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量角的步骤
1、画出一个角。
(1)二年级测量角度方法扩展阅读:
量角器以画角度、量角度、画垂直线、平行线、测倾斜度、垂直度、水平度,可以当内外直角拐尺,打开、合拢,可当长短直尺还能较确直观读出,并画出规定尺寸的圆。
为弥补上述量具在使用上的单一性及携带和保管使用上的不方便。本产品具有结构简单、造型新颖独特,设计合理,在使用时十分灵活,并具有全面性的实用价值,实现了一器多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益。
B. 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量角器是一种画图用具,可以根据需要画出所要的角度。具体步骤如下:
1、点点重合,即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把量角器放在所画角的上面,然后找到角的顶点,使量角器的中心位置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角的一边和零刻度线重合。
特殊角的类别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零角:等于0°的角。
C. 测量角度的最简单方法
1)量规法,利用各种标准量规(如角度块规、角度样板、锥度量规和正弦尺等)与工件以着色观察或光隙观察,来确定工件的角度差值。2)分度法,利用各种基准分度盘(如度盘、磁盘、圆光栅和鼠牙盘等)转过的角度为标准角度,以测出工件角度的角度差值。
3)影象法,将工件上被测角度投影放大,与屏幕上预置的基准角度线对比,测出其误差值。4)全组合法,对于封闭圆周,且能整除2π的角度,可将该被测角与圆周角进行对比,再通过计算即可得出被测角。
D. 测量角度用什么方法
表中有两次测回 一个测回有两次半测回第一次:站在O点 读盘在左边,先瞄准A点 读数A左=0 05 30 再瞄准B点 读数B左=120 18 24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半测回
其值为:B左-A左=120 12 54 现在调整读盘(从盘左调到盘右) 先瞄准B点 读数B右=300 13 30 再瞄准A点 读数A右=180 05 42 完成另一次半测回 其值为:B右-A右=120 12 48 两次半测回做完就完成了一次测回 一测回值为两次半测回的平均值
第二次测回 算法同第一次只不过 B右-A右应该等于30 17 24 +360 0 0-270 04 24=120 12 54 这里要加一个360度
(4)二年级测量角度方法扩展阅读:
测定水平角或竖直角的工作。水平角是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所成的夹角。竖直角是一点到目标的方向线和一特定方向之间在同一竖直面内的夹角。通常以水平方向或天顶方向作为特定方向。水平方向和目标间的夹角称为高度角。天顶方向和目标方向间的夹角称为天顶距。角度的度量常用60分制和弧度制。
60分制即一周为360°、1°为60′、1′为60″。弧度制采用圆周角的2π分之一为1弧度。1弧度约等于57°17′45″。此外,军事上常用密位作量角的单位。为使1密位所对的弧长约略等于半径的1/1000,取圆周角的1/6000为1密位。角度测量主要使用经纬仪。
测角时安置经纬仪,使仪器中心与测站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利用照准部上的水准器整平仪器后,进行水平角或竖直角观测。
观测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采用测回法,对3个以上的方向采取方向观测法或全组合测角法。
测回法即用盘左(竖直度盘位于 望远镜左侧)、盘右(竖直度盘位于望远镜右侧)两个位置进行观测。用盘左观测时,分别照准左、右目标得到两个读数,两数之差为上半测回角值。为了消除部分仪器误差,倒转望远镜再用盘右观测,得到下半测回角值。取上、下两个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为一测回的角值。按精度要求可观测若干测回,取其平均值为最终的观测角值。
方向观测法是当有3个以上方向时,在上、下各半测回中依次对各方向进行观测,以求得各方向值,上、下两个半测回合为一测回,这种方法称为全圆测回法。按精度需要测若干测回,可得各方向观测值的平均值,所需角度值由相应方向值相减即得。
测回法;同时用正镜测量和倒镜测量测量一个未知角。
测回法适用于观测只有两个方向的单角。
这种方法要用盘左和盘右两个位置进行观测。观测时目镜朝向观测者,如果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左侧,称为盘左;如果位于右侧,则称为盘右。通常先以盘左位置测角,称为上半测回。两个半测回合在一起称为一测回。有时水平角需要观测数测回。
E. 测量小知识二年级(很简单的关于测量的知识~~~~~~~~~~)
1.很简单的关于测量的知识~~~~~~~~~~
专业回答
【1】西瓜10到15斤即为5~7.5kg。()本人去买的测得的,哎。。。3个西瓜 16元啊。
【2】鸡蛋(不包括双黄蛋)50-60克!超过肯定是公鸡生的。
【3】硬币(一元)7.85厘米周长,直径25mm,厚度为1.5mm。
方法一:需白纸一张、铅笔、刻度尺。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沿此直线滚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直线的起、始点的长度即是硬币的周长,将此值除以π,则得直径。
方法二:需三角尺两个、刻度尺一只。按图所示,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硬币的直径。
方法三:累积法 你用千分卡尺或者游标卡尺,测10枚一元硬币,平均值就是它的厚度。
【4】卧室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卧室的面积指的是建筑面积,包括墙的面积。(长*宽)
计算公式就是:长乘以宽 a*b=s
2.小学学过哪些测量知识,做过哪些有关测量的实验
《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要说还真算是少的:认识分米、毫米和千米;并感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对于孩子的知识技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能体会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
