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功能的评估是怎样的
(一)初步评估
1.基本资料和病史病人的个人资料受伤资料
2.直接沟通治疗师通过与病人直接的对话,了解病人目前在功能上的障碍及病征,包括受伤部位的感受疼痛程度活动度受限或僵硬肿胀功能丧失等
3.观察治疗师对病人的整体观察是重要的,包括病人的心理状况情绪对患处的反应等局部观察包括伤口愈合情况发炎或感染的情况骨骼或关节变形等
4.检查包括患处的温度出汗情况肿胀程度疤痕的紧绷度软组织的粘连或挛缩关节僵硬的位置及角度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等
(二)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全主动活动度和全被动活动度测量:Kleinert于1973年提供了一个以指尖至手掌距离及远指近指及掌指关节的被动伸展差活动度总和来评定手指功能的方法,即Kleinert评定方法,见表10-2-1其功能比较如下:
表10-2-1Kleinert评定法
(三)肌腱的功能评定
有数种肌腱功能评定方法,但没有一种统一的精确可靠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A.测量关节活动度方法
B.测量指腹至掌横纹距离的方法
C.测量关节总主动活动度的方法(totalactivemovement,简称TAM)
该种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手指屈伸功能,实用价值大,缺点是测量及计算方法稍繁琐
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法:
测量掌指关节,近远侧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减去上述关节伸直受限角度之和总主动屈曲度-总主动伸直受限度=总主动活动度(MP+PIP+DIP)-(MP+PIP+DIP)=TAM
(四)肌力测定肌力可反映运动神经的功能,一般将肌力评定分为6级本文主要用Highet单块肌肉方法见表10-2-2
表10-2-2Highet单块肌肉分级评价
握力及捏力测定:治疗师可利用物品,如铅笔纸张等来测试患者的握力及捏力握力器及捏力器更可量化患者的能力测量握力时肘关节应屈曲并紧贴躯干,手腕后伸捏力检查应分别测掌侧捏侧腹捏及三指捏(见图10-2-1图10-2-2)
图10-2-1握力检查
图10-2-2捏力检查
(五)肿胀或肌肉萎缩程度评估测量肿胀或肌肉萎缩程度,可使用软尺测量手指和手背圆周或采用排水法
1.排水法仪器测量仪器包括一个带排水口的大容器和一个量杯容器中有水平停止杆
2.方法在容器中倒入500ml的水至出口平面,手朝前慢慢放入容器中,中环指间隙搁置在水平停止杆上,手一直保持到没有水流进量杯,取出手,将量杯水平放置,读出刻度,记录下数字分别测量双上肢,进行对比,要求一天不同时间测量手容积,判定手休息位和活动后对肿胀的影响(见图10-2-3)
图10-2-3排水法
(六)手功能的评价手的综合功能有赖于感觉和运动的健全,也与视觉等其他感觉灵敏度有关常用有Jebsen的手功能试验Carroll上肢功能定量检查简易上肢功能检查
1.Jebsen的手功能试验由7个分试验组成,具体内容如表10-2-3
测出结果后,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利手和非利手参考值等,判断是否正常
表10-2-3Jebsen的手功能试验
评分标准:
0分:全部不能完成,包括将物体推出原来的位置推到桌外,或能拿起笔,但写不出可以辨别的字
1分:只能完成一部分,能拿起物品,但不能放到指定位置
2分:能完成,但动作缓慢或笨拙
3分:能正常完成
以上各项评定分数相加算出总分,按以下标准评定功能:
2.Carroll的上肢功能定量检查是衡量整只手臂和手在日常活动中的能力它基于一个假设,在ADL中的由上肢完成的复杂活动,可以化简为抓握前臂的旋前旋后肘的屈曲伸展和上肢的上举检查包括六部分:①抓握或举起四块不同体积的方块来评价抓握②抓握或举起两根大小不同的管状物检查柱状抓握③抓握和放下球检查球形抓握
④抓握四个大小不同的弹球检查指间捏⑤在钉子上放置小垫片或在架子上放置熨斗检查放置能力⑥从大水罐里向水杯里倒水或从杯子向另一个杯子里倒水另外为了评价旋前旋后和上肢的上举能力,治疗师指示患者将手置于头顶头后和靠近嘴以及写名字的项目测试使用简单便宜和容易获得的物品
3.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是日本金子翼先生为了对上肢和手的能力,特别是运动速度手的抓握等能力进行客观检查而设计的一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常常通过得分结果对患者的治疗训练用药前后及自助具或辅助具佩戴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对照,观察和判断疗效此项检查共包括10种规定动作,让患者用尽快的速度准确完成并记录在相应的所需时间栏内
(七)感觉评估感觉神经的功能评估,一般可以测定该神经皮肤支配区的痛觉触觉温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等
1.痛觉评估视觉模拟痛觉评定利用一条长10cm而无刻度的线,告诉患者线的一端代表没有疼痛,另一端则代表极度疼痛,患者将其当时之疼痛与两端的比较,然后点在线上此评估虽然主观,但作为自己比较,仍有其作用服药指征痛觉评定:依据患者服药及疼痛情况来评定疼痛见表10-2-4
表10-2-4服药指征痛觉评定
Sunderland针刺感觉功能分级评价见表10-2-5表10-2-5Sunderland针刺感觉功能分级评价
2.触觉评定单线压力测试()可测量皮肤对静止压力的反应和敏感程度
检查时采用5种型号的Semmes-Weinstein尼龙单丝,简称SW单丝法
