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热现象的测量方法

热现象的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12 13:35:37

㈠ 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

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面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热现象的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温度测量

一、温度测量是用测温仪器对物体的温度作定量的测量。

温物理量的测度测量实际上是对该物体的某一量,该物理量应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作单调的较显着的变化。据物理定律,由该物理量的数值来显示被测物体的温度。

使用测温仪表对物体的温度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温度时,总是选择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根据所依据的物理定律,由该物理量的数值显示被测物体的温度

目前,温度测量的方法已达数十种之多。根据温度测量所依据的物理定律和所选择作为温度标志的物理量,测量方法可以归纳成下列几类。

膨胀测温法采用几何量(体积、长度)作为温度的标志。最常见的是利用液体的体积变化来指示温度的玻璃液体温度计。还有双金属温度计和定压气体温度计等。

玻璃液体温度计这种温度计由温泡、玻璃毛细管和刻度标尺等组成。从结构上可分三种:棒式温度计的标尺直接刻在厚壁毛细管上:内标式温度计的标尺封在玻璃套管中;外标式温度计的标尺则固定在玻璃毛细管之外。温泡和毛细管中装有某种液体。最常用的液体为汞、酒精和甲苯等。温度变化时毛细管内液面直接指示出温度。

精密温度计几乎都采用汞作测温媒质。玻璃汞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30~600°C;用汞铊合金代替汞,测温下限可延伸到-60°C;某些有机液体的测温下限可低达-150°C。这类温度计的主要缺点是:测温范围较小;玻璃有热滞现象(玻璃膨胀后不易恢复原状);露出液柱要进行温度修正等。

双金属温度计把两种线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组合在一起,一端固定,当温度变化时,因两种金属的伸长率不同,另一端产生位移,带动指针偏转以指示温度。工业用双金属温度计由测温杆(包括感温元件和保护管)和表盘(包括指针、刻度盘和玻璃护面)组成。测温范围为-80~600°C。它适用于工业上精度要求不高时的温度测量。

定压气体温度计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其压强不变,采用体积作为温度的标志。它只用于测量热力学温度(见热力学温标),很少用于实际的温度测量。

压力测温法采用压强作为温度的标志。属于这一类的温度计有工业用压力表式温度计、定容式气体温度计和低温下的蒸气压温度计三种。

压力表式温度计其密闭系统由温泡、连接毛细管和压力计弹簧组成,在密闭系统中充有某种媒质。当温泡受热时,其中所增加的压力由毛细管传到压力计弹簧。弹簧的弹性形变使指针偏转以指示温度。

二、温泡中的工作媒质有三种:气体、蒸气和液体。

1、气体媒质温度计如用氮气作媒质,最高可测到500~550°C;用氢气作媒质,最低可测到-120°C。

2、蒸气媒质温度计常用某些低沸点的液体如氯乙烷、氯甲烷、乙醚作媒质。温泡的一部分容积中放这种液体,其余部分中充满它们的饱和蒸气。

3、液体媒质一般用水银。

这类温度计适用于工业上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温度测量。

定容气体温度计保持一定质量某种气体的体积不变,用其压强变化来指示温度。这种温度计通常由温泡、连接毛细管、隔离室和精密压力计等组成。它是测量热力学温度的主要手段。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的大多数定义固定点的指定值都是根据这种温度计的测定结果来确定的。它在温标的建立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很少用于一般测量。

蒸气压温度计用于低温测量。它是根据化学纯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有确定关系的原理来测定温度的一种温度计。它由温泡、连接毛细管和精密气压计等组成,工作媒质有氧、氮、氖、氢和氦。充氧的温度计使用范围为54.361~94K,氮为63~84K,氖为24.6~40K,氢为13.81~30K,氦为0.2~5.2K。蒸气压温度计的测温精度高,装置较为复杂,但比气体温度计简单,在测温学实验中常用作标准温度计。

