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拉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拉力简写为F,力的单位为牛顿,简称牛,符号N。
拉力公式:f=w/s
弹簧的拉力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F=kx
式中的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其大小取决于弹簧本身,k的单位是N/m。这就是胡克定律。
拉力效果的定义
拉力是按力的效果定义的,从力的性质来看,拉力也是弹力,而从力的作用对象来看,拉力可能是内力,也可能是外力。
如果物体在受到阻力和拉力两个力的情况下,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那么此时F拉=F阻,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合力为零)。
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物体做加速运动,则F拉>F阻;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则F拉<F阻。
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牵引力)跟摩擦力平衡。
❷ 板材承受压力的计算
可简化为
周界固定,中心受集中载荷P
σ=c*P/h^2
h=0.04m
c可查表得,c=0.7542
代入300Mpa
计算的P=636.4Kn
❸ 钢板 承载力计算
8毫米厚的钢板,四边固结。受集中力作用。因板厚与平面面积之比,比值很小。钢板的受力状态类于张力柔性平面体。且Q235的抗拉强度大于抗剪温度。结构的破坏形式是:钢板被剪穿(冲切破坏)或板的边缘约束被拉坏。
❹ 木头的承载力怎么计算
木头的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1、原位试验法: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4)板材最大拉力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木头承载力的特点:
1、柱桩:由于桩底位移很小,桩侧摩阻力不易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一般柱桩,桩底阻力占桩支承力的绝大部分,桩侧摩阻力很小常忽略不计。但对较长的柱桩且覆盖层较厚时,由于桩身的弹性压缩较大,也足以使桩侧摩阻力得以发挥,对于这类柱桩国内已有规范建议可予以计算桩侧摩阻力。
2、摩擦桩: 桩底土层支承反力发挥到极限值,则需要比发生桩侧极限摩阻力大得多的位移值,这时总是桩侧摩阻力先充分发挥出来,然后桩底阻力才逐渐发挥,直至达到极限值。
对于桩长很大的摩擦桩,也因桩身压缩变形大,桩底反力尚未达到极限值,桩顶位移已超过使用要求所容许的范围,且传递到桩底的荷载也很微小,此时确定桩的承载为时桩底极限阻力不宜取值过大。
❺ 板材受力计算
说的有点没明白,你的目标物品是0.5t,有用槽钢或龙骨去支持,然后用板材铺上去吗?
如果是做垫板的话,要看目标物品的情况了。
一般有人用密度板,也有人用多层板,这两种板材都是有工艺等级的。
如果是0.5t,一般用1.2厘米或者0.9厘米的板材就可以了。也有用1.8厘米的。
❻ 关于SBS沥青防水卷材拉伸试验,最大拉力的计算方法
试件以恒定的速度拉伸至断裂。连续记录试验中拉力和对应的长度变化。
拉伸试验机有连续记录力和对应距离的装置,能按下面规定的速度均匀的移动夹具。拉伸试验机有足够的量程(至少2000N)和夹具移动速度(100±10)mm/min,夹具宽度不小于50mm。
拉伸试验机的夹具能随着试件拉力的增加而保持或增加夹具的夹持力,对于厚度不超过3min的产品能夹住试件使其在夹具中的滑移不超过1mm,更厚的产品不超过2mm。这种夹持方法不应在夹具内外产生过早的破坏。
为防止从夹具中的滑移超过极限值,允许用冷却的夹具,用时实际的试件伸长用引伸测量。
力值测量至少应符合JJG 139-1999的2级(即±2%)。 3 试件制备
除非有其他规定,整个拉伸试验应准备两组试件,一组纵向5个试件,一组横向5个试件。
试件在距试样边缘(100±10)mm以上裁取,用模板,或用裁刀,尺寸如下: 方法A:矩形试件为(50±0.5)mm ×200mm,按图1和表1. 方法B:哑铃型试件为(6±0.4)mm ×115mm,按图2和表1.
表面的非持久层应去除。
试件中的网格布、织物层,衬垫或层合增强层在长度或宽度方向应裁一样的经纬数,避免切断钢筋。
试件在试验前在(23±2)℃和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至少放置20h。 4 步骤
对于方法B,厚度是用GB/T 328.5方法测量的试件有效厚度。
将试件紧紧的夹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中,注意试件长度方向的中线与试验夹具中心在一条线上。为防止试件产生任何松弛推荐加载不超过5N的力。
试验在(23±2)℃进行,夹具移动的恒定速度为方法A(100±10)mm/min,方法B(500±50)mm/min。
连续记录拉力和应对的夹具(或引伸计)间分开的距离,直至试件断裂。
注:在1%和2%应变时的正切模量,可以从应力应变曲线上推算,试验速度(5±1)mm/min。
试件的破坏形式应记录。
对于有增强层的卷材,在应力应变图上有两个或更多的峰值,应记录两个最大峰值的拉力和延伸率及断裂延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