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血压检查项目有哪些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高血压的诊断分三种:
1、诊室血压:标准是140/90 mmHg
(这个容易理解,就是在医院或者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给你量的血压,按照血压测量指南的要求,应当是患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环境舒适安静;一般取坐位;裸着上臂,袖带绑傅于上臂;触及肱动脉波动,听诊器置肱动脉位置;充气至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后缓慢放气;听到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消失音为舒张压。休息1分钟。重复测量。测量2-3次。)
2、动态血压:标准是24小时平均130/80,白昼平均135/85,夜间平均120/70 mmHg
(这个需要专门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器,一般都要到医院去办理检查,按照指南要求由医务人员或技术人员按规程给患者安装佩戴动态血压计;指导患者动态血压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设置定时测量,白天每15~30分钟一次;夜间睡眠时30~60分钟一次。充气时尽量保持安静,尤其佩带袖带的上肢。动态血压测量可获得多个血压参数;了解晨峰血压、短时血压变异,昼夜节律;评估降压疗效等。)
3、家庭自测血压:标准是135/85 mmHg
(这个是指患者在家里自己测量血压,这种更能反映清醒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水平。
推荐仪器: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一般不推荐指式或手腕式电子血压计。肥胖或寒冷地区可用手腕式电子血压计。
家庭血压测量方法: 初诊,血压未达标,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 推荐连续自测血压7天,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最少连续测量3天,计算后2天血压平均值。早6:00-9:00,晚18:00-21:00;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如两次相差>5mmHg,再测一次。
血压达标且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每周测1~2天。 每3个月重复初诊时血压测量7天。
调整药物时或难治性高血压,可连续测2周血压。
家庭血压测量可评估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对诊室血压130-139/80-89mmHg的血压正常偏高者,家庭血压测量可检出隐蔽性高血压。对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血压。)
Ⅱ 测血压怎么测
首先让病人安静休息,一般要5-10分钟,如果说是我们刚做完运动,刚刚吵完架情绪不稳定,这种情况下你测血压,血压肯定是高的,另外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这个上臂,不管你是坐位也好。还是平卧位也好,让你上臂袖带绑的这个位置,和心脏处于同一个水平,还要是把上臂充分暴露,最好是不要隔着衣服去测量,如果说是实在不方便。也穿一件非常薄的衬衫,或者秋衣,这种情况是可以的。我们在测量的时候,有几种这种血压计,一种是在我们诊室常用的,这种汞柱式血压计,那么这个血压计放的也是,一定让它垂直,这个汞柱要是垂直的,这样你测量才能准确,我们绑这个袖带的话呢,把它打开,这个袖带要绑在。我们这儿有个叫肘横纹,就是你胳膊弯起来,这块有一个纹,那么袖带的下缘,就在这个横纹上边,2-3个厘米,就你不能绑得太低,也不能绑得太高,另外这个袖带松紧,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我这是演示。就不脱衣服了,大家看这绑起来之后,一个要注意,上臂和心脏要在同一个水平,绑完之后,这个袖带的下缘,距离肘横纹。要有2-3个厘米的水平,那么它的松紧度,一般放到1-2个手指,这样为紧松度合适,在绑好之后,我们会通过这个球囊打气,先把这个气阀给它关上之后,球囊逐渐打气,还要把这个开关打开,那么打气,看着它这个汞柱波动。同时拿听诊器,放在肱动脉的地方去听,去听它搏动的声音,如果说都消失了之后,再往上打20-30个毫米汞柱,然后均匀地去放气,这个放气速度不能太快,一般一秒钟下降二三个毫米,一点一点让它那个汞柱下来。
Ⅲ 目前血压主要测量方法有
高血压有多种测量方法,其中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如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从而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小时内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情况。家庭血压监测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给予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随时血压测量和诊室外血压测量,后者包括了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
血压测量是了解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病导治疗评估降压效果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目前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一般有三种血压测量的方法,即诊所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
诊室血压一般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在诊室按照标准的方法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临床诊疗高血压、分级常用而且比较客观、传统的方法的依据。