电学测温法采用某些随温度变化的电学量作为温度的标志。属于这一类的温度计主要有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和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是一种在工业上使用极广泛的测温仪器。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组成。两种丝材的一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工作端,置于被测温度处;另一端称为自由端,与测量仪表相连,形成一个封闭回路。当工作端与自由端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出现热电动势(见温差电现象)。

当自由端温度固定时(如 0°C),热电偶产生的电动势就由工作端的温度决定。热电偶的种类有数十种之多。有的热电偶能测高达 3000°C的高温,有的热电偶能测量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电阻温度计根据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来测量温度。最常用的电阻温度计都采用金属丝绕制成的感温元件。主要有铂电阻温度计和铜电阻温度计。低温下还使用铑铁、碳和锗电阻温度计。

精密铂电阻温度计目前是测量准确度最高的温度计,最高准确度可达万分之一摄氏度。在-273.34~630.74°C范围内,它是复现国际实用温标的基准温度计。中国还广泛使用一等和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来传递温标,用它作标准来检定水银温度计和其他类型温度计。

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利用半导体器件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来测定温度,其灵敏度很高。主要用于低精度测量。

磁学测温法根据顺磁物质的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见顺磁性)来测量温度。磁温度计主要用于低温范围,在超低温(小于1K)测量中,是一种重要的测温手段。

声学测温法采用声速作为温度标志,根据理想气体中声速的二次方与开尔文温度成正比的原理来测量温度。通常用声干涉仪来测量声速。这种仪表称为声学温度计。主要用于低温下热力学温度的测定。频率测温法采用频率作为温度标志,根据某些物体的固有频率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来测量温度。这种温度计叫频率温度计。

在各种物理量的测量中,频率(时间)的测量准确度最高(相对误差可小到1×10),近些年来频率温度计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很快。石英晶体温度计的分辨率可小到万分之一摄氏度或更小,还可以数字化,故得到广泛使用。此外,核磁四极共振温度计也是以频率作为温度标志的温度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温度测量

㈡ 高温的测量方法

测量高温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平时常用的玻璃温度计多为水银温度计,里边装的是汞。汞的沸点为356.95℃,这对于测 量一般气温是足够用的。但是,工业上有时要测量上千度的温度,这样一来,水银温度计就 不能用了。人们于是找到了金属镓来帮忙。
测量高温可以利用镓,镓的沸点很高,为2070℃,但熔点很低,只有29.78℃。也就是说,把镓入在手上,人的体 温就能使之熔化。这一性质决定,用镓来测量29.78℃到2070℃内的温度最为适宜。人们把 镓充入耐高温的石英细管中,做成高温温度主,广泛用于工业领域。
测量高温可以用热电偶温度计,它用于超高温的测量,它的的工作原理是:
两种不同的导体接触构成回路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这种电势的大小直接与两个接点之间的温度差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利用热电效应制成的感温元件就是热电偶,利用热电偶作为感温元件组成的温度计就是热电偶温度计。
在古典电子理论中,热电势由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两部分构成。
温差电势是由均质导体的两端温度差引起的。接触电势是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与B接触时,因两者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在接触点产生电子扩散,而形成的电势。接触电势不但是温度t的函数,其对热电势的贡献也远比温差电势大。
测出热电偶因为温度变化产生的热电势,根据热电势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就能知道引起热电势的温度值。
我所知的目前测量的温度可以精确到0.1度,再精确些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过分精确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测量高温可以用到热电偶,耐热温度要大于热电阻,但价格是热电阻的三四倍。一般的砖厂都用热电阻,最高耐热温度也能达到1300度。不管是哪一种,他们输出的都是电流信号,通过变送器将这些电流换算成4-20mA的电流,然后再输送到数显仪,变成你要的数据,这些并不难,只要你买了这些东西,销售方就会把这些都弄好。

㈢ 一亿度的温度怎么测量的。零下一亿度可以测量吗。

简答:

一亿度的温度可以靠测量与温度相关的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计算出来。。。

零下一亿度是不存在的,最低温度(绝对零度)就是零下-273.15摄氏度。。。

详细解答:

2010年初,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环境下创造了4万亿摄氏度高温纪录,以模拟宇宙“大爆炸”后的情形,为探索宇宙成因提供素材。
这项实验由美国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完成,2月15日由研究小组负责人史蒂文·维格朵在首都华盛顿借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之际宣布。
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隶属于美国政府能源部,位于纽约州阿普顿。
实验室拥有一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环路周长为3.8公里,建在地下4米处,以贵金属金的离子为材料,加速进而实现数以10亿次计的对撞,产生持续时间为千分之一秒,即毫秒的高温。
“RHIC的设计目标,”维格朵说,“就是为了模拟宇宙形成初期所处的温度,产生相应的物质。”
对4万亿摄氏度高温的确认,由计算机实现。

4万亿度的高温是如何“测”出来的,这样的温度意味着什么

从直观上来说,温度和人对冷热的感受有关。冷热是人类最容易直观地感觉到,但同时又最晚被理解的现象之一。从人类诞生之日,就已经注意到春暖冬寒。真正从科学上研究热的热力学还是1656年才出现的。当年,爱尔兰科学家波义尔和英格兰科学家胡克继续“马德堡半球”实验开创的气体真空研究,终于发现气体体积、压力和温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1714年,荷兰人华伦海特(Daniel Fahrenheit)改良水银温度计,定出华氏温标,建立了温度测量的一个共同的标准,使热学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1824年,法国科学家卡诺,第一个把热和动力联系起来,是热力学的真正的理论基础建立者。经过许多科学家两百年的努力,到1912年,能斯脱(Walther Hermann Nernst)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后,人们对热的本质才有了正确的认识,并逐步建立起热学的科学理论。

摄氏温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提出来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他把水的沸点定为100℃,水的凝固点定为0℃,其间分成100等分,1等分为摄氏1度。这种温度表被称为摄氏温标(又叫百分温标)。后人为了纪念摄尔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在美国,人们采用华氏温标。华氏温标是1714年由荷兰人华伦海特制定的。在这一年,他制成了第一支玻璃水银温度计。华氏温标以冰水混合物为32℉(即冰点),而以水沸点的温度为212℉。
由此可知,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思路完全一样,只是0点不同,刻度大小也不一样。就温度范围来说,摄氏温标1度等于华氏温标9/5度,而0℃相当于 32℉,所以把华氏度减去32,再乘以5/9就得出摄氏度。利用这个换算公式,可以知道“华氏451”等于233℃;而“102华氏度”相当于39℃。

有了温度计,人们可以更深入、更准确地研究热。最初,科学家们认为热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物质。这个理论被称为“热质说”。这种说法把传热过程看作是“热质”的流动过程,并且产生了“热质守恒定律”。这种学说没法解释摩擦生热,所以一直受到挑战。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伦福德通过摩擦生热的实验提出热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1799年,英国科学家戴维的冰摩擦生水的实验更推翻了热质说。
现在,科学家已经确认热不是一种单独的物质,而是物质内粒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现象,而温度正是度量这种无规则运动强度的方法。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粗略地理解温度:温度高就说明物质内粒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大,反之说明物质内无规则运动速度小。实际上,物质内粒子的运动速度并不相同,温度是“粒子运动激烈程度(动能)平均值的一个指标”。
根据温度的定义,无论是摄氏温度还是华氏温度,它们的“零度”都不是真正的“零度”。因为在此温度下物体的粒子还在做着相当激烈的运动。科学家认为,这个最低温度确实存在,被称为“绝对零度”,它等于 -273.15℃。不过,宇宙中没有什么地方是绝对零度,因为只要有物质,多少会受到周围辐射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粒子的运动。宇宙中最冷的天体“布莫让星云”(Boomerang Nebula)的温度是-272℃。同时,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要使物体降温到绝对零度,只能用低于这个温度的物体来吸取它的热量,这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工也没法制造出绝对零度。有“绝对零度”,就有“绝对温度”。绝对温度以绝对零度为零度,温度间隔和摄氏度一样,其单位是开尔文(K),绝对温度等于摄氏温度加273.15。

