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100个有趣的测量方法

100个有趣的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23-09-12 04:59:05

A. 二年级测量物体的方法

二年级测量物体的方法如下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B. 长度的特殊测量有哪些

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1】 释义:

在测量长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的情况,如细铜丝的直径、圆柱体的周长、硬币的直径、曲线的长度等等,

【2】特殊的测量方法:

一、累积法:

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

C. 正确的测量长度方法 图解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有钢卷尺、三角尺、直尺,而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仪器并不常用。当我们手边测量工具仅有直尺和三角尺时,而测量的对象却是不规则(或者非直线形)物体,用常规方法不能直接测出其长度,现举一些长度测量常见的特殊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提高兴趣,活跃思维。

1.化曲为直法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较短的曲线。

具体做法:把棉线的起点放在曲线的一端点处,让它顺着曲线弯曲,标出曲线另一端点在棉线处的记号作为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线起点至终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长度。

实例:测圆形空碗的碗口边缘的长度、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硬币的周长、圆柱的周长、胸围、腰围等。

2.滚轮法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比较长的曲线。

具体做法:用一轮子,先测出其直径,后求出其周长,再将轮沿曲线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最后将轮的周长与轮滚动的圈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曲线的长度。

实例:测操场跑道的长度、测一个椭圆形花坛的周长。

3.辅助法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

具体做法:用刻度尺将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如图所示(注意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物体,并与刻度尺垂直)。

实例: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人的身高等。

4.累积法

适用范围: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

具体做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实例:测一张纸的厚度,可将100张叠起来测量,除以100算出平均数。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将细铜线密绕在铅笔上,用总宽度除以匝数算出铜线的直径。

5.几何法

适用范围:对于不能分割或攀登的某些较高的树木、旗杆或建筑物等。

具体做法:利用被测物和参照物及其阳光下的影子组成相似图形,通过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被测物的高度。如借助于一长度可测的木杆或人自身的高度,根据物体与影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树木或建筑物的高度。

实例:要测一旗杆AB的高度

先测出其影长BC,人的高度A′B′及人的影长B′C′,它们分别构成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如上图所示。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得。

综上所述,长度测量的方法及形式多种多样,同学们不妨在实际生活中开动脑筋尝试应用,有利于深刻理解相关知识。

D.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测量的基本方法。

(2)物质准备:

1、场地:四人坐一张大长方桌。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彩带、水彩笔、冰棍棒、吸管等),每组一套。

3、记录纸(四分之一大的A4纸)、记号笔,在黑板上画好大的记录表。

4、直尺、卷尺、皮尺等。

活动重点:了解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活动难点:掌握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情景游戏,导入活动。

1、教师创设情景:“幼儿园运动会进行跳远比赛,咱们班谁跳得最远?”

2、请个别幼儿从起点线进行立定跳远,引出比较方法——测量。

3、讨论:你想用什么办法量?怎样量?

4、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一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一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基本部分

一、幼儿操作,学习测量的方法。

1、教师:“请你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你想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

2、幼儿选择测量工具并操作:测量桌子的长边和短边。(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巩固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

二、更换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结果。

1、介绍记录表格:“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引导:“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家具,用不同的工具来量一量其中的一条边。”

3、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教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三、集体交流,了解生活中的测量。

1、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测量?人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2、观看视频,了解测量的工具——尺子。

结束部分: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测量的方法了解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不管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确,才能量准确。

延伸活动:在益智区投放多种工具(毛线、木棍、铅笔、回形针等),以及记录再次测了教室中物品的长短。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篇2

设计意图:

《刚要》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大班幼儿的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重点:

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

活动准备:

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

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

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

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

1、介绍记录表格: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3、交流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

四、延伸活动

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

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首尾相连的自然测量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或距离的远近。

2、知道在测量同一物体时,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3、明白测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在生活中比较远近或物体长短的经验。

2、学具:水彩笔、记号笔、吸管、丝带、积木、小木棍等;记录单。

教具:大记录单;各类尺子。

3、环境创设:布置能进行立定跳远空地,并有起点线。

活动过程:

一、游戏“跳远比赛”导入活动。

1、请几位幼儿进行立定跳远,问“谁跳得最远?你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桌子的边长。

1、幼儿自由选择工具测量桌子边,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探索测量方法。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测量方法,集体讨论。

小结:测量时要一下挨着一下量。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并记录结果。

1、幼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再次测量桌子的边,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说出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在大记录单上进行统计。

3、讨论并分析:为什么同一物体的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用自然测量法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四、集体讨论:生活中除了可以用木棍、丝带以及我们的手、脚等来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帮助我们得到最准确的测量结果?

