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学校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学校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发布时间:2023-08-05 06:09:35

❶ 教学过程与方法有哪些

我们不是知识的生产者,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以更专注的姿态,帮你寻找更多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还有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我特为你准备了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包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具有高效率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决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使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3.反对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的片面观念

①只强调间接经验:赫尔巴特。

②只强调直接经验:杜威。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因而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不可或缺条件。

3.反对单纯抓知识传授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观点

①只重能力—形式教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②只重知识—实质教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知识。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学生思想的提高需要知识做为基础,知识的增加有助于学生的道德认识。

2.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以及积极性等思想品德要素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

3.反对只重德育或只重知识的单一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因素,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又要防止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主义。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教书育人。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客体。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是完整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上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反对只强调某方面作用的孤立观点

①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现代教育派(杜威):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言语理解与表达教学过程的方法

第一:举例教学法。所谓举例教学法,是指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可以针对于例题,列举适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所要讲明的知识点。

例如,在讲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的时候,谈到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的区别,我们就可以给学生举例子。

“吉林省的省考临近,很多的考生们都在进行紧张而有效的复习工作中”

A.很多人在为吉林省的省考做准备

B.大家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啊!

针对于上面这句话,那么如果问题是: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什么,那么显然是主旨概括题。那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基于原文,进行总结和概括,正确答案即为A。那么如果问题是:这段话意在说明什么的话,那么显然是一道意图题,应该分析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合理的推断。正确答案即为B.

第二,对比教学法。所谓的对比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一些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区别。

例如:有一种看法认为结构游戏只不过是幼儿园拼拼凑凑、搬搬运运而已,无须教师过多的参与。其实,结构游戏如能进行得好,它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但要使结构游戏发挥出如此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否则,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结构游戏

B.幼儿教师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C.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掌握结构游戏的教法

D.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游戏

此题在讲授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叫做援引。援引又分为两种,即正面援引和反面援引,正面援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因此对于帮助考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十分重要。那么,在讲授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正面援引和反面援引的区别。也就是说,通过对比,找出正面援引和反面援引的区别即为:正面援引是作者所引用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是相同的,通常的引导词为正因——,因此——。而反面援引是作者所引用的观点和自己想表达的观点是相反的,引导词为有一种观点认为——,但是——。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夯实知识点。

语文课上的教学方法

1.手把手教写汉字

研究写字教学好几年了,目前,还没有找到比“手把手教”,更为有效的方法。如果有老师的字写得不好,或者说她舍不得下功夫,没有弯下腰去,手把手地教孩子。基本可以断定,班级中的孩子,书写一定不怎么好,至少不会又快又好。“放松”这种细微的技巧,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真的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就可以掌握的。每节课,都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书写。教师今天教几个,明天教几个,一个星期,来一个轮回。当然,个别比你写得还好的,就不要去教了。一个学期,近20个轮回,绝大多数的孩子,书写都会大有进步。

2.一句句教读课文

不要老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赛读、合作读……你有没有发现,出彩的永远都是那几个语言天赋比较好的孩子。剩余的大多数,原地踏步,不断重复,二没有提升;少数几个,到了小学毕业,六年时间,还不敢张嘴大声读书,别说正确流利有感情了。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带读课文,一句一句、甚至半句半句地教。当然,如果你班的孩子懒惰,不肯出声音,可以让全班站起来,谁的声音响亮,可以先坐下。教师一边教,一遍拍那些读得好的同学的肩膀,示意他们坐下。你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读,都在大声朗读,他们会模仿你的声调、你的气息、你的韵味、你的感觉……天长日久,他们就有了你朗读的状态,逐渐超越了你。坚持一年半载,我敢肯定,你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是朗读的高手。

3.背诵优美段落

不要把课堂肢解为无数细小的碎片,头绪繁多,做不出成绩。不要把背诵的任务全部放在课外。课堂上,要留出大块的时间,让孩子背诵。背诵一段话,真的不是三五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还是希望教师可以一句一句地教,教顺了,带着孩子们理清线索,列一张思维导图,按图索骥,学生就能很快背诵下来。记忆力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记忆力,是需要打磨的。长时间不训练,就像刀生锈了,也就报废了。当然,最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挑战老师,学生会更有兴趣。

