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多少比上一年增加多少
如果设这两年全国教育经费平均年增长率为,先求出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额为亿元,再根据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额年全国教育经费计划支出额,列出方程,求出其解,然后根据实际意义舍去不合题意的值即可求得平均年增长率. 解:设增长率为,根据题意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所以这两年全国教育经费平均年增长率为.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求平均变化率的方法.若设变化前的量为,变化后的量为,平均变化率为,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当增长时中间的""号选",当下降时中间的""号选").注意:求出方程的解以后,需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❷ 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是什么内容
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内容概括如下:
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且不得低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
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保证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这三个增长是根据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5条规定的。此项规定被通俗地称为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一道教育类资格考试常见的相关考题: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具体是指( )。
A.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B.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C.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D.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长
正确答案 :A B C
❸ 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比例”慨念是什么
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有明文规定。
两免一补:指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杂费、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❹ 教育费附加怎么算
教育附加费的计算公式:应纳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税额)×3%;教育附加费的计费依据: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税额为计费依据。
教育费附加是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同级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同级财政部门监督管理,专门用于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的预算外资金。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国务院于1986年4月28日发布《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指出凡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除按照《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 (国发[1984]174号文) 的规定,缴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单位外,都应当按照该规定缴纳教育费附加。
凡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均为教育费附加的纳费义务人 (简称纳费人)。凡代征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亦为代征教育费附加的义务人。 农业、乡镇企业,由乡镇人民政府征收农村教育事业附加,不再征收教育费附加。国务院(国发[2010]35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0]103号)文件明确了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适用于现行有效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规定,凡是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纳税人均需按规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以上为[ 教育费附加怎么算? ]的所有答案,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这方面的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环球青藤教育官网!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教育费附加怎么算?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❺ 关于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规定包含的内容
法律分析: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指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三个增长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五十五条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第五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❻ 教育经费的比例是怎么样的
据统计,201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1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04%。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34648.57亿元,比上年增长8.30%。其中,中央财政教育经费5322.32亿元,比上年增长6.28%。
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858.37亿元的比例为14.51%,比上年的14.48%提高了0.03个百分点。
(6)教育经费增长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情况是:
1、全国幼儿园为7671.84元,比上年的6951.49元增长10.36%。增长最快的是贵州省(29.71%)。
2、全国普通小学为11328.05元,比上年的10911.17元增长3.82%。其中,农村为10548.62元,比上年的10194.82元增长3.47%。普通小学增长最快的是河南省(10.81%)。
3、全国普通初中为16494.37元,比上年的15739.92元增长4.79%。其中,农村为14634.76元,比上年的14065.68元增长4.05%。普通初中增长最快的是安徽省(11.19%)。
4、全国普通高中为16446.71元,比上年的15138.49元增长8.64%。增长最快的是贵州省(19.89%)。
5、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16305.94元,比上年的15112.35元增长7.90%。增长最快的是江西省(24.78%)。
6、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22245.81元,比上年的21471.03元增长3.61%。增长最快的是海南省(29.78%)。
❼ 教育投入“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是什么
三个增长:
1.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3.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两个比例:
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2.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
(7)教育经费增长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1.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要持续保障财政投入,全面建立生均拨款制度,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要鼓励扩大社会投入,完善政府补贴等政策制度,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总投入中社会投入所占比重。
2.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要科学规划教育经费支出,合理确定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严禁随意扩大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范围。要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落实政府责任。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水平,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
要着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积极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财政教育经费着力向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要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支持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落实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要持续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投入力度。
3.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要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要全面改进管理方式,以监审、监控、监督为着力点,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要全面提高使用绩效,建立健全体现教育行业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要全面增强管理能力,落实完善资金分配、使用和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制度体系。
参考资料网络——教育投资
❽ 教育费用年增长率
设平均年增长率为x
则5480(1+x)^2=7891
(1+x)^2=1.44
1+x=1.2
x=0.2=20%
所以平均年增长率为20%
❾ 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怎么计算
工会经费按公司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的2%计算;
职工教育经费按公司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的2.5%计算。
工会经费=每月工资总额(150000/3)*2%=1000元
教育经费=每月工资总额(150000/3)*1.5%=750元
(一)两者的定义:
工会经费,是指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费用。
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事业的一项费用,是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二)两者税法的规定:
(1)职工教育经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也是单位的一项流动负债。
(2)工会经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这二项,其中2%工会经费是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的提取和使用都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