1千米: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5圈就是1000米,即1千米。
1米:张开孩子的双臂,把双手掌心相对,两个掌心之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米。
1分米:从手腕靠上的横纹到中指的第二节关节下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在尺子上也就是10厘米。
1厘米:1个中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1毫米:1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从米到毫米,我喜欢让孩子用身体来表示,我告诉孩子这就是你随身携带的度量长度的单位。这样是为了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便于孩子理解。(叙述的时候挺麻烦,但是让孩子们在比的时候很好操作的。)
2、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在课堂上,我交给了孩子“五指记忆法”来记住每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千米”这个单位最大,就用大拇指表示,依次就是米(食指),分米(中指),厘米(无名指),毫米(小拇指)。
大拇指和食指离得最远,所以千米和米的进率最大是1000;其他的相邻的两个手指的远近都比较小,所以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果,每隔一个手指,进率就要在10的后面填上一个0,变成了100。如果隔两个手指,再添上一个0,也就是1000。所以:
1千米=1000米(读音很相似,区别就是停顿的地方不一样)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练习题:
(1)3km=( )m 7dm=( )cm
500mm=( )cm 8dm=( )mm
(2)填>、6cm( )60mm 20cm( )2dm
比较时,先看单位:单位相同,直接比数的大小即可;单位不同,先吃“统一面”----先统一单位,一般情况下都是大化小,根据进率在数的后面直接添0就可以了。例如:6cm( )60mm,把6cm变成( )㎜为单位,因为进率是10 ,直接就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即60㎜,所以6cm( = )60mm
3、会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难点)
例如:一根香蕉长约25( ) 小红身高约137( )
李叔叔每时骑自行车约行18( ) 眼镜片厚约2( )
“千米”这个单位更抽象,孩子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领着孩子具体的感受1千米的长度。例如:用走一走的方法数一数大约走了多少步,1千米是从自己家大约到哪个位置的长度;再告诉孩子在表示较远的距离的时候用“千米”作单位,并且可以通过步行、自行车、汽车、飞机每时的速度,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4、能估测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测量物体长度前,都可以先让孩子进行一下估测。在估测的时候,孩子“随身携带的小尺子----两臂距离(1米)、一小拃(1分米)、一个手指的宽度(1厘米)”都会派上用场的。测量的时候,最容易判断测量方法的就是用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不够整厘米数的,根据要求用毫米或几厘米几毫米表示长度。
3.小学二年级测试题,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
小学二年级测试题,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首端,再看物体的末端对着几。
度尺是以长度单位为标准作刻度记号,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为1mm,一般规格的学生量程为10cm、15cm、20cm 。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
使用时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 正确使用刻度尺 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5)二年级测量角度方法扩展阅读:
使用的注意事项
1、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2、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3、读取结果 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无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4、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写上相应的单位。
参考资料:
搜狗网络-刻度尺
4.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测测量《铅笔有多长》课件
《铅笔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
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较小的各个长度单位。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本课时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再教学毫米,最后教学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设计思路: 1、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活动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 (1)看直尺、米尺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