方法:单丝一端游离,另一端装在手持塑料圆棒的一端上,单丝与棒成直角,指示患者闭眼,从最小的单丝开始检查,使单丝垂直作用在患者的手指掌面的皮肤上,事先告诉患者有感觉时告知,每号单丝进行3次,施加皮肤上1-1.5秒,提起1-1.5秒,为1次
当单丝已弯而患者无感觉时,换大一号的单丝再试,直到连续2次单丝刚弯患者有感觉时为止(见图10-2-4),记下单丝的型号对照下表查结果(见表10-2-6)
表10-2-6单丝压力测试结果
图10-2-4单丝压力测试
3.“两点分辨”(Two-pointDiscrimination)感觉评定两点分辨可测试皮肤分辨接触点之间距离的敏感程度正常的手指尖可分辨二至六毫米的两点距离常用工具为专用两点分辨器,也可用回形针和圆规(图10-2-5)2PD正常值与手功能的关系如表10-2-7所示:
表10-2-7 2PD正常值与手功能的关系表
4.温度觉评定Sunderland温度觉功能评价见表10-2-8
表10-2-8 Sunderland温度觉评价
常用的人体测量方法有哪些
(一)人体测量类型
静态测量:测量人体各部分的固定尺寸。
动态测量:测量人体或某一部分的空间运动尺寸,即活动范围,同时还要测量最适宜的范围。
(二)人体尺寸测量方法:最常用的人体测量方法为马丁法。
‘叁’ 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指肌肉的紧张度。 肌张力检查方法:触摸肌肉测试其硬度,并测试完全放松的肢体被动活动时的阻力大小。两侧对比。 (1) 肌张力减低:见于①“牵张反射弧”中断时,如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后根、后索病变等。②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休克期。③小脑病变。④某些锥体外系病变,如舞蹈症等。 (2) 肌张力增高:①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系牵张反射被释放而增强所致。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下肢伸肌张力增高。②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震颤麻痹等。伸、屈肌张力均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状
‘肆’ 怎样衡量身体活动强度
身体活动强度可以根据身体活动者的生理反应或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来衡量,常用衡量指标包括最大心率百分比、最大耗氧量百分比、自我感知运动强度和代谢当量(表9)。
表9身体活动强度分级
(1)最大心率百分比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心率与活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人体最大心率可以用公式估计:最大心率=220-年龄(岁)。
身体活动中应达到的适宜心率即靶心率与最大心率的百分比值,即最大心率百分比。对于大多数成年人,由于中等和高强度身体活动相结合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健康效益,因此目前推荐最大心率百分比为60%和85%为运动强度的有效界值和安全界值。
由于运动后心率下降较快,一般采取终止运动后立即测10秒脉搏数,然后乘以6表示1分钟脉率,这和运动中的心率非常接近。
(2)最大耗氧百分比
最大耗氧量是机体在进行有大肌肉群参与的肌肉动力性收缩活动(如跑步或骑自行车运动)中,达到本人极限水平的耗氧量。最大耗氧量也称为最大有氧功率和心肺耐力,是力竭运动中所观察到的最高耗氧量。身体实际耗氧量与最大耗氧量之比即为最大耗氧量百分比。
(3)自我感知运动强度
以受试者自我感觉来评价运动负荷的心理学指标,它以个体主观用力和疲劳感的程度来判断身体活动的强度。
自我感知运动强度可分为10级,其中0级表示休息状态;1~2级为很弱或弱;3~4级为温和;5~6级为中等;7~8级为有疲惫感;9~10级为非常疲惫。其中5~6级表示自我感知达到中等强度,此时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放声歌唱,如同尽力快走时的感觉。
(4)代谢当量
指身体活动时的能量消耗与安静坐姿时能量消耗之比,即相当于安静休息时身体活动的能量代谢水平。用梅脱(MET)表示。
‘伍’ 小儿骨科常用的体格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小儿骨科是骨科的一个分支,小儿骨科的查体,应按顺序进行。小儿需脱去衣裤,对极小的细节也应仔细检查,其基本的检查方法包括: 眼看 、手摸、活动、测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站立的姿态和姿势:小儿站立后应从背后、前面和侧面观察其站立姿势和身体外貌,观察脊柱和四肢有无明显畸形。 步态:步态异常的原因有肌肉无力、骨与关节畸形、神经病变、心肺疾病等。常见典型异常步态有:剪刀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摇摆步态、跨阈步态、跛行步态(如升降式跛行、避痛性跛行、臀中肌跛行)、间歇性跛行等。 畸形:首先确定畸形的类型及具体位置,然后进行肢体长度与成角畸形的测量。 关节活动范围:包括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的范围。 肌肉力量与肌肉张力的检查。 【专家建议】 小儿骨科的体格检查主要是脊柱及四肢的检查,包括:眼看 、手摸、活动、测量。 小儿骨科的检查,如果进行左右肢体对比,或者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就会很容易发现异常。这个对比原则对家长初步检查小儿很重要。 小儿脊柱及四肢骨与关节的红、肿、热、痛,形态异常,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步态异常等均属于小儿骨科的问题,家长应及早发现,及时到小儿骨科门诊检查。
