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操作要求
1、起重作业前
(1)对从事指挥和操作的人员进行专人指定。
(2)对起重吊具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确保处于完好状态(如:吊钩保险扣是否有效、钢丝绳是否有断丝断股现象、U型环是否有滑丝脱扣现象)。
(3)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及吊装环境进行确认。
(4)对吊装区域内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包括吊装区域的划定、标识、障碍、警戒区等)。
(5)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预测可能出现的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选择安全逃生通道。
2、起重作业过程中
(1)起重作业时必须明确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应佩戴明显的标志。(2)起重指挥必须按规定的指挥信号进行指挥,其他作业人员应清楚吊装安全操作规程和指挥信号。(3)起重指挥应严格执行吊装安全操作规程。(4)正式起吊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先将工件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装。
(5)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向指挥者报告,没有指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起吊重物就位前,不许解开吊装索具;任何人不准随同吊装设备或吊装机具升降。
(6)严禁在风速5级以上时进行吊装作业。不得在雨、雾天吊装;在吊装过程中,如因故中断,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不得使设备或构件悬空过夜。
(7)起吊物件落下的位置,必须用方木或其它材料进行支垫,确保物件落下后顺利抽取钢丝绳。
3、起重作业完
将吊索、吊具收回放置于规定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检查、维护。
二、起重吊装事故的预防措施
1、防落物伤人
(1)高空往地面运输物件时,应用绳捆好吊下。吊装时,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保险绳捆扎牢固后才能吊运和传递,不得随意抛掷材料物体、工具,防止滑脱伤人或意外事故。
(2)构件必须绑扎牢固,起吊点应通过构件的重心位置,吊升时应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
(3)起吊构件时,速度不应太快,不得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脱落。
(4)构件就位后临时固定前,不得松钩、解开吊装索具。构件固定后,应检查连接牢固和稳定情况,当连接确定安全可靠,才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和进行下步吊装。
(5)风雪天、霜雾天和雨天严禁吊装作业,夜间作业应有充分照明。
起重吊装的专项方案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工艺方法(也可包括吊装方法的选择),施工步骤,安全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物资资源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应急预案计算书(包括吊点受力分析、钢丝绳计算等等)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内容(按照合同自行编制)
二、工程设备投入明细:1.投入设备及材料:260吨吊车、70吨吊车、32吨吊车、运输平板车各一部;平板拖汽车及平台车加宽平台各1部。加宽平台用16#H钢组成。铺设道路用钢板120m2。
三、吊装方案
1、现场用260T吊车安装,吊车从南边进入基础上进行吊装。
2、进入基础需铺设道路。道路用石子铺至与基础齐平,然后上部用20mm厚的碳钢板铺平。钢板宽2m,长10m共6张。
3、现场装车用70T吊车,往平板拖车上固定运输。现场配备32吊车1台,用于铺设道路及给260T吊车装卸配重用。
4、吊装用钢丝绳全部贴膜保护,杜绝与设备产生划伤等现象。
四、安全保障措施:
1、起吊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整套施工方案,由专业起重工专门负责装卸吊具。
2、起吊前所有使用的机具、工装具必须检查。
(1)机具吊机是否正常运转,有无隐患,开机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规则,不准带病、酒后开机。检查吊具是否正常,能否在保险系数范围作业。做到安全无隐患,确保正常施工。
