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移动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调试过程说明以及操作要求有哪些
安装调试
1、根据移动带式输送机拆散发运的情况,在使用单位的安装顺序如下:
1)前、后机架联接成一个整体;
2)安装电动滚筒与电气控制箱;
3)安装尾轮;
4)先组装行轮组与升降装置,再将该组件与机架装配一体;
5)安装各组托辊;
6)放置输运带并进行接头;
7)安装弹簧清扫器与空段清扫器;
8)安装导料槽。
2、按照<DY型(可升降型)移动带式输送机的安装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超级链接)进行安装操作。
3、试运转
1)试运转前的准备与检查,
①全部紧固件要紧固,不得松动。
②电动滚筒内电机定子绕组与机架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兆欧,接地线应可靠地接地,润滑油达到油面线指示的高度。
③改向滚筒,托辊,升降装置,行轮,尾轮等处不得无润滑运转。
④用手拉动输送带就无明显的障碍。
2)接通电源空载试运转,时间不得少于二小时。
3)空载试运转时,应作如下检查:
①点动各按钮,控制应有效。
运行方向应正确。
②轴承温升不大于40℃,且最高温度不超过80℃。
③托辊应与输送带接触,转动灵活。如有不转动者,可用手锤轻敲辊子(轴向)。若仍不能排除,应拆检。
④清扫器刮板,导料槽橡胶板与输送带贴合良好。
⑤输送带松紧适宜,无跑偏现象,若输送带跑偏,应按表2及图5、图6所示方法纠正。
⑥整机运行平稳,无明显冲击声或过大噪音。
4)空载运转后进行如下检查:
①各润滑处应无漏油现象。
②各紧固件不得松动。
③整个结构应无明显变形,各部件性能应良好。
5)空载试运转合格后方可进行满载试运转,其程序及检查项目同上。
操作规范
移动带式输送机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熟悉与遵守操作规程,负有对本机操作,维护与保管之责。
(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所有紧固件应可靠紧固。
2)检查各部位润滑情况。
3)清理机器上遗留物及赃物。
4)移动带式输送机悬臂端下不得有人或放置其它设备。
5)发现行轮组轮胎的气压不足时,应及时充气。
6)若地面较软而使尾轮下陷,应在轮下垫钢板或木板。
7)可升降型移动带式输送机行轮组的定位销应插好。
(2)开车后的操作与检查。
1)按空载试运转时的各项要求检查。
2)合格后可开始输送作业,应按给定的输送能力均匀加料。料流应对准导料槽与输 送带的中心,物料的块度不可太大,且落料高度
不得超过2米,应尽量保持连续输送,不得有大量物料倾卸堆积和其它影响输送机工作的情况。
(3)先停止供料,待机上物料卸空后停车,进行清洁及收尾工作。
http://www.yingda-jx.com/pt/one/40.html
❷ 橡胶输送带的调试方法
输送带是输送系统的关键设备,它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生产作业。输送带的跑偏是带式输送机的最常见故障,对其及时准确的处理是其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跑偏的现象和原因很多,要根据不同的跑偏现象和原因采取不同的调整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本文是根据多年现场实践,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利用力学原理分析与说明此类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头部驱动滚筒或尾部改向滚筒的轴线与输送机中心线不垂直,造成输送带在头部滚筒或尾部改向滚筒处跑偏。滚筒偏斜时,输送带在滚筒两侧的松紧度不一致,沿宽度方向上所受的牵引力Fq也就不一致,成递增或递减趋势,这样就会使输送带附加一个向递减方向的移动力Fy,导致输送带向松侧跑偏,即所谓的“跑松不跑紧”。其调整方法为:对于头部滚筒如输送带向滚筒的右侧跑偏,则右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输送带向滚筒的左侧跑偏经过反复调整直到输送带调到较理想的位置。在调整驱动或改向滚筒前最好准确安装其位置。
二、滚筒外表面加工误差、粘料或磨损不均造成直径大小不一,输送带会向直径较大的一侧跑偏。即所谓的“跑大不跑小”。其受力情况如图四所示:输送带的牵引力Fq产生一个向直径大侧的移动分力Fy,在分力Fy的作用下,输送带产生偏移。对于这种情况,解决的方法就是清理干净滚筒表面粘料,加工误差和磨损不均的就要更换下来重新加工包胶处理。
三、转载点处落料位置不正如图五对造成输送带跑偏,转载点处物料的落料位置对输送带的跑偏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在上条输送机与本条输送机在水平面的投影成垂直时影响更大。通常应当考虑转载点处上下两条皮带机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低,物料的水平速度分量越大,对下层皮带的侧向冲击力Fc也越大,同时物料也很难居中。使在输送带横断面上的物料偏斜,冲击力Fc的水平分力Fy最终导致皮带跑偏。如果物料偏到右侧,则皮带向左侧跑偏,反之亦然。对于这种情况下的跑偏,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加大两条输送机的相对高度。在受空间限制的带式输送机的上下漏斗、导料槽等件的形式与尺寸更应认真考虑。一般导料槽的的宽度应为皮带宽度的五分之三左右比较合适。为减少或避免皮带跑偏可增加挡料板阻挡物料,改变物料的下落方向和位置。
