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修炼 慈悲心
忍辱和慈悲是出家人的本分,但怎样修忍辱和开启慈悲心,是很重要的人生课题。师父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僧团的命脉。在管理方面、修学方面,大家就有了自觉性,在处理人事物方面就有了方向。不会先想到我个人的立场,应先想到别人、僧团的立场,这样才与忍辱慈悲相应。
每个人都有忍辱的心,就会充满慈悲的爱力,而整个僧团内在所显现的
是一股正气、正念,外在所展现的就是和合的僧团。这一起点,这一目标的背后就是大智慧的力量。因为你掌握了心,一切都从心开始,就像一个人点一盏灯可以照
亮一个角落,那光芒是微弱的。如果每个人都点一盏灯,那将是千盏灯、万盏灯,就会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黑暗变成光明。那力量是无穷尽的,如果能点燃心
中那盏不灭的灯,就会照亮无边法界、融入光明海中。那智慧和慈悲的力量是无尽的,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它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故乡。
前提是了解忍辱是什么,之后怎样下手修忍辱,要抓住重点,有了方向,就不会走错路。有一首偈颂说得很好:
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这一偈颂已经表达了忍辱的本意,忍辱是进入修道中的第一门径。如果不能忍辱就谈不上是一个出家人,所以要知道其重要性及价值。该如何去奠定基础,是不可忽略的。要时时提起观照的心,明理之后,要假借境缘下一番苦工才行。古人云: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Ⅱ 如何培养慈悲心如何培养真正的慈悲心。求大神帮助
多吃素,放生,多布施能增长慈悲心和克服悭吝心。多帮助身边的人,扩大自己的心量,体悟众生与我本来是不可分的共同体,你就会慢慢放下的。人会和别人对立,是因为有我,把我看得很重,如果是一体就不会计较了。好比一个身体上的左右手,左手帮右手抓痒是不需要讲条件和计较的。
Ⅲ 怎么样才能生慈悲心
佛教一般讲的是悲智双行。
在古代印度就有慈心的禅修方法,来培育慈爱/慈悲之心。比如现在仍然有的慈瑜伽。
佛教的修行方法当中也有四种无量心的业处,主要是依靠这种方法来培育慈爱。具体的做法在清净道论有记载。
简单的说一下,第一个培育慈心必须有一个目标,选择目标的时候,最初阶段不能选择几种人,亲人因为思维亲人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联系到他的某些遗憾的地方而变得很痛苦;不能选择无关者,因为慈心不易升起;不能选择敌对者,因为最初阶段选择敌对可能升起嗔恨;不能是异性。排除了这样几种人之后,选择的目标已经变得很小,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尊敬的人,比如老师等等,如果这些都没有办法使自己生起慈爱,则选择对于自己有帮助的人。然后不断的思维,这种人的良善的品德,或者对于自己的帮助,思维之后,开始散播慈爱,也就是祝愿他,没有身体的痛苦,没有精神的痛苦,没有敌意与危险愿他快乐。每一次只能选择一个人,第一个人一定要是自己,对自己散播之后,选择一个尊敬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
慈心的培育好注意的事,经常观察别人的好的地方。悲心的方法和慈心一样,但是悲心的的观察入手处是选择对方的缺憾的地方,看到对方有过患的地方,升起一种怜悯心。
Ⅳ 怎么修行慈悲心
慈悲心还是要建立在菩提心的根基上,要不然慈悲心往往是造作的。有好像有人看到别人遭受病苦或是横祸等,就觉得可怜,想要出钱出力去帮人家,这个好像是很慈悲,这个是不是真的慈悲心,其实不是的,这个只是能想象他苦,能感同身受,这个是同情心,慈悲心是别人打杀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庆幸,因为你的这个死业受掉了,但同时你又观照到他今天这样成全了你,自己却背上了这个杀业,将来的果很苦,这个是悲,又发愿他今天的业果,以后由你来承受,不要成熟在他的身上,让他去受乐,你来替他受苦,这个是慈,所以这个需要有一定的觉性基础。自己发不起这个菩提心的话,这样观,观不来的,这样生起的同情心也并不算慈悲心。
Ⅳ 修习慈悲心的方法有哪些
大乘般若专门有修慈悲心的法门,通过一系列观想一步步修持,但须有老师指导。平时布施、放生、施食等等,也都是在践行慈悲。
Ⅵ 如何培养慈悲心如何培养真正的慈悲心。
如何培养慈悲心:
要记住,慈悲心就是平等心。多把别人看得善良一 点,多把别人看得平等一点,都是兄弟姐妹,为什么我 要恨他?有饭同吃,有难同当,有苦大家一起受,对不 对?当你对一个女人不好的时候,想一想,如果她是你 的姐姐呢?是你的妈妈呢?你要懂道理啊,多多心疼人 家,女人很可怜的。整天骂女人的人、打女人的人,是 没有出息的人。她要发脾气,让她、躲她、远离她,等 她的脾气发完了,有话慢慢谈,听得懂吗?
