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工资所得个税计算方法

工资所得个税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31 23:34:36

1. 工资扣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工资税,即个人所得税。因为个人所得税里有一项是工资、薪金,故名工资税。
一、工资交税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一个人的工资收入为7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000—5000)乘以3%—0=60(元)。

二、工资扣税标准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2. 工资交个税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法律分析:个人工资计算个税的交法: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
税收专项附加扣除如下:
1、子女教育:纳税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费用,按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费用,在学历教育期间按每月400元的定额扣除。同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得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费用,在取得相关证书当年按3600元定额扣除;
3、重疾医疗: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与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的医疗费用,扣除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超过1、5万元的部分,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最终结算时,在8万元的限额内实际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在中国购买住房时,发生的第一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贷款利息年度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3. 工资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级数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举例子

张三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拓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4. 工资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
张三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5. 工资的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2017-08-29来源:个税专家

阅读数: 84954

摘要:2019年1月1日新个税法实施后,每月发放工资时,单位扣缴税款将由现行代扣代缴改变为预扣预缴。


2019年1月1日新个税法实施后,每月发放工资时,单位扣缴税款将由现行代扣代缴改变为预扣预缴。预扣预缴方法是一种预先计算扣缴税款的方法,具体是根据个人全年取得的总综合所得收入、专项附加扣除等扣除项目金额,计算其应纳税款。对日常多预缴的税款,年度终了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申报、申请退税,税务机关将及时、足额退还。


一、累计预扣法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减除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累计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出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减除已预扣预缴税额后的余额,作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二、计算公式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

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1)累计收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

(2)累计免税收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中依法可以免税的累计收入额

(3)累计基本减除费用=5000元/月×当前月份

(4)累计专项扣除=截至当前月份累计专项扣除额

(5)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截至当前月份累计专项附加扣除额

(6)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截至当前月份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额


三、案例说明


1、李先生在甲企业任职,2019年1月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8000元,无免税收入,缴纳三险一金等共计2000元,可以办理的专项附加扣除为3000元,无其他扣除。

1月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8000-5000-2000-3000=8000元,对应税率为3%

应纳税额=8000×3%=240元

2019年1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按照上述规则计算并预扣个人所得税240元。

2019年2月,甲企业在申报期内按照新税法申报个人所得税,以预扣预缴方法计算出的240元为李先生进行预缴个人所得税申报。


2、2019年2月,李先生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缴纳三险一金等共计2000元,可以办理的专项附加扣除为3000元,无其他扣除。

计算预扣个人所得税

(1)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计算

①累计收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18000+16000=34000

②累计免税收入=0

③累计基本减除费用=5000元/月×当前月份=5000×2=10000元

④累计专项扣除=截至当前月份累计专项扣除=2000+2000=4000元

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截至当前月份累计专项附加扣除=3000+3000=6000元

⑥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0

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34000-10000-4000-6000=14000

对应税率为3%


(2)2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扣预缴税额=14000×3%-240=420-240=180元

2019年2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按照上述规则计算并预扣个人所得税180元。

2019年3月,甲企业在申报期内按照新税法申报个人所得税,以预扣预缴方法计算出的180元为李先生进行预缴个人所得税申报。


(三)2019年3月,李先生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发放季度奖金30000元,缴纳三险一金等共计2000元,可以办理的专项附加扣除为3000元,无其他扣除。

1.计算预扣个人所得税

(1)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计算

①累计收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18000+16000+16000+30000=80000

②累计免税收入=0

③累计基本减除费用=5000元/月×当前月份=5000×3=15000元

④累计专项扣除=截至当前月份累计专项扣除=2000+2000+2000=6000元

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截至当前月份累计专项附加扣除=3000+3000+3000=9000元

⑥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0

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80000-15000-6000-9000=50000

对应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520。

(2)3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扣预缴税额=50000×10%-2520-420=2060元

2019年3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按照上述规则计算并预扣个人所得税2060元。

2019年4月,甲企业在申报期内按照新税法申报个人所得税,以预扣预缴方法计算出的2060元为李先生进行预缴个人所得税申报。

以后月份以此类推。

6. 个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张某某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1)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12000-1100-5000=5900(元)

参照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不超过12000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2)如按照适用3500元的旧费用标准和旧的税率表

张某某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3500)=12000-1100-3500=7400元

参照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7400×20%-555=925元


资料扩展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阅读全文

与工资所得个税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踝骨软化锻炼方法 浏览:419
如何活到极致的方法 浏览:598
平面图钢筋计算方法 浏览:673
用什么方法给小孩做棉裤 浏览:596
鲢鱼怎么做才好吃简单的方法火锅 浏览:638
和田籽料二上色的鉴别方法 浏览:714
圣荷纳米霜使用方法 浏览:168
货车多利卡打不着火解决方法 浏览:395
韩束紧致水分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112
摩托车前叉连接方法 浏览:427
交流和直接的电流计算方法 浏览:465
龟田锻炼身体的方法 浏览:766
曾仕强怎么使自己开悟的方法 浏览:252
大拇指甲沟炎治疗方法 浏览:911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汇总 浏览:330
u盘扩展内存方法手机 浏览:36
除螨包的最佳方法 浏览:24
瓷砖鱼池漏水最简单的补漏方法 浏览:16
智能化方法如何帮助开发软件 浏览:360
卷闸门的开关安装方法 浏览: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