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好,请教灌肠的方法和步骤。谢谢!
灌肠分以下几种情况,供你参考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一)不保留灌肠法
1.大量不保留灌肠
(1)目的①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②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③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④为高热病人降温。
(2)用物治疗盘内备灌肠筒一套(橡胶管和玻璃接管全长120cm),肛管,弯盘,止血钳,石蜡油,棉签,手纸,水温计,调剂棒,橡胶布和治疗巾(或一次性尿布),便盆、输液架,屏风。
(3)常用溶液生理盐水,1%肥皂水。
(4)液量及温度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老年人用量为500-800ml,小儿用量为200-500ml.液体温度39-41℃,降温用温度28-32℃,中暑病人可用4℃等渗冰盐水。
(5)操作方法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向其说明目的,消除顾虑,以取得合作,嘱其排尿,大病室用屏风遮挡病人。②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根据肠道解剖位置,借助重力作用使溶液顺利流入肠腔),脱裤至膝部,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臀部移至床边,将橡胶布和治疗巾(或一次性尿布)垫于臀下,弯盘置臀边。如病人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能力,可取仰卧位,臀下置便盆,勿暴露病人下肢,盖好被子。③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前端,将肛管与灌肠筒上的玻璃接管相接,放出少量液体,排出管内气体,用止血钳夹紧橡胶管,左手持手纸分开病人臀部,显露肛门,嘱其张口呼吸,使肛门括约肌放松,按解剖特点插管,即先向前,再右后,轻轻插入直肠10-15cm,松开止血钳,固定肛管,使溶液缓缓流入④观察内液面下情况,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必要时检查有无粪块阻塞。若病人有便意,应将灌肠筒适当放低,减慢流速,并嘱病人深呼吸,减轻腹压。⑤待溶液将流尽时,夹住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尽可能保留5-10分钟后排便,以利粪便软化。⑥不能下床的病人,给予便盆,将卫生纸放在病人易取处。⑦便毕,协助虚弱病人揩净肛门,取出便盆、橡胶单和治疗巾。帮助病人洗手,整理床铺,开窗通风。观察大便情况,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⑧整理、洗净灌肠用物,并消毒备用。⑨记录结果,在当天体温单的大便栏内记录。
(6)注意事项①掌握灌肠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为伤寒病人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②降温灌肠,可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记录。③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进行处理。④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⑤禁忌症: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和各种严重疾病晚期病人。
2.小量不保留灌肠
(1)目的①软化粪便。为保胎孕妇、病重、年老体弱、小儿等病人解除便秘。②排出积气。为腹部及盆腔手术后肠胀气病人排除肠道积存气体,减轻腹胀。
(2)用物治疗盘内备注洗器,药杯或量杯盛指定溶液,肛管,温开水5-10ml,弯盘,卫生纸,橡胶布和治疗巾,润滑油,止血钳,便盆,屏风。
(3)常用溶液①“1、2、3”溶液即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温度为38℃。②油剂,即甘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多用于老年、体弱、小儿和孕妇。
(4)操作方法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其它准备工作同大量不保留灌肠。②润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吸取溶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10-15cm,松开止血钳,将溶液缓缓注入,灌毕,将肛管末端抬高,使溶液全部注入,然后反折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内
