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肉桂种植几年可以收
肉桂造林后15~20年,可采伐剥桂皮,2~3月采收的称春桂、品质差。因此可在6月下旬,在树基部先剥去一圈树皮。既可增加韧皮部油分积累,又利于剥皮。
肉桂树
桂皮的市场批发价格大约为7~10元一斤。桂皮为常用中药,又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较复杂,约有十余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种,其中主要有桂树、钝叶桂、阴香及华南桂等其他种类多为地区用药,各品种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给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分之一,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
桂皮采收后的加工规格:
全边桂:剥取10年以上的桂皮,两端削齐夹在木制的凹凸板内,晒干。
板桂:将桂皮夹在桂夹内,晒至七八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干燥即成。
官桂(桂通):剥取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晾晒1~2天,卷成筒状阴干即可。
肉桂,又名桂皮。源于:玉桂,其树枝(桂枝)、牡桂、玉树、大桂、辣桂、平安树、桂树的皮。中国桂皮,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树皮芳香,可作香料。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湿热地区,其中尤以广西最多。一般在山区多雾潮湿的地方比平地生长的好。
② 如何种植肉桂
肉桂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如下:
1.温度 它的生长适温为20℃至30℃。小树不耐低温,如遇5天以上的霜冻,露地养护或栽培的植株,易招致树皮冻裂、枝叶枯萎,甚至全株被冻死。无论是家庭盆栽少量植株,还是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性栽培,冬季均应维持不低于5℃的棚室温度,方可使其叶片始终保持碧绿之美态。较大的植株,在棚室内无冷风吹袭的情况下,则可忍耐短时间0℃左右的低温。长江流域盆栽,宜于霜降到来前搬入棚室中,翌年清明后出房,注意应防止晚霜或倒春寒可能造成的寒害。盛夏时节,当气温超过32℃以上后,要给予搭棚遮光和叶面喷水,借以增湿降温,使其能维持旺盛的生长势。
2.光照 兰屿肉桂需要较好的光照,但又比较耐阴。它的需光性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幼树耐阴,3年至5年生植株,在有蔽荫的条件下,株高生长快,6年至10年生植株,则要求有比较充足的光照。盆栽植株进入夏季后,可将其移放于树荫下或遮光40%至50%的遮阳棚下,则生长比较理想。若光线过强,易造成叶片发黄而失神,降低其应有的观赏价值,特别是在室内陈列了较长时间的盆栽植株,夏季搬放到室外进行恢复性养护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宜先放在遮光40%至50%的环境中进行养护,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极易造成叶片灼伤。另外,春末夏初遇到久雨初晴后的大太阳天气,也应及时做好遮阴工作,否则同样会造成叶片灼伤,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其叶片翠绿葱茏的精神气。
3.水分 兰屿肉桂,要求有一个盆土湿润的环境。为此,盆栽植株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又不得有积水,环境相对湿度以保持80%以上为好。在夏季高温季节或秋天空气比较干燥的时间段,包括冬季搁放于室内期间,都应经常给叶面和周围环境喷水,为其创造一个相对湿润的局部空间小环境,促进其健壮生长。入秋后应控制浇水,冬季则应多喷水,少浇水。如果盆土内有积水,易导致植株黄化,下部叶片发黄后脱落,严重者会造成植株烂根死亡,梅雨季节应特别引起重视。
4.土壤 盆栽或袋培兰屿肉桂,宜采用疏松透气、排水通畅、富含有机质的肥沃酸性培养土或腐叶土。盆土板结或pH值高于7.5以上,也会造成植株叶片黄化、严重生长不良和萌芽力下降,并影响到萌芽更新,甚至缩短其栽培寿命。为此,小株应每年换盆一次,大株可2年换土一次,生长季节每月松土一次,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检查花盆,发现盆内有积水要尽快倒去,并更换疏松的盆土。盆栽植株,每年的翻盆换土时间,最好安排在春季出房后至萌芽前进行比较合适。