清除一切习气就叫修心,而且修到后来,你们知道 要修什么吗?要用空性来应对所有的烦恼。空性是什 么?修到后来想通了,就是空了。我想通了,我们两个 人在一起的日子也就这么几十年,有什么好吵的,到最 后要死了呢?昨天上午,一个悉尼的侨领打电话给师父: “台长,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我的太太早上突然之 间心绞痛,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死了。”想一想,人的一 生就这么简单,一口气缓不过来就走人了,为什么要用 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不停地吵啊、闹啊?空性就是想通 一点吧,空了,明白了,通了。师父问你们,这条路通 畅了,是不是空了?没有车堵在马路当中,不是空了吗? 这个房间空了,就是没有阻碍了,想通了啊。所以空性 能够解除你所有的烦恼。
烦恼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你想不通。今天和别人 一比较,我就想不通了;今天一贪,我就想不通了。要 想通不容易啊,想一想,很多人天天嫌弃家里不好,要 知道很多人还没有家呢;很多人嫌自己的手还不够漂亮, 要知道有多少人还没有手呢;很多人嫌自己的眼睛不够 漂亮,想一想,有多少人还看不见呢。多想一想吧,真 的不要再去贪了,够了,人生就这么几十年。
我们的周阿姨年轻时候是周小姐,28岁的那个时候 也是很漂亮的,个子高,家境也好,养着一副小姐脾气, 现在呢?驼着背吃饭,驼着背走路,怎么样啊?还能怎 么样?这就让你们看到,你们的今后和将来,等你们八 十多岁的时候就是这样子,你们现在长得好看有什么了 不起的?不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吗?有什么了不起 的?那些电影明星很多都不知道自己是吃几碗饭的,不 知天高地厚,不可一世,你能比得过过去的那些大牌电 影明星吗?现在连大牌明星都过世了。其实都是一样的 啊,什么名利都没有,都是空的,有空就没有烦恼。
你们现在举手说:“师父,我有烦恼,我老公今天 和我一起出去的时候,在马路上盯着别的女人看,我很 烦恼。”师父就教育你们:“要空,想一想,50年之后, 你老公在哪里?他还会看女人吗?如果他修得不好,他 下地狱去看鬼;你呢,修得好的话,在天上看菩萨。” 想一想,你想通了,让他去看吧,看到后来就是看鬼了, 就这么简单。
要学会调节。为什么要打开心锁?为什么人家心理 研究中心要跟师父合作?就是要打开你心灵的锁啊。现 在人的毛病是心出毛病了,不是肉体出毛病啊,肉体的 营养品还少吗?现在的营养品什么都能够补,可是能够 补你的心吗?能够补你的烦恼吗?能够补你的忧愁吗? 我要买个大房子,一颗药吃进去,我不想买了,有这种 药吗?只有自我调节,想一想:如果我买个大房子,房 屋贷款我一辈子都还不完,我发神经啊?我有个小房子 住住也很好了。聪明有智慧的人,看着自己的小房子, 一块一块砖头摸过去,知足常乐很开心的,对不对?
师父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心中有佛到处都是佛。 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就出家了,心地纯洁,他的师父是 高僧大德,这个小和尚跟师父在一起很开心。但是呢, 小和尚的一个远亲有一次到庙里来看小和尚,觉得小和 尚很可怜,从小就在庙里,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觉得 学佛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这个远房叔叔很难过,就对 小和尚说:“侄子啊,你天天在庙里,你不难过吗?” 小和尚说:“不难过。”“你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啊, 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的精彩,多好啊。你在这里寂 寞吗?”“我天天跟师父在一起可开心了。”这个叔叔 偷偷地把小和尚拉上车,带到自己的大户亲戚家,然后 跟家里的人讲:“我把他放在家里,你们好好善待他。” 随后自己外出做生意去了。亲戚家的房子像宫殿一样, 一个月后,这个叔叔想起来小和尚还在自己的亲戚家呢, 赶紧去看他。门一打开,看见小和尚,叔叔就说:“我 的小佛祖啊,你过得好吗?”“我过得很好啊。”“你 觉得这里和庙里有什么不一样吗?”“我就觉得有一个 不一样。”“什么不一样啊?”“我住的那个庙很小, 这里的庙很大,还有,这里的佛光普照,而我在那个庙 里阳光很少。”
你们看看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这个故事就说明, 心中有佛,他到哪里都是佛光普照。他把这个豪华的房 子当成一个庙,他把这么明媚的阳光看成是佛光普照。 所以,修心修的是你们的这颗心啊,你们的这颗心修不 好,那么你们就是烂心、烂肺、烂肚肠,听得懂吗?因 为不好的东西会扩散的,所以有一句话叫“仇恨入心要 发芽”的。所以,不能仇恨到心里啊,仇恨到心里,恨 人家,恨到后来,你会恨死自己,也会恨死别人。
----习气是阻碍修心 恭录部分
Ⅶ 怎样培养慈悲心