③嘱病人平卧尽可能保留10-20分钟后排便。
3.清洁灌肠
(1)目的①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内的粪便,为直肠、结肠检查和术前做准备。②稀释肠内毒素,促其排出。③物理降温。
(2)用物同大量不保留灌肠
(3)常用溶液1%肥皂液,等渗盐水。
(4)操作方法反复多次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第一次用肥皂水灌肠,排便后,再用生理盐水灌肠,至排出液清洁无粪块为止,注意灌肠时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40cm)。灌肠应在检查或手术前1小时完成,禁用清水反复多次灌洗,以防水与电解质紊乱。
(二)保留灌肠
1.目的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应用肠道杀菌剂等。
2.常用溶液
(1)镇静、催眠用10%水化氯醛,剂量遵医嘱加等量温开水或等渗盐水。
(2)肠道杀菌剂用2%黄连素,0.5%~1%新霉素及其它抗生素等,剂量遵医嘱,药量不超过200ml,温度39-41℃。
(3)肠道营养剂用10%葡萄糖溶液或牛奶等。
3.用物同小量不保留灌肠,选择较细肛管。
4.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或给予排便性灌肠一次,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
(3)肠道病患者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灌肠时臀部应抬高10cm,利于药液保留,卧位根据病变部位而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故采用左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见于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4)其它操作同小量不保留灌肠,但入肛管要深,约15-20cm,溶液流速宜慢,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以便于药液保留。
(5)折管拔出后,以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嘱病人保留1小时以上,以利药物吸收,并做好记录。
5.注意事项
(1)灌肠前了解病变部位,以便选用适当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2)为提高疗效,灌肠前嘱病人先排便,掌握“细、深、少、慢、温、静”的操作原则,即:肛管细,插入深,液量少,流速慢,温度适宜,灌后静卧。
(3)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作保留灌肠。
⑵ 灌肠过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
【用品】
治疗盘:灌肠筒、橡胶管、玻璃接管、肛管、止血钳、液状石蜡、弯盘、手纸、水温计、橡皮布和治疗巾。灌肠液:常用生理盐水、0.1%-o.2%肥皂水,成人液量每次用500—lO00ml,小儿每次00-500ml,液体温度39-41℃,降温用28—32℃,中暑用4℃等渗盐水。另备便盆、围屏、输液架。
【方法】
1.按医嘱准备灌肠液,调节水温。将用物备妥后携至床旁,向患者作解释,取得合作,并嘱排尿。大病房应以围屏遮蔽患者。
2.协助患者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将橡皮布及治疗巾垫于臀下。如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能力者,可取仰卧位,臀下置放便盆。
3.润滑肛管前端,放出少量液体以驱出管内气体,并以腕部试温是否适当,随即夹闭肛管。
4.操作者左手分开患者两臀,露出肛门,嘱患者张口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旋转插入肛门约7—10cm。如插入时有抵抗感,可将肛管稍退出,再行前进。插妥后一手固定肛管,另一手抬高灌肠筒或将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床缘40-60cm,松开止血钳,使液体徐徐灌入肠内。
5.观察筒内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摇动肛管,同时检查有无粪块堵塞。如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时,应将灌肠筒适当放低并嘱张口深呼吸,以减轻腹压。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手纸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中,让患者平卧,嘱保留5-lomin后排便。不能下床者应给予便盆、手纸。