5.肥料 兰屿肉桂植株丰满,叶片硕大,生长较旺,因而需肥量也较大。盆栽兰屿肉桂除要求培养土肥沃外,自仲春至初秋,可每月追施一次稀薄的饼肥水或肥矾水等。入秋后,应连续追施2次磷钾肥,种类如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借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促成嫩梢及早木质化,使其能平安过冬。冬季应停止一切形式的追肥,以防肥害伤根,导致叶片黄化或枯焦脱落,否则很难恢复其植株原貌。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MHx4HsGeL12__cFiMIKRcX2Mi3wDokoHUg-
③ 肉桂要怎么采收
肉桂以树皮、嫩枝等入药。
桂皮:当树龄达10年以上,即可采收。采收期于春分前后或7~8月树液流动,皮层容易剥脱时为好。采收时,在离地面20~30厘米处环状剥皮,再往上35~45厘米处环状割一刀,再在两切口之间纵割一刀,慢慢掀动,使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干净而成整块皮层。肉桂树皮再生力强,可间隔取皮,并裹以塑料薄膜,让其再生。今后隔年在不同部位轮换取皮,以保护树木。将取得的桂皮晒干即可。树龄较长(15年以上)的肉桂树,皮厚、质量好,产量高,一般16年生的桂树每株干品树皮可达3.5~4.5千克。
④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是如何的
采收
(张士良)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入药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要求时,人们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从田间将其收集运回的过程,就是药用植物的采收。采回的入药部位经过加工干燥后,便称为“药材”。药用植物采收不仅要求药材产量高,更要求品质优良,保证医疗效果,才能称为合格的产品。因此,药用植物的采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技术性。不合理的采收会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损失,使一年或多年的劳动所得成为劣质的药材,甚至是废品。药用植物采收的时间性主要指采收期和采收年限;技术性主要指采收方法和药用部位的成熟程度等。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绝不可孤立地看待,因为它们对药材的形态、组织构造、有效成分的含量、性味、色泽,以及产量、疗效等都会产生影响。
一、采收的标准
药用植物的采收标准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药用部位外部已达到固有的色泽和形态特征;二是品质已符合药用要求,即性味、成分已达到应有的标准。药用部位的成熟与植物生理上的成熟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以合乎药用为标准,后者是以能延续植物生命为标准。所以,药用部位的成熟与植物生理上的成熟常常是不同步的,如酸橙果实以黄熟为生理成熟,而药用却以幼果和绿熟果实为成熟,前者不堪入药,后两种一个药名枳实,另一个药名枳壳;又如辛夷、款冬以花蕾入药,开放的花生理成熟反而不能入药。
药用部位成熟与否,外部的标志较易判断,内在的因素,特别是有效成分的积累是否达到药用要求就较难判别。但是人们通过千百年生产实践与临床观察,发现药用部位内部的成熟,在植株生长发育、形态等方面也呈现一定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药用部位的成熟程度,确定适宜的采收期,是保证药材品质、产量的重要措施。药用植物的适收标志,因植物种类、药用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如种子类药用植物大部分以种子完全成熟为适收标志,山茱萸以果实红熟为适收标志,枳实以绿色幼小的果实为适收标志。
二、采收期