1、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各种测量工具名称。(如: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小结:生活中测量不同的物体时,人们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2、尝试用测量工具再次测量桌子的边。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赏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测量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体积?

2.出示、石块、薯仔实物、引出: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板书。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出示橡皮泥、薯仔让学生观察、同时设置问题,师小结。

2.出示石块、瓦片、让学生观察、同时设置问题: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趣味游戏,拳王争霸,提示游戏规则。

2.出示P55“试一试”第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6-57:“分数混合运算( - )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3.体验进行测量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 学会直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 一寸虫图片 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它就躲在我的身上,你们猜猜看,它在哪里呢?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虫吗?幼:毛毛虫

(3)师:可是它说它不叫毛毛虫,叫一寸虫,什么是一寸虫呢?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它有多大呢?

(4)师:哦,原来一寸虫长的这么大,对人类来说,这么长就是一寸,所以我们叫它一寸虫。

2.运用故事,引出测量

(1)教师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大大的动物,比如说?可是还住着小小的一寸虫,但是,还住着爱吃一寸虫的知更鸟。有一天,知更鸟要吃一寸虫,一寸虫赶紧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测量吗?幼:测量就是量一量有多长

(3)师:你会测量吗?小朋友的小椅子上也有一寸虫,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下来看看,你想用它来测量什么?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来量一量,试试看。(幼儿用一寸虫在自己身上测量)

(4)师:好了,现在我们把一寸虫贴在自己的身上,老师看见我们小朋友还不怎么会测量,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吧。

3.幼儿尝试初次测量,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1)师:我们来看,一寸虫爬到了知更鸟的尾巴上,它要帮知更鸟的尾巴测量了,那谁来说一说,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呢?幼:一个一个连起来的

(2)师:一个一个是怎么连起来的?

教师小结:一个跟着一个拍在一起,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有重叠。

(3)师:那一共爬了几条?(3条),

师:一只一寸虫是一寸长,量出来用了3只一寸虫,那是多长呢?

幼:3寸长

(4)师:一寸虫真厉害,一会儿就测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那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学习一寸虫测量的方法呢?(想)

师:(出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有一条线,看看上面有什么?(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是起点,是一寸虫开始摆放的地方。请小朋友测量下这条线的长度,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这个小方格里。

师:在测量之前,你们想想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让幼儿想一想)想好了吗?现在开始测量吧!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讲评幼儿的操作,有问题的指出并纠正。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棒,都学会了一寸虫的测量方法,一寸虫是一个跟着一个,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叠在一起,才能测量出来

4.幼儿再次测量,运用直线测量法,学习测量动物的某个部位,并简单记录。

(1)师:一寸虫帮知更鸟测出了尾巴的长度,知更鸟说:“好吧,你帮我测量了,我就不吃你了,可是我还有很多的朋友,你也要帮它们去测量一下,不然我还是会吃掉你的。”

(2)师:看看知更鸟的朋友是谁?(教师出示图片:大象、长颈鹿、兔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们会叫一寸虫测量什么?

幼: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兔子的耳朵

师:这一次啊,一寸虫想请我们小朋友来测量,你们愿意吗?(愿意)

(3)师:在测量之前,先请小朋友认识一下这些操作材料,有一张记录单,还有动物的图片,还有一寸虫,请小朋友来为知更鸟的好朋友测量一下。注意,找到这些图片上的红点,这是开始放一寸虫的地方。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讲评记录单,请几个幼儿来分享一下。

师:你是帮谁测量的?你是怎么来量的?(幼儿的操作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5.感受一寸虫的机智,体会测量的乐趣

(1)师:一寸虫告别的知更鸟和它的朋友,慢慢向前爬,在路上碰到了夜莺,夜莺要吃掉一寸虫,一寸虫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你们猜猜夜莺要请一寸虫量什么呢?

(3)师:原来,夜莺要请一寸虫测量歌声,一寸虫想想歌声怎么测呢?小朋友说说看歌声能不能测量?