4.经常听写生字词

生字词的听写,至少每天2次,家里一次,学校一次。当然,每次听写的数量,可以适当少一点,八个、十个都可以,复习的时候,可以更多一点。最好能有所选择,挑选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词,反复听写。要经常抽错别字多的孩子,到黑板上书写,对他们是一种激励。听写后,立即改错,哪怕接下来进行课文内容教学。改正错别字,比其它事情重要得多。会就是会,不会就多写几遍,甚至造个句。一个经常写错别字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好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被冠名为“灌输”的教学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起来。这些方法,所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基本功的训练,是不需要过多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扎实的训练和持久的耐力。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你让的书读得再多,再能言善辩,哪怕是胸藏万卷、口吐莲花,也不过是绣花枕头而已。你会发现,到了关键时刻,孩子们所学习到的那点方法、技巧,统统拿不出手。

❷ 常用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 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 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 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 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 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 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 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 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 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 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 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 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 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 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 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 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 (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 (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 (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 (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 (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 (《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 (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 (华国栋)

22. 单元教学法

23. 比较教学法

24. 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 直观教学法

26. 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

28. 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 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 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 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 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 (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 (胥长辰)

学生学法 :  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实习作业法  练习法      参观法      自主探究法 

            发现教学法    欣赏法

            发现法教学法    ( 网络)

        发现法作为一种严格意义的教学法是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杰罗姆.S .布鲁纳(Jerome S. Bruner, 1915-)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中文名      出处            提出者          性质      发现法特点

      发现法  《教育过程》  Jerome S. Bruner      教学法      听语音

        在这个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能较正确地、较充分地体现出教和学这对矛盾在发展中的关系。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现代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发现法背景 

        发现法就其思想渊源说,是个古老方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中作过这样的:表达“至于我,我是不想教爱弥尔几何的,相反地,要由他来教我;由我寻找那些关系,而他则发现那些关系,因为我在寻找那些关系时,采用了使他能够发现那些关系的方法。”

              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1866)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又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英国的斯宾塞也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曾认为:“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些观点,无疑是发现法的思想基础。

        发现法虽是很老的一种方法,但并未确立起明确的定义。有人指其为教法,有人指其为学法:而有人则主张,应把“靠发现而学习”与“以发现为目标的学习”区分开来。前者是通过发现过程进行学习的方法,而后者则是把学习发现的方法本身作为学习的目的。不过,有的人往往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从而大力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他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由于他的倡导,引起了人们对发现法的重新关注和研究。

        发现法学习过程 

        发现法的基本的典型的学习过程是:(1)掌握学习课题(创造问题情境);(2)制定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3)发现补充,修改和总结。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有如下优越性:(1)能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2)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3)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发明的态度;(4)由于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所以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的内容,并能更好地运用它。

        发现法优缺点 

          发现法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不是唯一的教法或学法,必须同其他方法结合一起使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有人研究指出,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科学家的发现方法完全等同起来;由于发现法需要向学生揭示他们必须学习的有关内容,耗时大多,是不经济的;发现法,是适合于那些能引出多种假设,原理,能明确展开的数理学科,并不是对所有学科都是有效的;由于发现法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并不是对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适用的。同时,发现法的使用,还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具有较高水平的通晓本学科科学体系的教师。

          发现教学法的步骤是什么?  有6个!

        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思维源于问题,疑问引发发现,应用发现教学首先需要给出“发现”的明确任务和目标。

        第二步: 做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第三步: 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只有内心的“矛盾”,才可能引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动力,所以在提出要求、给出假设后,需要进一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矛盾”。

        第四步: 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整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第五步: 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归纳结论与“答案”一致时,会欣喜异常,若出现不一致,教师则应加以指导。

        第六步: 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个环节是发现教学法的升华,也是一个后续的要求。

                        发现法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以研究法为主,将实验、考察、讨论、自学进行综合,强调学生是发现者,参与知识的建立过程,关心学习过程甚过关心学习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发现事物的变化及内在联系,从而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教学手段有哪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只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具等,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幻灯片、收录机、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如网络,观看视频课件、通过BBS、聊天室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一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2)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3)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二 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1.注入式

