义: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书写方法: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
①反应物化学式写在左边,生成物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相连接。
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即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边配上必要的系数使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③要注明反应所需要条件,如需要加热,使用催化剂等均需在等号上边写出。如需要两个以上条件时,一般把加热条件写在等号下边(或用Δ表示)
④注明生成物状态,用“↑”表示有气体生成(反应物中不含气体),“↓”表示有难溶物产生或有固体生成(反应物中不含固体)。
补充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①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例如: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CuSO_4) (NaOH) [Cu(OH)_2] (Na_2SO_4)
_数字 为原子数 数字在字母右下角
②观察法: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例如: 第一步 H20+Fe—— Fe3O4+H2
第二步 4H20+3Fe—— Fe3O4+H2
第三步 4H20+3Fe= Fe3O4+4H2 (反应条件为高温)
③奇偶配平法: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如:
第一步 C2H2+O2——CO2+H2O
第二步 C2H2+O2——CO2+2H2O
第三步 2C2H2+O2——4CO2+2H2O
第四步 2C2H2+5O2——4CO2+2H2O (反应条件为点燃)
④待定化学计量数法: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 a+c=2d (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 (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 (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
5 零价法
把不知道的化合物(如FeC3)的元素看成0价,再根据以上的方法配平
‘肆’ 求初中化学方程式计算题通用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最后一题,一般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6分。1、审题(自己审题,不写出来)2、设未知数(1分)3、写化学方程式,同时写出已知量的相对分子量和所求物质的相对分子量,再标出已知量的质量和所求物质的质量x(2分)4、列出算式(1分)5、计算出x(1分)6、答(1分)
‘伍’ 如何计算化学方程式
了解化学反应实质,物质是有分子组成,分子是有原子组成,化学变化是分子层面的,原子是不变的,比如H2O,H20是水分子、H(氢)就是原子。化学反应是打破原有分子,重组新分子。
化学守恒说的就是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这也化学配平的原理。反应式前面有几个原子,后面也必须有几个原子。
配平以前一定要确定的就是分子式是正确的。比如高锰酸钾KMnO4 这个分子里面是有1个K(钾) 1个Mn(锰)4个O(氧)。这个一定要保证正确,不然后面配平也是会错误的。
上面这个反应式可以利用的技巧,就是K前后都出现在一个分子里面,前面是KMnO4,后面是K2MnO4,通过前面我说的前后原子不变,反应式前面一定得有2个K才可以保证前后钾原子不变。
配平钾原子以后就可以着手其他原子,由于化学式前面变成了2倍的高锰酸钾,所以锰变成两个,氧变成8个,将化学式后面的数字合并 正好符合。这样就配平了。
遇到其他的反应式也可以这样,先确定分子式是否正确,然后找一个最好下手的原子先配平(一般选变化最小的那个原子),然后在计算其他原子。
‘陆’ 化学方程式计算所用的方法
一. 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法量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常见的题型有以下两种: 质量差量法和体积差量法。
二. 守恒法
所谓守恒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提高解题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 关系式法
对于多个连续进行的反应,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由关系式进行计算更加方便,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 极值法
极值法是应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
五. 十字交叉法
对于两组分组混合知其平均值,求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的计算题型,都可以采用十字交叉法来计算。
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对于气体反应物、生成物,还可以直接通过化学计量数得出体积比。
‘柒’ 谁给讲讲怎样计算化学方程式(原理是什么)
比如2H2+O2=2H2O
4g氢气刚好和32g氧气完全反应,所以8g氢气对应64gO2完全反应,其他也对应…
比如过氧化氢制成氧气,现要制的2g氧气,需多少g过氧化氢?
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由方程式知道68g双氧水反应可得到32g氧气。
现xg双氧水反应可得到8g氧气
根据比例68:32=x:8 x=17g。
比例关系表达的是68:32 是多少双氧水反应得到多少氧气。左右都相同。
比如68g双氧水反应可得到32g氧气。
那么34g双氧水反应可得到16g氧气。
17g双氧水反应可得到4g氧气。
136g双氧水反应可得到64g氧气。
这些都是成比例的。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首先换算成物质的量,这更简便,其实化学计算就是一个守恒思想,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就可进行计算,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守恒思想!它的实际意义就是应用以生活。
‘捌’ 初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H2O2==2H2O+O2(气体)
可以这样算2/32=34*2/M
看化学式就知道,生成一个氧气消耗两个过氧化氢!
‘玖’ 化学中化学方程式的几种计算方法
1.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2.守恒法 在化学中有许多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代数和守恒等。 (1)质量守恒 ①宏观表现:变化前后质量守恒。 ②微观表现:变化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2)电子转移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高总数)。 (3)电荷守恒 ①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总负电荷数与阳离子所带总正电荷数必须相等。 ②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必须相等且电性相同 (4)化合价代数和守恒 任一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借此可确定化学式。 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3.关系式(量)法 化学计算的依据是物质之间量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常可从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中而得。但对复杂的问题,如已知物与待求物之间是靠很多个反应来联系的,这时就需直接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其实从广义而言,很多的化学计算都需要关系式的。只是对于多步反应的计算其“关系式”更是重要与实用。 “关系式”有多种,常见的有:质量或质量分数关系,物质的量或粒子数关系式,气体体积的关系式等。 确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的一般方法: △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再根据需要从方程式中提练出某些关系。如: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得如下关系:4HCl~Cl2 (2)根据守恒原理确定关系式 如:2Na~H2
参考资料: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