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求水稻理论亩产
亩产(公斤)=有效穗(亩)*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克)/1000/1000
有效穗(亩)=亩窝(穴)数)*平均每窝有效穗
亩窝数=667/(行距(米)*窝距(米))
Ⅱ 一般稻谷一亩产多少斤
1、以超级稻、巨人稻、海水稻、去镉稻等新型品种为例,在四种水稻材料中,小面积测产最高亩产量为620.95公斤,按照大田种植产量的8折计算,亩产量也可达500公斤。即便是最低产量的那种耐盐碱水稻材料,小面积的亩产量也达到438.14公斤。
2、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示范基地,是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10月15日,该基地水稻种植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3、巨人稻亩产1000公斤,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里,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个头高达2米,亩产可达1000公斤。
4、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示范基地,是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该基地水稻种植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
1、籼稻谷
即籼型非糯性稻谷。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又分为早籼稻谷和晚籼稻谷。
2、粳稻谷
即粳型非糯性稻谷。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又分为早粳稻谷和晚粳稻谷。
3、糯稻谷
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两类。
Ⅲ 水稻产量每亩多少斤
水稻的亩产量为2000-2400斤左右。
具体的亩产量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品种等因素影响。种植水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整1遍,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水分管理可以采取浅、湿、干的间歇灌溉方法,这种方法除了在孕穗期及扬花期不能使用之外,全期都能采取间歇灌溉的技术。
稻谷亩产一般多少斤稻谷:
1、一般种植情况下,水稻亩产量为2000-2400斤左右。要注意,具体的亩产量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品种等因素影响,这些元素都会导致产量不同,通常采用优良品种并且在科学的管理下水稻容易高产。
2、种植水稻之前一定要先将稻田的土壤翻整1遍,这个过程主要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以前的农户一般会利用水牛进行整地,现在基本上使用机器。
育秧苗时要先撒下稻种,然后再往土上洒1层稻壳灰即可。目前大部分的秧苗都是由育苗中心进行培育,好的稻苗是种植成功的关键。秧苗培育好之后可以将它插进稻田里面,传统的插秧法一般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
3、水分管理主要采取浅、湿、干的间歇灌溉方法,除了在孕穗期及扬花期不能使用之外,全期都可以采取间歇灌溉的技术。
尽量不要使用大水漫灌的方法,长期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中的前茬根系和秸秆腐败释放出氨气以及含硫的有害气体,毒害根系。土壤如果长期处于浸水的状态,会导致孔隙度降低、通透性下降,不利于根系发育。
Ⅳ 水稻亩理论产量计算公式
答案:水稻亩理论产量计算公式:60CM半径规尺取样3点称毛谷重(千克)乘200或60CM半径规尺取样6点称毛谷重(千克)乘100再乘土地利用率。你所问的85%就是土地利用率。说明:60CM半径规尺所划得的圆圈为1.1平方米,采样3点就是3.3平方米乘200就是666平方米,理论上的1亩,如采样6点就是6.6平方米乘100就是666平方米,理论上的1亩.一般情况土地利用率由当地栽培水平来定,但定85%本人认为土地率用率偏低.
