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纺织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面料成本=原料成本+织造费用+染色印花后整理加工费+检验打卷包装费用+税+各个环节的损耗
一、原料成本
原料成本=每米用纱量X纱价
我们把所有的面料分为没有弹力的面料,纬弹面料,四面弹面料来一一说明。
1.没有弹力的面料
客人给我们的样布或者规格大都是成品,已经染色好了,我们就需要把成品规格还原到坯布规格。
坯布经向密度=成品经向密度X成品门幅/坯布门幅
坯布纬向密度=成品纬向密度X(1—染色缩率)
注:染色缩率,大概全棉的2-5%,涤棉的3-8%,全涤的8-15%,布越薄染色缩率越大,机缸染色比长车染色缩率要大,成品面料蒸烫缩水率要求越小,染色的缩率越大。
公式:经纱用纱量=(经密X门幅X0.65)/经向纱支即:128X63X0.65/21=249.6克
纬纱用纱量=(纬密X门幅X0.65)/纬纱纱支即:60X63X0.65/16=153.6克
0.65是一个系数,很粗糙的一个系数,这里有很多因素影响这个系数的大小,比如织缩率,经向因为有张力的伸长,损耗等等。
这里的每米布的用纱量并不等于成品面料的每米克重,也有一个系数,一般用0.88,我们计算出用纱量是249.6+153.6=403.2克/米,成品的克重大概是403.2X0.88=355克米,平方米克重是355/1.5(门幅)=237g/m2,不同的面料这个系数相差很大,在染色的时候,有很多因素影响这个系数,比如缩率,碱减量,前处理等等,很多时候要靠经验去总结这个系数。
249.6X0.02=4.992元每米
同样,假设16支的棉纱价格是18000元/吨,那么纬向的用纱成本是
153.6X0.018=2.76元每米
这个规格的面料原料成本就是4.992+2.76=7.75元每米。
2.纬弹面料
常规的纬弹面料都有相对应的坯布,比如:
全棉弹力府绸成品40X40+40D/133X7257/58英寸对应的坯布是96X72上机门幅84英寸
全棉弹力纱卡成品16X16+70D/120X4048/50英寸对应的坯布是90X40上机门幅72英寸
全棉弹力直贡成品32X32+40D/190X8057/58英寸对应的坯布是130X80上机门幅84英寸
其他的不是常规的纬弹面料门幅的缩率就按这个比例计算,一般的门幅缩率是30%左右,把成品的规格还原成坯布的规格,然后再按没有弹力的面料的用纱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用纱量,原料成本
3.四面弹面料
方法是一样的,也要把成品的面料规格还原到坯布的上机规格,再按没有弹力的计算方式计算。
比如全棉四面弹,成品的规格是32s/2+70Dx32s/2+70d密度是100X60/英寸,门幅是46英寸,还原成坯布的上机规格应该是密度为65x46门幅是72英寸,(纬向缩率为35%,经向缩率为23%,一般是长车扎染),按照前面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用纱量:(65+46)x72x0.65/16=325g/m(经纬向的纱支是一样的就把经纬密度相加),即每米的用纱量是325克。
再比如全涤四面弹,常见的成品规格200d+40dX200d+40密度是118x80/英寸门幅是57/58,还原成坯布的上机规格应该是经纬密度是82x56(全涤四面弹一般都是用溢流缸染色,缩率经纬向都是30%左右)上机门幅是84英寸,200d换算成支数应该是5314/200=26.6支,按照用纱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用纱量:(82+56)x84x0.65/26.6=283g/m。
其他的T/R四面弹,T/C四面弹,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是经纬向的缩率大小有所不同,具体的缩率数据要咨询有相关生产经验的人。
根据坯布的用纱量,再考虑到染色的经向缩率,碱减量等等因素,可以大致计算出成品的克重,这个理论计算出来的克重和实际的克重相差很大,一般误差在正负20克每米左右,只能做为参考。
(该答案来自一个业务人员的经验,如有不同建议,请指正)
二、织造费用
织造费主要与纬密有关,其次与织布机有关。
比如一般全棉的用喷气织布机,通常说"一毛钱一梭"即:纬密除以2.54,再乘以0.1,就是织造费用,例如常规品种全棉府绸40x40 133x72/英寸 ,纬密是72, 算下来的织造费就是72/2.54X0.1=2.83元每米。如果是全化纤长丝的,不用浆纱,织造费可以按8分算。
有些品种织造难度比较大的,织造费又要高一些,门幅较大的,织造费又要高一点,织布机越高档,织造费越贵,有梭织布机的织造费最便宜,片梭织布机,大提花织布机的织造费用最贵。
‘贰’ 化纤面料(全涤)缩率怎么计算
洗前—洗后/洗前
‘叁’ 印染废水怎么处理
目前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
在物理处理法中应用最多的是吸附法,这种方法是将活性炭、黏土等多孔物质的粉末或颗粒与废水混合,或让废水通过由其颗粒状物组成的滤床,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多孔物质表面上或被过滤除去。目前,国外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多半用于三级处理)。该法对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和疏水性染料,并且它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Saito T等人的研究表明,活性炭的吸附率、BOD去除率、COD去除率分别达93%、92%和63%,活性炭吸附能力可达到500 mg COD/g炭,污水如先曝气,则会加快吸附速率。但若废水BOD5>200 mg/L,则采用这种方法是不经济的。
吸附处理使用的吸附剂多种多样,工程中需考虑吸附剂对染料的选择性,应根据废水水质来选择吸附剂。研究表明,在pH=12的印染废水中,用硅聚物(甲基氧)作吸附剂,阴离子染料去除率可达95%~100%。
