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下肢骨的下肢带骨
下肢带骨即是髋骨(hip bone),成对,是形状不规则的扁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16岁以前由髂骨、坐骨及耻骨以软骨连结而组成,成年后软骨骨化,三骨在髋臼处互相愈合。髋臼底部中央粗糙,无关节软骨附着,称为髋臼。窝的周围骨面光滑,叫做月状面。髋臼的前下部骨缘凹入叫髋臼切迹。髓骨下份的大孔,称闭孔。 股骨(femur)为人体最祥州知粗大的长骨,其长度约为身高的1/4。可分为一体两端。
股骨上端朝向内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头。头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头凹,为股骨头韧带的附着处。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颈与体的夹角称颈干角,约为120~130°。颈体交界处的外侧,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转子,其中下方较小的隆起叫做小转子。大转子的内侧面有一凹陷称为转子窝。大、小转子间,前有转子间线,后有转子间嵴相连。大转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扪到。
股骨体圆柱形,微向前凸。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行的骨嵴,叫做粗线。粗线可分内侧、外侧两唇,两唇在体的中部靠近,而向上、下两端则逐渐分离。在粗线中点附近有向下开口的滋养孔。外侧唇向上外移行为臀肌粗隆,内侧唇向上前止于小转子。两唇向下形成两骨嵴,分别连于股骨下端的内上髁、外上髁,两唇在股骨体下端后面围成的三角形骨面,叫做腘平面。
股骨下端为两个膨大的隆起,向后方卷曲,分别叫做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的下面和后面都有关节面,前面的光滑关节面称髌面。在后方,两髁之间有一深凹陷叫做髁间窝。内侧髁的内侧面和外侧髁的外侧面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叫做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的上方有一三角形突起,叫做骨收肌结节。 胫骨(tibia)为三棱状粗大的长骨,位于小腿内侧。分一体两端。
胫骨上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与股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相关节,构成膝关节。两髁之间的骨面隆凸叫谨消做髁间隆起。隆起前后有髁间前窝和髁间后窝。上端的前面有胫骨粗隆,是髌韧带的附着处。外侧髁的后下面有腓关节面。
胫骨体呈三棱柱状,前缘和内侧面都直接位于皮下。其前缘锐利,在皮肤表面可以摸到。外侧缘为骨间嵴。内侧面表面无肌肉覆盖,在皮下可以触及。后面的上份有一斜向内下方的腘斜线。
胫骨下端膨大,下面有关节面,内侧的骨突叫做内踝(medial malleolus)。外侧有腓骨切迹。 腓骨(fibula)细长,位于胫骨外后方,分一体两端。
腓骨上端膨大叫做腓骨小头,由皮肤表面可以触及。小头内上面有关节面,小头下方缩细叫做腓骨颈。
腓骨体形状不规则,其骨间嵴与胫骨同名嵴相对。下端稍膨大,叫外踝(lateral malleolus),外踝的内面有呈三角形的关节面。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
跗骨
跗骨(tarsus)属于短骨,位于足骨的近侧部,相当于手的腕骨,共7块。分前、中、后3排。后排有位于前上方的距骨和后下方的跟骨;中排为位于距骨前方、偏内侧的足舟骨;前排由内向外依次为内侧、中
间和外侧楔骨及骰骨。跟骨结节、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①距骨
距骨(talus)位于跟骨的上方,可分为头、颈、体三部。前部为距骨头,前面有关节面与舟骨相接。头后稍细部分为距骨颈。颈后较大的部分为距骨体,体上面及两侧面的上份均为关节面,称为距骨滑车,前宽后窄。体和头的下面,有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跟骨上面的相应的关节面相关节。
②跟骨
跟骨(calcaneus)位于距骨的下方,前端为一鞍状关节面,与股骨相关节,后部膨大,叫做跟结节。上面的前分有前、中、后三个关节面,与距骨下面相应的关节面构成关节。内侧面的前上部有载距突。
③舟骨
舟骨(navicular bone)呈舟状,位于距骨头与三块楔骨之间。舟骨的后面凹陷接距骨头,前面隆凸与三块楔骨相关节。内侧面的隆起为舟骨粗隆。
④骰骨
骰骨(cuboid bone)呈立方形,位于跟骨与第4~5跖骨底之间,内侧面接第3楔骨及舟骨。
⑤楔骨
