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对烧烫伤的处理正确方法是
伤者的气道、呼吸道和循环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是处理的开始。如果怀疑有吸入性损伤,可能需要早期插管,然后再处理烧烫伤创面。大面积烧烫伤的病人,可以用干净的床单包裹,直至他们被送到医院。
由于烧烫伤创面容易发生感染,最近五年内未接受过破伤风免疫的病人应给予破伤风加强针。在美国,急诊科95%的灼伤经处理后即可出院,5%需要入院治疗。对于重度烧烫伤,早期喂养是很重要的。除传统疗法外,高压氧法可能是有益的。
(1)烫伤用什么方法测量扩展阅读:
早期及时冷疗(在灼伤30分钟之内)可以减少灼伤深度和疼痛,但是必须谨慎,否则冷疗过度可导致体温过低。应使用凉水10~25 °C(50.0~77.0 °F)而不是冰水,因为后者可导致进一步损伤。
化学灼伤需要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清洗,清除坏死的组织并进行敷料包扎是创面护理的重要内容。一些试验性证据认为保持水泡完整。二度灼伤应该在两天后进行重新评估。
专家们建议将热水器温度设在48.8 °C(119.8 °F)度以下。其他防止烫伤的措施包括使用温度计测量浴水温度以及在炉子上安装防溅保护板。虽然烟花管理的效果还不清楚,但是试验性的证据表明一些建议是有帮助的,如限制向儿童销售烟花。
㈡ 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
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面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烫伤用什么方法测量扩展阅读
温度测量
一、温度测量是用测温仪器对物体的温度作定量的测量。
温物理量的测度测量实际上是对该物体的某一量,该物理量应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作单调的较显着的变化。据物理定律,由该物理量的数值来显示被测物体的温度。
使用测温仪表对物体的温度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温度时,总是选择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根据所依据的物理定律,由该物理量的数值显示被测物体的温度
目前,温度测量的方法已达数十种之多。根据温度测量所依据的物理定律和所选择作为温度标志的物理量,测量方法可以归纳成下列几类。
膨胀测温法采用几何量(体积、长度)作为温度的标志。最常见的是利用液体的体积变化来指示温度的玻璃液体温度计。还有双金属温度计和定压气体温度计等。
玻璃液体温度计这种温度计由温泡、玻璃毛细管和刻度标尺等组成。从结构上可分三种:棒式温度计的标尺直接刻在厚壁毛细管上:内标式温度计的标尺封在玻璃套管中;外标式温度计的标尺则固定在玻璃毛细管之外。温泡和毛细管中装有某种液体。最常用的液体为汞、酒精和甲苯等。温度变化时毛细管内液面直接指示出温度。
精密温度计几乎都采用汞作测温媒质。玻璃汞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30~600°C;用汞铊合金代替汞,测温下限可延伸到-60°C;某些有机液体的测温下限可低达-150°C。这类温度计的主要缺点是:测温范围较小;玻璃有热滞现象(玻璃膨胀后不易恢复原状);露出液柱要进行温度修正等。
双金属温度计把两种线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组合在一起,一端固定,当温度变化时,因两种金属的伸长率不同,另一端产生位移,带动指针偏转以指示温度。工业用双金属温度计由测温杆(包括感温元件和保护管)和表盘(包括指针、刻度盘和玻璃护面)组成。测温范围为-80~600°C。它适用于工业上精度要求不高时的温度测量。
定压气体温度计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其压强不变,采用体积作为温度的标志。它只用于测量热力学温度(见热力学温标),很少用于实际的温度测量。
压力测温法采用压强作为温度的标志。属于这一类的温度计有工业用压力表式温度计、定容式气体温度计和低温下的蒸气压温度计三种。
压力表式温度计其密闭系统由温泡、连接毛细管和压力计弹簧组成,在密闭系统中充有某种媒质。当温泡受热时,其中所增加的压力由毛细管传到压力计弹簧。弹簧的弹性形变使指针偏转以指示温度。
二、温泡中的工作媒质有三种:气体、蒸气和液体。
1、气体媒质温度计如用氮气作媒质,最高可测到500~550°C;用氢气作媒质,最低可测到-120°C。
2、蒸气媒质温度计常用某些低沸点的液体如氯乙烷、氯甲烷、乙醚作媒质。温泡的一部分容积中放这种液体,其余部分中充满它们的饱和蒸气。
3、液体媒质一般用水银。
这类温度计适用于工业上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温度测量。
