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计算大海的潮汐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1.高潮时=(日差)0.8×(阴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十高潮间隙,
2.低潮时=高潮时-6时12分,
3.高潮时=0.8×(5-1)十10∶50′=3∶12′+10∶50′∶14∶02′
其方法是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0.8,即为当日的高潮潮时。
‘贰’ 什么是海洋测绘
测量海洋底 部的地球物 理场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绘制成不同比例尺的海图和专题海图。 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海洋地震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底热流测量、海洋电法测量和海洋放射性测量。因海洋水体存在,须用海洋调查船和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快速的连续观测,一船多用,综合考察。基本测量方式包括:①路线测量。即剖面测量。了解海区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②面积测量。按任务定的成图比例尺,布置一定距离的测线网。比例尺越大,测网密度愈密。在海洋调查中,广泛采用无线电定位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海洋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测量仪器设备等,同陆地测量相比,有它自己的许多特点。主要是测量内容综合性强,需多种仪器配合施测,同时完成多种观测项目;测区条件比较复杂,海面受潮汐、气象等影响起伏不定;大多为动态作业,测者不能用肉眼通视水域底部,精确测量难度较大。一般均采用无线电导航系统、电磁波测距仪器、水声定位系统、卫星组合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组合系统,以及天文方法等进行控制点的测定和测点的定位;采用水声仪器、激光仪器,以及水下摄影测量方法等进行水深测量和海底地形测量;采用卫星技术、航空测量以及海洋重力测量和磁力测量等进行海洋地球物理测量。
‘叁’ 主要海洋测绘方法有哪些
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海洋地震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底热流测量、海洋电法测量和海洋放射性测量。因海洋水体存在,须用海洋调查船和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快速的连续观测,一船多用,综合考察。基本测量方式 包括:路线测量。即剖面测量。了解海区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面积测量。按任务定的成图比例 尺,布置一定距离的测线网。比例尺越大,测网密度愈密。在海洋调查中,广泛采用无线电定位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 系统。 海洋测量的对象是海洋,而海洋与陆地的最大差别是海底以上覆盖着一层动荡不定的、深浅不同的、所含各类生物和无机物质有很大区别的水体。由于这一水体的存在,使海洋测量在内容、仪器、方法上有如下明显不同于陆地测量的特点:由于这一水体,使目前海洋测量只能在海面航行或在海空飞行中进行工作,而难以在水下活动。因而在海洋水域没有居民地,也没有固 定的道路网,除浅海区外,也没有植被。因此海洋测量的内容主要是探测海底地貌和礁石、沉船等地物,而没有陆地那样的水系、居民地、道路网、植被等要素,而且海底地貌也比陆地地貌要简单得多,地貌单元巨大,很少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但这并不是说海洋测量比陆地测量要简单得多,相反,海洋测量在许多方面比陆地测量要困难。
首先,水体具有吸收光线和在不同界面上产生光线折射及反射等效应,在陆地测量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在海洋测 量中使用很困难,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测量只局限在海水透明度很好的浅海域。海洋测深主要使用声学仪器。但 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随海水的物理性质,如海水盐度和温度等的变化而不同,这就增加了海洋测深的困难。其次,由于水体的阻隔,肉眼难以通视海底,加上传统的回声测深只能沿测线测深,测线间则是测量的空白区,海底地形的详测需要进行加密,或采用全覆盖的多波束测深系统,这就会大量地增加测量时间和经费。
‘肆’ 谁能给个最简单的计算潮汐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农历初一到十五:涨潮时间=日期*0.8
农历十六到三十:涨潮时间=(日期-15)*0.8
‘伍’ 海洋潮汐的算法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海水有规律的涨落,而涨落的时间和高度又有着周期性的变化,由此人们把这种海水涨落的现象 叫潮汐。而随着海水的涨落、水位的升降,出现了海水的水平流动,这种海水流动的现象叫潮流。 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湖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 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移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 0.8小时)。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量二、廿三附近几天。