(3)吊装时,参加起重工作的技术领导应熟悉吊装方案。
(4)起吊时,除操作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安全线内,以免影响操作或引起操作失误。起重设备的工作负荷,不准超过铭牌规定。
B. 吊装楼板安装施工方法
楼板安装施工
1、在安装叠合楼板前,应先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布置灵活支撑的位置,支撑一般距离支座500mm左右,当轴跨L<4.8m时,跨内设一道支撑,当轴跨4.8m≤L≤6m时,跨内设两道支撑,多层建筑应保持持续两层有支撑。
2、放置可调节式独立钢支撑架,钢支撑上架设工字梁,工字梁方向一般垂直预制楼板桁架,其跨中布置间距及悬挑端应根据楼板的规格及结构受力性能验算确定
3、在安装楼板之前,根据标高控制线对工字钢顶面的标高进行复测。以保证楼板安装后地面平整。
4、吊装构件前,要先检查楼板吊架、钢丝绳、吊装带、卸扣、吊钩等吊具是否合格,并根据构件的尺寸、重量按规范布置吊具。吊装施工时,在正式吊装前要进行试吊,确认可靠后方可进行吊装。
5、叠合楼板就位时,应检查是否与预先放的定位线对齐,如有轻微偏差,可使用撬棍轻微调整,确保位置精确。
6、在楼板吊装完成后,应对楼板顶面标高进行测量,以保证楼板顶面平整。
7、叠合板之间的拼缝可以采用干硬性砂浆并掺入5%的防水粉封堵。
8、用海绵胶条粘贴板底接缝处,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出现漏浆的情况。
C. 吊挂式消防应急标志灯怎么吊挂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关于疏散指示标志的规定。其中9.2.4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面上。下面还有《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从这两项规范都没有强制要求必须安装在距地面30公分的墙上,用词为“宜”。《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8.2.2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以下简称标志灯)的安装。1 标志灯在顶部安装时,不宜吸顶安装,宜安装在顶棚下20cm的位置,底边距地面距离应在2.2m至2.5m之间。所以不要超过2.5m,在顶棚下大于20cm就可以了。
9.2.3除二类居住建筑外,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9.2.4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
9.2.5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9.2.6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下面是《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8.2 安装
8.2.1一般规定
1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当确需更改设计时,需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更改。
2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系统图、设备布置平面图、接线图、安装图以及消防设备联动说明等必要的技术文件。
4 系统布线和接地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5 消防应急灯具与供电线路之间的连接不得使用插头连接,必须在预埋盒或接线盒内连接。
6 消防应急灯具安装后不应对人员正常通行产生影响。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周围应保证无其他遮挡物或其他标志灯(或标志牌)。
7 带有疏散方向指示箭头的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在安装时应保证箭头指向与疏散方向相同。
8 消防应急灯具在安装时应保证将灯具上的各种状态指示灯处于易被看到的位置,试验按钮(开关)能被人工操作。
9 消防应急灯具在安装时,其连接的主电供电方式与控制方式应能保证在火灾应急时,使所有消防应急灯具全部切换到应急状态。
10 消防应急照明灯安装在墙上时,不能使照明灯光线正面迎向人员疏散方向。
11 消防应急灯具吊装时必须使用金属吊管。金属吊管上端应固定在建筑物实体上。
12 标志牌只能安装在相邻两个标志灯之间,并与标志灯在同一直线上,作为辅助指示,不能代替标志灯。
8.2.2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以下简称标志灯)的安装。