2.启发式

提倡启发式,发对注入式

三 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6.实验法

四、 教学方法的选择

1.根据教学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

3.依据教学条件

❸ 教学过程包含哪些基本步骤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实施课程的核心活动。只有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充分实现教育目标。要全面实现教育目标,必须认真研究教学过程,弄清它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和基本阶段,进而为科学地制定教学原则,确定教学方法,全面组织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认识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心理准备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如果学生头脑中的兴奋中心还没有向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转移或接近,或者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题毫无兴趣,似乎是强加于他的苦差使,则学生还没有作好心理准备,那么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故心理准备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的阶段。
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二)感知知识阶段
感知知识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事物(物体、现象等)进行观看、触摸等,从而获得必要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的基础。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尽量出示实物、呈现事情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有关现场,为学生感知创造机会与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1)直接途径。即让学生直接知觉和观察,如利用教学参观、做与实际条件相类似的实验,以及对从自然界中取回的材料进行直接感知。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使知觉活动成为自觉积极的心理过程,这不仅使感知更完善、确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间接途径。是指教师利用语言文字及各科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对学生所要学的教材进行生动的叙述和描绘,启发学生联想,使学的记忆表象得以重现,并按照语言的描绘加以改组,从而形成新事物的表象,这同样具有直观作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讲述,帮助学生阅读课本,获得语言感知,同时又使学生通过课本的文字和插图获得感知。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能提高感知效果。这种间接途径有它的作用,但毕竟不是对现实的知觉,因而所引起的表象不够真切、完整和稳定。所以,教学应该把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效果更好。
表象在学生意识中的发展不是单独进行的,常常与思维加工联系在一起,而且学生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需要上升到概念。
(三)理解知识阶段
学生怎样才能形成科学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展思维活动。进行思维活动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基本的是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分析就是将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区分,从而分出它的各个组成因素,加以认识;综合是对组成客体的各种因素之间联结成整体的各种关系的研究。概念的形成需要感性材料做基础,但也离不开过去已有的经验和概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精选典型材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旧经验,往往不科学,如“0”就是没有意义了,要注意改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个积极思维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巩固知识阶段
巩固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这是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易受遗忘规律所制约,因为巩固知识是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不断强化,如果不抓巩固工作,暂时联系得不到强化,就会产生遗忘。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不巩固,就不能进一步领会和掌握新知识,而且只有当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今后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巩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
(五)运用知识阶段
即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各种课业中,用实践检验知识,通过反复的练习活动使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这个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练习素材,练习题目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过难不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过易会使学生感到没意思。练习的数量也不要过大,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转化为技能,技巧,使其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加深对所学教材的理解和记忆。运用知识,也是认识上的一次更重要、更高一级的飞跃。因为这是在各种条件下,要求学生再现、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知识,特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获得反馈信息:(1)通过学生的表现获得反馈信息。教师的每一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的反应,通过他们的表情、精神状态或其他活动,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讲课的态度,判断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改进教学;(2)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反映他们对知识接受、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也是反馈的一种形式;(3)通过检查书面作业,测验和考试获得反馈信息。通过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能有效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和学习态度。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能坚持进行自我检查,获得反馈,反馈愈及时,反馈的信息愈多,就愈能使教和学及时得到改进。
评定,是以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为根据的,及时、公正的评定,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通过师生双方对学习效果的评定,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师生共同努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❹ 关于大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面对黑压压的学生,高校教师在大课上讲得口干舌燥但又孤掌难鸣,学生却昏昏欲睡收获很少。大课究竟怎样上才能取得成效呢?接下来来讲讲大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大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方位出击

课堂管理要有策略

学生夹杂在众多同学之中有一种“隐逸感”,迟到、早退、课上聊天、玩手机的现象相比小班课尤为严重。教师要确定可能出现的课堂管理问题的优先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策。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维持良好课堂纪律的关键是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学生很快会觉得课堂与我无关分心到其他事情上甚至溜出教室。

2.不能阻止学生带手机、电脑到课堂上,就鼓励他们利用网络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但需确保问题足够难,学生不能通过网络轻松搜到答案。

3.在讲授内容时教师要在教室内四处走动,从学生身边经过可以避免学生走神分心。

4.性格各异的学生齐集一堂,有时候难免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异议。为了减少异议发生的可能性,教师在学期之初应明确提出教学异议的诉求方式。在课堂上确实发生时,教师不能视之不顾,应以温和的态度根据具体问题决定是当场或是课后解决。

反馈评价要及时

理想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有多种途径实践学到的知识并且获得足够的反馈评价,而大课人数庞大,评价措施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例如:

1.给学生布置课堂主动学习任务,并于当堂课下课时返回,教师在下次上课前检查一部分测验结果,以了解学生的共有疑惑,便于新课开始前解答。

2.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实时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重复讲解某个难点或是让学生相互指导或讨论。

3.可行的话,将主动学习采用的练习方式融入到考试当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主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如果在课堂活动中将学生表现作为期末加分项目,可以增加出勤率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给学生充当“教师”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及时得到评价回馈,形成良性循环。

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活力

在大课上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每位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学习效果不佳。主动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机会在课堂上临场思考、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过,劳埃德-斯特瓦斯认为主动学习不是讲授式教学法的替代,将二者结合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师可以参考下列做法结合实际进行运用:

1.每次课上至少进行一次主动学习活动,不必过于复杂,简单的TPS(Think,Pair,Share)策略效果就很好。

2.问题要有深度。简单的选择题不会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将实际问题和课堂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办法。

