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土壤测量
土壤测量在地势平缓、地形切割较小、水系-沟系不发育、无法采集水系沉积物和沟谷沉积物的丘陵地区使用,或在以水系沉积物测量、沟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为主的测区,在局部水系、沟系不发育地段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使用。土壤测量所采集样品基本是原地残积或经运移距离不大的坡积物,因此土壤测量样品一般仅代表采样点附近较短距离内的元素含量状况,具有较好的定位作用。
图4-2 东安金矿5号金矿体地段沟系沉积物测量试验剖面
1.采样介质
土壤测量主要采集山脊、山坡上的残坡积土壤。由于这些地段多处于“残积景观”,以物质带出为主。因此,矿化异常地段土壤测量元素含量数据往往低于基岩。岩屑是指尚未成壤的岩石碎屑,由残坡积的岩石碎屑组成,其元素含量比较接近基岩。一般情况下,运用土壤测量开展1∶50000地球化学测量时,采集细粒级土壤样品即可;当土壤介质受到较强的淋溶作用,元素流失明显或土壤表层受到风成沙干扰时,选择岩屑或岩屑土壤混合样。
2.粒度分布特征
(1)残坡积土壤
在塔源和二道河子试点区,残坡积土层中的物质以-4~+20目的粗粒物占优势(表4-7),分别高达72.75%和53.83%;在得耳布尔地区各粒级物质的比例相对较平均,粗粒物质仅有36.85%。总体上来说,残坡积土还是以-5~+20目的粗粒物质为主;同时表现出自北向南粗粒级的比例越来越大的趋势。表明不同地区岩石风化的程度有所差异。
表4-7 东北森林沼泽区残(坡)积土粒度特征(%)
(2)腐殖土
腐殖土层中的物质以-80目的细粒物质占优势(表4-8)。从北向南(得尔布尔→牡丹江),其粒度由粗变细的趋势十分明显,-80目颗粒的比例从30.77%增长到72.45%。表明南部地区土壤化的程度要较北部地区强烈得多。
表4-8 东北森林沼泽区腐殖土粒度特征(%)
3.采样层位和粒级
根据得耳布尔铅锌矿、莫尔道嘎金矿、东安金矿、多宝山铜矿试验剖面结果,该类地区B层土壤不发育,各地区、各类矿床土壤测量采集C层顶部层位样品可以有效指示矿体部位,A层土壤对矿体指示作用较差。
样品富集粒度在不同地域、不同矿床、不同元素间存在一定差异:
1)莫尔道嘎金矿区残坡积土壤中Au元素富集于-4~+40目粒级。
2)得耳布尔铅锌矿区残坡积土壤中Pb、Zn富集于-4~+60目粒级。
3)东安金矿区矿体上部土壤中Au的-10~+60目优于-60目粒级。
4)多宝山铜矿区土壤中Mo富集于-10~+60目,Au、Ag富集于-60目,Cu各种粒度差异不明显。
在多宝山铜矿矿化地段开展了1∶50000土壤测量-10~+60目和-60目粒级对比试验,Cu、Mo、Au、Ag在两种粒级中均有富集,只是-10~+60目粒级富集概率高于-60目粒级。
在吉峰、西陵梯矿化异常区1∶50000土壤测量-10~+20目和-20目粒级对比试验发现,Cr、Ni、Co、As、Sb和部分Au富集于-10~+20目,Cu、Pb、Zn、Ag和大部分Au富集于-20目粒级。
4.采样方法
土壤测量采样层位为残坡积形成的土壤C层顶部(B层发育时可以采集B层),采样粒级为-10~+60目或-20目。为了使样品有更好的代表性,应使用多点采样法。由于1∶50000土壤测量采样密度仅每平方千米几个点,正确选择采样位置对于有效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至关重要,应尽量将采样点位布置在可以接受外来沉积的山的坡脚、缓坡、地形由陡变缓的部位。在采样点的布局上要尽量做到有效控制。
5.采样密度
采样密度与勘查目标物和目的物的大小有关,在目标物大小不清的情况下,1∶50000土壤测量可以采用大致相当于500m×250m的测网,即8样/km2的采样密度,基本不会漏掉有价值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