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采用钻芯法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进行岩芯试件抗压强度试验什么时候进行
直径d≥800mm的灌注桩:以中等风化及微风化岩石为桩端持力层时,当进行静载荷试验条件不具备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核验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㈡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4对桩护壁怎么要求的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修订内容
3.1.1基桩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基桩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适应性、桩基的设计条件、成桩工艺等,按表3.1.1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当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的相互补充、验证,能有效提高基桩检测结果判定的可靠性时,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
3.3.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3.3.3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3.1.1条的规定;当一种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基桩完整性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2除符合本条上款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
3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应在本条第1~2款规定的检测桩数范围内,按不少于总桩数10%的比例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4当符合本规范第3.2.6条第1~2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宜增加检测数量。
对干作业挖孔桩和单节预制桩,数量可减半。——取消
3.3.4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施工前未按本规范第3.3.1条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3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了异常;4地基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5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6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上浮或偏位的群桩。
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3.3.5除本规范第3.3.4条规定外的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可按下列方式进行验收检测:
1当采用单桩静载试验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第3.3.4条的规定;
2预制桩和满足高应变法适用范围的灌注桩,可采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3.3.6当有本地区相近条件的对比验证资料时,高应变法可作为本规范第3.3.4条规定条件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补充,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第3.3.5条第2款的规定。
3.3.7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选择下列方式之一,进行持力层核验:
1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检测数量不应少
用的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得到工程建设有关方的确认。
3针对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取消了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
3.5.1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除抗裂控制条件外,明确了抗拔桩验收检测时施加荷载的最低要求;修改了抗拔桩上拔量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5.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当桩身埋设有应变、位移传感器或桩端埋设有位移测量杆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测定桩身应变或桩端上拔量,计算桩的分层抗拔侧阻力。
5.1.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岩土阻力达到极限状态或桩身材料达到设计强度;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施加的上拔荷载不得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或使桩顶产生的上拔量达到设计要求的限值。
