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手工制作绣球
第一是做布壳--用浆糊把4层棉布平整地粘在一起,再把各种颜色的绸布粘在底布上,压成平而实的布壳;接着制叶瓣,一般来说,不论大小,靖西绣球的叶瓣都为12瓣一个球。
第二,在叶瓣上绣花。这一步最重要,一般是越小的绣球图案越简单,而越大的绣球图案越复杂、生动。相传有“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的说法。对于直径6厘米以下的绣球图案,旧街上每个妇女基本都能自己画。但直径在8厘米以上,如12厘米、20厘米乃至1米、2米的大绣球,该绣什么图案,图案上的色彩如何搭配,就一定要擅长画画的人先画出来,配好颜色,别人再照着临摹。
第三步是做三角梭形的球瓣瓣体。以前,绣球里面的填充物多用绿豆、粟米、棉花籽或谷壳,能使绣球有一定重量,适宜抛接;同时也隐喻将友谊和爱情的种子抛给对方,或表示爱情像绿豆一样长久常青。不知从何时起,旧州古街的绣球改用旧棉花来填充,后来因为不卫生、易潮,便改为不易吸水的木屑做填充物。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充实后的三角梭形瓣体叶尖对叶尖缝合成圆球,并缀上珠子、丝绸带等小饰物,一个精巧玲珑的绣球就做成了。
Ⅱ 怎么用纸制作一个绣球灯笼
绣球灯笼制作方法:
准备的材料:60张7cm红纸,一串中国结,手工胶水,以及镊子。
过程:
1.,三个方向对折留下折痕,打开。沿斜对角线对折,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再沿着之前的折痕把三角形的底角折向顶角,形成一个小正方形。
2.打开其中一个底角,沿着小正方形的边向内折。(小窍门是不要完全贴着正方形边折,留1mm左右空隙,否则由于纸张有厚度,折完后两面会不平)留下折痕后,从中间打开,沿着折痕往下压。将四边形的两个角向中间折,再沿着中间线向内对折。(表达起来好复杂,看图比较清楚哈哈~)
3.尖角做成千纸鹤的嘴。两边都做好后,在图片中阴影处涂上胶水。
4.将纸圈起,粘合,用镊子稍作固定。粘牢之后,调整一下花型。一朵花一共需要五个花瓣。
5.在花心周围涂上胶水,一瓣一瓣粘合。
6.一共做12朵花,做法虽然简单,但不断重复劳动,需要极大的耐心哦~
7.做完以后觉得花心有点空,决定装个花蕊。将红纸剪成细条状,卷起来,塞进中空处。
8 .以一朵花为顶,另五朵花分布在它的下方,每个结合处是三朵花粘合。做成两个半圆。
9.将中国结夹在两个半圆中间,再用胶水粘合。同样,必须记住,每个结合处都是三朵花粘合的。
绣球灯笼完成了!
Ⅲ 红绸绣球制作步骤
准备材料:彩带、针、线、剪刀
步骤:
1、把彩带、针线都备好。
Ⅳ 绣球薯圆的制作过程
1、红薯去皮,用盐水浸泡片刻,上笼蒸熟后用刀面压抿成泥,加少许盐待制。 2、将五丝拌匀后放盘内,用水将薯泥挤成乒乓球大的薯圆,放在五丝上来回滚动,使其粘满五丝,放在盘里蒸5分钟取出。 3、炒锅上火,放入熟猪油、精盐和少许水,烧开后用水淀粉勾芡,浇在薯圆上即成。
Ⅳ 绣球的做法 手工 步骤
用绸布或花布制成,直径5~6cm,内装细沙石,重150g。球心系着一条长90cm的绳子。绳子的尾端系着3片长4cm、宽0.5cm的布条,球下部缝上5片长5cm、宽0.5cm的布条为球穗,这样就制成了比赛用的绣球。比赛时需备5种不同颜色的绣球各3个。
制作流程编辑
1、浆布
2、裁剪
3、绘图
4、刺绣
5、缝合成球瓣
6、填充(填充料一般为木糠)
7、拼缝成绣球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
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
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
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少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现在,抛绣球仍然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宋朱辅《溪峦丛笑》载:“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
壮族绣球
绣球为广西壮族特有民俗,乃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
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
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绣球。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同时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则图形更为精美 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
广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礼。这些现象都象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之意。
今天,壮家的优秀儿女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广西曾做过超大绣球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同时为迎接港、澳回归分别制作直径达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绣球;为庆祝申奥成功,制作了直径达2.2米的超大型绣球;为迎接中国-东盟博览胜利召开,制作了直径2米以上的超大型绣球等等。
Ⅵ 手工绣球制作方法
第一步,利用彩色笔筒的底部圆形的形状,用铅笔沿着彩色笔筒底部画出圆形。
第二步,画出20个相同的圆形,用剪刀剪出来。
第三步,把圆形卡纸捏成底是等边三角形的立体图案,做20个这样的立体图案。
4
第四步,在折起部分的外侧贴上双面胶,每一个图形折起的部分都两两相邻粘贴好,最终二十个粘在一起就是下面这个图案。
5
第五步,在其他颜色的彩色卡纸上,画出相同的日月星辰图案,总共20个,剪下来。
6
第六步,把剪好的日月星辰图案用双面胶贴在绣球的20个面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