(2)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如摸一摸1分钱硬币的厚度,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1毫米或是1分米。 (3)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
学生进行了观察直尺、寻找实物等感知长度的活动,这些感知对象的共同特点是长1分米或长1毫米。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
(4)和1米、1厘米建立结构性联系。1分米的长度介于1米和1厘米之间,比1米短、比1厘米长。
1毫米的长度比1厘米短得多。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在课程当中设计手指操,既能使学生放松心情,又能让学生通过手指的活动促进大脑的思维。
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3、课堂小结,除了总结当堂学习内容之外,教师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去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3、通过估算、测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具准备: 2枝铅笔(分别是6厘米3毫米和10厘米)、米尺、1枚一分硬币、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两个长度单位,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和厘米,分别用m和cm表示) 2、你说得真完整!谁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1米等于100厘米) 3、指名提问: 3米=( )厘米 500厘米=( )米 800厘米=( )米 4、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呢?大家都来比划一下! 5、同学们对已学知识掌握得很扎实,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二、探究新知 1、估算 (1)你能估计一下我这支铅笔有多长吗?(指名回答) (2)我想知道这支铅笔的精确长度,怎么办?(测量) 2、测量 (1)好办法!在测量之前,谁想提醒大家些什么?(指名回答) (2)听了这么多好建议,相信大家一定会量得很准确!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测量一下第一题中铅笔的长度。 (3)指名说答案(6厘米多3个小格)并到前面展示测量过程(投影) 3、认识毫米 (1)这位同学说6厘米多3个小格,3个小格是多少?一个小格又是多少?(1毫米) (2)没错,1个小格是1毫米,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mm来表示毫米。
(板书:毫米 mm)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是几毫米? (3)谁能用我们数出的结果说一个等式来表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师边听边板书:1cm=10mm) (4)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的物体有什么大约是1毫米?(指名回答) (5)出示1分硬币,感受1毫米。 (6)同桌之间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度。
4、手指操 好,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小小手吧! 5、认识分米 (1)你能估计一下我手中的这枝铅笔有多长吗?(教师把两枝铅笔放在一起)指名回答并说理由。 (2)答案很多,谁的对?请同学们赶快动手量一量作业纸上第二题中铅笔的长度! (3)汇报结果(10厘米)同意吗? (4)谁还可以用另一种长度单位来表示这枝铅笔的长度? (5)对,也可以说这枝铅笔长1分米,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dm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 dm) (6)谁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板书:1dm=10cm) (7)感知1分米的长度,请同学们在米尺中找一找1分米。
(8)指名说一说,从哪到哪是1分米? (9)只有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分米吗?还可以从哪里找到一分米?(指名回答) (10)同桌比划1分米的长(一人比划一人测量,然后再互换) 6、练习 (1)同学们光会比划还不行,我们还要会准确的画出线段。在画之前, 你想对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2)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按要求画一画,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3)投影汇报画线段的过程 7、游戏(确定长度) (1)教师比划长度,学生喊停 (2)学生按教师要求比划长度 (3)听指令做动作:伸右手、伸左手、摸耳朵、手背后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结: 今天我们有学习了2个长度单位,它们分别是(分米)和(毫米),我们还知道了分米用英文字母(dm)来表示,毫米用(mm)表示,而且我们也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下面。