1 标志灯在顶部安装时,不宜吸顶安装,宜安装在顶棚下20cm的位置,底边距地面距离应在2.2m至2.5m之间。
检验方法:测量。
2标志灯安装在疏散走道出口、楼梯出口、避难层入口处时应安装在出口里侧和入口外侧的顶部,严禁安装在可移动的门上。顶棚高度低于2m至2.5m时,宜安装在门的两侧,但不能被门遮挡。标志表面应迎面对向疏散方向。
检测方法:测量。
3标志灯安装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时,应安装在距地面(楼面)1m以下的墙上,标志表面应与墙面平行且凸出墙面不应大于20mm,凸出墙面的部分不应有尖锐角及伸出的固定件。直型疏散走道内安装标志灯时,两个标志灯间距离不应大于10m。(人防工程不大于10m)。
检验方法:测量。
4标志灯安装在地面上时,灯具的所有金属构件应做防腐处理,电源和螺钉均应用密封胶密封,防尘、防水性能应符合IP65要求。标志灯表面应与地面平行,与地面高度水平差不宜大于1mm。试验按钮可安装在远处或用遥控方式。两灯之间距离应不大于10m。
检验方法:测量、试验。
5封闭楼梯间内指示楼层的标志灯应安装在正对楼梯的本层平面墙上;楼梯间内直接通往地下层时,应在首层或地面层设置明显指示出口的标志灯。
检验方法:目测、尺量。
6建筑供电为两路以上时,消防应急疏散指示灯供电应符合下述要求:
1) 持续型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和集中控制型标志灯的主电源端宜在双电源互投后最末一级配电箱取电。
2) 非持续型标志灯的主电源应在发生火灾时需切断的正常供电线路取电,而不能在双电源互投后取电。
检验方法:目测、断电试验。
7在超过1500个座位的影剧院、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或会堂、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5000m2的展览建筑、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m2的地上商店和建筑面积超过500m2的地下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大型室内公共场所的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线路上设置的保持视觉连续的起辅助作用的标志灯在安装时还应符合下述要求:
1) 标志间的安装距离不宜大于1.5m;
2) 标志箭头指示方向或导向光流流动方向与疏散方向一致。
检验方法:目测、尺量。
8.2.3消防应急照明灯(以下简称照明灯)的安装
1 疏散走道及前室、消防电梯厅及前室等场所宜安装在棚顶或2.2m以上的侧面墙上,疏散走道上安装的照明灯应均匀布置,并保证其地面平均照度不低于0.5lx,地下人防工程地面平均照度不低于1lx。
检验方法:用照度计测量地面各点照度,按照国家标准计算平均照度。
2多层建筑中每层面积大于1500m2的展厅、营业厅;面积大于200m2的演播厅、礼堂和医院门诊;高层建筑中的多功能厅、餐厅、会议厅;候车(机)厅、展厅、营业厅、面积大于200m2的办公大厅;人员密集且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下建筑等场所及避难层等公共场所疏散楼梯间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应均匀安装。
3照明灯在侧面墙上顶部安装时,其底部距地面距离不得低于2.2m,在距地面1m以下侧面墙上安装时,应采用嵌入式安装,其凸出墙面最大水平距离不应超过20mm,且应保证光线照射在水平线以下;照明灯安装不得安装在地面或1m~2.2m之间侧面墙上。
检验方法:目测、尺量。
4 建筑供电为两路以上时,照明灯宜在双电源互投后最末一级配电箱取电。
5 照明灯光源工作温度大于60℃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若采用白炽灯、卤钨灯等光源时,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物件上。
6配接集中电源型的照明灯,其线路应采用耐火电线(缆),穿管明敷或在非燃烧体内穿刚性导管暗敷,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
检测方法:目测、点温计、尺量。
8.2.4集中应急电源的安装
1集中应急电源的控制装置应安装在有人值班或经常巡视的场所,场所应无腐蚀性气体、易燃物、蒸气及大量尘土;电池应安装于通风良好的场所,严禁安放在密封环境、有可燃气管道的场所、仓库等场所,室内温度不应超过35℃。
2集中应急电源的输出支路严禁连接除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以外的其他负载。
3集中应急电源的供电应在发生火灾时需切断的主电线路上取电。
4集中应急电源的同一供电支路不宜同时给两个防火分区的消防应急灯具供电。
检验方法:目测。
8.2.5集中控制型的安装
1 集中控制型系统的控制设备应安装在消防控制中心内,若无消防控制中心应安装于常有人值守的场所。