人们还发现,潮 汐现象同月亮、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地球在一定轨道上绕太阳运转,月亮又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它们之间 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离心力,这种力就是产生潮汐现象的基本因素。但实际潮汐涨落的主要成因却是月球对地球(表层)的吸引力, 其次是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太阳的作用较小,约为月球的2/5,因月球离地球较近,故此月球的作用较大。 据科学推测是:月球绕地球转,每一个月(29.5天多一点)转一圈,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潮涨落的最大,这时是新月和 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潮涨落的最小,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 时候。 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 拖后几天。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量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 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使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太阳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每24时48分, 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约 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 但实际上常常推迟。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 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高潮间隙的差异。 高潮时和低潮时的大概计算法: 高潮时=(日差)0.8×(阴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十高潮间隙, 低潮时=高潮时-6时12分, 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 高潮时=0.8×(5-1)十10∶50′=3∶12′+10∶50′∶14∶02′(即为第二个高潮) 14∶02′-12∶24′=1∶38′(即为第一个高潮) 低潮时=14∶02′-6∶12′=7∶50′(即为第一个低潮) 以上这样的算法固然准确,但很繁琐,很难开口就说出来,我们经过多年的海上实践,验证,摸索出一种很有规律的简易计算法。 其方法是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0.8,即为当日的高潮潮时。 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 高潮时=(5-33)×0.8=1∶36′(即第一个高潮)。 低潮时=1∶36′+6∶12′=7∶48′(则是第一个低潮)。 如计算威海阴历廿五的潮时: 高潮时=(25-18)×0.8=5∶36′(则是第一个高潮)。 低潮时=5∶36′+6∶12′=11∶48′(则是第一个低潮)。 潮流也叫潮汐流,这是水位升降起伏的潮信现象,是由于海水受到引潮力的作用发生了水平流动后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潮流和潮汐 一样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但海水流动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故常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往复性,一种是回转性。这里就不说回 转流的成因,只介绍一下近海的往复流。 往复流(即东流和西流)就是涨潮流和落潮流;它是在两个相反方向上作周期性变化的潮流叫往复流。经多年实践证明,山东半岛 沿海它的变化大约在起流之前两个钟头左右是平流(无流),一般是在高潮前约两个钟头西流起,即涨潮流,高潮时流速最大,高 潮后约两个钟头西流完,底潮前约两个钟头东流起,即落潮流,低潮时流速最大,低潮后约两个钟头东流完。从流完到流起,这其 中大约有两个钟头的平流(无流)即转流时间。 以上所述,在开阔的大海上不一定能适用,特别是航海人员一定不能按此法拟定航行计划,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沿海,尤其是山东半 岛更为准确,对近海钓鱼爱好者很有实用价值。 回答者: yalli520
‘陆’ 海洋潮汐的习惯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 “小潮”,故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另外在第天也有涨潮发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
但由于,月球和太阳的运动的复杂性,大潮可能有时推迟一天或几天,一太阴日间的高潮也往往落后于月球上中天或下中天时刻一小时或几小时,有的地方一太阴日就发生一次潮汐。
太阳和月球引力对地球上的水(液体)起作用如此大,对地壳的固体大陆也起作用会发生“陆潮”,“陆潮”可能会促使引发地震,所以在作地震预报时应虑月相;
太阳和月球引力对地球上的大气(气体)也会发生很大的作用,发生“大气潮”,引起大气对流和大气运动上的变化,会引起气候上的变化。(这和认为气候的变化与月亮无关的传统观点是抵触的。)故气象专家建议在作天气预报时应考虑月相。
据现代科学发现太阳和月球引力还可能对人体或生物体中的液体等会发生作用,形成神秘的“生物潮”和“人体潮”,有日本科学家正对此问题在作研究。我国古代有一句谚语“逃过初一,也逃不过十五”也是对这种神秘的生物潮和人体潮可能会引发人或其它生物的病情加重,或精神上的变化的生动写照。
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总结经验出来许多的算潮方法(推潮汐时刻)如八分算潮法就是其中的一例:简明公式为:
高潮时=0.8h×[农历日期-1(或16)]+高潮间隙
上式可算得一天中的一个高潮时,对于正规半日潮海区,将其数值加或减12时25分(或为了计算的方便可加或减12时24分)即可得出另一个高潮时。若将其数值加或减6时12分即可得低潮出现的时刻——低潮时。
‘柒’ 介绍潮汐能
潮汐能
一、定义、应用及意义
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抄袭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成为潮汐能(tidal energy)。潮汐能是以势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
海洋的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涨潮的过程中,汹涌而来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动能,而随着海水水位的升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势能;在落潮的过程中,海水奔腾而去,水位逐渐降低,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潮汐能的能量与潮量和潮差成正比。或者说,与潮差的平方和水库的面积成正比。和水利发电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低,相当于微水头发电的水平。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潮汐能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他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景观抄袭很复杂,但对于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
潮汐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利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电站的站址。
发展像潮汐能这样的新能源,可以间接使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速度减慢。潮汐是一种世界性的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由于受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万有引力源的作用,海平面每昼夜有两次涨落。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捞和晒盐提供了方便,更值得指出的是,它还可以转变成电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动力。
二、发电原理及发电形式
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利发电原理类似,通过出水库,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以势能的形式保存,然后,在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差别在于海水与河水不同,蓄积的海水落差不大,但流量较大,并且呈间歇性,从而潮汐发电的水轮机结构要适合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潮水的流动与河水的流动不同,它是不断变换方向的,潮汐发电有以下三种形式:
(1)单池单向发电
(2)单池双向发电
(3)双池双向发电
三、应用现状与应用前景
到目前为止,由于常规电站廉价电费的竞争,建成投产的商业用潮汐电站不多。然而,由于潮汐能蕴藏量的巨大和潮汐发电的许多优点,人们还是非常重视对潮汐发电的研究和试验。
据海洋学家计算,世界上潮汐能发电的资源量在10亿千瓦以上,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潮汐能普查计算的方法是,首先选定适于建潮汐电站的站址,再计算这些地点可开发的发电装机容量,叠加起来即为估算的资源量。
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潮汐发电。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国郎斯电站。该电站位于法国圣马洛湾郎斯河口。郎斯河口最大潮差13.4米,平均潮差8米。一道750米长的大坝横跨郎斯河。坝上是通行车辆的公路桥,坝下设置船闸、泄水闸和发电机房。郎斯潮汐电站机房中安装有24台双向涡轮发电机,涨潮、落潮都能发电。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多度,输入国家电网。
1968年,前苏联在其北方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千瓦的试验潮汐电站。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湾兴建了一座2万干瓦的中间试验潮汐电站。试验电站、中试电站,那是为了兴建更大的实用电站做论证和准备用的。
世界上适于建设潮汐电站的20几处地方,都在研究、设计建设潮汐电站。其中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库克湾、加拿大芬地湾、英国塞文河口、阿根廷圣约瑟湾、澳大利亚达尔文范迪门湾、印度坎贝河口、俄罗斯远东鄂霍茨克海品仁湾、韩国仁川湾等地。随着技术进步,潮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进入2l世纪,将不断会有大型现代潮汐电站建成使用。
我国潮汐能的理论蕴藏量达到1.1亿千瓦,在我国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有很多能量密度较高,平均潮差4~5m,最大潮差7~8m。其中浙江、福建两省蕴藏量最大,约占全国的80.9%。我国的江夏潮汐实验电站,建于浙江省乐清湾北侧的江夏港,装机容量3200kW,于1980年正式投入运行。