定容气体温度计保持一定质量某种气体的体积不变,用其压强变化来指示温度。这种温度计通常由温泡、连接毛细管、隔离室和精密压力计等组成。它是测量热力学温度的主要手段。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的大多数定义固定点的指定值都是根据这种温度计的测定结果来确定的。它在温标的建立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很少用于一般测量。
蒸气压温度计用于低温测量。它是根据化学纯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有确定关系的原理来测定温度的一种温度计。它由温泡、连接毛细管和精密气压计等组成,工作媒质有氧、氮、氖、氢和氦。充氧的温度计使用范围为54.361~94K,氮为63~84K,氖为24.6~40K,氢为13.81~30K,氦为0.2~5.2K。蒸气压温度计的测温精度高,装置较为复杂,但比气体温度计简单,在测温学实验中常用作标准温度计。
电学测温法采用某些随温度变化的电学量作为温度的标志。属于这一类的温度计主要有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和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是一种在工业上使用极广泛的测温仪器。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组成。两种丝材的一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工作端,置于被测温度处;另一端称为自由端,与测量仪表相连,形成一个封闭回路。当工作端与自由端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出现热电动势(见温差电现象)。
当自由端温度固定时(如 0°C),热电偶产生的电动势就由工作端的温度决定。热电偶的种类有数十种之多。有的热电偶能测高达 3000°C的高温,有的热电偶能测量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电阻温度计根据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来测量温度。最常用的电阻温度计都采用金属丝绕制成的感温元件。主要有铂电阻温度计和铜电阻温度计。低温下还使用铑铁、碳和锗电阻温度计。
精密铂电阻温度计目前是测量准确度最高的温度计,最高准确度可达万分之一摄氏度。在-273.34~630.74°C范围内,它是复现国际实用温标的基准温度计。中国还广泛使用一等和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来传递温标,用它作标准来检定水银温度计和其他类型温度计。
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利用半导体器件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来测定温度,其灵敏度很高。主要用于低精度测量。
磁学测温法根据顺磁物质的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见顺磁性)来测量温度。磁温度计主要用于低温范围,在超低温(小于1K)测量中,是一种重要的测温手段。
声学测温法采用声速作为温度标志,根据理想气体中声速的二次方与开尔文温度成正比的原理来测量温度。通常用声干涉仪来测量声速。这种仪表称为声学温度计。主要用于低温下热力学温度的测定。频率测温法采用频率作为温度标志,根据某些物体的固有频率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来测量温度。这种温度计叫频率温度计。
在各种物理量的测量中,频率(时间)的测量准确度最高(相对误差可小到1×10),近些年来频率温度计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很快。石英晶体温度计的分辨率可小到万分之一摄氏度或更小,还可以数字化,故得到广泛使用。此外,核磁四极共振温度计也是以频率作为温度标志的温度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温度测量
㈢ 镐庢牱鍒ゆ柇60鎽勬皬搴︾殑姘
鐢ㄩ噺绋嬭秴杩70搴︾殑娓╁害璁℃祴閲忔按娓╁嵆鍙楠岃瘉姘存槸鍏鍗佸害銆傚傛灉娌℃湁娓╁害璁℃潵锅氭祴閲忕殑璇濓纴鍙鑳藉熷ぇ镊寸殑鍒ゆ柇銆傚叿浣揿垽鏂鏂规硶濡备笅锛
1銆佺敤镓嬩綋楠屾硶銆
浜轰綋镓嬬殑娓╁害澶х害涓30鎽勬皬搴﹀乏鍙筹纴姘存俯澶ц嚧鍦40鎽勬皬搴﹀乏鍙筹纴浼歌繘鍏ユ按涓镄勬坠浼氭劅瑙夋俯𨱌栵纴浣嗘槸褰撴按娓╄秴杩45鎽勬皬搴︼纴灏辫兘镒熻夌俪镓嬩简銆
2銆佽傚疗娉曘
濡傛灉阌咃纸鎴栧叾浠栧櫒镄跨户缁锷犳俯涓锛夊唴镄勫簳閮ㄨ缮娌℃湁灏忔皵娉′骇鐢燂纴姝ゆ椂镄勬按娓╁ぇ镊村湪60鎽勬皬搴﹀乏鍙筹纴濡傛灉链夋皵娉′骇鐢熶简锛岃缮寰埚皬锛屽垯姘存俯澶ц嚧鍦70鎽勬皬搴﹀乏鍙炽
3銆佸搧灏濇硶銆
鍒ゆ柇姘存俯鍦50搴﹀乏鍙筹纴闄や简镓嬫劅澶栵纴杩桦彲浠ュ彛灏濄
鍙f劅涓寸晫鐑浣呜缮涓岖俪镞讹纴鑳藉熷叆鍙f椂锛岃存槑姘寸殑娓╁害鍦70鎽勬皬搴︿互涓嬨
㈣ 医学上烧伤分法是怎样分的
什么是烧伤面积计算的新九分法?