四、承载托辊组安装位置与输送机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较大,导致输送带在承载段向一则跑偏。输送带向前运行时给托辊一个向前的牵引力Fq,这个牵引力分解为使托辊转动的分力Fz和一个横向分力Fc,这个横向分力使托辊轴向窜动,由于托辊支架的固定托辊是无法轴向窜动的,它必然就会对输送带产生一个反作用力Fy,它使输送带向另一侧移动,从而导致了跑偏。搞清楚了承载托辊组安装偏斜时的受力情况,就不难理解输送带跑偏的原因了,调整的方法也就明了了。
第一种方法就是在制造时托辊组的两侧安装孔都加工成长孔,以便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法见图二,如图二所示皮带向上方向跑偏则托辊组的下位处应当向左移动,托辊组的上位处向右移动。
第二种方法是安装调心托辊组,调心托辊组有多种类型如中间转轴式、四连杆式、立辊式等,其原理是采用阻挡或托辊在水平面内方向转动阻挡或产生横向推力使皮带自动向心达到调整皮带跑偏的目的,其受力情况和承载托辊组偏斜受力情况相同。一般在带式输送机总长度较短时或带式输送机双向运行时采用此方法比较合理,原因是较短带式输送机更容易跑偏并且不容易调整。而长带式输送机最好不采用此方法,因为调心托辊组的使用会对输送带的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❸ excel单元格中的数字如何移动
方法:
一、先用光标左键选定下移(或上移)的目标区域,然后把光标移到圈定的边框下线(上移时则圈定边框上线),直到出现带十字箭头的光标,按住光标左键往下(或往上)拖拽到空白处即可,如果是与下面(或上面)单元格交换,则可按同时按住shift键。
二、如果是整行移动,操作与上述一致,只是选定整行即可。
❹ 矿体边界线的圈定方法
在储量计算图上把矿体空间形态位置,即矿体边界线确定下来的工作,称为矿体边界线的圈定。矿体边界线的圈定一般是在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或矿体投影图上进行,利用工程原始编录和矿产取样资料,根据确定的工业指标,结合矿床 ( 体) 地质构造特征、勘探工程分布及其见矿情况,全面考虑进行的。其一般步骤: 先确定单个工程矿体各种边界线 ( 基点) 位置; 然后,将相邻工程上对应边界点相连接,完成勘探剖面上的矿体边界圈定; 再对矿体边缘两相邻工程 ( 剖面) 和全部工程所控制的矿体各种边界线的进行连接和圈定。
1. 单个工程中矿体边界线的圈定
1) 当矿体与围岩分界线清楚,有用组分分布相对均匀时,即矿体边界线与自然边界线相一致,肉眼易于辨认,则矿体边界基点位置与矿体产状,均可利用探矿工程或自然露头在剖面上直接观察和测量确定。
2) 当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即呈渐变过渡关系时,只能根据化学取样结果,利用现行工业指标确定矿体边界基点位置。其步骤是: ①根据截穿矿体的单个工程中连续( 分段) 取样结果,首先将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分布地段,暂全部圈为矿体。②计算圈定矿体 ( 边界基点) 内全部样品的平均品位和厚度值。计算结果若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而且真厚度也不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指标时,则为工业矿体; 通过该基点的边界线则为可采边界线。若计算结果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或真厚度也小于最低可采厚度,该圈定边界线范围内矿体为非工业矿体。当矿体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其厚度与品位乘积达到米百分值指标时,可圈为矿体。③当以边界品位圈定矿体范围内的平均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而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则可从靠近矿体顶、底板处去掉几个品位较低的品位,再进行计算; 若计算结果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厚度亦满足最小可采厚度要求,则这时圈定的矿体为工业可采矿体,该边界线则为可采边界线; 若计算结果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或厚度低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则其仍为非工业矿体。若矿体一侧或两侧为厚大且成片分布的低品位矿时,应单独圈出。④在圈定矿体内,品位低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当其厚度小于夹石剔除厚度不能分采时,则不必圈出,仍作工业矿石对待; 否则,必须圈出作夹石处理,不能参加平均品位和矿体厚度计算。
2. 矿体连续性的圈定
两个相邻见矿工程其矿体经厚度圈定后均合乎工业要求,赋存部位互相对应,符合地质规律,则应在截面上将这两个工程所见的矿体连接成同一矿体。在圈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储量 计 算 剖面 图或 平 面 图 上的矿体 连 续,除极 个 别情 况外,一 般 应 以 直 线相连。
2) 若用曲线圈定矿体时,工程之间的矿体推绘厚度,不应大于相邻被工程控制的实际厚度。
3) 两工程所见为同一矿体,若矿石类型或品级不同或储量类别不一致时,则只能互为对角线尖灭连接。
4) 如两见矿工程之间矿体被断层或沿脉所切割,则矿体只能据已掌握的地质规律分别推绘至断层或岩脉的边界上 ( 图 8-3) 。
图 8-3 两见矿工程间矿体被断层错断可按已控制的矿体产状推断至断层边界
