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测量主要是指震动的强度。地震的原因,通常是地壳中的岩石产生断层,两片岩石断裂而互相摩擦。摩擦的力量非常大,常会引起岩石的震动,这种震动可以传到数千千米以外的地方,因此东京发生地震,纽约的地震仪也能测得出来。
地震是由数种不同的震波组成的。每种震波在地壳小进行的速度都不一样,方向也不同。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震动,横波在地而引起摇晃,表面波则沿地表前进。长波的速度较慢,但力量较大,我们所看到的损害都是长波造成的。
地震仪被安装在世界各地,每天记录地震的情形,因为地壳没有静止的时候。比较两三架地震仪的记录,可以帮助地震学家找出地震发生的地点。
地震仪是悬空的,挂在一根固定的杆上。地震发生时其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支持地震仪的杆会动,杆与记录图表连接,能记录震波抵达的时间、震波的强度和方向。
2. 地震有哪些监测手段和方法
目前应用于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及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测震:记录一个区域内大小地震的时空分布和特征,从而预报大地震。人们常说的“小震闹,大震到”,就是以震报震的一种特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小震闹”并不一定导致“大震到”。
2)地壳形变观测:许多地震在临震前,震区的地壳形变增大,可以是平时的几倍到几十倍。如测量断层两侧的相对垂直升降或水平位移的参数,是地震预报重要的依据。
3)地磁测量:地球基本磁场可以直接反映地球各种深度乃至地核的物理过程,地磁场及其变化是地球深部物理过程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震磁效益的研究有其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更有震例的事实。
4)地电观测:地震孕育过程中,将伴随有地下介质(主要是岩石)电阻率的变化及大地电流和自然电场的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与岩石受力变形及租谨破裂过程有关,因此提取这一信息可以预测地震。
5)重力观测:地球重力场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地球物理场之一,它与观测点的位置和地球内部介质密蠢型灶度有关。因此,通过重力场变化可以解到地壳的变形、岩石密度的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6)地应力观测:地震孕育不论机制如何,其实质是一个力学过程,是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地壳体中应力作用的结果。观测地壳应力的变化,可以捕捉地震前兆的信息。
7)地下水物理和化学的动态观测:地下水动态在震前异常现象,宏观现象如水井水位上涨,水中翻花冒泡、井水变色变味等;微观现象带扮如水化学成分改变(如水中溶解氡气量变化等),固体潮(天体引潮力引起的地下水位涨落现象就像海水潮涨落一样)的改变等。通过地下水动态的观测,可以直接地解含水层受周围的影响情况和受力的情况,从而进行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