不断自我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层次,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
7
无条件接纳来访者,尊重来访者的感受,并深信她在自己的处境、框架、立场下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的,帮她理清这些发生在外部世界的一切,在她内部的感受是由她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并通过重新感受,让她重新知觉,发现以往不成熟的认知模式,彻底化解情绪,释放生命的自由能量,提高生活质量。
Ⅷ 根据佛法,发慈悲心是让自己断烦恼的必要条件和修炼步骤吗
不是, 小乘就不用发慈悲心 也能证阿罗汉。。。但是大乘强调必须发菩提心 圆满佛果, 佛是智慧福德两足尊, 慈悲心 救度众生是成佛的正因,一发菩提心 就业障消除 成菩萨了,的当然是小菩萨。。。 而且发起菩提心对灭烦恼 有帮助。。。真正的慈悲心是破除我执后才升起的 因为以自我为中心 就不平等 。。不能平等视一切
Ⅸ 怎样才能有慈悲心
随喜。问的好。这个问题佛菩萨早就给我们总结好了。就是要不断的修习“七重因果”啊。 "七重因果教授"
一,知母——思惟法界有情都是自己的母亲
二,念恩——思惟一切有情于我有恩
三,报恩——思惟当报一切有情恩
四,悦意慈——见一切有情犹如爱子生欢喜心
五,大悲——思惟一切有情于生死中受无量苦,我当如何令其得离此苦
六,增上意乐——恒常思惟自己应该担负令诸有情离苦得乐的重大责任
七,菩提心——须具有两种欲乐
(一)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
(二)欲成无上菩提
若但欲利他,不求成佛,只是大悲心,不是菩提心
若但求成佛,不为利他,只是自利心,也不是菩提心
且在修"知母"以前,须先修四无量心,其中又以"平等舍心"为主,才能
于一切怨,亲,非怨非亲的有情,都容易修起"知母"等心. 详细的请看 《菩提道次第广论》和相关大德开示。
Ⅹ 如何生起慈悲心、长养慈悲心
珠脱仁波切开示 开基法师: 珠脱仁波切: 长养慈悲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长养我们的慈悲心,最重要的是,你要常常提醒自己。每五分钟、每十分钟,你就提醒自己一下:“我应该好好地长养我的慈悲心,我应该好好地巩固我的菩提心。”长养慈悲心,首先要做到不断地提醒自己。 其次,你要常常诵读一些可以激励菩提心的经典或是聆听善知识的开示。这样可以使我们自己的菩提心、慈悲心更加坚固。举例说,就好像一个女人,她也许从来没做过母亲,不过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就要随时去照顾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会不会肚子饿?这个孩子会不会受着凉了?他是不是要这个?还是要那个?照顾菩提心,就像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你把一切众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像母亲一般地去照顾他、关心他,那么,那么你的菩提心就会慢慢地、不断地增长起来。不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你要常常提醒自己。 另一方面,增长菩提心、大悲心的方法,就是:你常常要以佛 --- 以释迦牟尼佛 --- 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看佛陀经历了多少生、多少劫的修行,他为了达到无上正等正觉,他怎么样去修习福德,他怎么样为利益众生而努力。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要什么,众生也要什么;我们自己不要什么,众生也一样不要什么。我们要从这个“将心比心”的角度,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 同时,我们是生在一个黑暗的、空档的时代里面,这个时代,释迦牟尼佛已经涅盘,而弥勒菩萨还没降生到人间。在这样的时代里面,我们需要亲近一些真正的善知识。这些善知识们在佛法上有正知正觉,在修持上已经有了成就,我们需要这些善知识的教导。如果没有这些善知识的教导,人生就会处于黑暗之中。所以我们要珍惜一切亲近善知识的因缘。要恭敬善知识、感恩善知识,要以善知识为榜样,去除我们自己的坏习气,降服我们自己的恶念。所以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面,依止真正的善知识,也是我们长养大悲心、菩提心很重要的一个因缘。没有真正的大善知识,好像走路没有路灯一样。所以我们要发心来恭敬善知识、供养善知识、依止善知识、随顺善知识教,只要依止有修行的上师,我们的菩提心就能够不断地巩固。 再其次,“闻”、“思”、“修”的智慧也非常重要,我们要经过“闻”、“思”、“修”的次第才能够得到证悟。闻思修的第一步是听“闻”善知识的教导,然后要“思”,也就是要常常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觉察自己的过失。