图 8-4 分枝矿体的圈定及级别界线
5) 对于形态复杂、具有不同产状的分枝矿体或交叉矿体,应划分出分枝,而且在截面形态圈定时,也应在图上注明分枝矿体的储量计算分界线 ( 图 8-4) 。
6) 两相邻工程所圈矿体中无矿夹石的层位相同,部位对应,地质特征一致,则应相连成同一夹层。
3. 矿体边界点 ( 线) 的圈定
( 1) 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用有限外推法确定边界点
1) 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按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作尖灭 ( 图8-5a) 。
2) 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若另一个只见矿化 ( 即品位大于边界品位二分之一以上) 则可推工程间距的三分之二尖灭 ( 图 8-5b) 或者用内插法确定边界点 ( 线) 。
图 8-5 两个工程间内推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和米百分值工程尖灭
内插法:可采边界基点的确定一般用内插法确定。此法适用于有用组分(或厚度)是均匀渐变的情况。当两相邻见矿工程(或在沿脉中两相邻样品)一个合乎工业要求,另一个不够工业要求,可采边界基点可在两工程间直接内插,若另一工程未见矿,须先确定零点边界,然后再在零点边界与见矿工程间内插确定可采边界基点。内插的具体方法有计算法、图解法和平行线移动法,其原理是一致的。现将计算内插作法、作图内插法、平行线内插法简介如下:
若以一定比例尺表示A、B两工程间的距离R,A工程所得数值(厚度或品位)mA不合乎工业要求,在B工程中所得数据mB合乎工业要求,那么,代表最低工业要求mE的可采边界基点C一定在A、B工程之间,若mA、mB和mE用同一比例尺分别以AD、BF和CE线段表示之,则C点与B点的距离x,可据相似三角形原理按下式计算(图8-6)。
A.计算内插法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求出x,即可找到可采边界基点C。
图8-6计算插入法确定边界基点
图8-7图解法确定边界基点
B.作图内插法(图8-7)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C.平线内插法
用一张带一组等间距平行线的透明纸,移动透明纸,使纸上的一组等距平行线代表的矿体标志(品位、厚度或米百分值)值分别与A、B位置的对应值相同,则A、B线与最低工业指标(如1.0)之交点即C点位置(图8-8)。
图8-8平行线法求边界基点
图8-9不能列为“分枝”矿体的小矿体
3)两相邻工程,一个工程见矿,另一个工程只达到米百分值,则该工程可以作为矿体尖灭点处理(图8-5c)。
4)经工程证实,矿体为断层切割错开,在允许的间距范围内,矿体边界可平行推绘至断层线上。
5)当只有单工程见矿,且矿体厚度小于夹石厚度时,不能列为“分枝”矿体(图8-9)。
(2)见矿工程向外作无限推断时的边界确定
见矿工程以外无工程控制,或未见矿工程到见矿工程之间距离远大于勘探时所要求的相应控制间距时,由见矿工程向外推断矿体之边界,称作无限推断。无限推断主要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已揭露矿体部分的规模、矿体变化规律物化探资料,或采用地质法,或形态的自然趋势尖灭法,或几何法圈定矿体。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作相应网度的1/2或1/4、1/3平推法推断矿体零点边界线。
❺ 矿山地面塌陷与复垦
5.4.3.1 开采塌陷
地表下沉和塌陷范围一般大于采空区面积。当采空区为长方形时,下沉塌陷盆地大致是椭圆形(图5-4)。椭圆盆地的范围与沿煤层走向方向的移动角δ、沿倾斜方向的移动角β、γ有关。
不同倾角α的煤层,其下沉塌陷情况有所不同。煤层上覆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甚大。在煤层倾角相同的情况下,移动角随岩石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情况下,基岩的移动角值为50°~90°,表土的移动角为45°~55°,因此,覆岩越坚硬,地表下沉范围越大。按覆岩性质区分的移动角数值如表5-3所示,利用表5-3数据以及所研究的矿井实际相关资料采用正规作图法,即可对相应煤层采动后地面塌陷范围做出预测。据陕西韩城象山煤矿实测资料分析,采空区面积在2ha时(即100m长的工作面推进200m时)是地表移动活跃期,大部分塌陷裂缝在此时产生。统计资料表明,地面塌陷面积与井下煤层开采面积之比平均值为1.2,塌陷体积与开采体积之比平均值为0.6~0.7,缓倾斜煤层,地表最大下沉深度一般为煤层开采总厚度的70%(表5-3)。
图5-4 地下采煤地面沉陷示意图
A—倾斜煤层;B—急倾斜煤层
1—塌陷区;2—裂缝区;3—移动区;4—采空区;5—采空区水平投影面;6—移动边界线
表5-3 不同硬度覆岩移动角
5.4.3.2 开采塌陷指数
开采塌陷造成地表塌陷区面积大小及深度与矿层产状、开采深度,以及采空区管理方法等因素有关。塌陷裂缝区面积与采矿规模呈正相关。如在地下采煤中,人们习惯用每采万吨煤地面塌陷的土地面积(ha)作为一个指标反映地表形态的破坏程度,通常称其为塌陷指数或塌陷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炭开采量与塌陷占地的相关性。各矿区和各地区均有其平均数值。比如,1996年和2000年陕西煤矿塌陷指数为0.258 和0.237,甘肃为0.236和0.221;宁夏为0.378 和0.368,新疆为0.146 和0.160,青海为0.178 和0.188等。