高岭土电是一种吸附剂,研究表明经长链有机阳离子处理,高岭土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黄色直接染料。此外,国内也应用活性硅藻土和煤渣处理传统印染工艺废水,费用较低,脱色效果较好,其缺点是泥渣产生量大,且进一步处理难度大。
化学法
a 混凝法
主要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所采用的混凝剂多半以铝盐或铁盐为主,其中以碱式氯化铝(PAC)的架桥吸附性能较好,而以硫酸亚铁的价格为最低。近年来,国外采用高分子混凝剂者日益增加,且有取代无机混凝剂之势,但在国内因价格原因,使用高分子混凝剂者还不多见。据报道,弱阴离子性高分子混凝剂使用范围最广,若与硫酸铝合用,则可发挥更好的效果。混凝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设备投资省、占地面积少、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缺点是运行费用较高、泥渣量多且脱水困难、对亲水性染料处理效果差。
b 氧化法
臭氧氧化法在国外应用较多,Zima S.V.等人总结出了印染废水臭氧脱色的数学模式研究表明:臭氧用量为0.886 g O3/g染料时,淡褐色染料废水脱色率达80%;研究还发现,连续运转所需臭氧量高于间歇运行所需臭氧量,而反应器内安装隔板,可减少臭氧用量16.7%。因此,利用臭氧氧化脱色,宜设计成间歇运行的反应器,并可考虑在其中安装隔板。臭氧氧化法对多数染料能获得良好的脱色效果,但对硫化、还原、涂料等不溶于水的染料脱色效果较差。从国内外运行经验和结果看,该法脱色效果好,但耗电多,大规模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
光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率较高,但设备投资和电耗还有待进一步降低;
c 电解法
电解对处理含酸性染料的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脱色率为50%~70%,但对颜色深、CODcr高的废水处理效果较差。对染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各类染料在电解处理时其CODcr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硫化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目前这种方法正在推广应用。
生物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对印染废水以生物处理为主,占80%以上,尤以好氧生物处理法占绝大多数。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法中以表面加速曝气和接触氧化法占多数。此外,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等也有应用,生物流化床尚处于试验性应用阶段。但由于生物对色度去除率不高,一般在50%左右,所以当出水色度要求较高时,需辅以物理或化学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对BOD去除效果明显,一般可达80%左右,但色度和COD去除率不高,尤其是PVA等化学浆料、表面活性剂、溶剂及匹布碱减量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使印染废水的COD达到2 000~3 000 mg/L,而且BOD/COD也由原来的0.4~0.5下降到0.2以下,单纯的好氧生物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出水难以达标;此外,好氧生物处理法的高运行费用及剩余污泥处理或处置问题历来是废水处理领域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难题。据资料报道,一般污泥处理或处置费用占整个污水处理厂费用的50%~70%(国外),在国内也占40%左右。由于上述原因,印染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肆’ 我是在染布厂做称染料的 染料是粉尘的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和防护
防治粉尘危害,保护人体健康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
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
1.尘肺
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尘肺病的种类很多,其中12种被列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混合尘肺、铸工尘肺。
2.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
3.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不同的有机粉尘有不同的生物作用,如引起支气管哮喘、棉尘症、职业过敏性肺炎、混合性尘肺等。
4.呼吸系统肿瘤
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浑浊;沥青烟尘在日光照射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粉尘的中毒作用是指吸入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而引起的中毒现象。