药用植物的采收期,是指药用部位在一年中收获的具体日期。我国农村习惯以二十四节气作为采收的具体日期,因为只按春夏秋冬四季来确定采收期,时限太长是无法保证药材品质的。通常按月、旬来确定采收期。药用植物栽培分布广,各地气候、环境、栽培技术等又有差异,同一药用植物在不同地区的采收期也很难统一。因此,确定经济采收期的主要依据是成熟程度与适收标志。特别是将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植株生长发育期结合起来考虑。也就是品质与产量要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采收期。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与产量在植株生长发育期间都有显着的高峰期。有的两个高峰期是一致的,如金银花花蕾期含氯原酸最多,产量也高。也有的两个高峰期并不一致,如槐的花蕾(槐米)比已开放的花(槐花)含的芦丁高10%以上,产量却比槐花低。又如知母根茎含杧果甙以4月最高,为1.26%,其次10月,为0.89%,但是产量以10月以后为最高。因此,后一种情况确定采收期,必须以有效成分积累的高峰期为主要依据,才能有效地保证药材的品质,所以知母的采收期应是4月和10月。
(一)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的采收期
在植株完成年生育周期,进入休眠期时采收。这时根或地下茎生长充实,地上部分生长停滞或者枯萎,根或地下茎中积累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药材的产量和加工折干率也高。例如,9月收获的丹参,根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仅0.04%;休眠期收获的含量就上升至0.11%。大多数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的具体采收期是从10月开始,如黄连、当归、人参、玄参等,这时都已进入休眠期。
此外,有些药用植物在抽薹开花前采收,如当归、白芷、川芎、川明参等繖形科植物。因为抽薹开花大量消耗营养物质,根或地下茎的组织木质化,质地松泡,品质变劣,甚至不堪入药。也有些药用植物在生长发育盛期采收,如附子、麦冬等。
(二)全草类药用植物的采收期
一般在现蕾或花初期采收。现蕾前植株生长正进入旺盛阶段,营养物质尚在不断积累,植物体组织幼嫩,此时采收产量、品质和加工折干率都低。花盛期或果期,体内营养物质已被大量消耗,这时采收产量、品质也随之下降。例如,益母草花蕾期收获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93%,盛花期为1.26%,果熟期则下降到0.39%。因此,这类药用植物多数在夏秋季采收。夏季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如薄荷、广藿香、辽细辛等。秋季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如紫苏、荆芥、柴胡(四川用全草)等。
此外,有少数药用植物如茵陈蒿、白头翁等,必须在幼苗期采收,显蕾前采收就已成为次品。因此,多在早春季节采收。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也说明适时采收的重要性。
(三)皮类药用植物的采收期
皮类包括树皮和根皮,采收期在植株生长期,这时体内水分、养分输送旺盛,形成层细胞分裂快,皮与木质部易分离,剥皮容易,皮内含液汁多,而且气温高,干燥也快。因为休眠期皮与木质部紧紧粘连无法剥离,勉强剥下也是碎块。由于皮类多为木本植物,采收时还应考虑它们的树龄和皮的厚度是否达到药用要求。一般树皮的采收期在5—9月,如黄柏、杜仲、厚朴、川楝皮、秦皮等。根皮的采收斯则应推迟到年生育周期的后期,一般在8—10月上旬,如牡丹皮、远志等,采收过早根皮积累的有效成分少,产量与加工折干率也低。
此外,栽培于热带或南亚热带的皮类药用植物,由于年生育周期长,几乎全年都可以剥皮,如肉桂等。
(四)叶类药用植物的采收期
在花刚开放或开花盛期采收。这时叶色深绿,叶肉肥厚,叶片已不再增大,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都高。花期前叶片还在生长,积累的有效成分较少,产量也低。花期后叶生长停滞,质地变苍老,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产量也随之下降。例如,荷叶在花含苞欲放或盛开时采收的,干燥后色绿,质地厚,清香气浓烈,品质好;花期前采收的,干燥后叶薄,色淡绿,品质差。开花盛期采收的薄荷叶,油与脑的含量最高。