经验表明,煤矿塌陷影响边界值可通过煤层开采边界外推0.5 倍采深来确定。采深H=500m,则塌陷影响边界值约为250m。塌陷区面积约为煤层开采面积的1.2 倍,最大下沉值为煤层采出厚度的70%~80%。
1995~2003年间陕西185煤田地质勘探队、神府煤炭勘测设计分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等单位在陕西、内蒙古神东矿区大柳塔矿1203工作面、补连塔矿2211工作面、榆家梁矿45101工作面和孙家沟矿88101工作面地表设立了观测站,进行了井下采煤地表塌陷的实地观测,有关实测(计算)值列入表5-4。利用移动和变形分布函数表(表5-5),计算出走向正断面上的移动和变形预计值(表5-6),按表5-6的相关参数值作矿区地面移动和变形曲线图(图5-5)。
地表与岩层移动过程受地质及采煤等条件的影响,通过对各矿井工作面观测资料及综合数据(表5-4),即可对地面移动和变形主要参数进行预计。预算步骤:
表5-4 神东矿区矿井工作面开采塌陷实测(计算)值
(1)确定预计参数:
拐点偏距So=30m,
主要影响半径
(2)预计最大移动和变形值:
最大下沉值Wo=mqcosα=3.7×1000×0.6×cos2.5°=2255(mm);
最大倾斜值
最大曲率值
最大水平移动Uo=bWo=0.27×2255=609(mm);
最大水平变形值
(3)预计走向主断面上的移动和变形值:x轴原点选在距工作面实际边界So=30m(由于So为正值,应向采空区方向量取)的O点处,指向采空区(图5-5)。进行预计算时要利用移动和变形分布函数值表(表5-5),预计算方法及结果见表5-6,由表5-6数据作出神东矿区地面移动和变形预计曲线,如图5-5所示。
图5-5 神东矿区地面移动和变形预计曲线图
1—下沉曲线;2—倾斜曲线;3—曲率曲线;4—水平移动曲线;5—水平变形曲线
A—实际煤壁位置;B—计算时采用的假想煤壁位置;ABC—下沉前原始位置;AB1C1—下沉后顶板实际位置;D—拐点;So—偏距
表5-5 地表塌陷移动和变形分布函数值表
注:当
表5-6 走向正断面上的移动和变形预计值
5.4.3.3 地面塌陷及地裂缝
5.4.3.3.1 工作面超前影响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超前影响可用走向正断面图说明(图5-6),工作面由开切眼推进一定距离到达A点后,岩层移动开始波及到地表,这一距离称为起动距,地表开始下沉是以观测地表点的下沉距达到10mm时为准,起动距大小主要与顶板岩性和采空面积有关,一般工作面推进(0.2~0.3)H0(H0为平均开采深度m),或采空面积达到(25~33)H0(m2)时地表开始下沉。如按面积计算,大柳塔矿1203工作面起动距在10~13m之间,故确定其起动距为0.2H0。
图5-6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超前影响
当工作面推进至B点时,得下沉曲线W1,工作面前方1 点开始受采动影响而下沉,而推进距离约为1.4H0即85m时(C点),得下沉曲线W2,地表2点开始受影响而下沉。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其前方地表受采动影响而下沉,称为超前影响。L1、L2、L3为超前影响距。ω1、ω2、ω3为超前影响角,榆家梁矿超前影响角为79°,当工作面回采结束,地表移动稳定后,该角等于边界角 δ0(64°)。神东矿区综合超前影响距 L=H0ctgδo=130 ctg61°=72m。
5.4.3.3.2 地表移动盆地
实际观测表明,通常在采空区的长度 D2和宽度 D1均达到和超过(1.2~1.4)H0(H0为平均开采深度)时,地表可达到充分采动(地表移动盆地出现平底)。神东矿区D2/H0=15.7,D1/H0=1.51,地表可达到充分采动。
工作面回采结束,地表移动盆地如图5-7 所示,神东矿区移动盆地分为三个边界:①由边界角61°所圈定的最外围的边界(取地表下沉10mm的点为边界点),即图中的ACBD;②危险移动边界,是以盆地内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对建筑物有无危害划分的边界,对建筑物有无危害的标准是以临界变形值衡量的,目前我们采用的一组临界变形值是11,倾斜变形i≤3mm,水平变形值ε≤2mm,曲率k≤0.2mm/m2,以此指标为准在圈定的范围以外为地表移动和变形不产生明显损害的地带,在圈定的范围以内为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筑物产生有害影响的地带,在神东矿区这一带以其移动角75°所圈定,如图中的A′C′B′D′;③移动盆地的裂缝边界,神东矿区以裂缝角79°所圈定,如图中的A″C″B″D″,显然ACBD面积>A′C′B′D′面积>A″C″B″D″面积,我们把A′B′C′D′面积称为采空地表塌陷面积,其中包括裂缝发育面积。移动盆地长轴应为工作面长加工作面停采后超前影响距 L=H0ctgδ=130ctg75°=35m,再加开切眼煤柱一侧上方地表移动距55-30=25m(图5-7),即2044+35+25=2104m,塌陷面积为2104×266=559664m2,为开采面积的1.4倍,各工作面的塌陷面积和开采面积比值如表5-7所示。
图5-7 神东煤矿区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示意图
5.4.3.3.3 地裂缝
神东矿区煤层上覆岩层以砂岩为主,泥钙质胶结。砂岩抗压强度为22~48 MPa(厚度加权平均抗压强度为42MPa)。煤层抗压强度低,遇水易泥化、软化和风化。覆岩中形成冒落带、裂缝带和弯曲带,地表则产生缓慢连续变形,但如开采深度小,冒落带和裂缝带可直达地表,地表产生非连续变形,如大柳塔矿1203工作面,实际采高m=3.5m,采深H0=61m,H0/m=17。据有关资料,一般情况下,软弱岩层形成的冒落裂缝带高度为采高的9~12倍,中硬岩石为采高的12~18倍,1203工作面顶板属中硬岩石,如按冒裂带高度为采高的18倍计算,为63m,则已达地表,此时,在采空区外边缘形成的裂缝与采空区贯通,构成向工作面涌水溃沙的通道。冒裂带之上是弯曲带,弯曲带内岩层在水平方向处于双向受压状态,其压实程度较好,具有隔水性。弯曲带高度主要受开采深度的影响。当采深很大时,弯曲带高度可大大超过冒裂带高度,此时,开采形成的裂缝不会到达地表,地表移动和变形相对较缓,有时在地表也可能产生一些裂缝(由地表拉伸变形所引起),但这些裂缝表现为上大下小,到一定深度(<5m)时一般自行闭合而消失,通常不和井下裂缝相沟通,其他三个矿的地表裂缝就是这种情况。但由于沙土松散层具有湿陷性,这种裂缝破坏带,遇雨水冲刷侵蚀会形成再次塌陷破坏。对这类裂缝进行填实碾压可防止再次塌陷破坏。
