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缆绝缘厚度怎么算
19/0.25是束丝,束丝外径不是按照正规绞合的计算,应该是1.154*SQRT(19)*0.25=1.26
1.6-1.26=0.34
这个绝缘厚度才0.17mm!-----真正的薄绝缘了!
1mm2的导体,绝缘外径1.6mm-------问LZ,这是什么电线?
1007的厚度也有0.38。。。。。。
㈡ 力学中如何计算冰面厚度和承受力的关系
选取统一形状、大小的冰面如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面,然后用同一个支架按同样的方式架起,对圆上一定点位置如圆心位置施加缓慢增大的压力,直至冰面破坏,期间记录下力的变化,最大施力可视为该冰面的承受能力。对于不同厚度的冰面多次实验,然后按照数据对应关系拟合出关系式。
㈢ 已知绝缘电线外直径是1.6mm,导体结构是19*0.25mm,如何算出导体直径和绝缘厚度呢
导体结构为19*0.25则导体直径=0.25*5=1.25(19根细丝由内到外排成圆形(1+6+12),该圆形的直径是细丝的5倍,可画图试试更容易理解)
绝缘厚度=(1.6-1.25)/2=0.175mm
㈣ 电缆护套厚度计算公式
t=0.035xD+1
原则:
1、按标准计算控制护套厚度,计算公式:D (挤前外径)×0.035+1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 ×0.1592
3、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4、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5、提高低密度聚乙烯护套挤出机的温度,提高耐磨性、抗冲击性、抗应力开裂强度,因为挤出温度过高,易使塑料焦烧,或出现“打滑”现象;另外,挤包层的形状稳定性差,收缩率增加,甚至会引起挤出塑料层变色和出现气泡
性质:
高密度聚乙烯。同MDPE(中密度聚乙烯)、LD/LLD(低密度/线性低密度)相比,HDPE材料分子链结构规整,分子链具有更少的支链结构,且支链更短,分子链排列整齐,分子链间距离小,分子链间作用力大。
HDPE的这些近程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以下基本性能:材料密度较高,结晶性好,结晶度大,分子层间作用力大。宏观表现为材料密度高,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优于LLD/LD/MD,材料硬度高,耐磨损性能优异,耐化学腐蚀性能好。但由于其熔体流动性、材料柔韧性略差,对材料的加工有更高的要求。
作为护套材料的黑色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选用护套材料专用高密度聚乙烯基础树脂,添加优质碳黑色母及其他相关的加工助剂,混炼造粒而成。优质的炭黑色母含量、碳黑颗粒度、分散度等因素,对光缆耐紫外线辐射老化、耐热老化等长期性能影响巨大。
BJCCS采用的电缆专用HDPE护套材料,其基础树脂的选择,碳黑含量、碳黑粒径和分散度等,均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保证光缆的物理机械性能,适应敷设条件、环境老化,保证运行可靠性和长期使用寿命,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㈤ 厚度是怎么计算的
质量除密度,可以算出体积
保鲜膜通常材料聚氯乙烯,简称PVC
比重表中查到聚氯乙烯1.35-1.4克/立方厘米,这里取1.4
4市斤=2000克
假设厚度为X
35000*38*X=2000/1.4
厚度约为0.001074厘米(10.74微米)
㈥ 电线绝缘厚度计算公式
电线绝缘厚度计算公式:
t=(D-d)/2
其中:
t——绝缘厚度 (mm)
D——绝缘外径 (mm)
d——导体外径 (mm)
检验产品的绝缘厚度是否符合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绝缘厚度为目的。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绝缘厚度是根据该产品适用的电压等级、导体截面的大小、载流量的大小、使用的环境条件、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并考虑长期使用寿命的诸多因素,经过科学的计算和长期实践试验而确定的,如果是比规定值小,会失去电绝缘性能,直至被击穿,导致人身、财产损失,如果是比规定值大到某种程度(超过电线最大外径),给使用者带来诸多麻烦,直至不能使用,并给生产企业增加成本。
㈦ 求厚度公式怎么计算
此题逻辑有点问题。一般耒说厚度乘以面积等于体积,知二可求一。而面积的求法较为复杂有规则的及不规则的故要根据具体形状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㈧ 关于电缆计算公式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
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 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㈨ 水稳厚度计算公式
具体厚度设计图纸上有说明,虚抛系数取1、4左右,不同的配料虚抛系数不同。
设计水稳厚度图纸上有要求的,实际铺筑水稳路面时候要看设计厚度。比如说设计水稳厚度为20cm,实际铺设时虚铺为25cm左右。要是设计30cm就需要虚铺37cm左右。具体多厚还要看水稳,不同水稳压缝也不同。
㈩ 铜的阻值与厚度计算公式
铜的阻值与厚度计算公式是:R=ρL/S。
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电阻率ρ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这个规律就叫电阻定律(law of resistance),公式为R=ρL/S 。其中ρ为制成电阻的材料的电阻率,L为绕制成电阻的导线长度,S为绕制成电阻的导线横截面积,R为电阻值。
相关信息介绍:
1、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0℃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2、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V-100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3、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导电性能好坏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