3.分组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再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能够促进全面思考。锦上添花的做法是让学生先各自思考写出自己的观点或是问题的解决办法,再相互讨论。

4.教师可以引导讨论过程,随时提出问题,及时给出反馈,以掌控课堂的进程,而不是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

在解决大课学生出勤率的问题上,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点名打卡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逃课往往是因为课堂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很差。因此,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是保证学生出勤的有效手段。

链接麦可思研发的Mita(麦可思智能助教)是一款基于大数据的轻量级应用软件,具有教学辅助、学习预警和过程性教评功能,可以帮助教师轻松实现课堂签到、测试、提问和分组等功能。

头脑风暴创造课堂新技巧

主动学习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关键因素,但是主动学习采用的策略若是一成不变难免使学生感到厌烦、失去兴趣,经常换用新颖的教学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佐治亚大学教与学中心组织了若干教师学习委员会,人数在5至15之间,每三周组织一次例会,相互分享交流自己的课堂技巧。这一行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某位教师的课堂主动学习方法转化为人人都可以掌握并运用的课堂策略。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25位教师组成的创新合作团体,其中23名教师都有超过百人的大课。2015年,该团体完成了翻转课堂的运用。2016年,他们把目光放在Scale-Up方法上,这一教学策略由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一位物理学教授率先运用:学生分为三组,每组三人一桌共用电脑,共同完成练习,教师则在教室内穿插徘徊提供指导。这一方法已经在200多所高校得以运用,实践证明能提高大型导论课的通过率。

教师们聚在一起进行教学技巧“头脑风暴”,提出了许多新颖的主动学习方法,激发了课堂学习积极性。加里•T.格林教授就使用过“扔纸团”:学生在纸上列出三个知识点,然后把纸张揉成小团扔给其他同学,接到纸团的学生打开之后补充三个知识点,如此,拿到九条知识点纸团的学生就能借以总结当堂课的主要内容。

格林教授还带过纸袋到教室,首先根据学习内容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的学生可以获得纸袋内的物品,包括金枪鱼三明治、口香糖和蜘蛛侠玩具。“这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活力。”他说道。

有时候,很小的技巧也非常实用。为了快速收拢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后的注意力,一些教师配备了计时器和麦克风。在大课上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重温笔记、做些填空练习,能够缓解学生紧绷的神经,避免陷入海量的课堂知识中而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步伐。

增进师生关系 营造温暖氛围

不论课堂大小,友好融洽的气氛对教学效果大有益处。“陌生感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没有好处。”德宝拉•J.科汉说道。她是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博福特校区的社会学副教授。大课人数甚众,师生和学生间容易产生陌生感。打破陌生、拉近关系对大课教学尤其重要。

科汉教授在第一堂课上会播放歌曲《三只小鸟》,歌词“什么都别担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传入学生的耳朵,舒缓其紧张情绪。科汉不仅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放在桌前,还会在学期的前2至3周课上坚持点名以认识每位学生。

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上,科汉常常采取讨论的形式,有时是分组讨论,有时让学生单独在台上发言。她还会让学生进行随堂或课后写作,并在课堂上随机匿名抽读写作内容,以便让不爱开口的学生的观点也能得到展现。

作为社会学副教授,科汉还有一个非常“社会学”的做法,她向学生发放电子问卷,收集学生的家庭情况、课程安排、工作、爱好甚至是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等个人信息。根据学生的反馈确定需要单独沟通的名单,以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关怀,她也鼓励没有进入名单的学生主动与自己联系以增进了解。

科汉教授不仅注重师生关系,还采取措施在学生间营造相互关心、互相理解的氛围。她定期收集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写下的关于社会和个人问题的邮件,在征得写信人同意后,她会在课堂上朗读信件内容。这一做法使学生更加了解同学的经历、看法,拉近彼此的距离。

“我很喜欢听你念别人的故事,我们都有各自的经历、困惑甚至是痛苦、挣扎。听到有人和我经历相似,我会觉得感同身受。知道别人也在了解我的感受让我觉得莫名的亲近。”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结语

无疑,大班教学的挑战性非常强,要求教师有优秀的课堂策略去调动众多学生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看,“人多就是力量”,学生数量庞大为课堂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无论教师的教学内容如何,很可能会有学生作出回应,教师合理利用这一点也能激发课堂潜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之“度”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定的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和 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步骤程序和技术手段的总称[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是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要素,对于完成课程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应把握度、深度、热度、温度、梯度、效度等六个“向度”。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