楔骨(cuneiform bones)共3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1~3楔骨,向前分别与第1~3跖骨底相关节。
跖骨
跖骨(metatarsal bone)位于足骨的中间部,为小型小骨,共5块,由内向外依次称第1~5跖骨。分为底、体和小头三部,第1~3跖骨底分别与第1~3楔骨相关节,第4~5跖骨底与股迹旅骨相关节。小头与第1节(近节)趾骨底相关节。第5跖骨底向后外伸出的骨突,叫做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
趾骨
趾骨(phalanges of toes)为长骨,共14块,形状和排列与指骨相似,但都较短小。?趾2节;其他趾各3节。
Ⅱ 关节活动度详细资料大全
关节活动度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 度。关节活动度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 关节活动度,前者是由肌肉主动收缩产生, 后者由外力产生,无肌肉的随意运动。法医 学鉴定时,测模链量关节的主动与被动ROM 时,应注意两侧比较,以关节起始位为中立 位0°法纪录,如肘关节活动度:伸0° (中立位),屈140°。(沈忆文)
Ⅲ 下肢骨简介
xià zhī gǔ
下肢骨与上肢骨相比较为粗大强壮,包括下肢带骨(髋骨)及游离下肢骨。后者由近及远依次排列,即股骨、髌骨、胫骨和腓骨,以及跗骨7块,跖骨5个和趾骨14个;跗骨、跖骨和趾骨合称足骨。它们左右对称;除髋骨、髌骨和跗骨以外,其余都是长骨。
下肢带骨即髋骨,左右各一,组成骨盆的侧壁。游离下肢骨借此连于躯干。
髋骨 髋骨是不规则骨,上部宽扁,下部有大孔,中间窄厚;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约在17岁时长合构成。髋骨中间部分由髂、坐二骨的体和耻骨上支的一部分构成,其外面有深窝,即髋臼,容纳股骨头,臼中央有深陷的髋臼窝,是骨的薄弱处。窝的周围为关节面,即月状面。髋臼下缘缺如为髋臼切迹。
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体内平外凹,构成髋臼的上2/5弱。髂骨翼的主要标志是肥厚的上缘,呈“~”形弯曲,称为髂嵴。髂嵴分外唇、中间线和内唇;前端终于髂前上棘,其下方有髂前下棘; 后端终于髂后上棘,其下方有髂后下棘,髂结节外唇中部向外侧突出小突起。髂骨翼内面前分是髂窝,借其下方的弓状线与髂骨体分界。耳状面位于髂骨翼内面后分的前下分,接骶骨耳状面;剩下粗糙的后上分是髂粗隆。髂骨翼外面即臀面,可见三条粗涩的线,即臀后线(最短)、臀中线(最长)和臀下线(最不明显),它们都是肌与筋膜附着处。在生活状态,髂嵴全长可在皮外扪得,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骨;髂后上棘位于臀部皮肤凹陷处,平第2骶椎棘突,距正中线约4cm。
分为坐骨体与坐骨支。坐骨体内平外凹构成髋臼后下2/5强。坐骨支由体伸向下,呈三棱柱状,继而转向前上,接耻骨下支;其转弯处特别粗壮,即坐骨结节。坐骨体后缘下分有尖的突起伸向后内,称坐骨棘;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的凹陷称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与坐骨支后缘之间的凹陷是坐骨小差或枝切迹。
分一体二支。耻骨体前后扁,分为三面一缘。前面朝下前,供股内侧肌组起;后面朝后上,是小骨盆前壁,内侧面即联合面,粗糙,与对侧者结为耻骨联合。上缘即耻骨嵴,钝,突向前,外侧端有明显的耻骨结节虚敏; 嵴与结节皆可在皮外扪得。耻骨上支自体伸向后上外方,构成髋臼的前1/5。其前缘钝名闭孔嵴,后缘锐即耻骨梳,二者之间的骨面光滑,自耻骨结节向外侧扩延至髂耻隆起与髂骨接连。下缘亦锐,与耻骨梳之间有平滑的盆面。下缘与闭孔嵴之间为朝向下后的闭孔面; 此面有自后方向下前斜行的闭孔沟。耻骨下支扁细,由体伸向后下外方并与坐骨支接连围成大的闭孔。
髂骨的血液供给来自髂腰动脉、旋髂深动脉、闭孔动脉及臀部动脉的分支; 坐骨的血液供给来自闭孔动脉和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耻骨动脉的来源与坐骨者同。
游离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股骨是大腿的骨,其长度约为人体高的1/4,分为上、下端和体。上端包括具有球面的股骨头,其中央的小窝是股骨头凹;头的下外侧接股骨颈,颈的外侧为大转子,前下方团洞的突起是小转子。两转子之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在活体大转子尖正对髋关节中心,并与耻骨联合上缘在同一水平面内; 大转子尖的内面有小窝,称为转子窝。股骨体略拱向前,呈圆柱形,作为人股骨的重要特征是后面的粗线。粗线中份有1~2个滋养孔,开口向下。粗线向上分为二唇,外侧的终于臀肌粗隆,内侧的终于耻骨肌线; 向下也分为二唇达股骨内侧髁及外侧髁,二唇之间的骨面称为腘面。股骨下端膨大为股骨内侧髁与外侧髁,两侧髁向两侧的最突出处是内上髁与外上髁。两髁的前面、下面和后面都是关节面,接胫骨。两髁的后分以髁间窝彼此分离;前面有髌面,与两髁前面的关节面相连,髌面的外侧界较内侧界更突向前。收肌结节是内侧髁后上方的小突起。股骨颈与体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称为颈干角,男性约为132°,女性约为127°,儿童约为151°。颈与体之间在水平面上有前倾角,约为12°~15°。