表5-7 工作面开采和地表塌陷面积及万吨煤地表塌陷面积
注:①煤容重取1.35t/m3,工作面回采率取64.4%(大柳塔12032工作面数值),但矿区工作面回采率为65%~94%,平均为88%。
②即万吨煤地表塌陷公顷数。
③据神木县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到2001年底大柳塔矿产煤3676×104t,地面塌陷7700872m2,即万吨煤塌陷指数为0.21ha,与全国均值0.2ha持平。
④据神木县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到2001年底榆家梁矿产煤500×104t,地面塌陷552000m2,即万吨煤塌陷指数为0.11ha,比全国均值0.2ha低45%。
综上所述,可见:
(1)由表5-6 和图5-8 可见,地表出现的最大倾斜处(x=0)倾斜值i(0)为41mm/m,下沉值W(0)=1128mm,是最大下沉值Wo=2255mm的1/2,此点的曲率值为K(0)=0;且当x<0时,K(x)>0,下沉曲线上凸;x>0 时,K(x)<0,下沉曲线下凹,倾斜出现最大值的地表点(即x=0 的地表点)是下沉曲线由凸变凹的转折点,该点上的曲率值为0,称为下沉曲线的拐点(D点)。
(2)地表的主要移动和变形值均发生在x=-γ~+γ的范围内,称γ为主要影响半径,主要影响半径γ与采深H0和主要影响角β的正切tgβ有关,
(3)不考虑顶板的悬臂作用时,下沉曲线的拐点在实际煤壁A的正上方,而顶板的悬壁作用是存在的,拐点D在假想煤壁B的正上方,故So实际上是由悬壁作用引起的拐点偏移距离,称之为拐点偏距,矿区地表移动平均拐点偏距为30m,假想煤壁为采空区的计算边界。
(4)神东矿区三个实测工作面万吨产量地面塌陷面积为0.35~0.42ha,矿区平均值为0.387ha,比全国万吨煤产量地面塌陷面积平均值0.2ha几乎高出1倍,主要原因是工作面采深小、煤层采厚大。
(5)根据神东矿区有关开采参数及松散层和基岩移动角数值,设定了两个地表保护面积5×100m2及5×320m2,作出相应的保护煤柱,估算出前者的压煤量为16×104t,后者为24.8×104t,留设保护煤柱使部分煤炭留在地下暂时或永远无法采出,造成大量煤炭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一般村镇居民点和耕地是否留设煤柱加以保护,或者迁移部分人员并征用相关土地,就需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
5.4.3.4 矿山废弃土地的复垦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和废石,排放压占了大量土地,废水排放、废渣扬尘污染了土地,也严重损害了周边土地经济价值,严重者会丧失耕地功能。因此,从保护环境及土地价值方面出发,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对破坏与压占的土地尽可能地恢复治理,消除污染危害。在矿山闭坑后对废弃的土地进行全面的恢复治理,恢复其使用价值,重新作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旅游业或工业、城乡建设用地。
对破坏土地的复垦,是将矿山建设、开采过程中因挖损、压占、塌陷破坏的各类废弃土地,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使其重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并加以利用的一种活动。从广义上讲,矿山土地复垦是采矿工程的延续和组成部分,最佳的复垦方法与采矿工艺密切配合,统一规划,协调进行,既满足生产需求,又符合复垦的需要,从而达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土地复垦已成为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根据采矿方式、矿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矿区的土地复垦方式。按照矿山土地复垦对象的不同,主要有塌陷区复垦、废渣堆场复垦、露天矿采场复垦、尾矿库复垦等;按复垦主要用途分有农业复垦、林业复垦、建设用地复垦、休闲复垦等。
5.4.3.4.1 塌陷区复垦
矿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破坏大量良田,毁坏村舍和地面建筑物,造成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矿山企业和受灾居民的矛盾愈来愈严重,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合理整治矿区塌陷、地裂缝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采矿塌陷的土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采煤塌陷地的权属不清、复垦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复垦资金渠道不落实、复垦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等问题,致使采煤塌陷土地的复垦工作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地下开采引起的塌陷区,因其所在地区的地势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的不同,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和复垦方法均有所不同。