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对于矿井煤炭采出率是如何规定的
厚煤层一般不小于75% ,中厚煤层不小于80% ,薄煤层不小于85%。
为了提高采区采出率,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应力求减少煤柱损失。
1、首先是合理确定煤柱尺寸,或采取措施取消区段煤柱或上下山煤柱;
2、其次是在必须留设煤柱时,尽量提高煤柱的回收;
3、再就是适当加大采区尺寸,相对减小采区隔离煤柱及上下山煤柱损失所占的比例。
(1)隔离煤柱煤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采区采出率为:(采区工业储量-开采损失)/采区工业储量*100%
采区开采过程中的煤炭损失主要有:工作面落煤损失,约占3%-7%(厚煤层留煤皮时另加计算);采区区段煤柱、上下山煤柱、采区隔离煤柱等各项煤柱损失,根据煤柱尺寸不同及考虑煤柱的回收情况分别加以计算。
⑵ 煤矿断层防隔水煤柱留计算公式中,需要煤的抗拉强度,哪位大哥知道煤的抗拉强度一般取多少告诉一下
一般0.03--0.1左右
⑶ 煤炭储量的计算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 =(LhMD-Q地损 -Q呆滞 )K
式中:
Q开——开拓煤量,t;
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
h——采区平均倾斜长,m;
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
D——煤的视密度,t/m3
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
K——采区采出率。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 =(LhMD-Q地损 -Q呆滞 )K
式中Q准——准备煤量,t;
L——采区走向长度,m;
h——采区倾斜长度,m;
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
式中:Q回——回采煤量,t;
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
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
M——设计采高或采厚,m;
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为了及时掌握生产准备程度与采掘关系,应对三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三量的统计与分析是通过绘制和填报相应的图、表、台帐及文字说明来完成的。其中主要有三量计算图、月末三个煤量动态报表、矿井(露天)期末三个煤量季(年)报表。
⑷ 如何计算煤矿采区煤炭储量 可采储量
1、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算出煤层倾角和煤层水平投影面积;
2、再用三角函数求出煤层倾斜面积;
3、倾斜面积乘以平均煤厚得出体积;
4、再用体积乘以煤的容重就是煤的地质储量。
5、地质储量减去保护煤柱再乘以回采率就是可采储量。
⑸ 煤矿边界煤住损失量怎么计算
利用计算机EXCEL2003对煤柱边界进行自动化计算
李建力
【摘要】:留设保护煤柱是为了有效保护受护范围不受采动影响,通常采用垂线法留设保护煤柱。文章介绍了使用计算机EXCEL2003软件将复杂计算公式进行疏理,然后用数学函数编入Excel2003做成表格。技术人员使用该表格,只需有关参数输入相应单元格中,表格将自动利用公式计算出保护煤柱的边界坐标;这样就可缩短计算时间,减少了工作量,提高准确度。
【作者单位】: 晋煤集团寺河矿地测科;
【关键词】: 顶计算机 保护煤柱 自动计算
⑹ 三个煤量计算方式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 (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计算公式:Q开 =(LhMD-Q地损 -Q呆滞 )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计算公式:Q准 =(LhMD-Q地损 -Q呆滞 )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三、三量开采期(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二)三量可采期的计算三量可采期的计算公式分别为:(三)三量的合理可采期影响三量合理开采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1.矿井地质条件2.井型和采区布局3.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4.机械化程度四.三量的统计与分析为了及时掌握生产准备程度与采掘关系,应对三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三量的统计与分析是通过绘制和填报相应的图、表、台帐及文字说明来完成的。其中主要有三量计算图、月末三个煤量动态报表、矿井(露天)期末三个煤量季(年)报表。
⑺ 煤矿留设煤柱
我认为,准确地说,煤柱是衡量采区回采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不是一个重要标准。
其实,理解了采区回采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这个问题很好理解。采区回采率,是实际采出量与总储量之比。实际采出量加上损失量就是总储量,显然,损失量越小实际采出量越大。损失量怎么构成呢,一个是厚度损失,比方说6米厚煤层只采出5米,就会损失1米,另一个就是面积损失,就是包括了留设的各种煤柱、不易开采的不规则块段。留设煤柱越大,面积损失就越大,实际采出量就超低,采区回采率就会超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