叶类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产量等不仅随生长发育产生变化,有的还受季节、气候的影响,甚至一天内都有变化。因此,这类药用植物的采收对时限的要求很严。据测定薄荷叶连晴一周在露水干后至下午2时采收的,挥发油含量最高;阴雨后2—3日采收的,挥发油含量降低3/4。颠茄、毛地黄、大枫艾等,都有类似的现象,除了要求选晴天外,每天以10时至16时采收为宜。
此外,也有少数叶类药用植物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收,如侧柏叶、枇杷叶等。还有经霜后采收的,如霜桑叶。叶是副产品的其采收期则与主产品的采收期相同,如参叶、三七叶、紫苏叶等。
(五)花类药用植物的采收期
花类药用植物的采收期,因植物种类和药用部位不同而有差异。无论是以花蕾、花朵、花序、柱头、花粉或雄蕊等入药,采收时都应注意花的色泽和发育程度。因为色泽和发育程度是花的质和量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例如,红花初放时,花呈淡黄色,所含成分为新红花甙及微量红花甙;花深黄色时,含红花甙;花桔红色时,含红花甙及红花醌甙。大多数花的采收期在春夏季,如忍冬、辛夷、玫瑰、槐花、槐米、合欢花、厚朴花等;少数在秋季采收,如菊花;或在冬季采收,如蜡梅花、款冬花等。以花蕾入药的要掌握好发育程度,及时采收才能保证疗效,否则会降低药材的质量,甚至成为废品,如款冬花须趁花蕾未出土时采收,金银花应在花蕾膨大变白色时采收。以花朵入药的一般在花初放期采收,如月季、玫瑰、芙蓉花、蜡梅花等,花盛开时采收,花易脱落、散瓣、破碎,而且色泽、香气不佳。以花序、柱头、花粉入药的则宜花盛开时采收,如菊花、旋覆花、番红花、蒲黄等。
(六)果实类药用植物的采收期
果实类药用植物的采收期,随植物种类和药用要求而异。一般干果在果实停止增大、果壳变硬、颜色褪绿、呈固有色泽时(7—10月)采收,如薏苡、连翘、马兜铃、巴豆、阳春砂、草果、使君子等。肉果的采收期因药用要求不同而异:以幼果入药的,多在5—7月收获,如枳实、乌梅等;以绿熟果实入药的,应在果实不再增大,并开始褪绿时采收为宜,一般在7—9月上旬收获,如枳壳、香橼、佛手、栝楼、木瓜、青皮等;以完整果实入药的,多在8月开始收获,如枸杞、山茱萸、五味子、枣、陈皮、龙眼等。
(七)种子类药用植物的采收期
种子类药用植物一般在果皮褪绿呈完熟色泽;种子干物质积累已停止,达到一定硬度,并呈现固有色泽时采收。成熟过程中的种子与果实,是各类有机物质综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营养物质不断从植物的其它组织输送到种子和果实中去。所以完熟期采收的种子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且产量、加工折干率也高。采收过早,种子含水分多,加工折干率低,产量与品质也低,有的种子呈瘪粒,干燥后种皮皱缩。采收过迟,种子易脱落损失。
种子的具体采收期因播种期、气候条件的差异而有不同。秋播二年收获的常在5—7月上旬采收,如续随子、王不留行子、胡芦巴、白芥、金堂葶苈等。春播和多年收获的常在8—10月采收,如芡、赤小豆、地肤子、决明、望江南等。
三、收获年限
药用植物的收获年限是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收获年限的长短决定于以下因素:一是植物特性,如木本、草本,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等。木本比草本收获年限长,草本收获年限一般与其生命周期一致;二是环境条件,同一植物因南北气候或海拔高度的差异,采收年限往往不同,如红花在南方是二年收获,北方多为一年收获,三角叶黄连(雅连)海拔2000m以上栽培的,5年以上收获,海拔1700—1800m栽培的,4年即可采收;三是药材的品质要求,即收获年限短于该植物的生命周期,如川芎、附子、麦冬、白芷、浙贝母、姜等是多年生植物,药用部位的收获年限却为1—2年。
根据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可分为一年收获、二年收获、多年收获和连年收获。
(一)一年收获的药用植物
播种后当年收获的药用植物大部分为一年生草本,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一般是春季播种,当年秋、冬季收获,如薏苡、紫苏、穿心莲、决明、芡、鸡冠花等。少数为夏季播种,当年冬季收获,如牛膝、郁金、泽泻等。此外,一些热带或亚热带药用植物向北引种,由多年生、二年生草本或灌木变为一年收获,如姜、红花、蓖麻等。
(二)二年收获的药用植物
播种后次年收获的药用植物,一般实际生长期不足两周年,甚至不足一周年,故又叫越年收获或跨年收获。比较普遍的是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如浙贝母、白芥、红花、川芎、延胡索、胡芦巴等。其次是春、夏、秋播种,次年冬季收获,如白术、党参、当归、山药(零余子播种)等。少数为冬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如附子等。