定义了零度,我们就可以定义更高的温度。水银温度计根据汞热涨冷缩原理制成。它一般只能被用于测量150℃以下的温度。一旦超过2000℃,任何需要热传递的接触式温度计都没法用了。不过,不用接触传热科学家们也能测温。基于温度和能量的关系,科学家可以计算出不同温度放射出的电磁波波长。电磁波按照从长到短的不同波长来区分,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一般来说,波长越短的电磁波,携带的能量越高。因此,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发出的电磁波中所包含的短波长成分也越多。所以,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放射的电磁波,来了解它们的温度。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知道太阳的中心温度大约是2000万度。

美国科学家已经在相对论重子对撞机中制造出了4万亿度的高温,这个数据是通过参与碰撞的粒子的能量算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观测到一些和这个温度相关的现象,比如电磁辐射。

有人会问,这4万亿度的高温是在加速器的管子里生成的,那管子还不全融化了啊?这就牵扯到一个重要的科学事实:温度和我们感受到的热是两回事!当我们泡温泉的时候,水温达到50℃就觉得烫得不行了,可蒸桑拿的时候,桑拿房的室温达到80℃我们也不会被烫伤。这是因为温泉里水分子的密度比蒸拿房里的气体分子密度高得多。它能够把更多的热量(也就是粒子的动能)传给人体,所以50℃的温泉池比80℃的桑拿房要“热”得多。我们还可以找到更极端的案例,距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有一个RXJ1347.51145星系,其内部存在温度高达3亿℃的气体,但是假如我们置身其中,却根本就不会感到热!因为那些气体的密度非常低,每一立方厘米大约只有0.0001到0.01个原子(或离子)。同样的道理,对撞机里的高温也不会熔化管子,因为对撞机里的物质是很少的。

㈣ 关于热现象的 物理问题

没有
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表示那样一种温度,在此温度下,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运动。所谓运动,系指所有空间、机械、分子以及振动等运动.还包括某些形式的电子运动,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学概念中的“零点运动”。除非瓦解运动粒子的集聚系统,否则就不能停止这种运动。从这一定义的性质来看,绝对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实验中达到的,但已达到绝对零度以上百万分之一度内的低温。所有这些在物质内部发生的分子和原子运动统称为“热运动”,这些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是我们会看到,它们决定了物质的大部分与温度有关的性质。 正如一条直线仅由两点连成的一样,一种温标是由两个固定的且可重复的温度来定义的。最初,在一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或760托)时,摄氏温标是定冰之熔点为0℃和水之沸点为100℃,绝对温标是定绝对零度为oK和冰之熔点为273K,这样,就等于有三个固定点而导致温度的不一致,因为科学家希望这两种温标的度数大小朝等,所以,每当进行关于这三点的相互关系的准确实验时,总是将其中一点的数值改变达百分之一度。 现在,除了绝对零度外,仅有一固定点获得国际承认,那就是水的“三相点”。1948年确定为273.16K,即绝对零度以上273.16度。当蒸气压等于一大气压时,水的正常冰点略低,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点为373.15K(=100℃=212°F)。这些以摄氏温标表示的固定点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测温参考点(即所谓的国际实用温标)的实际值,以及在实验室中为准确地获得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国际权度委员会定期公布。

1848年,英国科学家威廉·汽姆逊·开尔文勋爵(1824~1907)建立了一种新的温度标度,称为绝对温标,它的量度单位称为开尔文(K)。这种标度的分度距离同摄氏温标的分度距离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温度,相当于摄氏零下273度(精确数为-273.15℃),称为绝对零度。因此,要算出绝对温度只需在摄氏温度上再加273即可。那时,人们认为温度永远不会接近于0K,但今天,科学家却已经非常接近这一极限了。