4.1.1 股骨的血液供给上端主要来自闭孔动脉或旋股内侧动脉的股骨头韧带动脉、旋骨内外侧动脉的支持带动脉;干骺动脉不供给头或颈; 体接受发自股深动脉穿动脉的分支;下端主要接受膝最上、膝上内、上外和膝中动脉的分支。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居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它后面的关节面被一纵行钝嵴分为外侧宽内侧窄的两部分,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参与膝关节的构成。
胫骨居小腿内侧,全长可在体表扪得,分上下端和体。上端膨大为内侧髁和外侧髁,其上面都有上关节面,与股骨两髁相对应。两个上关节面之间有髁间隆起,隆起的前方及后方为髁间前区和髁间后区。胫骨粗隆位于两髁之间的前面,有坚强的髌韧带附着。外侧髁的后 分下面有腓关节面。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侧部分向下延伸为内踝。内踝后面有踝沟; 外侧面有踝关节面。胫骨下端的下面有下关节面,接距骨;外侧有腓切迹。胫骨体呈典型的三棱柱状,有前缘、骨间缘及内侧缘。其前缘与内侧面全居皮下。体的后面上段有斜位的比目鱼肌线,滋养孔在此线上。胫骨的血液由腘动脉的膝下外动脉、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及内踝动脉发支供给。
腓骨居小腿外侧,较胫骨细甚,承重甚小;分上下端和体;上、下端可在体表扪得。上端为腓骨头,有关节面,下端膨大下突,成为外踝。外踝内侧有踝关节面,关节面的后下方有外踝窝。腓骨体略呈四棱柱状,有前缘、内侧嵴后缘及骨间缘,滋养孔位于后面中分。其动脉来自膝下外动脉、腓骨滋养动脉、外踝后动脉及腓动脉穿支等。
足骨由近侧(后)到远侧(前)依次为跗骨、跖骨和趾骨,都可在皮外扪得。①跗骨7块,位于足的后半,都是短骨,分为后、中、前三列:后列是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是足舟骨; 前列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及骰骨。距骨前端为头,头的前面有舟关节面;头后方为距骨颈,其余部分是距骨体。距骨体上面有距骨滑车,内侧和外侧有内踝关节面和外踝关节面,此三关节面与小腿骨的下端形成关节。体的下面有深的距骨沟,沟的前方和后方都有关节面与跟骨相接连。跟骨位于距骨下方,向后下突出的是大的跟结节; 向内侧的突为载距突,载距突的上面有关节面,接距骨, 下面有��长屈肌腱沟,关节面的前外侧有斜位的跟骨沟,与距骨沟相对应,合成跗骨窦。跟骨的上面与前端都有关节面,分别接连距骨和骰骨。足舟骨在足的中部,位于距骨头前方。其后面与前面都有关节面,分别接连距骨头与前方的三个楔骨。舟骨粗隆从足舟骨内侧突出。内侧、中间、外侧三个楔骨并列于舟骨前方。内侧者下宽上窄,其余两个上宽下窄,外侧楔骨的外侧邻接骰骨。骰骨居足外侧,前接跖骨,后接跟骨,其外侧有腓骨长肌腱沟。跖骨5个,并排于前为趾骨后为足舟骨和骰骨之间,由内侧至外侧按序号命名为第I~V跖骨。跖骨分近侧(后)的底、体和远侧(前) 的头三部分: 前后端都有关节面。第I跖骨最粗壮。第V跖骨底外侧分突向后,成为第V跖骨粗隆。跖骨底之间亦有相互连接的关节面。 趾骨14个,��趾两节,其余四趾各3节,命名为近侧趾骨、中间趾骨和远侧趾骨。各趾骨后端为底;远节趾骨前端有远节趾骨粗隆,其它趾前端皆为趾骨滑车。
4.5.1 血液供给Ⅳ 怎样纠正颈干角变小的方法
通过局部截骨族袜植骨内固定治疗改变大小。
如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发生在髋关节,形成牧羊拐,颈干角变小,要通过局部截骨植骨内固定治疗,改变髋余穗御关节的力线和干颈角,竖岩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颈干角角度变小不会影响双下肢的长度,卧床期间要保持下肢外展稍外旋位。
Ⅳ 如何测量颈干角cour-brown法
可能需要检查下面2项:1、双下肢全长片(站立为,包括髋关节和踝关节)这样才能很好的测量!!
2、CT检查
(陈秋大夫郑燃御姿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拆稿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皮绝,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