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业年金领取方式与提取方法
企业年金领取方式与提取方法的规定如下:
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是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是我国正在完善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具体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一方协商确定。职工个人缴费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职工在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时,可领取企业年金;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继承。企业年金是企业把员工以及企业缴纳的企业年金在员工退休后计算出全额,由员工选择是一次性取出还是分期取出。
企业年金一是倡导按月领取,有利于发挥企业年金长期养老保险的作用。二是允许分次领取,有利于退休人员根据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额,结合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政策和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领取次数。三是保留了一次性领取方式,更加人性化,给予退休人员更多选择。四是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丰富补充养老保险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㈡ 企业年金测算表是什么
法律分析:企业年金由单位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资金以复利模式投资运营。计算首年以及未来运营年限缴纳的企业年金在若干年后的领取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年金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国家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建立企业年金,应当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为每个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建立个人账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并入企业年金基金。
第四条 企业年金有关税收和财务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应当确定企业年金受托人,由企业代表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受托管理合同。受托人可以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法人受托机构,也可以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的企业年金理事会。
㈢ 企业年金管理费怎么收费
(1)受托费、投资管理费和托管费直接在企业年金基金财产中定期扣除:先由托管人定期生成费用清单,并将费用清单提交给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核对确认;在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确认后,托管人从企业年金基金财产中按规定比例收取受托费、投资管理费和托管费,并将受托费和投资管理费划转给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其中20%划转至投资风险准备金账户。
(2)账户管理费由企业定期直接缴纳给账户管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一条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㈣ 企业年金是什么缴费比例是多少
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的缴费比例是个人4%,单位8%。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财政全额供款单位来说,单位缴费部分由财政支出,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对于非全额供款单位来说,单位缴费由单位实际承担,采取实账积累。由此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
第四条
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适时调整单位和个人职业年金缴费的比例。
㈤ 企业年金怎么算
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金终值计算公式为F*(F/A,in)。F是年金终值的意思,A是年金金额,(F/A,i,n)是年金终值系数。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
《企业年金办法》
第三条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为每个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建立个人账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并入企业年金基金。
第十五条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具体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一方协商确定。职工个人缴费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㈥ 企业年金及城镇居民养老金领取和计算公式
摘要 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个人缴费原则上不超过供款总额的一半。职工个人缴费可以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适当提高缴费水平。企业缴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在上年度工资总额4%以内(含4%)的部分。
㈦ 企业年金缴费比例1:4
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适时调整单位和个人职业年金缴费的比例。企业年金计算公式为:企业年金=(个人缴费+企业缴费)x 缴费年限。
法律依据:《企业年金办法》第十五条
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具体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一方协商确定。
职工个人缴费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㈧ 企业年金交多少
法律分析:企业年金缴费首先要建立个人账户,然后由企业和职工定期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所以职业年金等于单位缴纳部分加上个人缴费部分。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具体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一方协商确定。缴费基数为: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当然,每个公司情况不同,而且企业年金收益可能面临通胀带来的缩水,所以国家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单位和个人职工年金的缴费比例。
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
法律依据:《企业年金规定》 第十四条 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八。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十二。具体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协商确定。
㈨ 企业年金怎么扣费
法律分析:企业年金个人缴纳部分是税前扣除的,即缴纳的企业年金是不计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缴税额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七条 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 企业缴费的列支渠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职工个人缴费可以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 第八条 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十三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