幼:能(不能)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测量的,有的东西是不可以测量的。

师:那一寸虫利用夜莺不知道歌声是不能测量的这个道理,她就逃跑了。

师:我们来看看一寸虫是怎么做的?它对夜莺说:“好吧,那你开始唱吧,我来测量。”于是,夜莺开始唱了一起,一寸虫爬呀爬呀,一会爬到草丛里,一会儿躲在小花里,一会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真聪明,而夜莺不懂得测量,那我们小朋友呢,有没有学会测量了?(学会了)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测量的,比如说我们教室里的桌子的长度,积木的长度……等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用一寸虫去量一量有多长吧!

E. 测量小知识二年级(很简单的关于测量的知识~~~~~~~~~~)

1.很简单的关于测量的知识~~~~~~~~~~
专业回答

【1】西瓜10到15斤即为5~7.5kg。()本人去买的测得的,哎。。。3个西瓜 16元啊。

【2】鸡蛋(不包括双黄蛋)50-60克!超过肯定是公鸡生的。

【3】硬币(一元)7.85厘米周长,直径25mm,厚度为1.5mm。

方法一:需白纸一张、铅笔、刻度尺。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沿此直线滚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直线的起、始点的长度即是硬币的周长,将此值除以π,则得直径。

方法二:需三角尺两个、刻度尺一只。按图所示,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硬币的直径。

方法三:累积法 你用千分卡尺或者游标卡尺,测10枚一元硬币,平均值就是它的厚度。

【4】卧室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卧室的面积指的是建筑面积,包括墙的面积。(长*宽)

计算公式就是:长乘以宽 a*b=s
2.小学学过哪些测量知识,做过哪些有关测量的实验
《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要说还真算是少的:认识分米、毫米和千米;并感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对于孩子的知识技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能体会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

1千米: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5圈就是1000米,即1千米。

1米:张开孩子的双臂,把双手掌心相对,两个掌心之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米。

1分米:从手腕靠上的横纹到中指的第二节关节下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在尺子上也就是10厘米。

1厘米:1个中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1毫米:1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从米到毫米,我喜欢让孩子用身体来表示,我告诉孩子这就是你随身携带的度量长度的单位。这样是为了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便于孩子理解。(叙述的时候挺麻烦,但是让孩子们在比的时候很好操作的。)

2、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在课堂上,我交给了孩子“五指记忆法”来记住每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千米”这个单位最大,就用大拇指表示,依次就是米(食指),分米(中指),厘米(无名指),毫米(小拇指)。

大拇指和食指离得最远,所以千米和米的进率最大是1000;其他的相邻的两个手指的远近都比较小,所以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果,每隔一个手指,进率就要在10的后面填上一个0,变成了100。如果隔两个手指,再添上一个0,也就是1000。所以:

1千米=1000米(读音很相似,区别就是停顿的地方不一样)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练习题:

(1)3km=( )m 7dm=( )cm

500mm=( )cm 8dm=( )mm

(2)填>、6cm( )60mm 20cm( )2dm

比较时,先看单位:单位相同,直接比数的大小即可;单位不同,先吃“统一面”----先统一单位,一般情况下都是大化小,根据进率在数的后面直接添0就可以了。例如:6cm( )60mm,把6cm变成( )㎜为单位,因为进率是10 ,直接就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即60㎜,所以6cm( = )60mm

3、会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难点)

例如:一根香蕉长约25( ) 小红身高约137( )

李叔叔每时骑自行车约行18( ) 眼镜片厚约2( )

“千米”这个单位更抽象,孩子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领着孩子具体的感受1千米的长度。例如:用走一走的方法数一数大约走了多少步,1千米是从自己家大约到哪个位置的长度;再告诉孩子在表示较远的距离的时候用“千米”作单位,并且可以通过步行、自行车、汽车、飞机每时的速度,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4、能估测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测量物体长度前,都可以先让孩子进行一下估测。在估测的时候,孩子“随身携带的小尺子----两臂距离(1米)、一小拃(1分米)、一个手指的宽度(1厘米)”都会派上用场的。测量的时候,最容易判断测量方法的就是用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不够整厘米数的,根据要求用毫米或几厘米几毫米表示长度。
3.小学二年级测试题,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
小学二年级测试题,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首端,再看物体的末端对着几。

度尺是以长度单位为标准作刻度记号,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为1mm,一般规格的学生量程为10cm、15cm、20cm 。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

使用时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 正确使用刻度尺 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5)100个有趣的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使用的注意事项