对于山地和丘陵地带,只要将局部的塌陷漏斗或塌陷坑、裂缝进行填培并加以平整,即可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对于平原地区,若潜水位较低,地区降雨较少,塌陷区不会常年积水,复垦时只需进行回填和铺垫表土,即可进行种植或做他用。若潜水位较高或降雨较多,塌陷区会常年积水,复垦时需排除积水或整治水面及周围环境,用于养殖及游览。
通过矿井回填系统,将地面矸石山和洗煤厂外排的矸石用风力充填和水力充填法回填采空区,既可减少岩层和地表移动,降低地表沉陷的目的,又可大量消耗煤矸石、减少地面污染,还可起到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作用。德国、苏联、捷克常用此法,焦作矿务局也曾采用此法回填采空区,得到很好的效果。
图5-8 煤矿区土地复垦鱼刺图
我国对地面塌陷裂缝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对塌陷区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实现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规划地对塌陷裂缝区开始进行复垦,在淮北、淮南、徐州、大屯和平顶山等煤矿区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提出了许多综合治理模式(图5-8)。徐州庞庄煤矿在分层充填、分层振压塌陷区矸石地基上,建造了一层或两层农村住宅627 栋共6.9×104m2,并经受了地下两层煤、4个工作面的开采影响,房屋无一损失。综合防治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办法包括:①煤矸石粉煤灰充填;②取土复垦;③剥离复垦;④综合利用塌陷地;⑤生态养殖治理塌陷地等,如图5-9 所示。固体废物作充填材料兼有掩埋废物和复垦塌陷区的双重效益。如淮北岱河煤矿将下沉深度5m的塌陷区充填的矸石地基强夯后,建起1650m2的四层大楼供工会、幼儿园、矿区中学使用。但是,煤矸石和粉煤灰一般只占回填塌陷区总面积的20%,因此,还必须采用非充填方式来复垦部分塌陷区。非充填复垦主要是采取挖深垫浅的办法对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将塌陷盆地底部深挖成能蓄水养鱼的深水池塘,使其同时具有蓄洪和浇灌功能,周围坡地可改建为水平梯田。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属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区,塌陷后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所破坏土地如果需要耕种的话,只要将局部漏斗式塌陷坑和地裂缝进行充填平整即可。
陕西与内蒙古接壤处的神东矿区,建成了5座排矸厂,集中处理煤矸石。采用分层排放、填沟造地方式,上覆黄土,平整后种树种草,使矸石山变成绿地。宁夏煤矿区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地面物探、钻探等查明历史至今的采空区范围,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跟踪观测,掌握地面塌陷与塌陷发生的规律,对其发生的区域、范围、深度、时间和速度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提出预测预报。对于地面要求尽量减少塌陷的区域,采用条带式、房柱式等开采方法采煤,还可采用钻孔离层注浆、煤矸石回填等方法充填采空区,避免或减少覆盖岩层沉降。对已经发生塌陷的区域,可利用煤矸石、电厂粉煤灰和少量的生活垃圾回填,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和农业土地复垦,在地面积水区养鱼、修建景点等多种办法治理。如宁夏石嘴山用现存的矸石,采用平翻方式充填塌陷区,营造出多处绿化和建设用地。
5.4.3.4.2 排渣场复垦
矿山弃土弃渣、废石排放,占压了大量土地,其本身又是矿区的重要污染源,对大气、水体产生污染,同时还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排土场复垦就是整治废石堆场,恢复土地,进行种植,控制或消除废石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排土场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未来的复垦工作,在剥岩时要将表土层与废石分别采集和堆放。在复垦时根据排土场的位置、形状、废石性质和水文气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复垦方案。
5.4.3.4.3 露天矿区复垦
露天矿开采初期就要考虑将来的采区复垦工作,将矿床之上较为肥沃的表土层剥离单独堆放,尽可能保持原有土壤结构。在采空区回填时,将大块废石或有害岩土置于矿坑底层,表层铺上原来的表层土,或另取适宜耕作的新土覆盖,经平整后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种,或作他用。