当抗拔承载力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值。5.1.3预估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得大于钢筋的设计强度。
5.2.1上拔量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的规定。
5.2.2上拔量测量点宜设置在桩顶以下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身上,不得设置在受拉钢筋上;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可设置在钢筋笼内侧的桩顶面混凝土上。
5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
.1.1本方法适用于在桩顶自由的试验条件下,检测单桩的水平承载力,推定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当桩身埋设有应变测量传感器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测定桩身横截面的弯曲应变,计算桩身弯矩以及确定钢筋混凝土桩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时对应的水平荷载。6.3.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桩身折断;
2水平位移超过30mm~40mm;软土中的桩或大直径桩时可取高值;3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6.4.7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的桩身配筋率小于0.65%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的0.75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2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5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10mm。
3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且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
6针对钻芯法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评价,修改了截取岩芯数量的要求;7改进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
7.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当采用本方法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时,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7.1.2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径小于1.2m的桩的钻孔数量可为1~2个孔,桩径为1.2m~1.6m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2个孔,桩径大于1.6m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3个孔;
2当钻芯孔为1个时,宜在距桩中心10cm~15cm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2个或2个以上时,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0.15~0.25)D内均匀对称布置;3对桩端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1个孔。
7.1.3当选择钻芯法对桩身质量、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检测时,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可为1孔。
7.2.2基桩桩身混凝土钻芯检测,应采用单动双管钻具钻取芯样,严禁使用单动单管钻具。
7.3.2每回次钻孔进尺宜控制在1.5m内;钻至桩底时,宜采取减压、慢速钻进、干钻等适宜的方法和工艺,钻取沉渣并测定沉渣厚度;对桩底强风化岩层或土层,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等方法对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进行鉴别。
7.4.1截取混凝土抗压芯样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桩长小于10m时,每孔应截取2组芯样;当桩长为10m~30m时,每孔应截取3组芯样,当桩长大于30m时,每孔应截取芯样不少于4组;
2上部芯样位置距桩顶设计标高不宜大于1倍桩径或超过2m,下部芯样位置距桩底不宜大于1倍桩径或超过2m,中间芯样宜等间距截取;
3缺陷位置能取样时,应截取1组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