1、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2、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3、读取结果 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无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4、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写上相应的单位。

参考资料:

搜狗网络-刻度尺
4.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测测量《铅笔有多长》课件
《铅笔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

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较小的各个长度单位。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本课时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再教学毫米,最后教学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设计思路: 1、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活动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 (1)看直尺、米尺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

(2)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如摸一摸1分钱硬币的厚度,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1毫米或是1分米。 (3)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

学生进行了观察直尺、寻找实物等感知长度的活动,这些感知对象的共同特点是长1分米或长1毫米。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

(4)和1米、1厘米建立结构性联系。1分米的长度介于1米和1厘米之间,比1米短、比1厘米长。

1毫米的长度比1厘米短得多。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在课程当中设计手指操,既能使学生放松心情,又能让学生通过手指的活动促进大脑的思维。

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3、课堂小结,除了总结当堂学习内容之外,教师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去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3、通过估算、测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具准备: 2枝铅笔(分别是6厘米3毫米和10厘米)、米尺、1枚一分硬币、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两个长度单位,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和厘米,分别用m和cm表示) 2、你说得真完整!谁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1米等于100厘米) 3、指名提问: 3米=( )厘米 500厘米=( )米 800厘米=( )米 4、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呢?大家都来比划一下! 5、同学们对已学知识掌握得很扎实,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二、探究新知 1、估算 (1)你能估计一下我这支铅笔有多长吗?(指名回答) (2)我想知道这支铅笔的精确长度,怎么办?(测量) 2、测量 (1)好办法!在测量之前,谁想提醒大家些什么?(指名回答) (2)听了这么多好建议,相信大家一定会量得很准确!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测量一下第一题中铅笔的长度。 (3)指名说答案(6厘米多3个小格)并到前面展示测量过程(投影) 3、认识毫米 (1)这位同学说6厘米多3个小格,3个小格是多少?一个小格又是多少?(1毫米) (2)没错,1个小格是1毫米,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mm来表示毫米。

(板书:毫米 mm)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是几毫米? (3)谁能用我们数出的结果说一个等式来表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师边听边板书:1cm=10mm) (4)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的物体有什么大约是1毫米?(指名回答) (5)出示1分硬币,感受1毫米。 (6)同桌之间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度。

4、手指操 好,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小小手吧! 5、认识分米 (1)你能估计一下我手中的这枝铅笔有多长吗?(教师把两枝铅笔放在一起)指名回答并说理由。 (2)答案很多,谁的对?请同学们赶快动手量一量作业纸上第二题中铅笔的长度! (3)汇报结果(10厘米)同意吗? (4)谁还可以用另一种长度单位来表示这枝铅笔的长度? (5)对,也可以说这枝铅笔长1分米,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dm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 dm) (6)谁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板书:1dm=10cm) (7)感知1分米的长度,请同学们在米尺中找一找1分米。

(8)指名说一说,从哪到哪是1分米? (9)只有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分米吗?还可以从哪里找到一分米?(指名回答) (10)同桌比划1分米的长(一人比划一人测量,然后再互换) 6、练习 (1)同学们光会比划还不行,我们还要会准确的画出线段。在画之前, 你想对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2)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按要求画一画,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3)投影汇报画线段的过程 7、游戏(确定长度) (1)教师比划长度,学生喊停 (2)学生按教师要求比划长度 (3)听指令做动作:伸右手、伸左手、摸耳朵、手背后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结: 今天我们有学习了2个长度单位,它们分别是(分米)和(毫米),我们还知道了分米用英文字母(dm)来表示,毫米用(mm)表示,而且我们也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下面。
5.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测量铅笔有多长微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活动流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教学反思:
6.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铅笔有多长电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金箍棒的变化贯穿始终,运用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使学生充分经历估计、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他们感到分米和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再通过自学,从尺子上找,找单位间关系,身上的尺子这样的过程初步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 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 结合具体内容向同学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那你能从哪找到有关我的信息?现在我们算认识了吗?从不认识到认识这就是一种?缘分,既然这么有缘,那我就给你看一个好玩的东西。(拿出金箍棒演示)好玩吗?好玩在哪里?师:现在请你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师:到底有多长?老师这里有一把1米长的尺子,我们请它来量一量。

先用金箍棒的一端对准尺子的零刻度,再看另一端所对准的刻度线,这是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刚好是?1米。师:估计地很准。