整治露天矿开采土地破坏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把土地复垦作为整个露天矿开采工艺中的一个环节。比如我国建材601金刚砂矿的开采顺序是:表土剥离——表土储存——采矿——选矿——尾矿回运并充填采空区——表土铺敷——整平及渠道修筑,而后交农民施肥种植。采矿、剥离及复垦方法如图5-9所示。
图5-9 采矿、剥离及复田方法示意图
1—覆土堆;2—含矿层;3—已恢复农田;4—回填废石;5—红色砂岩
复垦作业就是将废石和覆盖土送入内排土场(采空区)中,要求尽可能与开采前地面标高一致,特别是表层种植土应保持原有土壤结构,能种植作物。该矿原先只采矿不复垦,开采后矿区成了三山(表土山、废石山、尾矿山)两池(水池、尾矿池)一无(无良田)区,造成工农关系紧张,如不复垦,矿山则无法继续生产。开始复垦时只是进行堆山填坑搬土,效益差,费用高(3万元/ha),采用开采复垦相结合的复垦法后,费用降低到0.45万元/ha,效益提高。
晋陕蒙接壤的准格尔煤田位于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矿区所在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支离破碎,植被稀疏。在矿区捣蒜沟进行了综合整治工程试验。捣蒜沟原是一条自然冲刷沟,露天煤矿开采将最初剥离物填充此沟,形成梯形台阶式区域。捣蒜沟堆土场总排弃量为75.28×104m3,堆土场平台总面积为2×104m2,4个边坡总面积为1×104m2。
神东矿区马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建设的新思路是治理与经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复垦采取边剥离边回填的采煤方式,分层回填,废石生土在下,表土在上。回填后形成复垦区面积113.33×104m2。1999年秋季,在复垦区20ha土地上垫红泥0.2m,分别种植了蔬菜、玉米、薯仔、葵花、荞麦、优质牧草等,长势良好,效果显着。同时利用氧化塘处理后的污水作为水源,针对复垦区土壤保水能力差的特点,在复垦区全面布设灌溉管网,采取固定式或移动喷灌,持续有效地提高了土壤与近地层空气的湿度,解决了复垦绿化中的干旱制约难题。马家塔复垦区目前已形成治理与经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绿化覆盖率达到80%,较开采前提高了15.8倍。共种植牧草46.7ha,栽植灌木10万株,乔木2万株。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基地,被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评为AA级旅游区,一个新型现代化的人造生态园已基本形成。
5.4.3.4.4 尾矿库复垦
尾矿库在停止使用后,由于水分的蒸发和排泄,表面干涸而暴露在空气中,形成一层不透气的外壳,整个尾矿库类似一个沼泽地,承载能力很低。在大风季节,干旱地区的尾矿库库区笼罩在灰蒙蒙的粉尘之中,风停之后,农作物和建筑物上飘落灰尘,影响居民健康,这也是西北地区日渐强烈的沙尘暴的一种物源。因此,尾矿库的复垦工作首先要处理和改善其表面结构,提高其抗风蚀能力。一般的复垦步骤是:挖松表面的坚硬外壳,表层挖松后用碎石充填,对酸性尾矿用石灰石中和其酸性,对碱性尾矿用白云石中和其碱性,平整尾矿堆表面,铺垫表土并掺入中和药剂和肥料,种植或作它用。当尾矿及残留药剂中含有毒物质时,要研究这些有害物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这样,既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又有效地解决了尾矿库粉尘污染大气的问题。
❻ 防止输送带跑偏的几种方法比较
我们的输送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输送带作为易消耗部件需要经常更换,而在选型和购买时需要注重产品的本身质量,不能一位的贪图便宜而给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导致整条生产线停产,下面铭成传动就日常输送带存在的跑偏问题给大家做个详细的解决方法
输送带产生跑偏的原因:
输送带跑偏的原因有多种,一般为设备没有调整好,还有就是带子在制作过程中存在误差造成喇叭口就容易跑偏。
原因一 : 头部驱动滚筒或尾部改向滚筒的轴线与输送机中心线不垂直,造成输送带在头部滚筒或尾部改向滚筒处跑偏,滚筒跑偏时输送带在滚筒两侧的松紧度不一致,沿宽度 方向上所受的牵引力Fq也就不一致,成递增或递减趋势这样就会使输送带附加一个递减方向的移动力,导致输送带向松侧跑偏,即所谓的“跑松不跑紧”
调整方法:
调整方法为对于头部滚筒如输送带向滚筒的右侧跑偏,则右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输送带向滚筒的左侧跑偏,则左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相对应的也可将左侧轴 承座后移或右侧轴承座后移。尾部滚筒的调整方法与头部滚筒刚好相反。经过反复调整直到输送带调到较理想的位置在调整驱动或改向滚简前最好准确安装其位置。
原因三: 转载点处落料位置不正,落料位置对输送带的跑偏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在上条输送机与本条输送机在水平面的投影成垂直时影响更大。通常应当考虑转载点处上下两条皮带机的相对髙度。相对高度越低物料的水平速度分量越大,对下层皮带的侧向冲击力也越大,同时物料也很难居中。使在输送带横断面上的物料偏斜,如果物料偏到右侧则皮带向左侧跑偏,反之亦然。
调整方法:
这种情况下的跑偏,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加大两条输送机的相对高度。在受空间限制的带式输送机的上下漏斗、导料槽等件的形式与尺寸更应认真考虑。一般导料槽的宽度应为皮带宽度的五分之三左右比较合适。为减少或避免皮带跑偏可増加挡料板阻挡物料,改变物料的下落 方向和位置。
做输送带我们是认真的,更多产品选型及生产问题请关注:京博橡胶
❼ 如何避免皮带输送机皮带跑偏
❽ 安装移动宽带的详细操作步骤
工具/材料:电脑一台,网线一条,路由器一个。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用网线把电脑和路由器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❾ 移动宽带与手机绑定怎么个步骤
宽带是移动的宽带,那么需要拨打电话10086。
在打客服电话的时候需要准备些信息,一是身份证号及姓名、二是注册宽带时的地址、三是注册宽带所用的电话号码。这些信息是打电话时客服问问题时用的。
拨通后客服人员一般会问一些问题,包括机主的名字、身份证号、以及地址。
❿ 圈定及优选成矿区带的方法组合
圈定及优选成矿区带,在新疆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地学信息的综合研究,第二种方法是化探扫面,而以第二种方法为主。
地学信息包括按国家统一规范填制的区域地质图,卫星遥感图片及航空遥感图片,大面积的航空磁测图,地面区域重力测量资料,已知的矿产、矿点及矿化分布图,已有的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已圈定成矿区带和矿产预测资料等。
对地学信息的综合研究工作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工作内容完全一样,故不详细叙述。
新疆是首次在国内用低密度及甚低密度化探做大面积的扫面工作。低密度化探主要用于干旱荒漠区,以圈定地表或浅部大型有色金属矿床、中型以上矿田或矿带,采样密度为15km21个点。甚低密度化探主要用于高寒山区,以圈定最有远景的成矿区带,提供大型、特大型矿床的找矿信息,为矿产资源远景预测及区划提供基础资料,圈出大型甚至中型的找矿靶区,采样密度为35~40km21个点。
在开展化探扫面前,为了确定采样密度、采样介质、采样重量及样品的粒级,进行了方法试验。
在干旱荒漠区,选择喀拉通克、阿舍勒、阿巴宫、卡拉先格尔4个矿区,喀拉通克硫化铜镍矿、萨尔托海1号金矿、哈图金矿及金窝子金矿等4个矿床上做方法试验,并在每幅图开工前,结合工区的具体情况做补充方法试验。试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干旱的低山丘陵和戈壁区,风沙是化探的最严重干扰因素,采样介质以岩屑为佳,粒级选-4~+20目为好。本类地理景观区普遍存在盐渍层,它是一个地球化学障,采样尽可能选在基岩出露区,有覆盖时尽力取鼠洞土,异常检查评价时尽可能采用易溶和易挥发元素测量的新方法。
2.半干旱、半湿润的中低山区,采样介质可以选用水系(干沟)沉积物,半干旱区选粗粒级,半湿润区选细粒级。半湿润的中低山区草皮覆盖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在流水线上采集沙质冲洪积物样品,它可以反映汇水域的地质矿产特征。
3.1样/1km2的网度可以发现中型各类矿田异常,甚至可以发现部分小型矿田。
在高寒山区,主要是在西天山选了K—44—B及K—45—A两幅图做方法试验,试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水系沉积物测量在中山以上中、深切割区,平均网度以1点/35~40km2为宜;对特殊困难地区,可以放稀到1点/60~80km2。对浅切割中低山区,由于单点控制的集水面积小,为使控制的汇水域适当均匀,应根据成矿条件加密采样网度。
采样点应重点布置在Ⅱ级沟系中,采样介质以中细砂为主,多点组合;在干旱区,应尽量在潜水涌出处采样;在冰碛发育区,最好采暗流淤积微砂。样重一般要求2.5kg以上,室内加工取小于60目粒级。
(2)用重砂测量配合寻找沙金,可在大河及其旁侧大沟口采样。淘洗后应保证灰砂样重在100g以上,以便对灰砂做分析和矿物鉴定。
(3)对甚低密度化探成图方法,以用原始数据直接勾绘等值线图为宜。用搜索法插勾图,能圈出大异常的范围,异常中心位移小于5km,但很多小异常消失,异常被光滑平均,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采样点过稀,有些异常可能以点异常的形式存在。
根据方法试验结果,制定了化探扫面的统一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工作面积累计达52.7万km2,每个样品分析39种元素,获得了大量的找矿信息,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地质找矿效果。共圈定单元素异常约5万个,综合异常约4千个。经分批快速追踪评价,发现了大量矿床、矿点和找矿靶区,如多拉纳萨依、赛都、萨尔布拉克、阿希、望峰、康古尔塔克、西滩、凌云滩、红十井金矿,可可塔勒铅锌矿,萨惹什克、贝勒库都克锡矿,查汗萨拉锑矿,纸房一段家地汞矿,为完成科研预测储量起了决定性作用。就金矿而言,效果最好。在阿勒泰和天山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和圈定金异常1277个,金矿带11条,找矿靶区81处,普查评价基地15处。其中,多拉纳萨依、赛都、阿希、望峰、康古尔塔格、西滩等矿床已达中一大型。使新疆黄金地质工作出现了三大转变:由砂金为主转向更有远景的原生金;由单一的石炭纪石英脉型转向多时代、多成因类型;由西准噶尔局部地区转向前景更好的阿勒泰和天山地区。“七五”期间探明的金储量为过去30年来探明的二倍以上,使新疆金储量在全国的排名由第22位上升到第14位,金每年的产量在全国的排名由倒数第2位上升到第9位,迅速改变了新疆金矿的落后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