新九分法是对人体烧伤所采用的新的临床估计烧伤面积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一般采用新九分法与手掌法估计法估计烧伤面积。这种方法不将Ⅰ度烧伤计在内。
新九分法将体表面积分成11个9%与1个1%。
其中头颈部占1个9%(发部3%,面部3%,颈部3%)
双上肢占2个9%(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躯干占3个9%(腹侧13%,背侧13%,会阴部1%)
双下肢占5个9%及1个1%(双臀5%,双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小儿头颈部面积为9+(12-年龄),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其他部位与成人相同。
简单说新九分法就是:上肢十八,下四六。躯干二七,头颈九。
手掌法:要用病人的手五指并拢后所占面积为1%。
人体体表面积按100%计,烧伤面积的估算有:
(1)手掌法。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
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额 9×1=9(发部3面部3颈部3) 9+(12-年龄)
双上肢 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9×2
躯干 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 9×3
双下肢 9×5+1=46(双臂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 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估计 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深度 局部体征 局部感觉 预后
Ⅰ°(红斑) 仅伤及表皮,局部红肿、干燥,无水疱 灼痛感 3~5天愈合,不留瘢痕
Ⅱ°浅Ⅱ° 伤及真皮浅层,水疱大、壁薄、创面肿胀发红 感觉过敏 2周可愈合,不留瘢痕
Ⅱ°深Ⅱ° 伤及真皮深层,水疱较小,皮温稍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信纳腊相间,可见网状栓塞血管 感觉迟钝 3~4周愈合,留滑滑有瘢痕
Ⅲ°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皮下、肌肉、骨等。形成焦痂。创面无水疱、蜡白或焦黄,可见树枝状栓赛血管,皮温低 消失 肉芽组织生长后形成瘢痕
烧伤面积九分法
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诊断
不同程度的烧伤对人体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甚为重要。影响烧伤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如烧伤原因、烧伤部位、复合伤或复合中毒等。一般来说,烧伤面积和深度是估计烧伤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进行烧伤治疗的重要依据。
1烧伤面积诊断
烧伤面积以相对于体表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60年代以前,我国均沿用国外的方法,如Wallace九分法。应用过程中发现与我国人体表面积不完全相符。60年代初,通过纸铸法实测了我国人体表面积,经统计学处理后,简化为公式,创建了适合我国人体体表面积的分类法:中国九分法。
中国九分法: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按解剖部位将人体以"九"为单位估计烧伤面积,即头颈一个"九",双上肢两个"九",躯干三个"九",双下肢(包括臀部)五个"九"再加"一"。为便于记忆,按自上而下,由远而近的顺序,将发部、面、颈;双手、双前臂、双上臂;臀部,双足、双小腿、双大腿;躯干;会阴的面积编成顺口溜:三茄野三三,五六七,五七十三二十一,十三十三会阴一。儿童则因头部面积相对较大,双下肢相对较小,随年龄而变,以12岁作为年龄分界线,在计算面积时,相应加减年龄因素(表1,图1)。