(三)多年收获的药用植物
播种后3年以上收获的药用植物包括多年生草本与木本。其中3年收获的有川明参、芍药、百合、云木香、三七等。4—7年收获的有黄连、牡丹、人参等。以树皮入药的木本则需10—30年才收获,如杜仲、黄柏、厚朴、肉桂、苦楝皮等。
(四)连年收获的药用植物
播种后能连续收获多年的药用植物,多为以果实、种子或花入药的木本,如佛手,香圆枣、山茱萸、使君子、巴豆、辛夷、金银花等。其次是以果实、种子、花、叶或全草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有的是播种后从当年开始,就连年采收,如薄荷、旋覆花、菊花、马蓝等;有的则是播种后需两年以上,才连年采收,如砂仁、草果、石斛、栝楼等。
四、采收方法
不同的植物或入药部位的采收方法是不同的,采收方法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药用植物的采收方法主要有挖掘、采摘、收割、击落、剥离、割伤等。
(一)挖掘
挖掘方法主要用于收获根或地下茎。挖掘要选择好时机和土壤含水量适当时,土壤过湿、过干都不利于挖掘根或地下茎,不仅费力,而且易损伤地下部分。降低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加工干燥不及时还易引起霉烂变质。
(二)收割
常用于采收全草、花、果实和种子,而且成熟较一致的草本。其中全草类一年两收以上的药用植物,第一、二次收割时应留茬,以利再萌发新植株,并可提高下次的产量,如薄荷、瞿麦、柴胡(四川)等。花、果实、种子的收割,可根据具体情况齐地割下全株,也可以只割取花序或果穗。
(三)采摘
采摘法适用于成熟不一致的果实、种子和花的收获。由于它们成熟不一致,只能分批采收,如果一次性收割完,药用部位成熟不一致,品质就没有保证,也给加工带来困难;全部成熟后收获,早熟的就会脱落、枯萎或质地变衰老,甚至不能入药,如辛夷花、杭菊花等。采摘果实、种子、花要注意保护植株,不要损伤未成熟的部分,以免影响它们继续生长发育。一些果实、种子个体大,或者枝条质脆易断,成熟虽较一致,不易采用击落法采收的,也采用采摘法收获,如佛手、枳壳、栀子、龙眼、连翘、香橼等。
(四)击落
树体高大的木本或藤本,收获果实或种子,用采摘法收获有困难,常采取击落法收获。击落时最好在树下垫上布围、草席等,以减轻损伤,且便于收集,同时要尽量减少对树体的损伤。
(五)剥离
主要用于收获树皮或根皮,也叫剥皮。树皮与根皮的剥离方法略有差异,树皮的剥离方法又分为砍树剥皮、活树剥皮、砍枝剥皮和活树环状剥皮。
1.砍树剥皮
先按规定长度剥下树干基部的树皮,然后伐树一节节的剥下树皮。一般每节树皮的长度为67—100cm。剥皮的方法按规定长度上下环状切割树皮,再从上圈切口垂直纵切至下圈切口,用刀从纵切口处左右拨动,使树皮与木质部分离,即可剥下树皮。进行林木更新的,伐树应留茬(桩),以利萌发新苗。不留茬的,还可挖掘根部剥皮入药,如厚朴、黄柏等。
2.活树部分剥皮
简称部分剥皮。特点是不砍伐树干,只在树干上剥取部分树皮,但是不环状剥皮。由于输导组织仍能上下畅通,剥皮部位愈合快,数年后该处又可以剥皮。作法有上下交错剥皮与条状剥皮两种。一般每处剥皮长度在80cm以下,宽度不超过树围的1/3。由于提供的药材量少,近年来已为活树环状剥皮取代。
3.砍枝剥皮
此法每年轮换伐下部分大树枝剥皮,也不必砍伐树木。采取砍枝剥皮应修剪成矮主干的树型,上部留4—5个主要分枝,每年伐去1—2枝,并让其萌发新枝来接替,这样每年都可以砍枝剥皮。
4.活树剥皮
简称环剥。是近年来试验成功的剥皮方法。特点是在活树上环状剥下树皮1—3m,使之愈后长出新皮,数年后又可再行环剥。环剥后能重新生长树皮是靠残存的形成层细胞和恢复了分裂能力的木质部细胞分生新细胞,而产生愈伤组织,形成新的树皮。因此,环剥要选择气温较高的季节,几天中无降雨的天气,并且不要损伤木质部。
5.根皮的剥离
木本的粗壮树根与树干的剥皮方法相似,皮的长度是依实际情况而定,故长短不一。灌木或草本根部较细,剥离根皮方法则与树皮不同:一种方法用刀顺根纵切根皮,将根皮剥离;另一种方法用木棒轻轻锤打根部,使根皮与木质部分离,然后抽去或剔除木质部,如牡丹皮、地骨皮和远志等。
(六)割伤
树脂类药用植物如安息香、松树、白胶香、漆树等,常采用割伤树干收集树脂。一般是在树干上凿“∨”形伤口,让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下端安放的容器中,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即成药材。从果实中提取树脂,有的也采用割伤法收集树脂,如鸦片。
⑤ 关于肉桂
你好!!