4同一基桩的钻芯孔数大于1个,且某一孔在某深度存在缺陷时,应在其他孔的该深度处,截取1组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7.4.2当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层且岩芯可制作成试件时,应在接近桩底部位1m内截取岩石芯样;遇分层岩性时,宜在各分层岩面取样。岩石芯样的加工和测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7.4.3每组混凝土芯样应制作3个抗压试件。混凝土芯样试件的加工和测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7.5.4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可根据本地区的强度折算系数进行修正。
7.5.5桩底岩芯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以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确定,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执行。(不少于6个)
7.6.3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钻芯孔数、现场混凝土芯样特征、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本规范表3.5.1和表7.6.3所列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当混凝土出现分层现象时,宜截取分层部位的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当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判为Ⅱ类;当混凝土抗压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或不能制作成芯样试件时,应判为Ⅳ类。
具体参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修订内容https://wenku..com/view/cdcda9736bd97f192379e928.html
㈢ 岩芯取样规范
桩基础岩心取样频率:工程地基岩为泥岩,执行重庆地标DB50/5001-1997,取样频率为10%,进行岩芯抗压(自然)检测。
岩芯取样:待旋挖桩钻至设计桩底位置时,向监理报验,会同监理甲方进行实地见证取样,并按实验室要求进行岩心修整。
取样合格后应在其上下面用记号笔写上“上”“下”标记并立即将见证卡及取样部位记录与岩石样心一起用塑料袋进行封闭,派专人送往实验室,试验室出具报告后将立即告知监理、业主、设计及地勘单位等相关负责人。
适用范围
(1)上部土层软弱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而下部存在较好的土层时.用桩穿越软弱土层,将荷载传递给深部硬土层。
(2)一定深度范围内不存在较理想的持力层,用桩使荷载沿着桩杆依靠桩侧摩阻力渐渐传递。
(3)基础需要承受向上的力,用桩依靠桩杆周围的负摩阻力来抵抗向上的力,即“抗拔桩”。
(4)基础需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时,可用抗弯的竖桩来承担。
(5)地基软硬不均或荷载分布不均,天然地基不能满足结构物对不均匀变形的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
㈣ 测定或确定岩石的密度有几种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取样品 2.再测出体积可先在一足够大的量筒内装一部分水(不要装太多)再放入刚才称量过质量的样品观察升高水的体积从而得出样品的体积 4.再根据密度=m(质量)/: 1.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可用天平;v体积得出结论再者.杆秤等之类的仪器 3。
㈤ 什么是钻孔取芯法
取芯钻孔就是只钻通孔的圆周,钻好后孔中的芯可以取出来。就是钻头是一个圆筒,圆筒的端面是合金钢锯齿,中心有一个小的麻花钻用于定位。用于开比较大的圆孔用。
钻机采用本田汽油发动机为动力,具有外观美观、结实耐用、启动方便、运转可靠、操纵简便,配备市场上人造金刚石簿壁钻头,适合钻取混凝土,水泥,沥青路面,岩石等多种物质,并可配置电打火装置。最大钻孔取芯直径:∮200mm 最大钻孔取芯深度: 550mm 650mm 700mm 功率: 5.5马 9马力 13马力
㈥ 岩样采集要求及方法
(一)露头样采集
1.-般要求
1)除作某些特殊目的的研究外,在一般情况下应采集新鲜、无蚀变的岩石作为样品。采集位置应尽量避开各类接触带、蚀变带、断裂破碎带等;
2)层状岩石(沉积岩、火山岩等)样品应垂直其走向采集。若为研究同一层位内岩石成分沿走向的变化规律,则可沿其走向按一定间距系统采集样品;非层状岩石(岩浆岩等)样品可按不同相带、不同岩性分别采集;
3)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一般为3cm×6cm×9cm。
4)采集到岩矿标本应在原始记录上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对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然后用麻纸包好,统一保管。
2.采集方法
对于结构和成分均匀的岩石,可在新鲜露头上或山地、钻探工程中用拣块法采集。在拣取时应尽量避开外貌、颜色、结构等异常的岩块;对于结构和成分不均匀的岩石,可按一定间距分别拣取大小大致相等的若干岩块,然后合并成一个样品。在必要时可加大采样重量,以保证其代表性。对于岩心样品,可用劈心法采集。
在采集岩石、矿石化学分析样品时,应同时采集岩矿鉴定样品,在岩矿鉴定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化学分析样品。
(二)岩心样采集