动态血压由自动血压测量仪器完成,采用的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避免白大衣效应,并且可以测量夜间血压,动态血压可以更客观地测量血压,还可以评估血压的变异和昼夜节律。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对于初诊初治的高血压患者,在启动降压药治疗之前,首先应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而家庭自测血压由被测量者自我完成。
Ⅳ 如何正确地测血压吗
很多人家里都有血压计,但不意味着人人都会测血压。设备、测量时间、测量时的体位等,都会影响血压值。研究发现,家庭自测血压对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期,让我们看看在家测血压时,到底有哪些注意事项。
设备:首选上臂式
选对血压计是家庭自测血压的第一步,有3个关键点。
第一,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最佳。它不像水银血压计那么麻烦,需两个人同时操作且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也不像手指式、手腕式血压计存在准确性差的问题。上臂式血压计的优势在于,袖带压迫的是上臂的肱动脉,且量血压的胳膊处能轻易做到与右心房平行,而手腕式和手指式都很难做到。
第二,袖带与气囊大小要合适。袖带太大或太小都可能影响准确性,目前多数血压计能满足标准或上臂臂围较大者的需求,但如果给儿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过细者测量血压,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小袖带。
第三,一定要购买通过专业标准认证的血压计,如英国高血压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美国国家标准机构等机构的认证。
时间:吃降压药前测
血压在一天之内会有所波动,一般早上较高,晚上较低,因此早晚各测一回能对血压有较全面的了解。早上测时,应选择在起床后30~60分钟,此时已上完厕所排空膀胱,简单活动后,人也从睡眠中逐渐清醒。
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在吃降压药前测,这样才能真实反映药物疗效,甚至比吃完药去医院测更准确。早上血压的监测,对清晨高血压控制尤为重要。晚上测时,建议在吃完饭、服完药,快入睡时进行。
频率:稳定后一周一次
门诊中,经常有患者告诉我,他每天都测血压,且一天测好几次,血压稍微高点就心里发慌。其实,不同的人需要检测血压的频率不同。
首先,初诊患者、正在调药或血压处于波动期的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各测一回血压,连续测5~7天即可,这能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帮助;其次,血压控制较平稳的患者,一周只需测量其中一天的早晚血压值;再次,健康人群一年测1~2次血压即可。此外,当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时,也建议增加测量次数,以便知道到底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引起的。
体位:最好坐着量
测血压时,无行动障碍者应坐着,最好选有靠背的椅子,在椅子上放松休息至少5分钟后再测血压。测量的关键是,要将捆绑袖带的上臂放在桌子上,捆绑袖带处与心脏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两腿放松,自然落地。
需要提醒的是,在给卧床患者测血压时,要么让他们坐在床上,要么让他们平躺着,不能半躺着。平躺着测血压时,要注意胳膊放平,外展成45度角,保证和心脏平行。有体位性高血压或低血压的人,应分别测量坐位血压和卧位血压,但不能将坐位血压跟卧位血压比,应分别比较。
取值:后两次的平均数
一般建议,测血压时,每回测3次,每次间隔1~2分钟。由于第一次的血压值多数情况下偏高,建议去掉,取后两次的平均值。
如果同时测量了两个胳膊的血压,且血压值不一样,建议记录较高的血压值。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活动较少,不存在“白大褂”高血压(在医生诊室测量时血压升高)现象等原因,在家自测血压的标准值应为135/85毫米汞柱,比诊室标准低5毫米汞柱。家庭血压测量持续高于135/85毫米汞柱,提示有高血压。
记录:时间、脉搏别落下
一份好的血压记录,能让医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你的血压变化情况,并据此调整方案。现在部分电子血压计已有数据储存和打印功能,可直接打印测量结果。
如果没有该功能,建议大家将结果完整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具体内容应包括:测量日期和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如果有特殊情况下(如头晕)的血压值,也应记录。下次就诊时,可提供给医生做参考。
维护:每年都要校准
血压计在使用期间需根据说明书定期校准,一般每年一次,以保证准确度。如何校准、去哪里校准等问题,可咨询血压计厂家。
在购买血压计时,建议大家问清楚相关的校准事宜,如果无法提供校准服务的,建议别买。此外,测血压时,如果出现血压值连着几天变高或者变低,就应怀疑血压计是否出了问题或者电池出现了问题,及时校准、更换电池或者及时充电对保证血压计的准确性很重要。
(作者:孙宁玲,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
Ⅳ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如何正确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表测量血压?1.取坐位或平卧位,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通常测右上肢血压,或是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