2控制器的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与外接电源之间应直接连接,严禁使用插头,控制器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3控制器的控制线路应单独穿管。
检测方法:目测。
8.2.6蓄光型疏散标志牌(以下简称标志牌)的安装
1标志牌安装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时,其箭头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标志牌之间的安装间距不应大于1.5m。
2蓄光型标志牌应安装在照度不低于100lx的环境内。
3标志牌安装在墙上时,其下边缘距地面距离不应大于1m。
4标志牌固定应牢固,无破损。
5标志牌安装在地面上时,只能采用粘贴、镶嵌式工艺安装,其安装后应平整、牢固。
检验方法:测量。
8.4 系统的验收
8.4.1一般规定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系统验收内容应包括系统布线、本规范第3、4章要求的技术文件和记录、 系统的安装位置、施工质量和功能等内容。
8.4.2验收前的准备
1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系统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下列技术文件:
1)系统竣工表(见附录A);
2)系统竣工图;
3)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4)调试记录和调试报告;
5)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
6)系统检验报告(含产品检验报告、合格证及相关材料)。
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系统验收前,建设和使用单位应进行操作、管理、维护人员配备情况检查。
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系统验收前,建设和使用单位应进行施工质量复查。复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系统的主电源、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等安装位置及施工质量;
2)消防用电设备的动力线、控制线、接地线的敷设方式;
3)应急灯具类别、型号、适用场所、安装高度、间距等;
4)安装位置、型号、数量、类别、功能及安装质量;
5)报验资料是否齐全合格;
6)系统的设置是否符合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8.4.3验收
1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对系统的布线进行验收。
2验收本规范第3、4章要求的技术文件;
3系统中各装置的安装、施工和功能等的验收应按照本规范第3章、第4章的要求进行。
4消防用电设备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装置,应进行3次转换试验,每次试验均应正常。
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系统中的集中控制器和集中电源应按实际安装数量全部进行功能检验。各种消防应急灯具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功能检验:
1)实际安装数量在5台以下者,全部检验;
2)实际安装数量在6~10台者,抽验5台;
3)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台者,按实际安装数量30%~50%的比例、但不少于5台抽验;
4)检验时每个功能应重复1~2次;
5)各装置的安装位置、型号、数量、类别及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D. 钢结构吊装安全施工方案
钢结构吊装方案
目 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二章、准备工作……………………………………………………………………1
第一节、构件运输……………………………………………………………….1
第二节、构件的堆放…………………………………….……………………...2
第三节、定位轴线、水准点的复测…………………………………………….2
第四节、构件的标注……………………………………………………………2
第五节、起重机械………………………………………………………………3
第六节、吊装前对构件的保护…………………………………………………3
第三章、吊装方法……………………………………………………………………4
第一节、钢柱吊装………………………………………………………………4
第二节、钢梁吊装………………………………………………………………6
第四章、测量校正……………………………………………………………………7