1)岩心样采样的一般要求: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储盖层物性岩心岩样,必须根据取心情况和分析目的,在现场选取岩样,在适宜CO2地质储存的储盖层层段应重点取样,并适当加大取样密度,做好样品的详细记录工作。岩心筒到地面后,为防止由于毛细管作用力使钻井液渗入到岩心内,应立刻将岩心取出。岩心从岩心筒倒出时,应注意上下层位,不得颠倒。避免产生人为破碎,出现人为裂缝。岩心由岩心筒中取出后,应迅速擦掉或用小刀刮掉泥浆,不能用水或其他液体加以冲洗。总之,岩心从岩心筒中取出、检查、排列次序、选样均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2)岩心现场处理设备:岩心现场处理设备包括岩心摆放台(总长大于10m)、样品切割机、白蜡烛、防震膜、保鲜膜、铁盆(装蜡)、溶蜡加热器、宽胶带、小胶带、标签纸、记号笔、中性笔、笔记本、剪刀、白毛巾(大量)、橡胶手套(若干)、棉手套(若干)、胶水、照相机、卷尺、塑料桶、电脑等。
3)岩心处理:在井台上,将岩心从岩心筒里取出,按上、下层序依次装入带有编号的岩心箱内。将所有装有岩心的岩心箱抬入岩心处理间逐一处理。
岩心处理前准备工作:岩心处理前准备工作多种多样,重点是用于岩心清洗的温水和用于封样溶蜡准备。
岩心的顺序放置:配合录井工作人员,将岩心按从上到下的地层顺序放置在处理台上。
岩心的擦拭:将毛巾在水中泡湿,拧成微干(以免毛巾上的水渗入岩心而影响岩心的物性),对岩心进行擦拭,在擦拭过程中注意把握力度,尤其是对易碎的泥岩更要注意,擦拭以能看出岩心颜色为至,以便岩心编录人员进行岩性描述。
岩心编号和岩性描述:岩心编录人员在编号时,确保每一块岩心编号都是唯一的,且连续编号。同时测量并记录单体岩心的长度和上下深度区间。最后逐一描述、编录和拍照。
岩心样采样及编号:由于原始岩心长度多大于样品需要长度,岩心编录完后,宜在现场根据样品要求的规格采用样品切割机分割岩心,对其逐一进行连续编号,表明顶、底面,详细记录该样品的深度区间、岩性、测试项目,同时对岩心样进行三维拍照,之后及时录入电脑。
保鲜膜包裹:用保鲜膜将现场加工好的岩心样逐一进行包裹,需要注意的是对那些较破碎,有多块岩心亦应单独进行包裹。包裹时注意尽量不要使保鲜膜与岩心中间留有空气,一遍蜡封。保鲜膜包裹时,岩心的排放顺序不变。
蜡封:首先对岩心柱的两端进行蜡封,然后再对岩心柱全面用蜡密封,之后仍放回原处。
标签粘贴:按统一的岩心编号规则对岩心进行编号,填写眼信仰标签,再将标签逐一贴在对应的岩心上。
防震膜的包裹和胶带的缠紧:将防震膜根据大于岩心的宽度约20cm左右的长度剪下来对岩心进行包裹,以便使岩心柱的两端包裹在防霍膜里,包好后随即用胶带缠好岩心柱,尽量使防震膜外表层都能缠上宽胶带,缠好后放回原来位置。
岩心的装箱:将岩心按顺序装入岩心送样箱,岩心箱也要根据其号码从小到大进行装入,以便以后使用岩心时查看。
手记资料的电脑输入:尽快将岩心样的编号、深度区间、岩性、规格、测试项目、测试要求、照片编号等依次录入统一的电子表格中存档,同时制作送样单。
(三)岩屑样
钻探过程中,应做好定深随钻捞沙工作,对代表性的砂岩、碳酸盐岩或泥岩以及变层部位适当加密捞沙样采集。捞沙时及时记录深度区间,用清水淘洗,进行编号、记录,填写样品标签,置于帆布上摊开晾晒,下压防湿的标签,不得混乱。待岩屑样干后装于医用葡萄糖瓶内封盖。将标签贴于其上,以便室内研究和展览。
㈦ 岩石芯样抗压强度含水状态怎样规定
根据施工规程要求:
1、先浸泡四分之一两小时
2、再加水浸泡二分之一两小时
3、在加水侵泡四分之三两小时
4、后加水至全部浸泡并高出试件二十毫米浸泡48小时
温馨提示:该作业过程需要随时观察岩石吸水程度,如果水量不足,导致岩石饱水度不够,需要随时添加足量的水,确保作业质量。
㈧ 桩基岩石芯样一般取几组
摘要 7.4.1 截取混凝土抗压芯样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㈨ 岩石的密度如何测量
一、岩石密度的测定,根据岩石类型和试样形态,可分别采用量积法和蜡封法。
1、量积法。
试样可制备成圆柱体、立方体和方柱体。在试样两端和中间三个断面处测量其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或边长,计算平均值,测量试样中心和四周的五个高度,计算平均值。
2、蜡封法。
蜡封法适用于一切软硬岩石。选取边长为4~6cm的近似立方体的岩石试样,置于烘箱中于105~110℃温度下烘干24h,然后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质量。用丝线缚住试样,置于刚过熔点的石蜡中1~2s,使试样表面均匀涂上一层蜡膜。将蜡封的试样置于水中称质量,然后擦干表面水分,在空气中称质量。
二、岩石密度的定义:
岩石密度是岩石基本集合相(固相、液相和气相)的单位体积质量。
三、岩石密度的分类:
岩石的密度可分为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饱和密度。
㈩ 岩石测量
岩石测量方法又称原生晕测量,主要应用在固体矿产勘查领域。在长期的原生晕勘查实践中,我国发现有很多矿床原生晕的轴(垂)向分带出现“反常、反分带现象”,用一次成矿或一个主成矿期形成的原生晕分带理论无法解释,由此困惑了化探专家多年,影响了原生晕方法找盲矿效果的进一步提高。1998年以来,针对许多金、铜矿床具有构造控矿的特征,在原生叠加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采样方法和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革新,形成了“构造叠加晕法”。这种方法在胶东和秦岭金矿以及湖北大冶铜金矿等深部盲矿预测中开展应用研究,取得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进步,许多原来无法测试的矿床指示元素实现了精确测试,从而确定了一批新的原生晕指示元素。如放射性元素、矿化剂元素和卤素等具有活动性强、长距离的迁移能力(其中卤素元素F、I异常可指示深部500~700m的盲矿体)。确定这些元素异常与矿体的对应关系,对发现深部隐伏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测量技术研究的方向是按照矿种矿床成矿类型,建立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系列,用以指导新区找矿(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突破,发现新的资源基地和老矿区深部隐伏矿预测——实现外围找矿突破,延长矿山服务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