‘陆’ 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
试图精确的测量体力活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理想的测量方法应该具有这些特点,准确、客观、简便易行、低成本、无干扰、易于被接受、可以记录体力活动的细节、可以在人群中大规模的应用。但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可以进行精确的测量。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行为观察法,双标水法(DLW),间接热量测定法,心率测试法,运动传感器法和问卷法。
‘柒’ 运动能力评估方法
运动能力评估方法:
1、主观感觉: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2、排汗量:当运动负荷适宜时,人体可有微汗或中等程度的出汗。如果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则锻炼者会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当然,排汗的多少还要视气温、气压、风速以及饮水而定。
3、情绪:情绪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同时也是衡量人体承担负荷情况的一种主观指标。一般来说,人体具有运动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估计方法:
一般的运动估计方法如下: 设 t 时刻的帧图像为当前帧 f (x, y) , t’时刻的帧图像为参考帧f’(x,y),参考帧在时间上可以超前或者滞后于当前帧,如图1所示,当 t’<t 时,称之为后向运动估计,当 t’>t 时,称之为前向运动估计。
当在参考帧t’中搜索到当前帧 t 中的块的最佳匹配时,可以得到相应的运动场 d(x; t, t + t △ ) ,即可得到当前帧的运动矢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运动估计
‘捌’ 关节活动度检查方法有几种
关节痛应当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首先应当是望诊,观察关节部位有无红肿隆起,静脉怒张、窦道癫痕、肌肉萎缩、畸形等情况结合触诊了较两侧是否对称,等长,是否有关节积液如膝关节的浮骸试验,是检查关节积液的常用方法。步态往往也是表明关节疾患的重要表现如破行,鸭行步态,跳跃步态呆步及麻痹性步态,痉挛性步态等;某些关节病变可有关节活动时弹响;关节的触诊即对关节周围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度情况的检查,两侧要进行对比肢体测量也是诊断中一项内容。针对不同关节有不同的特殊检查法,而不同的检查法对疾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玖’ 肌力测试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肌力测试方式主要有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检查。
一、徒手肌力检查
徒手肌力检查是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凭借自己的技能和判断力,按照一定标准,通过观察肢体主动运动的范围以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级的一种检查方法。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代表肌肉收缩的耐力。
临床常用的手法检查及肌力分级法系K.W.Lovett于1916年提出,以后具体操作续有修改,但其原则未变。此法使受试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标准的测试动作,观察其完成动作的能力。由测试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二、器械检查
在肌力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做较细致的定量评定,须用专门器械作肌力测试。根据肌肉的不同的收缩方式有不同的测试方式,包括等长肌力检查、等张肌力检查及等速肌力检查。
常用方法如下:
1、等长肌力检查
在标准姿位下用测力器测定一个肌肉或肌群的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力。
2、等张肌力检查。
即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运动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完成10次连续运动时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RM),测定时对适宜负荷及每次测试负荷的增加量应有所估计。
避免多次反复测试引起肌肉疲劳,影响测试结果。运动负荷可用哑铃、砂袋、砝码可定量的负重练习器进行。此法在康复医学中应用较少。
3、等速肌力检查
用带电脑的Cybex型等速测力器进行。测试时肢体带动仪器的杠杆作大幅度往复运动。运动速度用仪器预先设定,肌肉用力不能使运动加速,只能使肌力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
此力矩的变化由仪器记录,并同步记录关节角度的改变,绘成双导曲线,并自动作数据记录。这种等速测试法精确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数据,已成为肌肉功能检查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的良好手段。