7.便毕,取走便盆,整理床铺,开窗通风,帮助患者洗手。观察大便情况,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记录结果于当天体温单的大便栏内。
8.洗净灌肠用物,并消毒备用。
【注意点】
1.插肛管时动作要轻柔,对有肛门疾病患者更应小心,以免造成损伤。
2.对某些颅脑疾病.心脏病患者及老年人、小儿、妊娠初期、末期的孕妇,灌肠时应慎重,压力要低,速度要慢,并注意病情变化,以免发生意外。
3.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液量不得超过500ml,并选用等渗盐水。急腹症,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用品】
治疗盘:同大量不保留灌肠,免去港肠筒,另加漏斗或50ml注射器。灌肠液:按医嘱配制,常用有“1、2、3”灌肠液(50%硫酸镁30m1、甘油60m1、水90m1)或水和甘油各60—90m1,另带便盆、围屏。
【方法】
1.准备工作同大量不保留灌肠。
2.将注射器或漏斗接于肛管,倒入或抽取溶液,润滑肛管前端,排除空气,夹紧肛管并插入肛门,放松夹子使溶液全部流入。
3.灌毕,捏紧肛管并取出。嘱患者保留l0min后排便。
清洁灌肠
【用品】
同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液:0.1%肥皂水500ml、生理盐水5—10L、液温38—4l℃。
【方法】
1.方法与大量不保留灌肠同。
2.先用0.1%肥皂水500ml灌入,刺激肠蠕动,将溶液排出后再用等渗盐水灌洗,反复多次,直至排出无粪渣的清洁液为止。
【注意点】
1.对老年,体弱患者灌肠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并给予协助。灌肠压力要低。
2.每次大量清洁灌肠时,注意观察和记录灌入量与排出量应基本相符,防止水中毒。
3.清洁灌肠患者宜取右侧卧位,便于灌肠液到达结肠深部。每次灌入后嘱患者尽量保留片到,以达软化粪便冲洗肠道的作用。
保留灌肠
【用品】
治疗盘:同小量不保留灌肠,肛管宜细,灌肠液按医嘱配制,液量一般不超过200m1。
【方法】
1.嘱患者排便或给予排便性灌肠1次。
2.根据病情决定卧位,慢性菌痢宜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则取右侧卧位。患者臀部抬高1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液量在200ml以内可用漏斗或注射器缓慢灌入。
3.液量在200ml以上者,用开放输液吊瓶缓慢滴入(即直肠滴入法)。采用滴入法时须将臀部抬高约20cm,以导尿管代替肛管,插入长度约1.0—l 5cm左右,滴入速度一般60-70滴/min,滴液时应注意保温。
4.拔管后嘱患者平卧,尽量忍耐,不要解出,保留lh以上。
【注意点】
肠道病患者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
⑶ 怎样灌肠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目的:1.刺激肠蠕动,解除便秘,排除肠胀气;2.应用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3.清洁肠道,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4.稀释和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1]
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的病情、合作程度、肛周情况。(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灌肠溶液为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液体量为成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温度以39~41℃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⑷ 灌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你说的是哪种灌肠?
1.灌肠,灌肠是北京人爱吃的小吃,也是一种大众街头小吃。
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
怜。”老北京街头常有挑担小贩经营此食品。有记载:“粉灌猪肠要炸焦,铲铛筷碟一肩挑,特殊风味儿童买,穿过斜阳巷几条。
灌肠分两种:一种为大灌肠,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 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颇显特色。
