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震中怎样测量震源位置
地震波——来自地下的信使。当一个地震发生后, 人们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它发生的位置和大小,这也是指导随后救灾行动的重要数据。大地剧烈地颤动,颤动的原因就是地震波,它不 仅带来的巨大的破坏, 也带来了地震的信息。我们用地震仪记录下来地震波的样 式,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就能知道地震的位置和大小。 地震波有好几种类型,分别为 P 波、S 波和面波,分别有不同的速度。其中 P 波最快,S 波次之,面波最慢。地震可以同时激发 P 波和 S 波,但由于二者速度不同,到达某一个地震台的时间也就不同,P 波先到达,而 S 波后到达。P 波 和 S 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是已知的, 二者到达地震台的时间之差也可以测量得到, 通过比对地震走时曲线就能得到台站和震中的距离, 那么地震肯定发生在以台站为中心、距离为半径的圆上。三个台站记录到地震波以后,就可以在地图上画三个圆,三个圆的交点就是地震发生的位置了。
地震的测量主要是指震动的强度。地震的原因,通常是地壳中的岩石产生断层,两片岩石断裂而互相摩擦。摩擦的力量非常大,常会引起岩石的震动,这种震动可以传到数千千米以外的地方,因此东京发生地震,纽约的地震仪也能测得出来。
地震是由数种不同的震波组成的。每种震波在地壳小进行的速度都不一样,方向也不同。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震动,横波在地而引起摇晃,表面波则沿地表前进。长波的速度较慢,但力量较大,我们所看到的损害都是长波造成的。
地震仪被安装在世界各地,每天记录地震的情形,因为地壳没有静止的时候。比较两三架地震仪的记录,可以帮助地震学家找出地震发生的地点。
地震仪是悬空的,挂在一根固定的杆上。地震发生时其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支持地震仪的杆会动,杆与记录图表连接,能记录震波抵达的时间、震波的强度和方向。
❸ 地震等级是怎样测定的
测定方法上,地震参数是用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多个地震台站的记录进行测定;理论上,所用地震台站的记录越多,测定的地震参数越准确。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以大约6.5公里/秒的速度转播,也就是说地震波从震源到地震台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但从地震救援角度,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报告政府并向公众发布。
根据地震数据处理规定,地震参数测定分两个阶段:一是地震速报,使用最先接收到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快速地震参数测定,并及时发布地震信息;二是精细分析,即利用所有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记录进行地震参数的进一步分析,给出最终修订结果。大多情况下,地震速报参数和修订参数有一定差异
目前在国际上,地震参数的测定分两个过程,一是计算机自动测定与人机交互快速测定,二是最终的修订。前者是在地震发生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会给出自动处理结果,并通过网站、手机短信的途径发布地震信息,随着地震台站数据的不断增加,测定的地震参数也在不断地变化;后者是待所有地震台站的资料收集以后,给出最终地震参数,编辑出版地震观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