对于粉尘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防尘:
1.技术革新
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一项彻底消除粉尘污染、搞好防尘工作的技术措施。在工艺改革中首先应当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危害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以后通过治理消除或减少其危害的措施。
2.湿法防尘
这是一项简便、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粉尘遇水后很容易吸收、凝聚、增重,这样可大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改善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
3.密闭尘源
将尘源有效的封闭,是防止粉尘外逸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
4.通风除尘
这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措施。通风除尘就是用通风的方法将尘源予以有效的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使作业区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5.个人防护
这是一项辅助性的措施。通常是在其他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通过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等),进一步防止粉尘的吸入,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为了防止粉尘的危害,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法令。有《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的矽尘危害的决定》、《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办法》等。根据这些政策法令,各厂矿在防尘上做了不少工作,并总结了预防粉尘危害的八字经验,“革、水、密、风、护、管、教、查”等综合措施,使粉尘浓度逐年下降,接触粉尘工人的尘肺发病率逐年降低,发病工龄和病死年龄大大延长。但目前我国预防粉尘危害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乡镇工业中问题更为突出,抓好防尘工作仍是首要任务。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该条例对监督监测、健康管理,以及奖励和处罚做出了规定,对防尘工作起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1)组织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防尘工作的关键。粉尘作业较多的厂矿领导要有专人分管防尘事宜;建立和健全防尘机构,制定防尘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综合防尘措施;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大型厂矿应有专职测尘人员,医务人员应对测尘工作提出要求,定期检查并指导,做到定时定点测尘,评价劳动条件改善情况和技术措施的效果。做好防尘的宣传工作,从领导到广大职工,让大家都能了解粉尘的危害,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好防尘工作。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中心措施,主要在于治理不符合防尘要求的产尘作业和操作,目的是消灭或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逸散,以及尽可能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
l)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应从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择,以及产尘机械在出厂前就应有达到防尘要求的设备等各个环节作起。如采用封闭式风力管道运输,负压吸砂等消除粉尘飞扬,用无矽物质代替石英,以铁丸喷砂代替石英喷砂等。
2)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凡是可以湿式生产的作业均可使用。例如,矿山的湿式凿岩、冲刷巷道、净化进风等,石英、矿石等的湿式粉碎或 喷雾洒水,玻璃陶瓷业的湿式拌料,铸造业的湿砂造型、湿式开箱清砂、化学清砂等。
3)密闭、吸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产尘岗位,应采用密闭吸风除尘方法。凡是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尽可能密闭,并用局部机械吸风,使密闭设备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净化处理,才能排出,避免污染大气。
(3)卫生保健措施
预防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一步措施是消灭或减少发生源,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最后是减少粉尘进入人体的机会,以及减轻粉尘的危害。卫生保健措施属于预防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属于辅助措施,但仍占有重要地位。