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为最好。
2.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直接注入直肠、结肠 ,刺激结肠、直肠蠕动引起排便的方法。灌肠治疗最常用在直肠粪便嵌塞的病人 ,使粪质软化后容易排出。灌肠也可用于帮助生物反馈治疗的便秘病人 ,因为在建立这种排便行为之前 ,必需先将肛直肠内的粪块消除。灌肠方法是用一根管子插入肛门内 ,深入3~5厘米 , 然后将液体徐徐输入。灌肠治疗便秘不应长期使用 ,它是一种临时措施。采取灌肠的液体一般为生理盐水 ,温度控制在39~40℃为宜 ,有时也可用硫酸镁泻剂或矿物油如甘油 ,最好不用肥皂水 ,因为碱性水对肠黏膜有刺激作用。
短时的间断灌肠治疗对全身的影响不大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较好的通便方法 ,可用于急性便秘 ( 如急性粪嵌塞 )。有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刺激直肠 ,以达到重新建立直肠排便反射的作用 ,可用于一些便秘病人的早期治疗。灌肠疗法也是小儿便秘的基本治疗方法 ,常用于小儿特发性便秘或先天性巨结肠通便。对那些经饮食疗法、口服泻药等方法治疗仍无效的严重便秘病人 ,灌肠常常是被迫采取的最后通便手段。另外 ,经常灌肠可产生依赖性 ,应予注意。
长期使用灌肠通便对人体是有害的 ,特别是长期采用肥皂水灌肠时 ,可引起结肠炎 ,这与肥皂的碱性作用及长链脂肪酸的毒性有关。此外 ,与灌肠有关的并发症还包括过敏、腹泻和脱水 ,也有极少数死亡病案报道。因此 ,正确掌握灌肠的适应症及灌肠方法对病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3。蒙古民族一般把羊血浆灌入大肠,做成灌肠。食用时一般在肉汤里煮10-15分钟。蒙古人和西藏人还直接运用动物的活血。《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叙:"当情况紧急时,有一种紧急探马,这些探马,能够马不停蹄地连续奔驰十昼夜,既不举火也不进餐,只用马血维持生命,他们割断自已坐骑的一根血管,吮吸马的血充饥。" 从医学观点看来,血有高味觉性等益处。但不到紧急的时候,人们不常吸用活血。另一种灌肠加之薄层肉及肝等,拌以葱类和油盐等调料,煮之半小时后食用,此叫灌肠。
灌肠的工作一般都在现杀的羊皮上进行。因为羊皮光滑,肠子不易弄断。多数需二人合作。小肠下接盲肠(俗称苦肠),盲肠下接细肥肠。把细肥肠割掉,从割口处灌进水去,容量较大的盲肠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漏斗。灌满以后,一人不断用力挤压,水就流入小肠。一人用两手不断捋小肠,将粪便排在泔水桶里。如此再灌再排,直到把小肠基本洗净。再割一块肺子塞进小肠里,上面灌水并挤压排出,再用水涮一两次,就可以灌肠了。
从羊腔中舀在盆里的羊血,一般正好灌满它自己的肠肚。灌时,先用手把凝结的血块攥碎,搅进荞面或白面,加入切碎的漫肚、油、盐、调料、葱蒜等物。亦从割口处灌入,要灌得不可太满也不可太扁。小肠二三丈长,为煮食方便,可断为四、五部分,不撕掉外面连接肠壁的油脂。这些油脂有固定小肠的作用,灌时要注意摆顺不使扬子扭结。煮出时盘缠一团,一如腹中的自然状态。卧羊时节肠肚太多,一时吃不了,就灌好分成四五团冻起来,在来年清明时节煮食。
⑸ 在家灌肠的方法步骤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盘。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注意事项
(1)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如为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2)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禁忌证: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4)操作时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保护病人自尊心,并发防止受凉。(5)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钠水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备灌肠筒一套,肛管,血管钳,润滑剂,棉签。
(2)治疗盘外备卫生纸,橡胶或塑料单,治疗巾,弯盘,便盘,便盘巾,输液架,水温计,屏风。
(3)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ml~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1]
2.病人准备 了解灌肠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配合操作。