(9)测量肢体活动的方法扩展阅读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产牛张力,导致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也可将其视为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肌力测定是康复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
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 肌力正常。
评定的目的及意义 :
1、肌力评定可以帮助判断有无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的范围与程度。
2、发现导致肌力低下的原因。
3、为制定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4、检验治疗、训练的效果。
‘拾’ 有什么方法测试身体协调性
可以通过机测和自测的方式进行。
1、机测。使用体能测试仪。体能测试仪可以测定人体的平衡能力,评价位置感觉、视觉和人体感觉间的协调性。目前,部分健身房、医院和学校均有引进;
2、自测。具体测试方法是:两手扶在腰部,闭上双眼,一腿站立,另一腿抬起,抬高或放低皆可。当站立的脚发生移动或者抬起的那只落地时,测试结束。测试两次,以坚持时间较长的那次为准。
如果50岁以上的男性保持在17秒以上,女性保持在14秒以上,说明平衡力还不错。如果男女分别低于8秒和6秒,则应经常锻炼自己的平衡性。
(10)测量肢体活动的方法扩展阅读:
身体平衡性变差一部分是老龄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一些隐匿性疾病造成的,需要老年人特别关注。
1、内耳出了问题。内耳中有一些“传感器”管理着人体的平衡性,其中一部分负责监测旋转功能,另一部分负责跟踪上下运动。如果这些传感器得到了错误的信号或无法将信号发送给大脑,就会影响到平衡功能。
内耳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耳石症。当耳内的微小晶体脱落、漂浮或撞击到传感器时,会导致大脑无法正常接收到运动信号,因此产生头晕眼花的感觉。
就诊信号:不时出现头晕目眩超过一个星期就要警惕。
专家支招:一两次耳石复位就能解决问题。医生会让你做一系列小幅度和缓慢的头部运动,将松散的晶体移送到不会对耳朵造成损害的区域;
2、肌肉力量虚弱。老年人平衡性变差除年龄的原因外,原来的肌肉开始“流失”,被脂肪替代,“虚弱”的肌肉难以支撑体重,导致体态不良,也容易失去平衡并跌倒。
就诊信号:如果身体的不稳定性让你跌倒或影响到日常生活,那么你就需要去看医生了。
专家支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力量训练)和做一些平衡性练习,如每天做20分钟的单腿站立有助增强平衡性;
3、药物副作用问题。一些会影响到身体平衡性的常用处方药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过敏药、降压药、止痛药和安眠药等。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这一风险更大。
就诊信号:服用一种新药后如果出现了头晕问题,就需要找医生,检查是哪种药物引起的,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用药;
4、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时(坐下或躺下后再站起来时),流向大脑的血液流量骤减引起头晕和身体不平衡。有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21%的人出现过这种情况。
就诊信号:如果站起身或转身时经常感到头晕眼花,那么说明你的大脑血液流量不够充足。体位性低血压还会造成视力模糊、身体虚弱、意识模糊、恶心和身体有旋转感。
专家支招:确保饮水充足,有些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是脱水造成的。变换体位时先轻微活动一下四肢,然后缓慢地站起身来。如果经常有这种感觉,应及时就医;
5、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同时也有可能是因为感染、缺乏维生素、遗传性疾病、酗酒和其他创伤所造成的。如果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受到了影响,就会导致身体缺乏协调性,甚至是经常跌倒。
就诊信号:除了平衡问题,身体还有手脚麻木、刺痛或烧灼感、老爱出汗、头晕和肌肉无力时要及时就医。
专家支招:虽然神经损伤无法逆转,但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并控制症状,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医生会给病人开出止痛药、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来缓解神经疼痛,也会建议做理疗来改善运动功能。
6、脑肿瘤。如果持续出现平衡问题,也有可能是脑部出现了肿瘤。如听神经瘤生长在从耳部到大脑的主要神经上,并在内耳中发出失衡信号。
就诊信号:除了平衡问题,听神经瘤通常会造成一侧听力丧失、耳鸣和压痛。大脑中其他部位的肿瘤会造成慢性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和意识混乱。
专家支招:出现以上症状要去神经内科就诊,做大脑成像扫描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