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距离测量相对精度怎么计算
距离测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相对精度)表示。即距离测量的误差同该距离长度的比值,用分子为1的公式1/n表示。比值越小,距离测量的精度越高。距离测量常用的方法有量尺量距、视距测量、视差法测距和电磁波测距等。
计算相对精度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一,推算从新基准开始,并将新基准数据看作无误差;
第二,推算元素(网中观测值的平差值)必须采用其在原基准下的精度。
(1)精度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方式
1、距离测量量尺量距
用量尺直接测定两点间距离,分为钢尺量距和因瓦基线尺量距。钢尺是用薄钢带制成,长20米、30米或 50 米。所量距离大于尺长时 ,需先标定直线再分段测量。钢尺量距的精度一般高于 1/1000。因瓦基线尺是用温度膨胀系数很小的因瓦合金钢制造的线状尺或带状尺。
常用的线状尺长24米,钢丝直径1.65毫米 ,线尺两端各连接一个有毫米刻划的分划尺 ,分划尺刻度为80毫米。量距时用10千克重锤通过滑轮引张,使尺子成悬链线形状,线尺两端分划尺上同名刻划线间的直线距离,即悬链线的弦长,是线尺的工作长度。
因瓦基线尺受温度变化影响极小,量距精度高达 1/1000000,主要用于丈量三角网的基线和其他高精度的边长。
2、距离测量视距测量
用有视距装置的测量仪器,按光学和三角学原理测定两点间距离的方法。常用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和有刻划的标尺施测。
通过望远镜的两条视距丝,观测其在垂直竖立的标尺上的位置,视距丝在标尺上的间隔称为尺间隔或视距读数,仪器到标尺间的距离是尺间隔的函数,对于大多数仪器来说 , 在设计时使距离和尺间隔之比为 100。视距测量的精度可达1/300~1/400。
B.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标准偏差(SD)/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X)*100%
准确度:准确度=|测算值-真实值|/真实值*100%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测定的准确度高,测定结果也越接近真实值。
但不能绝对认为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因为系统误差的存在并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相反,如果没有较好的精密度,就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可以说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与准确度关系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测定的准确度高,测定结果也越接近真实值。但不能绝对认为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因为系统误差的存在并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相反,如果没有较好的精密度,就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可以说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精密度
C. 比例尺精度怎么计算
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能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即ε=D(0.1mm)=0.1mm * M
在地形图中比例尺精度越小,即精度越高,一般代表相同实际面积的区域内,可以得到的信息更多,对地形的概括也就更为准确。
实地平距按比例尺缩绘到图上时不宜小于 0.1mm ,这种相当于图上 0.1mm 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3)精度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根据比例尺精度,不但可以按照比例尺确定地面上量距应精确到什么程度,而且还可以按照量距的规定精度来确定测图比例尺。
例如:测绘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时,地面上量距的精度为0.1mm×1000=0.1m;又如要求在图上能表示出0.5m的精度,则所用的测图比例尺为0.1mm/0.5m=1/5000。
D. 称重传感器的精度怎么计算
你所指的是不是传感器的综合精度呢,以下这些都是指传感器的各项精度:
非线性:0.02%
滞后:0.02%
蠕变:0.02%
重复性:0.02%
零点输出:±1%
温度灵敏度漂移:0.002%℃
温度零点漂移:0.005%℃
一般取最大的那一项为综合精度。
在称重传感器中,产生最大误差的项目是“非线性”
若要计算出重量的误差,则要知道传感器的量程是多少。
假设传感器的量程是:10吨,那么最大的误差为:
量程X非线性度=误差
10X0.02%=0.002吨=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