米是我们以前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m表示,我们还跟哪个长度单位也交过朋友呀?(厘米)用字母(cm)表示。那你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师:真厉害,谁能告诉我1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演示,食指指甲的宽)1米呢?(双手张开)师:多神奇呀,我们身上藏着大约1米和1厘米的尺子活动2【活动】探索实践,学习新知 1、认识分米(1)师:刚才同学们估计了金箍棒的长度,请注意观察,金箍棒要变啦。

现在它大约有多长?师:我们还是请米尺来量一量,大家瞧,这把尺子上的每一格都是1厘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厘米,2厘米师:照这样数下去,你们觉得怎么样?有什么好办法?(10厘米10厘米数)预设:对了,10厘米10厘米的数,这比1厘米1厘米地数可简单多了,真聪明。看来在测量较长的物体却还不到1米时,10厘米的尺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师:其实10厘米在数学上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什么呢?师:咱们先不着急下结论,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4页,翻看第一部分的内容,把你认为有可能的答案圈一圈,并举手示意。请学生回答,读一读智慧老人说的话。

师:对了,同学们真会学习,分米,用字母dm表示,在数学上我们就把10厘米称为1分米,所以我们说1dm=10cm 师: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从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从哪到哪是1分米。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真厉害,都找到了1分米。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把放大了的尺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1分米,0-10厘米是1分米。

师:请你仔细盯牢这条线段,现在是多长?你是怎么想的?(1-11厘米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师:你不仅会观察,还会解释,真厉害。那现在呢?(明确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师:通过找一分米,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不管你怎么找,找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金箍棒又开始变了,现在它有多长?(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现在呢?(2分米)为什么?谁来说。现在呢?(3分米、4分米、5分米)你又发现了什么?(0到几十厘米就是几分米)现在呢?(9分米)谁来说,仔细观察,你能告诉我1米里有几个1分米吗?所以我们说1米=10分米 师:说地真好,要想认识1分米,我们还要多角度了解它,想一想,我们的身上是不是也藏着大约1分米的尺子呢?师:同学们真厉害,现在请你用一分米的尺子估一估你的数学书较长的一条边,再量一量(26厘米),估一估较短的一条边,再量一量,再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2、认识毫米师:不足1厘米,到底是多少呢?师:你发现了什么?比厘米还小的单位可以用毫米。

师:真厉害,翻开书本34页第二部分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吧。师:你发现了什么?对了,1厘米里的1小格就是1毫米,又认识了一个新单位。

板书:毫米,mm师:1毫米到底有多大呢?咱们一起来认识它,请你从尺子上找出1毫米,和同桌说一说是从哪到哪。再找一段1毫米指一指。

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找一找。(1毫米,2毫米……5毫米)师:原来5毫米就是1厘米的?(一半)给你一段5毫米,你能画出1厘米的长度吗?那你能根据5毫米找到1毫米吗?5毫米里面有?(5个1毫米)师:现在是?(10毫米,就是1厘米)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师:我们手上是不是也藏着大约1毫米的尺子呢?师:大拇指的指甲厚度更接近1毫米,你看我们身上也藏有一毫米的尺子,多神奇呀。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那生活中都有哪些东西是1毫米的呢?一起来看看(图片展示)师:毫米是一个这样小的单位,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和宽时很少用到,但在测量物体的厚度时却总能见到它的身影。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又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现在你知道度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按从大到。

阅读全文

与100个有趣的测量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尾气处理方法有什么 浏览:480
足面一片癣用什么方法可以好 浏览:625
电动机转子打磨的正确方法 浏览:866
择日择年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894
包装气密检测方法 浏览:740
唐朝人锻炼方法 浏览:625
如何获取成功的经验方法 浏览:280
初中学生如何丰胸方法 浏览:203
想了解5s管理有哪些常用方法 浏览:22
快速开通原创的方法 浏览:728
小米平板的麦克风权限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44
正规系统治疗方法 浏览:473
孕期抗抑郁最佳方法 浏览:741
笔记本鼠标不亮失灵的解决方法 浏览:274
王国维的研究史学方法 浏览:895
电线室内安装方法 浏览:703
飞度遥控器漏电解决方法 浏览:261
菩提树的种植方法 浏览:211
惠普5740濹盒安装方法 浏览:930
制作大礼物盒的方法步骤视频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