3.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屏风遮挡。
⑹ 灌肠点滴法的操作方法
临床上依其治疗目的之不同,中药灌肠法又有3种操作方法: 其目的是保留灌入药液,起到肛肠局部或全身性治疗作用。
1.让病人排净大便,或用清水灌肠,以利于药物吸收。
2.将灌肠筒依次接上橡皮管(上附开关夹)、玻璃接管和橡皮肛管。如用硬橡皮管头时可不用玻璃接管,而将硬橡皮管头直接接在橡皮管上即可。橡皮肛管和硬橡皮管头应煮沸消毒。
3.扭紧开关夹,将所用药液倒入灌肠筒内。
4.病人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双膝屈曲。臀部垫以雨布和治疗巾,露出肛门。臀部可略微抬高,以利保留药液。
5.在肛管头上涂润滑油,然后扭松开关夹,放出管内温度较低的液体并排除管内空气。用手腕触灌肠筒,如觉微温(以39~42℃为宜),即可捏紧肛管,轻缓地插入肛门内约10~15cm。漏斗韵高低要与臀部平齐而略高,使药液慢慢地灌入肠内。
6.药液流完后,立即捏紧导管,取下漏斗,然后慢慢将管从肛门内抽出并以纸包裹。
7.嘱病人留住灌入药液,不要随即排出。必要时可用手纸压肛门数分钟,以助病人保留药液。每次保留药液时间要在30分钟以上。
8.每次灌入药量要因人而宜。成人为200~300ml;小儿按年龄酌减,1岁以内用15~30ml,1~3岁用30~60ml,3岁以上用60~lOOml。每日2~3次,一般7~10天为1疗程,如病情需要,中间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急危重症,灵活掌握。 也称肛门点滴法,它是以类似点滴输液的方式将中药煎剂或中成药液体制剂(包括丸、散、膏、丹加水制备的溶液)由肛门注入直肠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中药保留灌肠法的一种改良用法。它较一般保留灌肠法病人不适感轻,注入药液量大,便于保留和吸收,疗效更确切,操作方法也不复杂,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1.和一般静脉输液的设备相同,唯针头换成导尿管。
2.药物制备按辨证论治要求或根据病情需要,将所选药物(中草药、中成药)制成治疗液体。中草药煎煮2次,纱布过滤混合分成2份(即2次用量);丸、散、膏、丹等成药用开水泡后取汁,纱布过滤;成药灌肠液进行加温后,装入滴瓶(开放式点滴瓶或葡萄糖瓶)中,调节药温至40℃以下。
3.嘱病人排净大便或用清水灌肠。
4.病人取侧卧位,也可仰卧、俯卧,垫高臀部lOcm。
5.排出输液管中的空气,选用12~16号导尿管,并在前端涂以润滑剂(甘油或液体石蜡),插入肛门内(成人10~20cm,小儿5~15cm),胶布固定,开始点滴。
6.根据病情调节滴速高热及津伤重症病人,点滴速度宜快,可80~110滴/分钟;气血两亏及其它慢性病人,点速宜慢,以30~70滴/分钟为宜;外感病人使用解表剂时,若已见微汗热退,可终止点滴,此乃中病即止之意。
7.根据病情调整药 目的是通过泻下,刺激肠蠕动,使粪便、肠内积气、邪毒等实邪排出体外,起帮助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同保留灌肠法2~4。
2.在肛管头上涂润滑油,然后扭松开关夹,放出管内温度较低的液体并排出管内空气。调节药温在37~39℃之间,把肛管缓慢插入肛门内约6~10cm,调节筒底高出床面约45cm,使药液缓慢流入肠内。
3.药液流完时,夹紧橡皮管,并迅速将肛管取出,同时用手纸抵住肛门,帮助病人保留药液5~10分钟。
4.嘱病人侧卧位,给予便盆让其排便。能走动者,可到厕所排便。
5.注意检查粪便的量、色、味,有无粘液、脓血和异物,必要时留标本化验。
6.每次灌入药量应因人而异,成人为800~1200ml;小儿酌减,1岁以内50~lOOml,1~3岁100~300ml,3岁以上300~600ml。具体用法、疗程当视病情需要灵活掌握。
⑺ 在家灌肠怎么做
(一)灌肠适应症和目的
1.一般性灌肠:刺激肠蠕动,软化及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常用1%肥皂水1000ml。小量灌肠用一、二、三灌肠剂(即由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水909ml配成)。
2.保留灌肠:用于给药,治疗肠道疾病或从直肠给患者营养剂或透析电解质液。3.清洁灌肠:用于清洁肠道检查脏器照像及肠道的手术前准备,常先用肥皂水灌肠,然后用清水清洁肠道。
(二)灌肠具体方法及步骤
1.向病人说明灌甩目的,取得病人使用,取左侧卧位,右腿屈曲向前,左腿伸直,将橡皮单和治疗巾放于病人臀下,避免污染床褥。灌肠液的温度在38℃左右为宜。
2.用凡士林润滑肛管头,排出管内气体。将肛管慢慢插入肛门达7~10cm后,逃走灌肠筒至离肛门高约50~60cm处,使溶液缓缓流入直肠。灌液量一般成人1000ml,儿童300~500ml。大约15分钟后灌肠注将流尽时,将肛管在近肛门处双折起来拔出。嘱病人排便。
3.一般便秘用小量不保留灌肠,催产用大量不保留灌肠。
4.补充营养及液体或给药时,用静脉输液器接在插入肠内的导管上即可。一般为40~50滴/分,滴后让病人仰卧以助吸收。