1)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对受到条件限制一时粉尘浓度达不到允许浓度标准的作业,佩带合适的防尘口罩就成为重要措施。防尘口罩要滤尘率、透气率高,重量轻,不影响工人视野及操作。开展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对增程体质,提高抵抗力具有一定意义。此外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吸烟.遵守防尘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未佩带防尘口罩不上岗操作的制度。
2)就业前及定期体检,对新从事粉尘作业工人,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目的主要是发现粉尘作业就业禁忌症及作为健康资料。定期体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发现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时,及时调离。
3)保护尘肺患者能得到合适的安排,享受国家政策允许的应有待遇,对其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妥善安置。
什么是煤矿工人尘肺?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矿井下生产主要包括岩石掘进和采煤两个工种。这两个工种的工人所接触的粉尘种类是不同的。在岩石掘进工作面工作的工人,主要接触的是岩石粉尘(含硅粉尘),接触很少,他们所得的尘肺是矽肺;而在采煤工作面工作的工人、运输煤和地面选煤厂的工人,主要接触煤尘,很少接触岩石粉尘,这些工人所得的尘肺就不是矽肺,而是煤尘肺或者叫煤肺。
不过,这两种尘肺在煤矿工人中只占少数,大约占所有煤矿尘肺中的20%左右。而绝大多数,即80%左右的煤矿尘肺是煤矽肺,也就是说既有硅的作用,又有煤的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性尘肺。这是因为在我国绝大部分的煤矿,井下工种分工并不严格,而且调动也频繁,井下煤矿工人绝大多数在岩石 掘进和采煤工作面都工作过,所以他们既接触煤尘,也接触岩石粉尘,所得的尘肺是混合的煤矽肺。因此所谓的煤矿工人尘肺,实际上是包括了煤矽肺、矽肺和煤肺三种尘肺。
吸入任何粉尘都会得尘肺病吗?
粉尘的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粉尘只要吸入肺内,都会引起尘肺病。例如,沙漠里的风沙、马路上的灰尘、教室里的粉笔灰等,都可以飞扬起来被人吸到肺里,但这些都不会引起尘肺病。这是由于这些灰尘的颗粒大,不易进入肺泡,或其化学成分不会引起肺部纤维化的缘故。严格来说,只是在某些生产过程产生的某些种类粉尘,大量长期吸入才能发生尘肺病。
尘肺病因学研究认为,只有进入到肺泡并沉积下来的粉尘,才有可能引起尘肺。人们通常把能到达肺泡内的这部分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一般是指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由于呼吸粉尘较长时间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能吸入到肺泡内并沉积下来,因此是引发尘肺病的主要因素。尘肺的发生与矿尘理化性质、矿尘浓度、接尘时间长短及个体条件等都有直接关系。接触不同种类的粉尘,因其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不同,尘肺患病率、发病工龄和病期进展快也不一样。
粉尘是怎样导致尘肺发生的?
粉尘致尘肺的致病机制迄今为止尚不能做出圆满的解释。各种粉尘的理化特性不同,对机体的作用及引起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表现出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也各异,即各种粉尘的致纤维化能力强弱不同,引起肺部损害的性质和程度也不同。
(1) 小而局灶的间质损害:主要在细支气管周围,病灶由蓄积的粉尘、噬尘细胞及中度增生的网状纤维组成,不伴有胶原化或胶原化不明显,这类损害多半由致纤维化作用较弱的粉尘引起,如铁尘和煤尘引起的很多分散性损害属此类。
(2) 局灶性、结节性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纤维化:病灶中噬尘细胞大量坏死,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如由石英或其他致绳纤维化作用较强的粉尘所引起的尘肺。
(3) 细支气管及肺泡壁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病变多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并可波及非呼吸性细支气管,并有肺泡间隔的纤维化,如石棉尘引起的石棉肺。
(4) 大块纤维化:在上述第二、第三类损害的基础上,由于大量胶原纤维的融合病灶及局部组织缺氧、炎症、肺不张及免疫学因素的共同作用,病变常融合成团块,有时可表现为进行性团块纤维化。
导致尘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导致尘肺发生的诸多因素中,累积接尘量与实际接尘工龄是煤矿工人罹患尘肺病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因子分析表明,煤工尘肺的发病率随累积接尘量的增加和平均接尘工龄的增加而增高,接尘工龄与累积接尘量密切相关,是致病的辅助因素。
得尘肺病需要多长时间?