惟有觉察自己的过失,才是正确的起“修”的时候;如此经过“思”的抉择、观照的抉择之后,才能够把佛法真正地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一切的智慧都是来自闻思修的基础。有了闻思修的基础之后,我们很多的智慧就会开发出来,我们会很清晰、会懂得判断,会懂得怎样去抉择,会懂得如何增长我们的菩提心。 此外要常常痛念“无常”。不管我们多么有钱,或是在社会上拥有多少东西,如果此刻一口气不来,什么都不是你的,什么都与你无关;所以,要常常痛念“无常”,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去执着什么东西,应该把心放在正法上。即使是一个国王,不管他拥有多少军队,国库里有多少珍宝,可是一旦一口气不来的话,什么都不是他的了。因为生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我们能亲近善知识的善因缘。我们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众生,他们都没有亲近善知识的因缘,因此我们有亲近善知识的因缘,就要更加珍惜。 也许我们会觉得惶恐,觉得没有把握这一生、在这一世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只要我们能够在闻思修上真正地下功夫,在戒定慧上真正地用心去修持,那么,至少在我们未来的成佛之路,我们已种下非常好的种子,培养非常好的资粮了。 整个佛法的修持核心就是要去利益众生。为什么“利益众生”对于我们整个佛法的修行那么重要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六波罗蜜”的修持,就是靠众生来成就的。没有众生做对象,我们没有办法去实践“布施波罗蜜”;没有众生严厉的考验,我们无法落实“持戒波罗蜜”;没有众生的打击、羞辱,我们不能成就“忍辱波罗蜜”;不管是精进、禅定、智慧,一切都离不开众生,所以佛法的修持重心之所在,就是常常想到“利益众生”。整个佛法的架构,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去圆满六波罗蜜的修持。 为了彻底实践六波罗蜜的修持,我们要发大誓愿,要有大担当。因为六波罗蜜讲来讲去,都离不开大悲心与大般若。要“悲智双运”,才能圆满六波罗蜜的实践。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习去观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的动物被杀?多少的动物糊里糊涂地牺牲了它们的生命!今天又有多少人,正在医院里忍受者病苦的折磨!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只要想到这些地方,我们自然就会生起慈悲心、生起菩提心,然后,许下一个大的悲愿:但愿所有我的用功修持的功德,回向给所有这些已经被杀的动物,愿它们永远不在遭受到苦难与折磨,愿它们能够往生善道,来人间听闻正法;也愿所有在医院里受苦的众生,都能远离病苦,早日康复,也能够听闻正法,学习正法,护持正法。人生难得,我们要感恩这一世我们能够来到人间,我们拥有父母、兄弟、师长、还有许多爱护我们的人;同时,我们也要认知到,过去生、过去世我们也拥有无数量的父母、兄弟、师长;而我们的未来世,也将会有无量数的父母、兄弟、师长。因此,我们要观想:一切的众生,他们都有可能曾经是我的父母、兄弟、师长,他们都与我息息相关。此时应该要生起无量的慈悲心、感恩心,来回报过去、现在、未来这些无量数的父母、兄弟、师长。如此经常的观想,则有助于开展我们的慈悲心与感恩心。 例如,眼前也许有一只受伤的小鸟,或是有一个需要被照顾、被保护的孩子,我们岂能视若无睹?要知道这只小鸟,或是这个孩子此刻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的因缘,都是来帮助我们开展菩提心。也有可能他们在过去、现在、未来正是我们的父母、兄弟与师长。这个时候,我们要生起大悲心,尽最大的力量把他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常常保持这样一份慈悲心,那么,我们修习慈悲的善根就会不断不断地自然成长。同时就从这个当中,我们的智慧也会生起。我们如果能够常常照顾身边的人,我们就会改变我们自己的习性。我们原来看到别人的过失就生气,看到别人的错误就觉得不能忍受的习气,自然地就会转变过来。只要我们常常提醒自己,常常生起这样的悲心,自然地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慈悲心越来越广大。慈悲心不是一夕之间成就的事情。慈悲心是一点一滴,每天、每天不断的培养,每天、每天去关怀别人,然后从这当中,你的慈悲心就会很自然地扩大起来。 大悲心是我们菩提道的根,就像花一样,像树一样,如果这个根不巩固,这个根没有扎得很深的话,那么,这棵树、这个花一定长得不好。所以,要像种花一样,像种树一样,这个善根要把它扎得很深很深,自然而然地,我们就很容易得到正觉得大果。所以我们要修持正法,要获得无上的正果,就要常常在菩提心的根本上,在大悲心的根本上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