第五章、检查和验收…………………………………………………………………9
第六章、安全技术要点…………………………………………………………….10
第一章、概述
近年来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体现了钢结构在建筑方面的综合效益,从一般钢结构发展到高层和超高层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网壳、网架、桁架、悬索等,张力膜结构,我公司从轻钢结构开始,现已向高层及大跨度空间体系发展。
钢结构工程质量的好坏,除材料合格,制作精度高外,还要依靠合理的安装工艺,目前钢结构安装方法主要有:机械安装、土法安装、土机结合安装、顶升安装、提升安装、滑移安装三大类,钢结构从材料采购、制作、安装到成品,对不同的结构都有不同的要求,就安装方法而言,根据工程质量优良、安全生产、保证工期、成本低廉、文明施工方面因素结合各个工程的不同特点制定最佳安装工艺及吊装方法。
对本工程钢结构安装的主要构件有钢柱、屋面梁、吊车梁及支撑杆件、柱间支撑、水平支撑、檩条、墙梁等。
第二章、准备工作
第一节、构件的运输
(1)、在装卸、运输过程应尽量保护构件,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2)、对一些次要构件如檩条、支撑、角隅撑等由于刚度较小、数量较多,在运输过程中应进行打包,严禁散装,造成发运的混乱。
(3)、运输的构件必须按照吊装要求程序进行发运,尽量考虑配套供应,确保现场顺利吊装。
⑷、构件应对称放置在运输车辆上,装卸车时应对称操作,确保车身和车上构件的固定。
(5)、次要构件和主要构件一起装车运输,不应在次要构件上堆放重型构件,造成构件的受压变形。
(6)、构件运输过程中应放置垫木,在用钢丝绳固定时应做好构件四角保护工作,防止构件变形和刻断钢丝绳,对不稳定构件应采用支架稳定。
第二节、构件的堆放
(1)、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场基坚实,无杂草,无积水。
(2)、构件堆放应使用垫木,垫木必须上下对齐,每堆构件堆放高度应视构件的情况分别掌握,一般和次要构件(支撑、檩条、墙梁等)不宜超过1m,重型和大型主要构件采用单层堆放,对平面刚度差的构件如桁架,一般采用竖立堆放,每堆一般为5榀组合,每榀之间应放垫木。
(3)、每堆构件与构件之间,应留出一定的距离(一般为2m)。
(4)、如现场场地允许,构件可按吊装顺序及安装位置,在保证起重机械及运输车辆行走通畅的情况下,按各种型号分别堆放于吊装位置附近。
(5)、构件编号宜放置在两端醒目处,以便于吊装时构件的查找。
第三节、定位轴线及水准点的复测
(1)、对基础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轴线,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土建单位、基础施工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一起对定位轴线进行交接验线,做好记录,对定位轴线进行标记,并做好保护。
(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二级以上),用水准仪进行闭合测量,并将水准点测设到附近建筑物不宜损坏的地方,也可测设到建筑物内部,但要保持视线畅通,同时应加以保护。
第四节、构件标注
吊装前对钢构件做好中心线,标高线的标注,对不对称的构件还应标注安装方向,对大型构件应标注出重心和吊点,标注可采用不同于构件涂装涂料颜色的油漆作标记,做到清楚、准确、醒目。如下图:
第五节、起重机械
本工程采用汽车式起重机
汽车式起重机的起重机构和回转台安装在载重汽车底盘或专用的汽车底盘上,底盘两侧设有四个支腿,以增加起重机的稳定性,箱形结构做成可伸缩的起重臂,能迅速方便地调节臂架长度,具有机动性能好,运行速度高的特点,但不能负荷行驶,对场地要求较高,主要用于构件的装卸及单层钢结构的吊装。
简易吊装机构
钢结构吊装中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采用起重机械吊装,但如受到场地条件及起重量等因素的制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计算选择桅杆起重装置、千斤顶、卷扬机、手提葫芦等简易吊装工具进行吊装。
第六节、吊装时对构件的保护
吊装时如不采用焊接吊耳,在构件本身用钢丝绳绑扎时对构件及钢丝绳进行保护:
(1)、在构件四角做包角(用半圆钢管内夹角钢)以防止钢丝绳刻断。
(2)、在绑扎点处为防止工字型或H形钢柱局部挤压破坏,可加一加强胫板,吊装格构柱,绑扎点处支撑杆。
第三章、吊装方法
第一节、钢柱的吊装
(1)、吊点的选择
吊点位置及吊点的数量,根据钢柱的形状、断面、长度、重量、吊机的起重性能等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钢柱弹性较好,吊点采用一点起吊,吊耳放置在柱顶处,柱身垂直、易于对线校正,对线校正。由于通过柱的重心位置,受到起重臂的长度限制,吊点也可设置在柱的1/3处,吊点斜吊,由于钢柱倾斜,但对线校正比较困难。
对于长细钢柱,为防止钢柱变形,可采用二点或三点起吊。