物体的温度实际上就是原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热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原子在快速动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冷的时候,则意味着其内部的原子运动速度较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热或冷来感觉这种运动的,而物理学家则是绝对温标或称开尔文温标来测量温度的。

按照这种温标测量温度,绝对温度零度(0K)相当于摄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称为“绝对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温度。在绝对零度下,原子的运动完全停止了,并且从理论上讲,气体的体积应当是零。由此,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温度不可能降到这个标度之下,为什么事实上甚至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度,而只能接近它。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极,而是在星际空间的深处,那里的温度是绝对温度3度(3K),即只比绝对零度高3度。

这个“热度”因为实际上我们谈到的温度总是在绝对零度之上)是作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热度,事实上,这是证明大爆炸理论最显着有效的证据之一。

在实验室中人们可以做得更好,能进一步地接近于绝对零度,从上个世纪开始,人们就已经制成了能达到3K的制冷系统,并且在10多年前,在实验室里达到的最低温度已是绝对零度之上1/4度了,后来在1995年,科罗拉多大学和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的两位物理学家爱里克·科内尔和卡尔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铷原子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温度,即达到了绝对零度之上的十亿分之二十度(2×10-8K)。他们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统使原子的运动变慢,我们由此可以看到,热度实际上就是物质的原子运动。非常低的温度是可以达不到的,而且还要以寻求“阻止”每一单个原子运动,就像打台球一样,要使一个球停住就要用另一个球去打它。这了弄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这个事实就够了。在常温下,气体的原子以每小时1600公里的速度运动着,而在3K的温度下则是以每小时1米的速度运动着,而在20nK(2×10-8K)的情况下,原子运动的速度就慢得难以测量了。在20nK下还可以发现物质呈现的新状态,这在70年前就被爱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学家玻色(1894~1974)预见了。

事实上,在这样的非常温度下,物质呈现的既液体状态,也不是固体状态,更不是气体状态,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现为一个单一的实体。

㈤ 热的良导体测量导热系数的常用方法

热的良导体测量导热系数的常用方法有稳态法和瞬态法。导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温度梯度下沿热流方向通过材料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热传导是热量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热交换现象三种基本形式,传导,对流,辐射中的一种。

热的良导体测量导热系数的稳态法

稳态法是经典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测定方法,至今仍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稳定传热过程中,传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的平衡状态,根据傅里叶一维稳态热传导模型,由通过试样的热流密度,两侧温差和厚度,计算得到导热系数。

瞬态法是最近几十年内开发的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用于研究中,高导热系数材料,或在高温度条件下进行测量,瞬态法的特点是精确性高,测量范围宽,高能达到2000摄氏度,样品制备简单。

热线法是在样品,通常为大的块状样品中插入一根热线,测试时,在热线上施加一个恒定的加热功率,使其温度上升,测量热线本身或与热线相隔一定距离的平板的温度随时间上升的关系。

㈥ 热现象的一些例子

1、熔化

冰雪消融、夏天冰棍在滴水、燃烧的蜡烛烛液流下来、饮料加冰

2、凝固

结冰、北方寒冷冬天雨后屋檐下的冰挂、铁水制作模具、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缸水、钢水浇铸成车轮

3、汽化

蒸发现象(衣服晾干、头发吹干、洒在地上的水不见了、雾散了)、沸腾

4、液化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早晨的浓雾、露水形成

5、升华

灯丝(或钨丝)变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了、衣箱中的樟脑丸(或卫生球)渐渐变小、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用来打造舞台效果,也可用来人工降雨;

(6)热现象的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人对冷和热会产生生理上的感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感觉热;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人感觉冷。但温度并不是热,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能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热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转变为热,消耗一定的功,必产生一定的热,一定的热消失时,也必产生一定的功。