一: 什么是肉桂:
肉桂属于樟科(Lauraceae)樟属常绿乔木。又名玉桂、牡桂。
树皮、嫩枝(桂枝)、花蕾、果实是常用中药。主产中国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地。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二: 什么是桂皮:
桂皮是肉桂树的树皮。有名的香料。上好的桂皮皮细肉厚,颜色乌黑或呈茶褐色,断面呈紫红色,油性大,味道鲜美。
三:肉桂原料介绍: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的干皮和枝皮。肉桂常绿乔木,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大叶清化桂,我国从1962年从越南引种,栽培于丘陵或斜坡山地,在广东、广西等地有大面积栽培。
多于秋分后,剥取栽培5至6年的树皮或枝皮,晒1至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称油筒桂(广桂);剥取10余年的树皮,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晒干,称企边桂;将老树干离地30厘米处,作环状剥皮,放木夹内晒至九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干燥,称板桂;桂皮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削去外部栓皮,称桂心;块片称桂碎。
1. 肉桂干以两侧略内卷呈浅槽状,习称“企边桂”;干以和枝皮呈卷筒状,习称“油筒桂”,长30至50厘米,宽或筒径2至10厘米,厚2至8毫米。外表面灰棕色,略粗糙,有突起的皮孔;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指甲刻划显油痕。质坚实而脆,折断面颗粒性,近外层有一条浅黄色切向线纹(石细胞环带)。香气浓烈特异,味甜、辣。以外表细致、皮厚体重、不破碎、油性大,香气浓,甜味浓而微辛、嚼之渣少者为佳。
2. 南玉桂为植物大叶清化桂的干皮和枝皮,药材性状与肉桂相似,嚼之特别清香,化渣,一般认为质量较好。
四: 肉桂营养分析:
1.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2. 抗炎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还具有抗癌作用。含有蛋白质、糖及维生素等营养。
3. 性味甘淡、微寒、有清热、解毒、祛淤、消肿作用,可治疗白喉、百日咳、痢疾、痔疮、跌打损伤等症。
五: 肉桂适用的人群: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及孕妇禁服。
六: 与肉桂相克的食物:
不要与各种葱同食。
七: 肉桂的食疗作用:
肉桂味辛、甘,性热;归肾、心、脾、肝经;香辣气厚,降而兼升,能走能守;具有温肾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功效;
主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检酸软,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小便不利或尿频、遗尿,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命门火衰,火不归原,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烂;虚寒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痈疡脓成不溃,或后溃后不敛。
八: 肉桂的只要烹调方法:
当归赤豆煲猪肝
烹子鱼
十全大补汤
气血双补汤
续断乌蛇酒
羊肾馄饨
丁香鸭
胡萝卜炒猪肾
桂浆粥
肉桂米酒粥
介绍肉桂的几种做法:
1. 苹果肉桂燕麦粥:
主料:A. 燕麦片(我都买纯生的燕麦片,不容易煮熔。). B. 肉桂粉. C. 苹果(去皮切小块). D. 蜂蜜. E. 葡萄干(注意要买黑色的那种).
苹果肉桂燕麦粥的做法:
把分量为燕麦片两倍的水烧开,然后加入燕麦片和苹果块,略加搅拌。大概一分钟之后调成小火,加入葡萄干再煮大概五分钟,待煮到锅里几乎看不到多余水分之后,撒上肉桂粉即可收火。把煮好的燕麦片盛到大碗里,淋上蜂蜜,吃的时候再倒入冰牛奶就可以了。
2. 十全大补汤:
主料:猪肉(瘦)(500克) 猪肚(50克) 墨鱼(50克) 猪排骨(大排)(100克)
辅料:党参(10克) 黄芪(10克) 白术(10克) 白芍药(10克) 茯苓(10克) 肉桂(3克) 熟地黄(15克) 当归(15克) 川芎(6克) 甘草(6克)
调料:姜(30克) 大葱(10克) 黄酒(15克) 花椒(2克) 盐(8克) 味精(2克)
做法:
1.将党参、黄芪、炒白术、白芍药、茯苓、肉桂、熟地黄、当归、川芎、甘草装入洁净纱布袋内,扎口备用。
2.将猪肉、墨鱼、猪肚洗净;猪杂骨洗净,捶破;生姜、大葱拍破备用。
3.将猪肉、墨鱼、猪肚、猪杂骨、药袋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葱、生姜、花椒、料酒、食盐,置武火上烧沸。
4.后用文火煨炖,待猪肉、猪肚熟烂时,捞起切条,再放入汤中。捞出药袋不用。
谢谢!!