5.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测量铅笔有多长微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活动流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教学反思:
6.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铅笔有多长电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金箍棒的变化贯穿始终,运用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使学生充分经历估计、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他们感到分米和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再通过自学,从尺子上找,找单位间关系,身上的尺子这样的过程初步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 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 结合具体内容向同学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那你能从哪找到有关我的信息?现在我们算认识了吗?从不认识到认识这就是一种?缘分,既然这么有缘,那我就给你看一个好玩的东西。(拿出金箍棒演示)好玩吗?好玩在哪里?师:现在请你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师:到底有多长?老师这里有一把1米长的尺子,我们请它来量一量。
先用金箍棒的一端对准尺子的零刻度,再看另一端所对准的刻度线,这是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刚好是?1米。师:估计地很准。
米是我们以前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m表示,我们还跟哪个长度单位也交过朋友呀?(厘米)用字母(cm)表示。那你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师:真厉害,谁能告诉我1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演示,食指指甲的宽)1米呢?(双手张开)师:多神奇呀,我们身上藏着大约1米和1厘米的尺子活动2【活动】探索实践,学习新知 1、认识分米(1)师:刚才同学们估计了金箍棒的长度,请注意观察,金箍棒要变啦。
现在它大约有多长?师:我们还是请米尺来量一量,大家瞧,这把尺子上的每一格都是1厘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厘米,2厘米师:照这样数下去,你们觉得怎么样?有什么好办法?(10厘米10厘米数)预设:对了,10厘米10厘米的数,这比1厘米1厘米地数可简单多了,真聪明。看来在测量较长的物体却还不到1米时,10厘米的尺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师:其实10厘米在数学上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什么呢?师:咱们先不着急下结论,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4页,翻看第一部分的内容,把你认为有可能的答案圈一圈,并举手示意。请学生回答,读一读智慧老人说的话。
师:对了,同学们真会学习,分米,用字母dm表示,在数学上我们就把10厘米称为1分米,所以我们说1dm=10cm 师: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从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从哪到哪是1分米。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真厉害,都找到了1分米。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把放大了的尺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1分米,0-10厘米是1分米。
师:请你仔细盯牢这条线段,现在是多长?你是怎么想的?(1-11厘米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师:你不仅会观察,还会解释,真厉害。那现在呢?(明确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师:通过找一分米,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不管你怎么找,找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金箍棒又开始变了,现在它有多长?(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现在呢?(2分米)为什么?谁来说。现在呢?(3分米、4分米、5分米)你又发现了什么?(0到几十厘米就是几分米)现在呢?(9分米)谁来说,仔细观察,你能告诉我1米里有几个1分米吗?所以我们说1米=10分米 师:说地真好,要想认识1分米,我们还要多角度了解它,想一想,我们的身上是不是也藏着大约1分米的尺子呢?师:同学们真厉害,现在请你用一分米的尺子估一估你的数学书较长的一条边,再量一量(26厘米),估一估较短的一条边,再量一量,再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2、认识毫米师:不足1厘米,到底是多少呢?师:你发现了什么?比厘米还小的单位可以用毫米。
师:真厉害,翻开书本34页第二部分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吧。师:你发现了什么?对了,1厘米里的1小格就是1毫米,又认识了一个新单位。
板书:毫米,mm师:1毫米到底有多大呢?咱们一起来认识它,请你从尺子上找出1毫米,和同桌说一说是从哪到哪。再找一段1毫米指一指。
