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精读四大名着的方法和步骤

精读四大名着的方法和步骤

发布时间:2025-03-30 15:34:36

A. 你在阅读四大名着时,使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读书方法很多(1)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
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着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 读西游记的读书方法

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本必读名着安排的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它是我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学生们看过电视剧,读过儿童版的《西游记》,对故事既熟悉,又感兴趣。通过一学期的《西游记》读书指导,学生们对作品的人物、主题,都有了深入认识,我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 摘抄法。七年级学生在阅读原着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偏低,没有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在阅读第一回到第七回,我采用摘抄法。以第一回为例,我教会学生扫清文言文阅读障碍,阅读小说内容,学生们学会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并学会了伸展式阅读。首先,我让学生准备好同一版本的《西游记》,原着中有对生僻字的解释,这就避免学生查工具书的麻烦,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了。其次,我让学生选择文中的古诗词积累,感悟诗词语言在押韵、对仗、骈散结合的特点。最后我以第一回中作品对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的具体描写为例,鼓励学生了解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时间的文化常识,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进行伸展式阅读,边读书边学习,学生学会了积累古诗词、文化常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第二,读书笔记法。第八回到第二十回,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后。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学生交上来的读书笔记有摘抄,有内容评价。学生因学习程度差异,有的读书笔记做得好,有的差一些。读完这二十回我进行了读书笔记展评,学生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提高了阅读经典的积极性。这二十回里学生感受到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了红孩儿、鱼精、假猴王等妖怪的阻拦,但孙悟空武艺高强,师徒四人团结协作,他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学生们得到的启示是: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第三,读书赏析法。第二十一回到第四十回。我让学生挑出精彩段落进行赏析。要求学生可以从精彩诗词句(修辞、句式、内容、重点词句)、人物形象(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细节等方面、场景描写(修辞、内容、景物描写)、自己喜欢的段落(修辞、内容、感悟、质疑)进行赏析。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每周交流一次。读完四十回后,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们分享了他们最得意的作品,有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有的同学说自己喜欢的精彩句子,有的同学分享阅读感悟。学生们学会了和名着对话,走进作品,获得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例如:作品中对孙悟空的一段外貌描写:“尖嘴猴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耳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便利,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前的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对孙悟空的外貌描写,突出他桀骜不驯、不拘小节的形象。“尖嘴猴腮,金睛火眼”表现他本领高强,与众不同。“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表现他心性狂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表现他不经管教。寥寥几句,却概括出孙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阅读完第四十回后,有的学生感悟到:做事不能像唐僧那样,一点风吹草动就要弄个明白,应该想想:这荒山野岭怎么会有人家居住,怎么会有“救命、救命”的声音,如果你到了那里就会有危险。而要学习孙悟空,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多观察,多动脑,我们就会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第四,质疑法。在第四十一回到第六十回的阅读中,我选择了让学生以评价主要人物的形式进行阅读并做读书笔记。首先,我以学生读过的、熟悉的第二十回为例,带领学生分别评价唐僧、猪八戒、孙悟空,在指导学生评价人物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1、他是什么样的人?请用词语进行评价2、你从本书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请结合书中具体事例和具体行为说明。其次,让学生以第四十一回为例进行人物评价,并做好读书笔记。最后,学生交流自己评价人物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于是大家提出一个个具体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1、唐僧和孙悟空几乎在每回中都出现,再评价他们不是重复了吗?2、能评价那些小人物吗?3、具体事例和具体行为是概述,还是抄原文?就以上三个问题做完解答后,学生顺利地开启了这一阶段的阅读模式。

第四,批注法。第六十回到第八十回,学生们掌握了老师教的摘抄赏析精彩段落的方法后,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我让学生学着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随时在书中做好批注,记下自己的见解、观点、感受、评语、疑问,并进行师生共同阅读。这一会读完后我们进行了批注展览,师生共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进步。例如:有的同学提出疑问:取经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够了还要补,为什么不让孙猴子翻筋斗去取经?因为佛教排斥神通,力量再强也没有用的,人性的净化要经历苦难,要老老实实走,没有捷径,人只能靠自己的内心,战胜自己的恶念拯救自己。同学们从中悟到:你自己的远大理想的实现道路是曲折的,人人必须要经历苦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比较法。第八十回至第一百回。我采用了相对轻松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们读完《西游记》后,我推荐给他们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中的《齐天大圣》,这篇故事虽然无法和《西游记》相比,但蒲松龄用他的妙笔生花塑造了一个性格真实的齐天大圣的形象,直率而有点暴躁,自大而不失善良,富有同情心,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性格类似,但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灵,而是很接地气的朋友。同时,也更有民间色彩,跟地上的凡人更接近了,大圣救人和送宝石那段,集中表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愿望。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文本,在比较中体会人物的不同写法,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西游记》体现出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作品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量的神话故事和从国外传入的佛教故事,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夸张,如孙悟空和各路神仙的诸般变化,有着特殊功用的法宝,以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等,学生读这部作品后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西游记》的阅读指导,学生明白了这部名着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想象力丰富的神怪世界,其实是折射着现实社会,你在生活中能找到孙悟空、猪八戒、沙河尚、唐僧等的影子。正如鲁迅所说的:“神魔皆有情,精魅通世界。”这也就是这部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希望我们从中受到教育,扬长避短,学会为人处世,学会面对生活。

C. 阅读四大名着有那些方法

阅读四大名着的方法:不求甚解、快速浏览。一般阅读四大名着类的古籍,需要阅读者去阅读三遍才行,第一遍是快速的浏览,看看书中到底描绘了什么故事,看看书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看看你最心动和最难忘的情节有哪些,就可以了!

D. 作为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应该如何精读

想要做到精读《水浒传》,个人认为做到以下三点便可以事半功倍。

深谙《水浒传》历史背景

《水浒传》中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当时的北宋朝廷内有方腊起义,外有辽金侵袭,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节,而后在金国骑兵的铁蹄下,发生了靖康之难(公元1127年),就是岳飞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那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所以精读可以,但不建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读课外书与太多功利性的干扰。因为在孩子当中提倡所谓的精读,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这往往是家长和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功利心,就连读一本小说,看一本名着,都要寻找精读的门路。


殊不知,名着(小说)本身源自生活,是无数人生经历的浓缩,需要人一遍遍的去品,而不是功利的一遍就看出个所以然来。读书,尤其是读名着重在过程,读完不一定需要立刻有所顿悟,可以放松心情,剩下的交给时间。

阅读全文

与精读四大名着的方法和步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魅族手机电池补电恢复电量方法 浏览:559
能耗计算方法 浏览:40
口才大师训练方法 浏览:564
s弯不论什么车都行的方法 浏览:868
银行还款技巧和方法 浏览:844
你在阅读方面有哪些方法 浏览:740
用什么方法把材料运到楼上 浏览:989
腹内静脉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浏览:955
模具失效解决方法 浏览:810
滑板如何折叠方法 浏览:647
流金水乳使用方法 浏览:412
阅读中如何练习的方法 浏览:441
qq空间动态昵称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23
宿舍电线连接方法 浏览:363
钢铁研究试验方法 浏览:974
脑转移癌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49
快速蒸花卷不用醒面的方法 浏览:12
北京钢制背篓暖气片安装方法 浏览:864
肝肾亏虚的锻炼方法 浏览:24
口疮的快速治疗方法白砂糖 浏览: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