12手掌法:不论年龄大小或性别差异,如将手掌五指并拢,单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这种计算方法,对于计算小面积烧伤很方便。如果伤员手的大小与检查者相似,可直接用检查者的手来估计。在估计大面积烧伤时,此法可与中国九分法结合应用更为方便。如双下肢皮肤均被烧伤,而躯干皮肤为散在烧伤时,可用中国九分法估计双下肢烧伤面积,用手掌法估计躯干的烧伤面积,然后相加。
表1九分法估计面积
部位成人面积儿童面积
头颈发部面部颈部3%3%3%9%×1=9%9%+(12-年龄)%
双上肢双上臂双前臂双手7%6%5%9%×2=18%18%
躯干躯干前躯干后14%13%9%×3=27%27%
双下肢双臀双大腿双小腿双足5%21%13%7%9%×5+1%=46%46%-(12-年龄)%
小于1%的烧伤面积应采用cm2表示,对于不规则形状创面面积的测定方法有剪纸称重法。小创面面积测量有尺测量法等。
目前,也有用计算机技术,多采用图像自动扫描法,根据烧伤部位、面积与总体面积的相对
关系,计算出烧伤总面积,自动显示在屏幕上并自动记录,采用计算机技术使烧伤面积的诊断更为准确。
2烧伤深度的估计
烧伤的分度方法较多,目前国际上惯用的是Ⅲ度四分法,即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此法简便,且较实用,特别是战时或平时成批伤收治时,有利于选择治疗措施,其分类依据是:(1)Ⅰ度烧伤仅损及表皮浅层,不需特殊处理;(2)Ⅱ度烧伤(浅Ⅱ度及深Ⅱ度)达到部分真皮,依靠基底层细胞或皮肤附属器上皮细胞即可自身修复创面;(3)Ⅲ度烧伤达到皮肤全层,包括深及皮肤以下各种组织、器官的烧伤,必须采用植皮等手术,创面才可愈合(图2)。
图1中国九分法简图
图2烧伤深度示意图
对这种分类法,Artz等曾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将Ⅲ度烧伤分为Ⅲ度烧伤及深Ⅲ度烧伤,Ⅲ度烧伤仅包括全层皮肤,深Ⅲ度烧伤则包括皮下脂肪、肌肉及骨骼的烧伤,而Munster则将肌肉、肌腱及骨质的烧伤称为Ⅳ度烧伤。目前广泛采用的Ⅲ度四分法对Ⅲ度烧伤所包括的范围过广,如果比较烧伤仅及皮肤全层与烧伤达到肌肉、骨骼、主干神经、主干血管甚至内脏这两种情况,从损伤的严重性、治疗措施及预后等方面分析,两者则是很不一样的。前者损伤较轻,仅行游离植皮术即可修复创面,预后也较好;后者的损伤却严重的多,如对肢体功能可能有严重影响,或伤及内脏,即使表面烧伤很小,也可能威胁病人生命,仅采用游离植皮术治疗就很不够了,往往需要行皮瓣修复术和功能重建手术,甚至采用内脏修补手术等,这些治疗措施要复杂得多,预后也较差,可能造成肢体残缺。因此,Ⅲ度烧伤需要进一步划分为深、浅两种,浅Ⅲ度烧伤包括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组织烧伤,深Ⅲ度或称四度烧伤则包括深筋膜以下各种组织的烧伤。这两类烧伤在需要手术修复创面这一点上是共同的,这是共性,故同属于Ⅲ度烧伤,但在其它方面则很不相同,这是个性,因而用深、浅加以区分,这样对烧伤的严重程度就有了更明确的划分,并使诊断、治疗及预后更紧密的结合起来。
诊断烧伤深度时应特别注意下列事项:(1)烧伤深度的划分是人为的,实际上各种烧伤深度是逐渐移行的。以深Ⅱ度为例,凡损伤涉及部分真皮均属深Ⅱ度。如损伤范围与Ⅱ度相接近,则具有浅Ⅱ度的特性,愈合较快。可不留瘢痕等。如损伤范围与Ⅲ度相接近,则可能有较重的瘢痕。因此即使是诊断同一深度的烧伤,其临床表现也可能有所不同,不可机械地以固定的眼光来看待烧伤深度的差异。(2)烧伤深度也可能随病程变化而有所改变,早期烧伤区血管淤滞带的血流改变,如由血流缓慢发展成血流停滞导致血管栓塞,则烧伤程度可能变深;晚期由于感染、受压等因素,烧伤程度也可变深。因此,对烧伤深度的诊断应相应予以修正。(3)对烧伤深度的早期诊断主要是靠肉眼观察,如局部的颜色、湿润度等,基本上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标准,往往是不够准确的,特别是在浅Ⅱ度和深Ⅱ度、浅Ⅲ度和深Ⅲ度之间较难于准确判断。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希望能用客观指标判断烧伤深度,设计了多种方法,现介绍如下:(1)溴酚兰染色法:采用一种与蛋白结合较松的染料--溴酚兰(bromphenolblue),给烧伤病人注射,染料迅速分布于细胞外液,使组织染成蓝色。正常组织的血液循环良好,可很快排除染料而褪色;损伤区因染料外渗与组织结合,故染色较深,若组织尚存有活力,仍可在24小时内逐渐褪色。Ⅲ度烧伤区因组织失活而不再褪色。临床上可根据这一原理来检查烧伤深度。