如何正确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表测量血压?1.取坐位或平卧位,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通常测右上肢血压,或是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2.将袖带紧贴绑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3.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4.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一音)和第V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听到第一声音为收缩压(高压),声音消失时为舒张压(低压)。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变音时为舒张压。5.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何正确使用电子式血压表测量血压?1.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2.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3135/85mmHg,与诊室血压的140/90mmHg相对应。3.每天固定时间测血压,如喜欢早晨测量就每天早上测;若喜欢晚上测量就每天晚上测,这样更有可比性,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可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每次测量2-3遍,取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4.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同时记录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以便于医生为您选择合适的降压药。
Ⅵ 诊断高血压依据的血压值的测量方法是
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诊室收缩压(俗称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90mmHg,而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此时可诊断为高血压。
Ⅶ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人体的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正常人的血压一天也是在30mmHg之内波动,何况是高血压呢?在夏天的时候因为比较热,对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了,血压就会有所下降。 在冬天的时候,比较寒冷,我们知道外周血管收缩,外周的阻力增高,血压也就增高了,夏季的时候高血压的患者血压会有所下降。冬季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就会增高。
注意!要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比较正确。
正确方法:每天早中晚各选一个时间,测量一次,做记录(2次也可以,但要过5分钟左右)
用2周左右的时间,都在同一时间测量,保证相同的时间点,相同的体位,相同的情绪。然后计算平均值。找出你的血压在一天里高点和低点的时间及波动范围。
或做个血压曲线图,即每两小时量一次,把时间与数值做在坐标图上。血压高峰前30分钟用降压药就可 规范的治疗。
测量时间的不同、血压计不同、季节变化都能引起血压的变化。血压是随着情绪、休息以及天气波动的。盛夏季节血压较秋冬偏低。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时要定时,定体位,定血压计。这样量的血压才是最有比较性的。(另外重复连续测量也会导致不同,一般是越测越低。)每个人的左右手血压是有区别的。但不是很大。
Ⅷ 如何正确的测量高血压
安静的准备。测量前,患者应安静舒适地休息几分钟。脱掉紧袖衣服后,放松手臂肌肉,支撑前臂,使肘部处于心脏水平(第四肋间平)。袖带结合。选择合适尺寸的袖带,将平的袖带系在裸露的上臂上。充气压力。袖带迅速充气,直到脉搏消失,血压计读数继续上升约四千帕(三十毫米汞柱)。重复测量。在不少于三分钟的时间内至少测量两次,并计算其平均值。对于初诊患者,建议测量坐姿和站姿时双臂的血压。如果怀疑有体位性低血压,应定期测量站位血压。将平的袖带系在裸露的上臂上。充气压力。袖带迅速充气,直到脉搏消失,血压计读数继续上升约四千帕
Ⅸ 血压的血压测量
最早用急性实验法在活体动物测量动脉血压的是英国生理学家S.黑尔斯。1733年,他在马的股动脉中接以铜插管,再连以长玻璃,当打开股动脉结扎时,马的动脉血冲入玻璃管的血柱高达2.5米,并随马心的搏动而上下波动。这种测定血压的方法叫做直接测定法。
由于操作不便,以后法国生理学和物理学家J.-L.-M. 泊肃叶在1823年改用水银测压计接上充满抗凝血剂的动脉插管与实验动物的动脉相接而进行动脉血管的测定。德国生理学家C.F.W.路德维希在1847年进一步用U形管水银测压计,一端与实验动物的动脉相连,另一端水银柱上加以浮标,上载描记笔尖在转动的记纹鼓上持续记录动脉压的波动变化,这是实验生理学方法学上的一大进展。此法在一般急性动物实验中仍广泛使用,但因对身体有严重伤害,故不能用于人体。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要用间接测定法,通常使用俄国医师N.科罗特科夫(Korotkoff)发明的测定法,装置包括能充气的袖袋和与之相连的测压计,将袖袋绑在受试者的上臂,然后打气到阻断肱动脉血流为止,缓缓放出袖袋内的空气,利用放在肱动脉上的听诊器可以听到当袖袋压刚小于肱动脉血压血流冲过被压扁动脉时产生的湍流引起的振动声(科罗特科夫氏声 ,简称科氏声)来测定心脏收缩期的最高压力,叫做收缩压;继续放气,科氏声加大,当此声变得低沉而长时所测得的血压读数,相当于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做舒张压;当放气到袖袋内压低于舒张压时,血流平稳地流过无阻碍的血管,科氏声消失。
由于汞的比重太大,水银测压计难以精确迅速地反映心搏各期血压的瞬间变化,所以后来改用各种灵敏的薄膜测压计可以较准确 地测得收缩和舒张压。近年来常使用各种换能器与示波器结合可以更灵敏地测定记录血压。 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正常血压:
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中国 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年龄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 收缩压(女) 舒张压(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 3 幼童血压正常值(参考值) 年龄收缩压mmHg(kPa)舒张压mmHg(kPa)新生儿76(10.1)34(4.5)1~6月70~100(9.3~13.3)30~45(4.0~6.0)6~12月90~105(12~14)35~45(4.7~6.0)1~2岁85~105(11.3~14.0)40~50(5.0~6.7)2~7岁85~105(11.3~14.0)55~65(7.3~8.7)7~12岁90~110(12.0~14.7)60~75(8.0~10.0) 前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1、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 “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 数的平均值记 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2、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 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 ),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3、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 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监测仪。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测压间隔时间15~31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 尽量相同。一般监测24小时,如果仅作诊断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小时、白昼与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有更密切的关系。 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1.血压计要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并应放置平稳,切勿倒置或震荡。
2.打气不可过高、 过猛,用后驱尽袖带内的空气,卷好。橡胶球须放于盒内固定位置,以防玻璃压断,凡水银柱下有开关者,用毕应将开关关闭。如水银柱里出现气泡,应调节或检修,不可带着气泡测量。
3.如发现血压计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使汞柱降至“0”点再测,必要时测双上臂进行对照。
4.须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尽量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5.对偏瘫病人,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
6.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水银不足,则测得血压偏低。水银柱上端通气小孔被阻塞,空气进出有困难,可造成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力偏高现象。
7.为了避免血液流动作用的影响,在测量血压时,血压计“0”点应和肱动脉、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卧位时,和腋中线平。如果肢体过高,测出的血压常偏低,位置过低,则测得的血压偏高。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 :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 差异、饮 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 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 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 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 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着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着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环平均压将下降到不能推动足够的血量回心。由于回心血量不足,会使心输出量减少,严重时可减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见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一些分析性实验得到的结果,在整体情况下常存在几种因素相继出现,互相影响的复杂情况。如:心搏率的显着变化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充盈度和心输出量的相应改变。而心输出量的改变也会引起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外周阻力的 改变。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凡能引起心输出量改变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呈现血压的相应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