㈦ 导热系数测试方法有哪些

从传热机理上分,包括稳态法和非稳态法;稳态法包括平板法、护板法、热流计法等;非稳态法又称为瞬态法,包括热线法、热盘法、激光法等。

根据试样的形状又可以分为平板法、圆柱体法、圆球法、热线法等。

热线法导热系数测定仪用于测定非金属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应用于建筑、建材、节能、环保、轻工、化工、医疗等各个领域的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测定。

符合标准:

GB 10297-1998 《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热线法》

热线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是一种非稳态方法,具有测试装置简单和测量时间短的优点。其原理是在匀温的各向同性均质试样中放置一根电阻丝,即所谓的热线,当热线以恒定功率放热时,热线和其附近试祥的温度将会随时间升高。根据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确定试样的导热系数。平板法导热系数测试仪主要用于测试纺织物、陶瓷纤维、毡、板、砖等耐火保温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符合标准:

GB/T 17911-2006《耐火材料 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

YB/T 4130-2005《耐火材料 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

更多可参考 【标准集团】

㈧ 什么是物理热现象,能举个例子吗

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人对冷和热会产生生理上的感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感觉热;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人感觉冷。但温度并不是热,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例子: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8)热现象的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能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热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转变为热,消耗一定的功,必产生一定的热,一定的热消失时,也必产生一定的功。

热量与热能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做功与机械能之间的关系一样。若两区域之间尚未达至热平衡,那么热便在它们中间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另一方传递。任何物质都有一定数量的内能,这和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的无序运动有关。

当两不同温度的物质处于热接触时,它们便交换内能,直至双方温度一致,也就是达致热平衡。这里,所传递的能量数便等同于所交换的热量数。许多人把热量跟内能弄混,其实热量指的是内能的变化、系统的做功。

热量描述能量的流动,而内能描述能量本身。充分了解热量与内能的分别是明白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键。

制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结构特点:是一根内径很小、密封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装液体的玻璃泡,管上有刻度。

温度单位:包括℃摄氏度(摄氏温度)和K开尔文(热力学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则: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热力学温度:宇宙中温度下限为-273.15℃,称为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称为热力学温度。-273.15℃=0K

两者关系:T(热力学温度)=t(摄氏温度)+273.15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状态变化。

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凝固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然后分析海波的熔化图像。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要继续加热。

㈨ 温度的测量方法有哪些,1.2亿度高温怎么测

大多数物体加热之后,组成物体的粒子做无规则运动速度会加快,粒子活动的空间就会变大,于是出现了物理学中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就可以制造出测量温度的工具。水银测温计就是典型的代表,不过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水银不能一直膨胀吧?就算能膨胀,那承载水银的器具也不能承受几千度的高温。再说了,水银温度计测温,所测温度越高,尺度也就越长,因此水银测温器只能测量100℃左右的温度。

下面介绍一种大家能懂得的微观粒子测速,它的原理和交警使用的测速仪原理一样,依靠多普勒效应测量。这种方法是通过向等离子体发射一束激光,激光和运动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就会产生该激光的散射。通过接收散射出来的激光,与射入激光对比,找出因电子本身运动速度影响的频率,就能通过测算,就能得到电子的速度,进而得到物质的温度。

阅读全文

与热现象的测量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原中归纳的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浏览:508
灯具遥控安装方法 浏览:984
在家地震预警有哪些方法论 浏览:398
气缸圆柱度的检测方法 浏览:214
东风制动灯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309
简谐运动研究方法 浏览:123
幼儿异物吸入的抢救方法有哪些 浏览:210
开衫毛衣尺寸的经典计算方法 浏览:356
广电有线连接方法 浏览:826
局解血管的检查常用方法 浏览: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33
写出五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浏览:97
治疗脾气差的最佳方法 浏览:814
花卉满天星的种植方法 浏览:965
风控未通检测方法 浏览:767
根管治疗术的步骤和方法 浏览:180
去脚臭的简单的方法 浏览:934
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浏览:68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题 浏览:866
瑜伽胳膊锻炼方法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