自开始从事粉尘作业起,一直到发现尘肺的时间,叫做发病工龄。尘肺的发病工龄长短不一,这不仅仅和接触粉尘的性质有关,而且与该生产中防尘条件的好坏更有关系。一般说业,得矽肺病大约需要8~10年,石棉肺需要5~8年,煤肺需要15~20年,铝尘肺需要16~40年。
体质好环与得不得尘肺有关吗?
由于粉尘是通过对人体起作用而产生尘肺的,所以体质好坏等个体因素,也影响着尘肺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大家都在同一个车间或矿井下干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发生尘肺。有时工龄较短的得了尘肺,而工龄较长的却没有得病,即使得了尘肺,病变发展的快慢和严重程度,人与人之间也有所差别。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这是因为影响发病的因素,除了和工龄、工种以及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以及个人卫生情况等影响机体抵抗力的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说来,未成年的工人、妇女、不注意个人防护和卫生以及健康情况较差者,如患有心脏和肺部疾病的人,比较容易患尘肺病。
如何确定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
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要确定接触某种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需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首先,应确定其危害程度的定性指标,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其次,再评定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即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及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超标倍数。该标准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级、I级、Ⅱ级、Ⅲ级、Ⅳ级危害。确定危害程度时,只要将现场所获得的三项指标数据,在危害程度分级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即可在分级表中查出其危害等级。
(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系指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其含量高低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标准中将其划分为四类:即含量等于或小于1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10%~4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40%~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以及大于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在接触同一种性质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不同。劳动强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尘亦不同。考虑到我国生产方式的复杂情况,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作为一项定量指标,列入分级标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实际包括两项内容,即工人接尘工时调查,以及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该指标既表示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又反映工人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3)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是指作业场所实际测得的粉尘浓度值,超过国家标准的倍数,计算方法如下: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粉尘实测值/该粉尘最高允许浓度 —1 然后,取几次所测定的粉尘浓度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例如,某铸件清理岗位使用的天然砂时,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99.50%。一个工作日中一个工人的肺总通气量6999升/日·人,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是4毫克/立方米,国家标准规定最高允许浓度是1毫克/立方米,根据计算,超标倍数为3,在表3—2中找到相应位置,查出该岗位粉尘危害程度为Ⅲ级。 该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以及引起化学中毒危害性粉尘。
化学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化学工业品种繁多,与各行各业生产密切相关,是许多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化学工业主要有基础化工、农药化肥、石油化工、染料油漆、医药试剂、J感光材料、各种助剂等行业。化学工业生产过程,还常常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易腐蚀等特点,这就构成了化工生产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职业性中毒的特点。
(1)急性和慢性中毒由于化工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急性事故及急性中毒的发生率较其他行业多,还常涉及非职业人群。如火灾和泄漏事故会污染四周的大气,使大批人中毒。慢性中毒的远期影响也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2)损害脏器化学物可以侵犯人体的各个器官,有的是定位的,有的是多系统侵犯。 刺激性毒物常引起呼吸系统损害,严重时发生肺水肿;氰化物、砷、硫化氢、一氧化碳、醋酸胺、有机氟等易引起中毒性休克;砷、锑、钡、有机汞、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等易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亲肝的毒物很多,典型的有黄磷、四氯化碳、三硝基甲苯、三硝基氯苯等引起肝损伤;中毒性肾损伤可由重金属盐造成损伤,也可由某些毒物通过缺氧、脱水等造成损伤;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以及亲神经的毒物均可引起中毒性脑水肿;苯的慢性中毒主要损害血液系统,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严重时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汞、铅。锰等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损害。由于化学种类繁多,在此不能—一叙述。