在物理学中,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作用点选得好,物体就容易被移动或转动。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有个作用点。作用点选得精当,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学就容易展开。这个作用点就是教学导入,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什么样的角度和方式来切入,使学生顺畅进入课堂角色,并将其注意力及时、高效地集中于特定的教学任务与程序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精巧的教学导入能够成为课堂教学良好的开端,为课堂讲授奠定适当的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先入为主”和“先声夺人”之效。

教学导入以开启新的知识内容与教学环节为目的,要求“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坎上”,进而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导入的设计与运用要根据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针对性和启发性,注重新颖性与精炼性。合理的角度切入与互动,能够带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特定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引出新的教学内容或顺利过渡到新的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引发他们对新的知识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以真理的力量去震撼、教育和引导学生。这就要求以教材作为基本遵循,以学生的思想困惑作为基本指向,不断整合、深化教学内容,注重以逻辑严谨、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理论性,提高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乏深度与高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容易致使课堂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教师照本宣科地对某些词条或概念进行简单的字面解释,或者进行从理论到理论的枯燥推导,缺乏对教学内容深入而条理的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兴味索然,而且极大地降低了理论讲解的可信度和启发性,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难以带给学生意味深远的思想启示,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二是没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深度的思想理论课教学,容易致使课堂出现娱乐化甚至媚俗化倾向。一些教师为了追求“眼球效应”,片面强调授课方式的活泼、多样,以表面的热闹消解学生学习的枯燥,用浅层的娱乐方式代替系统的理论讲解和深度剖析。这种舍本逐末、缺乏深度的教学方式极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失真,根本无法实现课程本身所追求的信仰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温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温度”,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强大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有助于营造师生交流的良好情境,增强教学的可接受度和实效性。

亲和力反映了教师的态度、胸怀和气场,是教师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对待学生和蔼、友善、理解、尊重、平等、谦逊,学生自然会觉得教师可亲可近、可信可爱,进而在心理上接纳和融通。实际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与接受,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从接纳和喜爱任课教师开始的。而感染力则是指教师要以自身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努力营造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信念、修养、情感、语言等去感化和激活学生。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形成一种积极有力的正面气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起到巨大的“调节”与“催化”作用。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热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热度”,是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打破“多数沉默”的课堂状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热度”,从本质上说,就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与说服力。

在西方媒体中有一个“吸引力法则”。这个法则的核心就是:同频共振,同质相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振与共鸣,就必须与他们保持“ 同频 ”,即关注学生关注的“ 热点”,捕捉学生成长的“需求”,并在教学中去反映他们的“热点”、击中他们的“需求”。吸引力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更是一种教育智慧。而提高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的说服力,重要的是增强理论的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来自于发现学生的“疑点”,说服力来自于回答学生的“疑点”。只有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思想困惑,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只有敢于正视和正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增强教学的说服力。教师以我为主、自说自话,无视学生的“疑点”,或者隔靴搔痒、闪烁其词,躲避学生的“疑点”,其教育教学都不可能取得实效。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梯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梯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遵循的层次性原则。它具体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教学对象的层次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他们的年级层次、学科专业、思维方式、知识构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他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应度、认知度、接受度等各不相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层次性差别,站在不同层级的逻辑起点上,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任何超越教学对象层级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人对新事物的认知必须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即较高层次的认知必须以较低层次的认知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情感、信仰和价值观教育为最终目标,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同样需要经历一个由低到高,即由知识灌输、情感升华、思想引领到人格塑造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据此进行层次分明的设计,一方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或实效性,即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四个基本教学要素不断相互影响、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度”,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参与度;三是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时代性,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可接受性;四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媒介和手段的更新。主要是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此外,由于教学效果是四个基本教学要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加强四个方面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系统化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阅读全文

与学校教学的方法和步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刹调整的正确方法 浏览:769
抖音零基础快速涨粉方法 浏览:319
工作方法简单粗糙的原因分析 浏览:981
椭圆周长下料最简单方法 浏览:809
游人容量的计算方法 浏览:45
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奥特曼卡册 浏览:858
电火花检漏仪使用方法 浏览:444
总肩宽怎么量的正确方法 浏览:124
屏蔽盒的连接方法 浏览:952
苹果7的浮球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00
谁的教学方法最好 浏览:947
头痛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浏览:942
山东东营退休工资计算方法 浏览:810
脚穿鞋起红色的泡了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89
微信里的消息提示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30
对病因不明的疾病用什么研究方法 浏览:747
酒店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与应用7 浏览:684
二头最好的锻炼方法 浏览:905
小儿鼻炎有什么好方法预防 浏览:941
如何快速赚钱方法都可以 浏览: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