⑥ 肉桂是什么
肉桂是什么
肉桂可不是我们单纯的认为的桂圆,它是在一种叫肉桂树的植物上面长出来的,这个肉桂树属于中等大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等热带及亚热带各地区,肉桂树的树皮是灰褐色的,一般年龄较大的树皮厚度可达13毫米。因为肉桂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喜光又耐阴,喜暖热、无霜雪、多雾高温之地,不耐干旱、积水、严寒和空气干燥,一般很多地方无法真正满足这种条件,所以现在大多都是人工栽培种植。印度、老挝、越南至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
而肉桂简单的说就是肉桂树上的树皮,经过人工刮取以后,把它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干,就可以当药材和调料使用,肉桂经过晒完以后是卷曲状的。不过肉桂一般会出现颜色不同的情况,那是因为在人工刮取肉桂时会有厚薄之分,所以一般会有红褐色和粉浅红褐色这两种颜色。
肉桂的宜忌人群
1、肉桂用来当药材的话是属于温热性的药物,所以如果有口干舌燥、咽喉肿痛、鼻子出血等热性症状或者经常口渴的人是不可以服用的,会引起症状的加重。
2、患有各种干燥性的疾病的人群,是不适合食用肉桂的。
3、另外,患有慢性肝病、出血性疾病、大便干燥等这些疾病的朋友们,在生活中也要尽量的少服用肉桂的,不然会使得我们出现上火的情况,导致病情加重的。
肉桂的食用禁忌
1、阴虚火旺、体内火大的人不可以食用,会跟肉桂的脾性发生冲突。
2、孕妇和儿童不可以轻易食用。
3、有出血性疾病的人及女性月经期间不可以食用。
4、春天和夏天天气干燥,容易上火,不要轻易食用。
⑦ 武夷肉桂的加工工序
武夷肉桂每年四月中旬茶芽萌发,五月上旬开采岩茶,在一般情况下,每年只采一季,以春茶为主。须选择晴天采茶,俟新梢伸育成驻芽顶叶中开面时,采摘二三叶,俗称“开面采”。不同地形、不同级别的新叶,应分别付制,采取不同的技术和措施。
采摘:驻芽中开面3~4叶采摘。根据肉桂品种营养生长较强、驻芽新梢形成较慢的特性。在大生产中,为了及时采摘,前期少量采小开面,中期大量采中开面,后期少量采大开面。采摘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以晴天午后3时采摘当天完成晒青,制茶质量最好。 现今制作,仍沿用传统的手工做法,鲜叶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十几道工序。鲜叶萎凋适度,是形成香气滋味的基础,做青系岩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做青时须掌握重萎轻摇,轻萎重摇,多摇少做,先轻后重,先少后多,先短后长、看青做青等十分严格的技术程序。近年来做青多以滚洞式综合做青机进行。
晒青
晒青以均匀薄摊为原则。具体时间及程度“看青晒青”而定,以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顶二叶下垂(或一叶下垂),青气消失,减重8%~12%为度。随即移入青间摊凉0。5~1小时,目的是散发热气和使叶肉、叶脉间水分分布均衡。
做青(摇青及凉青)
决定肉桂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做青间的环境温度22℃~25℃,相对湿度约70%,保持新鲜空气。做青既按“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武夷传统方法,又按肉桂茶青叶的特点,多次摇青(5~8次)。每次摇青次数由少到多,依次递增;摊叶厚度,依次拼筛加厚,使香气缓慢而充分地发展。凉青时间(即每二次摇青之间的相隔时间)先短后长。具体时间及程度依靠手、鼻、眼感官综合观察,标准为青叶手握如绵的弹性感;鼻闻青气消失,由清香转花果香;眼看红边程度三红七绿。整个过程约需8~12小时。
杀青和揉捻
做青结束即投入杀青,要求最后一次摇青后40分钟内进行杀青,不宜堆放过久,以免堆叶发热引起发酵过度。锅底温度以250℃为适度。杀青程度掌握以香气显露、折梗不断为准。此时乘热揉捻至叶片成条。
烘干拣梗
分毛火、拣梗、足火三个步骤。毛火温度约130℃,时间12~15分钟。毛火后拣梗。足火温度约90℃,烘焙至茶叶含水量约6%~7%,即成毛茶。
复火(炖火)
足火后的毛茶是否需要复火,依不同销区消费习惯而定。如广东潮汕和山东北京部分地区,要求成品茶火功较足,毛茶须进行一道或二道复火(俗称炖火),第一次炖火80℃~90℃,6小时;特殊要求情况下,于第一次炖火后半个月进行第二次炖火,火温70℃~80℃,7~8小时,烘至茶叶含水量约5%。炖火后的成品茶具有焦糖香和耐冲泡的特点,但足火所产生的香味型物质,经炖火后丧失殆尽!