(3)致癌作用近年来化工系统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的报告较多,如橡胶行业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与防老化剂有关;石油行业的恶性肿瘤也高于当地居民,且消化系统的肿瘤为高;染料行业的联苯胺引起膀胱瘤已被公认;塑料行业的氯乙烯引起肝血管瘤、氟塑料可疑对人致癌;油漆涂料行业肠癌、肝癌患者增多等。
‘伍’ 染厂染布有多少道工序
染布的工序:缝头,烧毛,退浆,漂白,丝光,染色,热定型,预缩
‘陆’ 我司是一家印染厂,现在要求进行“碱减量污水预处理,回收对苯二甲酸”。请问,印染厂的
你好,请问你碱减量的印染厂在哪里
‘柒’ 小型印染厂如何处理污水
不同印染废水处理中的预处理工艺解析
目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的预处理工艺主要有:格栅、筛网、沉砂、调节水量及水质、降温等。根据不同的印染废水水质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去除一部分污染物,改善废水水质,提高后续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
1.格栅、筛网
由于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布毛、线头、纤维屑等细小的悬浮物,如梭织布的退煮漂废水、牛仔漂洗废水等均含有大量的细小纤维悬浮物,混合印染废水中往往还含有许多比较大的悬浮物质,这些物质会对水泵造成损害,对主体处理造成影响。因此,在进入泵及主体构筑物之前要对其进行拦截,设置格栅拦截较大悬浮物,设置筛网拦截细小悬浮物。
2.沉砂
印染废水中的漂洗废水(如牛仔漂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泥砂物质如浮石渣,如果不对其废水进行沉砂处理,往往会造成后续构筑物的大量积砂,也会减少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池容,降低水力停留的时间,使水力特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导致严重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尤其会对水泵造成磨损,降低水泵的使用寿命,增加运行成本。因此在某些印染废水处理中设置沉砂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沉砂池一般可分为: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我公司应用最多的是平流沉砂池,主要是由于牛仔漂洗废水中的浮石渣表面不含大量的有机物,因此没有必要采用曝气沉砂池或旋流沉砂池,采用平流沉砂池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全文可以登陆 http://www.e-dyer.com//Dyetechnic/show.aspx?id=971
查看 希望可以帮到您了
‘捌’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那些
一般来说,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种,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碱减量处理法。物理处理吸附法:这种方法是将活性炭、粘土等多孔物质的粉末或颗粒与废水混合,或让废水通过由其颗粒状物组成的滤床,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多孔物质表面上或被过滤除去。活性炭吸附法对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和疏水性染料,并且它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高岭土吸附剂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黄色直接染料。此外,国内也应用活性硅藻土和煤渣处理传统印染工艺废水,费用较低,脱色效果较好,其缺点是泥渣产生量大,且进一步处理难度大。�
化学处理� 混凝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所采用的混凝剂多半以铝盐或铁盐为主。混凝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设备投资省、占地面积少、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缺点是运行费用较高、泥渣量多且脱水困难、对亲水性染料处理效果差。�
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对多数染料能获得良好的脱色效果,但对硫化、还原、涂料等不溶于水的染料脱色效果较差。该法脱色效果好,但耗电多,大规模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光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率较高,但设备投资和电耗还有待进一步降低。� 电解法:电解对处理含酸性染料的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脱色率为50%~70%,但对颜色深、CODCr高的废水处理效果较差。 生物处理传统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已不能满足印染行业的需求,近年来,主要又开发了两种工艺:厌氧-好氧-生物炭接触工艺和厌氧-好氧生物转盘工艺。
厌氧-好氧-生物炭接触:对于CODCr为800~1000�mg/L的印染废水,使用该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再稍加进一步处理还可回用,系统的污泥趋于自身平衡。目前已有多家生产厂采用该流程,运转时间最长的达5年以上,处理效果稳定,而且从未外排污泥,也没发现厌氧池内污泥过度增长。�
厌氧-好氧生物转盘:该工艺中厌氧、好氧各有污泥分离与回流装置,整个系统的剩余污泥全部回流到厌氧生物转盘。该流程对COD、色度等的去除率均达到70%以上。适当投加微量絮凝剂,测得CODCr、色度的去除率可提高15%~20%。 碱减量废水处理法 目前处理碱减量废水的成熟技术在国内仍是空白。在研究该项废水的处理时通常采用化学法,化学法去除对苯二甲酸有较好的作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预防和治理印染废水的污染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既采用预防措施,又采用各种方法积极治理,并做到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这不仅能降低水的消耗,而且能有效地减轻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