(2)、起吊方法:
根据起重设备和现场条件确定,可用单机、二机、三机吊装等。
A、旋转法
钢柱运输到现场,起重机边起钩边回转边使柱子绕柱脚旋转而将钢柱吊起。(注:起吊时应在柱脚下面放置垫木,以防止与地面发生摩擦,
同时保证吊点、柱脚基础同在起重机吊杆回旋的圆弧上)
B、滑行法
单机或双机抬吊钢柱起重机只起钩,使钢柱柱脚滑行而将钢柱吊起方法,在钢柱与地面之间铺设滑行道。
C、递送法
双机或三机抬吊,为减少钢柱脚与地面的摩阻力,其中一台为副机,吊点选择在钢柱下面,起吊柱时配合主机起钩,随着主机的起吊,副机要行走或回转,在递送过程中,副机承担了一部分荷重,将钢柱脚递送到钢柱基础上面,副机摘钩,卸掉荷载,此刻主机满载,将钢柱就位。
第二节、钢梁的吊装
(1)、吊点的选择
钢梁在吊装前应前仔细计算钢梁的重心,并在构件上作出明确的标注,吊装时吊点的选择应保证吊钩与构件的中心线在同一铅垂线上。对于跨度大的梁,由于侧向刚度小,腹板宽厚比大的构件,防止构件扭曲和损坏,如果采用双机抬吊,必要时考虑在两机大钩中间拉一跟钢丝绳,在起钩时两机距离固定,防止互相拉动。
(2)、屋面梁的吊装
屋面梁的特点是跨度大(即构件长)侧向刚度很小,为了确保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根据现场条件和起重设备能力,最大限度地扩大地面拼装工作量,将地面组装好的屋面量吊起就位,并与柱连接。可选用单机两点或三点起吊或用铁扁担以减小索具所产生的对梁的压力。具体如下图:
(3)、钢吊车梁的吊装
钢吊车梁吊装可才用专用吊耳或用钢丝绳绑扎吊装。
第四章、测量校正
1、柱基标高调整
根据钢柱的实际长度、柱底的平整度、钢牛腿顶部及柱顶距柱底部的距离,有吊车的工程重点是保证牛腿顶部标高值,来决定基础标高的调整数值。
具体做法如下:在钢柱安装前,在柱底板下的地脚螺栓上加一个调整螺栓,用水准仪将螺母上表面的标高调整到柱底板标高齐平,安装上钢柱后,根据钢柱牛腿面的标高或柱顶部与设计标高的差值,利用柱底板下的螺母来调整钢柱的标高,柱子地板下面的空隙用无收缩沙浆浆法二次灌浆填实,如下图:
2、纵横十字线的对准
在钢柱安装前,用经纬仪在基础上面将纵横十字线划出,同时在钢柱柱身的四个面标出钢柱的中心线。
在钢柱安装时,起重机不脱钩的情况下,慢慢下落钢柱,使钢柱三个面的中心线与基础上划出的纵横十字线对准,尽量做到线线相交,由于柱底板螺孔与预埋螺栓有一定的偏差,一般设计时考虑柱底板螺孔稍大(1mm左右),如果在设计考虑的范围内仍然调整不到位,可对柱底板进行绞刀扩孔,同时上面压盖板用电焊固定。
3、柱身垂直度的校正
在钢柱的纵横十字线的延长线上架设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度测量,通过调整钢柱底板下面的调整螺母来校正钢柱的垂直度,校正完毕后,松开缆风绳不受力,再进行复校调整,调整后将螺母拧紧。(注:调整螺母时,要保证其中一颗螺母不动)
4、钢吊车梁的校正
钢吊车梁的校正主要包括标高调整,纵横轴线(直线度、轨锯)和垂直度调整。
(1)、标高调整
当一跨即两排吊车梁全部吊装完毕后,用一台水准仪(精度在±3mm/Km)架在梁上或专门搭设的平台上,进行每梁两端高程的引测,将测量的数据加权平均,算出一个标准值(此标准值的标高符合允许偏差),根据这一标准值计算出各点所需要加的垫板厚度,在吊车梁端部设置千斤顶顶空,在梁的两端垫好垫板。
(2)、纵横十字线的校正
柱子安装完后,及时将柱间支撑安装好形成排架,首先要用经纬仪在柱子纵向侧端部从柱基控制轴线引到牛腿顶部,定出轴线距离吊车梁中心线的距离,在吊车顶面中心线拉一通长钢丝,逐根吊车梁端部调整到位,可用千斤顶或手拉葫芦进行轴线位移。
(3)、吊车梁垂直度校正
从吊车梁上翼缘挂锤球下来,测量线绳至梁腹板上下两处的水平距离,如下图,如a=a’说明垂直,如a≠a’,则可用铁楔进行调整。
第五章、检查和验收
钢结构主要构件安装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应严格按照《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1—2001)进行。
1、凡在施工中用到的原材料都必须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全数检查,检查的方法是检查质量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几检验报告等。
2、对钢构件的加工质量应检查项目为几何尺寸,连接板零件的位置,角度、螺栓孔的直径及位置,焊接质量外观,焊缝的坡口,磨擦面的质量,焊缝探伤报告及所有钢结构制作时的预检、自检文件等相关资料。
3、在钢结构吊装完成后,应对钢柱的轴线位移、垂直度,钢梁、钢桁架、吊车梁的水平度、跨中垂直度,侧向弯曲、轨距等进行仔细的检查验收,并做好详细的检查验收记录。
4、钢结构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自检合格后,应有项目经理或技术总负责人提出,经监理单位,建设单同意,邀请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监单位及有关部门领导进行主体结构中间验收。