⑧ 什么是“肉桂”
肉桂(桂皮;桂枝)Cinnamomum cassia Presl
地理分布:栽培于沙土或山地。 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功效:桂皮: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桂枝: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分类科目: 樟科
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灰褐色,幼枝多有四棱,被褐色茸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矩圆形至近披针形,上面绿色,无毛,中脉及侧脉明显凹下,下面有疏柔毛,具离基三出脉。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小,白色;花被片6。果实椭圆形,黑紫色。
种植技术: 1、选地和整地:肉桂是深根性树种,选土壤深厚、质地疏松、排水性良好的黄壤土为最佳,不宜在地下水位高,含沙质大的土壤中繁殖育苗。整地要全部翻耕晒田,待晒白了表土后,起畦宽1.2米,沟宽40厘米,打碎土块,推耙平整。 2、种子处理:2-3月份,当肉桂种子果皮呈紫黑色时即可分批采收。收回的鲜果应放在水池中洗刷去果皮及果肉,之后捞起晾干表面水分就可播种。种子不宜于阳光下曝晒和长期久放。如到市场购买则需挑新鲜饱满果大的,买回马上洗净处理,晾干下地。 3、播种方法:一亩地可播50公斤左右,可点播或撒播,种子间距约6厘米,播种后即用一层薄土覆盖表面,淋水后直接盖上蕨草。 4、苗期管理:播种20天后,苗长出6-7厘米高,可以揭去蕨草,搭建约1.2米高的遮荫棚。30天后当苗芽的小叶如指头般大时,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后每隔15天喷施一次。也可结合杀虫剂、杀菌剂一起喷施。80天后,苗长出5-6片小叶时,可亩施复合肥50公斤。冬至以后,苗长至30-35 厘米高时,可揭棚架,控水控肥来晒苗,让叶梢晒至老熟腊黄,以保证次年2-3月份移植时有高的成活率。 5、种植选地:此时是成龄树苗,种植要选山坡地,因山坡地多为黄壤土,且土质疏松、深厚,利于深根性植物的生长。可种植于采收完巴戟、木薯之类作物的山地上,也可种植在退耕还林的梯田上。株距在80-100 厘米之间为宜,种下淋足水份即可。以后每季度锄草、施肥各一次。头三年着重施氮、磷肥促生长,第四年加施钾肥。第五年树高已达3-4米,直径约10厘米时,可作第一次采收,采收后根部会长出新芽,留粗壮的2-3株,其余则剪除。每逢冬季,除了要清除杂草之外,还需修剪下垂的侧枝及病虫枝,让树干挺直粗壮,确保来年丰产丰收。 6、病虫害的防治:肉桂育苗期以防病为主,每一次喷施叶面肥都可以加杀虫剂、杀菌剂混合喷施。移植后若出现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可用喷克600倍或得清3000倍喷杀。如有蛀心虫、卷叶虫、桂蚕等可用灭杀2000倍或马拉硫磷1500倍喷杀。如有天牛钻入树干或树枝为害的,可以用药棉浸80%的ddvp原液塞入蛀孔,再用泥封口。 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间,要结合冬春季采收桂皮、桂枝和桂叶,把斩除的病虫枝和脱落枝叶清出桂地,集中烧毁进行清园.
药用价值: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药和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药。
⑨ 桂皮如何采割 剥桂皮怎么分桂通和板桂
从肉桂树干上剥下的树皮,经晒干后,称为桂皮。桂皮因形状和品质不同,又可分桂通、桂芯、板桂和油
桂等,这些都是桂皮产品的名称。肉桂树剥皮用的工具,各地有些差异,但大同小异,有些地方,每道工序都有专用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
,经常要改换工具,有些地方,把剥刀根据需要设计成特殊形状,集一刀多用的功能,在采剥过程中,一
把刀就可解决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刀用钢制成,刀咀尖,刀口凸出,刀面宽约8.5厘米,长22厘
米,有一木柄,木柄长13厘米,刀连木柄总长为35厘米,正好是“西江桂”生产桂通规定的长度,剥皮时
,先在树干基部横向环割一刀,深达木质部,把桂皮横断面切断,用剥刀作尺,向上量35厘米,再横向环
割一刀,然后在两刀之间,自上往下纵割一刀,深达木质部,随即将刀凸口插入纵缝内上下左右掀动,即
可将桂皮剥离,依次按每隔35厘米绕树干横向环割一刀,再纵割剥取桂皮,一般“西江桂”平均每株树可
剥桂皮4-6段。剥下桂皮后放在晒场上晒干,如天气好,暴晒二天即干,晒干后的桂皮卷成圆筒状,即为
桂通产品。若选择规格整齐,质量较好的桂通,剥去外层粗皮,即得桂芯产品。如属乔林作业,以生产板桂或油桂,则应截取的桂皮长度为43厘米,其剥皮方法同上,剥下的桂皮还需作
不同的加工。加工板桂,从大树剥下的桂皮中,选厚0.7厘米以上,长43厘米,宽13-15厘米的桂皮,用竹、木棍将桂
皮撑开成块状晒至九成干,然后纵横堆叠,上面加重物压紧,约一个月后完全干燥即成。加工油桂,选皮大而厚,含油高于板桂的桂皮加工而成。油桂一般含油在3%以上,其他情况同桂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