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找一找。(1毫米,2毫米……5毫米)师:原来5毫米就是1厘米的?(一半)给你一段5毫米,你能画出1厘米的长度吗?那你能根据5毫米找到1毫米吗?5毫米里面有?(5个1毫米)师:现在是?(10毫米,就是1厘米)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师:我们手上是不是也藏着大约1毫米的尺子呢?师:大拇指的指甲厚度更接近1毫米,你看我们身上也藏有一毫米的尺子,多神奇呀。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那生活中都有哪些东西是1毫米的呢?一起来看看(图片展示)师:毫米是一个这样小的单位,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和宽时很少用到,但在测量物体的厚度时却总能见到它的身影。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又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现在你知道度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按从大到。
F. 测量角度的最简单方法
测量角度的最简单方法测量角度在地面上一点架设全站仪(或经纬仪)照准另两个方向测出方问值,由后一个方向值减去前一个方向值便得出角度值。
角度测量分为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水平角测量用于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竖直角测量用于间接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和点之间的距离。
测定水平角或竖直角的工作。水平角是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所成的夹角。竖直角是一点到目标的方向线和一特定方向之间在同一竖直面内的夹角。通常以水平方向或天顶方向作为特定方向。
水平方向和目标间的夹角称为高度角。天顶方向和目标方向间的夹角称为天顶距 。角度的度量常用60分制和弧度制 。60分制即一周为360°、1°为60′、1′为60″。弧度制采用圆周角的2π分之一为1弧度。1弧度约等于57°17′45″。
此外,军事上常用密位作量角的单位。为使1密位所对的弧长约略等于半径的1/1000,取圆周角的1/6000为1密位。角度测量主要使用经纬仪。测角时安置经纬仪,使仪器中心与测站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利用照准部上的水准器整平仪器后,进行水平角或竖直角观测。
G. 怎么测量角度是多少
方法一:尽可能张开你的手指,把手掌放在你要测量的角度的表面上。小指应位于底部,代表0°。拇指与小指的夹角为90°,小指与其他手指的夹角分别为30°、45°和60°。方法二:没有量角器可以借助三角尺画角,下面演示使用三角尺画角技巧:1、首先是最基本的,三角尺有两个,其中一个为60°、30°、90°;另一个为两个45°和一个90°,想要画出30°的角的话,拿出第一个三角尺。2、然后沿着第一个三角尺的30°角绘制两条直线即可得到一个30°的角,其他角画法一样。3、另外一副三角度不单单能够画出30°、45°、60°、90°,而且能够画出这三个角度中任意两个之和的角,如用一副三角板拼凑出一个70°的角(30°+45°)。4、这时沿着两个三角尺双角拼合处画出两条直线即可得到一个75°的角,其它角拼凑画法操作方法一样。方法三:一根定长的线(毛线,缝衣线等均可)在其一端栓上笔(粉笔,铅笔等均可),两只手左手拇指固定没有笔的与端,另一只手带动笔转动一圈即可。H. 角度测量的主要方法有
角度测量的两种方式:
一:测回法(注:当我们观测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采用这种方式)
我们要从竖直度盘位于望远镜左侧,竖直度盘位于望远镜右侧两个位置来进行观测,从左侧观测时,分别照准左,右目标得到两个读数,这两个读数之差为上半测回角值,再用同样的方式倒转望远镜再用盘右观测,得到下半测回角值,最后取上下两个半测回角值为角值。(注:为了消除部分可能存在的误差情况,可以按精度要求观测多次,最终取一个平均值)
二:全组合测角法(注:对三个方向以上的水平夹角采用这种方式)
我们需要每次取两个方向组成单角,将所有可能组成的单角分别采取测回法进行观测,各测站的测回数与方向数的乘积应近地等于一常数。
观测竖直角以望远镜十字丝的水平丝分别按照盘左以及盘右照准目标,读取竖直度盘读数为一测回,如果测站上有几个观测目标,先在盘左依次观测各目标,再再盘右相反顺序进行观测(注:读数前:必须严格使竖盘指标水准气泡居中)
I. 角度测量方法
角度测量法是分直接量法和间接量法两类:
①直接量法,将被测角度与具有标准角度的基准件相对比来确定其角度值。
②间接量法,角度和长度之间存在一定函数关系,直接测量相应的几个长度值,通过该函数关系,间接算出角度值。常用于某些复杂的工件中无法直接测量的角度的测量。
J. 二年级角怎么数角
关于二年级角怎么数角方法如下:角的初步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学生是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特别是验证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有一定的难度。我从角的特点,画角,活动角,数角的个数,验证直角,比较角的大小这些方面给孩子们介绍角。
验证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用直角三角板尺的直角验证。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的交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如果角的另一条边与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
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的直角内,这个角就是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的直角外,这个角就是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