5.如为清洁灌肠,5~10分钟后排便,反复多次灌肠直至流出物无粪便为止。做保留灌肠时,事前要排便,垫高臀部10cm,灌入速度要慢。
⑻ 灌肠的方法和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盘。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注意事项
(1)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如为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2)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禁忌证: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4)操作时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保护病人自尊心,并发防止受凉。(5)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钠水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备灌肠筒一套,肛管,血管钳,润滑剂,棉签。
(2)治疗盘外备卫生纸,橡胶或塑料单,治疗巾,弯盘,便盘,便盘巾,输液架,水温计,屏风。
(3)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ml~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1]
2.病人准备 了解灌肠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配合操作。
3.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屏风遮挡。[2]
⑼ 小儿发烧如何灌肠(具体操作)
太可怕了吧?我都没听过呢。我家宝宝每次发烧都是喝糖盐开水就退烧了,还有用针管这么可怕的方法吗?三勺糖配半啤酒盖盐一瓶的开水,两瓶下去就搞定了,不至于要灌肠吧? 发高烧护理: 饮食为面条、软饭、小米粥、清蒸鱼之类少油清淡点儿的菜(发烧时别吃肉类蛋类而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多喝开水)。 发热伴腹泻呕吐时配口服糖盐补液如上(防脱水);(一岁左右4小时服500ML); 补充电解质(柑桔、香蕉——钾、钠;奶类豆浆——钙;米汤面食——镁); 发热伴咳嗽的要减少油腻不能吃鸡蛋和荤腥肉类,过多进食易引起呕吐。 无论什么发烧,很少超过41℃,超过这个温度就有可能是细菌性脑膜炎或者是败血症。一般发烧不会烧坏脑子,只有脑炎、脑膜炎才会对智能产生影响。脑细胞的高温耐受极限是4 1.6℃,超过这个极限脑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而变质,产生不可回复的损伤。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都不会超过41℃。发烧容易引起脱水,而脱水又更一步引起体温升高,所以退烧还是必要的。但发烧只是有些病症第一时间的表现,除了退烧,还应进一步查明引起高烧的原因,这才是最主要的,只有查清病因对症下药,发烧才会彻底痊愈。发烧时查找病因是医生的职责,但控制体温、预防高烧可能引起的大脑损伤,却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责任。体温低于39℃时多喂水多休息; 体温高于39℃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高热会使大脑皮层异常放电,可产生抽风或惊厥,故要在孩子体温为38.5℃时就给退烧药,药物对人体产生作用的时间为20~30分钟,若到39℃时才给药,那么等到药物产生作用时,体温早可能已经过了39℃甚至于已经到了41℃的高热极限,这就容易引起惊厥。高烧期间可暂不考虑孩子的食物摄入,而应该关心孩子的饮水量,因为体内水分的不充足可影响退烧的效果。 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无论是否退热,次日家长应尽可能带孩子去查清夜晚发热的原因。幼儿夜晚突然发高烧,家庭内可采取以下降温措施: 1.保持室内温度在21℃~23℃; 2.让患儿卧床休息,敞开包被或脱去过多的衣服; 3.给患儿频频喂冷开水或凉饮料,一晚250毫升; 4.如果测体温高于39℃,需用冷湿毛巾或冰袋为患儿进行额部冷敷,反复更换利于散热; 5.使用温水擦浴,将患儿置于比体温低4℃~6℃的温水中浸浴5~10分钟,然后用大毛巾将全身擦干并轻轻按摩皮肤至发红为止;还可用32℃~34℃的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给患儿洗澡,重点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整个擦浴时间10~15分钟,直至患儿体温降到38℃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