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子的质量是怎么测量的
以下都不是我写的……我只是搬运工……
现代测定原子量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质谱法)。化学方法是先制备该元素的纯卤化物,采用银作二级基准分析卤化物纯度,再向一定量的卤化物样品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硝酸银,用重量法测定卤化银的重量,然后通过当量测定原子量。质谱法是通过测定同位素的原子量,然后根据其在自然界的丰度计算得到的。它所使用的仪器叫质谱仪,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精度高。现代原子量几乎都是由质谱洁测定的。在质谱仪中,被测样品(气体和固体的蒸气)中的元素经阴极射线的作用产生带正电荷的离子,正离子先后通过电场和磁场后发生偏转。无论正离子速度的大小,只要其电荷与质量之比e/m,简称荷质比)相同的离子就会收敛在一处,在照相板上留下痕迹;不同e/m的正离子将收敛在不同位置,从而形成相应的线条。将这些线条的位置与l2C原子质谱上的谱线和相应的质量标度比较可求得这些离子即元素的相对质量。同时,用电流检示计通过测定离子流的强度求出这些元素的相对丰度,进而便可算出该元素的原子量。此外还有一种核反应法。它是通过质能关系式DM=Q/C2,根据核反应的能量变化Q来计算两核间的质量差值,进而求出原变化Q来计算两核简的质量差值,进而求出原子量,这种方法对测定短半衰期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量是唯一的。由于用质谱测定原子量时,必须同时测定同位素丰度,而有些元素同位素的组成因来源不同而有涨落,以导致实际测得这些元素的原子量并非固定不变。因此,现在每两年需修订一次原子量表。
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NaCl晶体中靠的最近的Na+与Cl-的距离为d
其密度为P
摩尔质量为M
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公式
1mol
NaCl
的体积为
V=M/P
而NaCl是立方晶体,四个NaCl分子所占的体积是(2d)^3
1mol
NaCl
的个数为
V/[(2d)^3/4]=V/2d^3
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M/2Pd^3
如果P是原子密度,则八个原子所占的体积是(2d)^3
阿伏加德罗常数=M/Pd^3
2. 请问原子半径是按照什么方式测定的
问题1: 原子半径是元素的一个重要参数(像以前就用埃表示,那那时该数值还无法确定),对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有较大影响。由于电子具有波动性,电子云没有明显的边界,因此讨论单个原子的半径是没有意义的,原子半径是人为规定的物理量。在单质或化合物中,元素的原子往往以化学键结合的形式存在,可以通过测定原子核间的距离求得原子半径。http://www.1088.com.cn/gzhx/left/information2-11.htm
测定原子半径有三种不同方法;1.测定气体分子,2.测定金属单质,
3.测定惰性气体。
原子半径有几种不同的“标度”:共价半径、金属半径、范德华半径。
共价半径:通常将同种元素原子形成共价单键时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共价半径,例如把氯气分子中Cl-Cl核间距的一半(99pm)定为Cl原子的共价半径;
金属半径:把金属晶体中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金属半径。原子的金属半径一般比它的单键共价半径大10%~15%。
范氏半径:在晶体中相邻分子之间的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范氏半径。如在CdCl2晶体中,测得在不同的“分子”(实际是层状的大分子)里Cl与Cl的核间距的一半即绿原子的范氏半径(188pm)。显然非金属元素的范氏半径大于共价半径。稀有气体是在极低的温度下形成单原子分子的分子晶体,在这种晶体中,两个原子核的核间距的一半就是该元素的范氏半径。
在一般的资料中,金属元素有金属半径和共价半径的数据,非金属元素则有共价半径和范氏半径的数据,稀有气体只有范氏半径的数据
问题2: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r=0.528×10-10 m 即0.53埃
氢原子半径为0.79埃
氢原子是由一个氢核和一个电子构成,我们可以简单得这样考虑:氢核处在中心,而电子在围绕它高速运转,其转动半径就是为0.53埃;而对于整个氢原子来说,其半径要大于0.53埃,为0.79埃。你说的那种0.53埃其实是一种简化 了的氢原子模型,真正的氢原子结构要复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