(2)金霉素荧光法:此方法原理是给病人注射金霉素后,由于组织损伤程度不同,对金霉素的吸收量也不同(深度烧伤区吸收少,浅度烧伤区吸收多),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出现不同的荧光。可根据金霉素的荧光显影来判断烧伤组织的损伤程度。(3)创面温度测定法:根据烧伤深度不同,表面温度也不同的原理,采用敏感皮温计,以测量创面温度,判断烧伤的深度。(4)红外线照相法:其原理是由于坏死组织深度不同,温度也不一样,所产生的红外线波长也不同,用红外线热像仪记录后,再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可得到烧伤深、浅度的图像。此法比较准确,但需一定的设备。(5)活体组织检查:病人入院时,在无菌条件下,用小圆锯切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活检所示结果,仅反映了有限范围的深度,对大面积烧伤来说,必须多处切取。这样不仅不实际,而且破坏了焦痂的完整性,不利于控制创面感染,故临床上应用受限。因此,本法仅用于创面深度判断有困难的部位,手术时多处进行活检,以决定创面处理的原则(切痂、削痂或保痂)。(6)创面微循环检测法:由于烧伤深度不同,创面微循环改变也不同。据此原理,伤后早期用激光多普勒流量仪(LaserDopplerFlowmeter,LDF)检测创面微循环状况,通过了解烧伤对其损害情况,来判断烧伤深度。此方法比较客观、准确,但需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条件。
烧伤深度的鉴别诊断和注意事项:烧伤深度的估计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兹将各度的主要特点归纳、列表如下,以便鉴别诊断时参考(表2)。一般情况下,如果观察细致,又熟知各度的特点,多可做出较正确的估计。
表2各度烧伤的鉴别
深度表皮特征创面外观(表皮剥脱后)颜色湿润度血管栓塞感觉温度肢端其它
Ⅰ度完整红剧疼敏感升高
浅Ⅱ度易剥脱红湿润无疼敏感稍高
深Ⅱ度不易剥脱稍红稍湿蛛网状稍疼不敏感略低
浅Ⅲ度不易剥脱白干树枝状消失低
深Ⅲ度或Ⅳ度不易剥脱白或焦黑干树枝状消失凉可坏死运动障碍,焦痂裂开处深层组织暴露,肢体有抵抗性,屈曲畸形
国内外还可见到另外一种分析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方法,即烧伤指数=Ⅲ度烧伤面积+1/2Ⅱ度烧伤面积。
此公式突出了Ⅲ度烧伤所占的比重,但深Ⅱ度的严重程度及后果远重于浅Ⅱ度,未区分二者的比重,统而论之为1/2,失之却确。故有人建议将烧伤指数改为:烧伤指数=Ⅲ度烧伤面积+2/3深Ⅱ度烧伤面积+1/2浅Ⅱ度烧伤面积。
无论哪种分类方法都是相对的,因为烧伤的严重程度决不仅仅是烧伤面积和深度的组合,还取决于年龄、烧伤原因、有无吸入性损伤、伤前的机体状况以及伤后的处理是否及时正确等,需综合、全面判断烧伤的严重程度。
3烧伤严重程度的中国分类法
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就烧伤深度和面积2项指标将烧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4类。(1)轻度:总面积10%以下的Ⅱ度烧伤。(2)中度:总面积在11%~3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3)重度: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19%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②复合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③中、重度呼吸道烧伤(呼吸道烧伤波及喉以下者)。(4)特重度:总面积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达20%以上者。
这一类方法已应用了20余年,随着国内救治大面积烧伤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分类标准已不能完全反映烧伤的真正严重程度。对于烧伤严重程度的评估,比较科学的方法是根据烧伤面积、深度、合并伤、并发症、年龄、烧伤原因、病情变化等进行烧伤评分,制定一项崭新的评分系统势在必行,但因其非常复杂,尚难在短期内制定出公认的既符合实际又简便易行的评分标准,虽然国内外已有人涉足,但仍只是处于仅供参考的试探阶段,若为大家接受,尚需时日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