Ⅳ 水稻亩穗数计算公式
答:亩有效穗X穗实粒数x千粒重/1000000。
水稻亩产量的计算:亩产(公斤)=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x结实率(%)x千粒重(克)×10-6(10的负6次方)×85%。
水稻亩产量(理论产量)的计算方法为: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10的负6次方)。
Ⅵ 如何测水稻亩产啊
一般可采用5点取样法,分别测产取平均数。
每个点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当然简单的可以只取1个点5平米也行——后折算亩产量。
1亩=666.67平方米。
Ⅶ 水稻理论测产公式
1.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50个田块进行理论测产。每块田对角线3点取样。移栽稻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直播和抛秧每点取1平方米以上调查有效穗数;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于50穗)调查穗粒数、结实粒。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2)计算公式:亩产(公斤)=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粒(克)×千粒重(克)×85%/1000×1000。
2.实收测产:(1)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将万亩高产攻关点划分为5~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算重量。(2)田间实收:用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产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份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3)计算公式:Y=(666.7÷S)×W×(1-I)×(1-E)×[(1-M)÷(1-MO)];平均产量=∑Y÷9;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
Ⅷ 怎样测定水稻产量
水稻产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种。生物产量是指水稻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不包括根系),其中有机物质占90%~95%,矿物质占5%~10%,故有机物质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经济产量是指人们收获的主产品稻谷的产量,通常所说的产量即是指经济产量。水稻的产量结构是指构成产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二因素结构、三因素结构和四因素结构。
二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重。
三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粒重。
四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重。
其中三因素产量结构比较常用。在确定实粒数、结实率和粒重等因素时,通常涉及标准问题,不同测定目的往往标准不同。一般情况下可用1.05或1.06比重的盐水或泥浆水分离籽粒,沉底者即为“结实粒”。实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均以此“结实粒”测定、计算得出。在生产实践中,通常以达到饱满籽粒2/3程度者为“结实粒”。
一般来说,水稻产量结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别是在高产水平下,一个因素的提高,总会引起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正确地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彼此协调,乘积最大,才能实现高产。水稻估产有卫星遥感估产、气象估产和田间现场估产等多种形式。田间现场估产比较常用,是农民和专家在田间现场操作,根据理论公式和实践经验由小面积产量推测大面积产量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田间测产的基本方法:
(1)理论测产方法
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50个田块进行理论测产。每块田对角线3点取样。移栽稻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
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直播和抛秧稻每点取1平方米以上调查有效穗数;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株2穴~3穴(不少于50穗)调查穗粒数、结实粒。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计算公式:
亩产(公斤)=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2×85%
(2)实收测产基本方法
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5个~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田间实收,用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重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计算公式:
Y=
(667÷S)×W×
(1-I)×
(1-E)×[
(1-M)÷
(1-Mo)];
平均产量=ΣY÷9;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粳稻=14.5%。
(3)田间现场估产方法
第一步,根据被测田块面积确定样点的数量、大小和取样方法。被测田块的面积大,则样点的数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则少些,小些。一般每667平方米(每亩)可以取3点,面积再大时可取5点或7点。取点方法可用三角法或梅花五点法,再多时可采用棋盘法。
第二步,测量每个样点的准确面积,调查基本数据,如总穴数、平均每穴穗数等,然后取接近平均每穴穗数的植株2~3株进行产量结构调查。最后,将各样点植株分别收割,单独脱粒并称其鲜重。有测水仪时,测定鲜重含水量,无测水仪时,令其自然风干至标准含水量,再称其干重。
第三步,根据上述基本数据,估算被测田块产量和产量结构。被测田产量=各样点风干重之和×欲测田面积÷各样点面积之和,如果测得各样点的鲜重和当时的含水量,则先将鲜重换算成标准含水量(早粳14.5%,粳糯15%,晚粳15.5%)下的籽粒重量,然后再代入上式中,同样获得被测田的产量。干、鲜重的换算公式为:干重=(1-鲜重含水量)×鲜重÷(1-标准含水量)。如果想了解该品种的产量结构,根据上述基本数据可以分别获得二因素、三因素和四因素产量结构。
Ⅸ 水稻怎么算产量
水稻估产有卫星遥感估产、气象估产和田间现场估产等多种形式。田间现场估产比较常用,是农民和专家在田间现场操作,根据理论公式和实践经验由小面积产量推测大面积产量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田间现场估产的方法。
第一步,在稻谷成熟时根据被测田块面积确定样点的数量、大小和取点方法。被测田块的面积大,则样点的数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则少些、小些。一般每667米2可以取3个点,再大些可取5点或7点。取点方法可用三角法或梅花五点法,再多些可采取棋盘法。
第二步,测量每个样点的准确面积,调查基本数据,如总穴数、平均每穴穗数等,然后再对其中长势中等、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进行产量结构调查,如每穗粒数、实粒数计算其平均值,千粒重可以常年数值为依据,也可实称。最后,将各样点植株分别收割,单独脱粒并称其鲜重。有测水分仪时,测定鲜重含水量,无测水分仪时,令其自然风干或人工烘干至标准含水量,再称其干重。
第三步,根据上述基本数据,估算被测田块产量和产量结构。如果测得各样点的鲜重和当时的含水量,则先将鲜重换算成标准含水量下的籽粒重量,然后再代入公式:被测田产量=各样点风干重之和×欲测田面积÷各样点面积之和,同样获得被测田的产量。干、鲜重的换算公式为:干重=(1-鲜重含水量)×鲜重÷(1-标准含水量)。
Ⅹ 水稻亩产量如何计算理论的
亩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除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