潮汐发电的主要研究与开发国家包括法国、前苏联、加拿大、中国和英国等,它是海洋能中技术最成熟和利用规模最大的一种。全世界潮汐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65MW。
‘捌’ 有哪些种类的海洋观测仪器
逯玉佩观察和测量海洋现象的基本工具。通常指采样、测量、 观察、 分析和数据处理等设备。海洋观测仪器主要是为了满足海洋学研究的需要而设计的,有些国家以海洋学仪器命名,中国习惯上称为海洋仪器。
发展概况 早在15世纪中叶,便有人研制测量海水深度的仪器但是比较简便而又可靠的测温工具,是1874年研制出的。随后又设计出埃克曼海流计。20世纪初研制出了。1938年研制出机械式,从而可以快速观测水温随深度的变化。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海洋观测主要使用机械式仪器,回声测深仪是唯一的电子式测量装置。60年代以后,海洋观测仪器在设计上大量采用新技术,逐步实现了电子化。海洋观测仪器的电子化,是从单项测量仪器开始的,以后又发展多要素的综合仪器,例如。今后,海洋观测仪器将不断改进结构,降低功耗,增加可靠性,除传感器多样化外,信号形式和仪器终端将日趋通用化,并进一步向智能化发展。
海洋观测仪器的种类 海洋观测仪器可以按照结构原理分为声学式仪器、光学式仪器、电子式仪器、机械式仪器,以及遥测遥感仪器等。还可以根据运载工具不同,划分成船用仪器、潜水器仪器、浮标仪器、岸站仪器和飞机、卫星仪器。其中船用海洋观测仪器品种最多,按其操作方式又可分为投弃式、自返式、悬挂式、拖曳式等。投弃式仪器使用时将其传感器部分投入海中,观测的数据通过导线或无线电波传递到船上,传感器用后不再回收。自返式仪器观测时沉入海中,完成测量或采样任务后卸掉压载物,借自身浮力返回海面。悬挂式仪器利用船上的绞车吊杆从船舷旁送入海中,在船只锚碇或漂流的情况下进行观测。拖曳式仪器工作时从船尾放入海中,拖曳在船后进行走航观测。
海洋观测仪器对使用者来说,通常按所测要素分类。例如测温仪器、测盐仪器、测波仪器、测流仪器、营养盐仪器、重力和磁力仪器、底质探测仪器、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仪器等等。将它们归纳起来可以划分成 4大类,即海洋物理性质观测仪器、海洋化学性质观测仪器、海洋生物观测仪器、海洋地质及地球物理观测仪器。
海洋物理性质观测仪器 用于观测海洋中的声、光、温度、密度、动力等现象。因为海水密度不便直接测定,通常用温度、盐度和压力值计算得到,所以盐度取代密度成为一个必测参数。观测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的仪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只能用颠倒温度表、、滴定管和机械式深温计(BT),现在则用电子式盐温深测量仪(STD或CTD)等船只走航测温常用投弃式深温计(XBT)。空中遥感观测海水温度则用红外辐射温度计
。岸边潮汐观测使用浮子式,外海测潮采用压力式自容仪,大洋潮波的观测依靠卫星上的雷达测高仪。海浪观测仪器的品种比较繁杂,有各种形式的测波杆、压力式、光学原理的测波仪、超声波式测波仪。近年用得较多的是加速度计式测波仪。海流观测相当困难,或用仪器定点测量,或用漂流物跟踪观测。定点测流是海洋观测中常用的办法,所用仪器有转子式海流计、电磁式海流计、声学海流计等,其中最流行的是转子式仪器(见)。海洋声参数仪器主要有,用以观测声波在海水里的传播速度。海洋光参数仪器有透明度计和照度计,用以观测海水对光线的吸收和海洋自然光场的强度。
海洋化学性质观测仪器 海洋观测中所用的化学仪器,主要用来测定海水中各种溶解物的含量。60年代以前,除少数几项可在船上用滴定管和目力比色装置完成外,大部分项目要保存样品带回陆上实验室分析。60年代以后,调查船上逐渐采用船用、船用pH计、溶解氧测定仪,以及船用分光光度计和船用荧光计。近年来船用单项化学分析仪器与自动控制装置相结合,形成船用多要素的自动测定仪器。这种综合仪器还可配备电子计算机
,提高其自动化程度。船用化学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大致分两类:一类用传感器(主要为电极)直接测定化学参数;一类通过样品显色进行光电比色测定。目前,海水中的各种营养盐靠比色仪器测定,p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利用电极式仪器测定。
海洋生物观测仪器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从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到游泳生物,相应有不同的观测仪器。海水中的微生物需采样后进行研究,采样工具有复背式采水器和无菌采水袋。浮游生物采样器主要有浮游生物网和浮游生物连续采集器。底栖生物采样使用海底拖网、采泥器和取样管。游泳生物采样依靠鱼网,观察鱼群使用鱼探仪(见)。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观测,除利用化学仪器测营养盐,利用光学仪器测定光场强度之外,还用荧光计测定海水中的叶绿素含量。为了观察海洋生物在海中的自然状态,需要利用水中摄象,有时还得使用。可使人们在海底停留较长时间,是观察海洋生物活动情况的良好设备。
海洋地质及地球物理观测仪器 底质取样设备是最早发展的海洋地质仪器,分表层取样设备与柱状取样设备两类。表层取样设备又称采泥器,有重力式采泥器、弹簧式采泥器和箱式采泥器,其中箱式采泥器能保持沉积物原样。底质柱状采样工具有重力取样管、振动活塞取样管、重力活塞取样管和水下浅钻,有一种靠玻璃浮子装置使柱状样品上浮的重力取样管称为自返式取样管。结合底质取样,还可进行海底照相。回声测深仪是观测水深、地貌和地层结构最常用的仪器。又称地貌仪,安装在船壳上或拖曳体上,可以观测海底地貌。利用声波在海底沉积物中的传播和反射测出地层结构。海洋地球物理仪器有重力仪(见)、磁力仪(见)和地热计等。
‘玖’ 水文观测的方法
水文观测直接观测的有降水、水位、流量、土壤湿度、含沙量。你所提问的其他参数都是通过这些实测数据推算出来的。降水是测量雨量器乘水容器在相应时段内承接的液体降水的厚度。水位是观测水面和固定点的高差再加上固定点的高程。流量常规测量是测量断面上合理分布点的流速与各部分断面面积的乘积,累加后就是当时水位下的流量。土壤湿度是烘干法和含沙量是用烘干的原理测量的。
林冠截留、林内降雨,树干截然留,枯枝落叶截留,下渗,土壤含水量,坡面径流,河川径流,(侵蚀量),输沙量都是通过上述实测数据用水文模型或经验方法分析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