5、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单层钢结构中柱子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 5.0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柱基准点标高 有吊车梁 +3.0—-5.0 用水准仪检查
无吊车梁 +5.0—-8.0
柱子弯曲矢高 H/1200,且≤15.0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钢尺检查
柱轴线垂直度 单层柱 H≤10m H/1000 用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H>10m H/1000,且≤25.0
多节柱 单节柱 H/1000,且≤10.0
多节柱 35.0
(2)、钢吊车梁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梁跨中垂直度 h/500 用吊线或
钢尺检查
侧向弯曲矢高 L/1500,且≤10.0 用拉线和
钢尺检查
垂直上供矢高 10.0
两端支座中心位移 安装在钢柱上时对牛腿中心的偏移 5.0
安装在混凝土柱子上是对定位轴线的偏移 5.0
同跨间横截面吊车梁顶面高差 支座处 10.0 用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检查
其他处 15.0
同跨间同意横截面下挂式吊车梁底面高差 10.0
同列相邻两柱间吊车梁高差 L/1500,且≤10.0 用经纬仪、和钢尺检查
相邻两吊车梁接头部位 中心错位 3.0 用钢尺检查
上承式顶面高 1.0
下承差式底面高差 1.0
同跨间任一截面的吊车梁中心跨距 ±10.0 用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检查,距离小时可用钢尺检查
轨道中心对吊车梁腹板轴线的偏移 t/2 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第六章、安全技术要点
1、凡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都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十个不准”的有关安全生产规程。
2、吊装作业人员都必须持有上岗证,有熟练的钢结构安装经验,起重人员持有特种人员上岗证,起重司机应熟悉起重机的性能、使用范围,操作步骤,同时应了解钢结构安装程序、安装方法,起重范围之内的信号指挥和挂钩工人应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培训,必须熟知本工程的安全操作规程,司机与指挥人员吊装前应相互熟悉指挥信号,包括手势、旗语、哨声等。
3、起重机械行走的路基几轨道应坚实平整、无积水。
4、起重机械要有可靠有效的超高限位器和力矩限位器,吊钩必须有保险装置。
5、应经常检查起重机械的各种部件是否完好,有变形、裂纹、腐蚀情况,焊缝、螺栓等是否固定可靠。吊装前应对起重机械进行试吊,并进行静荷载及动荷载试验,试吊合格后才能进行吊装作业,起重机械不得带病作业,不准超负荷吊装,不准在吊装中维修,遵守起重机械“十不吊”。
6、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钢丝绳的各种情况:
1)、磨损及断丝情况,锈蚀与润滑情况,根据钢丝绳程度及报废标准进行检查;
2)、钢丝绳不得扭劲几结扣,绳股不应凸出,各种使用情况安全系数不得小于标准;
3)、钢丝绳在滑轮与卷筒的位置正确,在卷筒上应固定可靠;
7、吊钩在使用前应检查:
1)、表面有无裂纹及刻痕;
2)、吊钩吊环自然磨损不得超过原断面直径的10%;
3)、钩胫是否有变形;
4)、是否存在各种变形和钢材疲劳裂纹;
8、检查绳卡、卡环、花篮螺丝、铁扁担等是否有变形、裂纹、磨损等异常情况;
9、检查周围环境及起重范围内有无障碍,起重臂、物体必须与架空电线的
距离符合以下规定;
输电线路电压 1KV以下 1—20KV 35—110KV 154KV 220KV
允许与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 1.5 2 4 5 6
10、在吊装作业时,吊物不允许在民房街巷和高压电线上空及施工现场办公设施上空旋转,如施工条件所限必须在上述范围吊物旋转,需对吊物经过的范围采取严密而妥善的防护措施。
11、吊起吊物离地面20—30cm时,应指挥停钩检查设备和吊物有无异常情况,有问题应及时解决后在起吊。
12、吊物起吊悬空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出现不安全异常情况时,指挥人员应指挥危险部位人员撤离,而后指挥吊车下落吊物,排除险情后再起吊。
(2)、吊装过程中突然停电或发生机械故障,应指挥吊车将重物慢慢的落在地面或楼面是但的位置,不准长时间悬在空中。
13、使用手拉葫芦提升重物时,应以一人拉动为止,决不允许两人或多人一起拉动。
14、在使用多台千斤顶时,应尽量选择同种型号的千斤顶,各台千斤顶顶升的速度尽量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