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车进气系统按测量方法分为哪两种
进气系统按进气测量方式不同可分为L型和D型
Ⅱ 测量的方法
1.根据测量条件分为
(1)等精度测量:用相同仪表与测量方法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2)不等精度测量: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 或在环境条件相差很大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2.根据被测量变化的快慢分为
(1)静态测量
(2)动态测量
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定义测量法:根据量的定义来确定该量的测量方法。
4.静态测量方法:确定可以认为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5.动态测量方法:确定随时间变化量值的瞬间量值的测定方法。
6.直接比较测量法:将被测量直接与已知其值的同种量相比较的测量方法。
7.微差测量法:将被测量与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较,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差值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1)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具有以下特征:
① 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对称性;
② 在一定测量条件下的有限测量值中,其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有界性;
③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单峰性;
④对同一量值进行多次测量,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测量次数n的增加趋向于零——抵偿性。(凡是具有抵偿性的误差原则上可以按随机误差来处理);
这种误差的特征符合正态分布
(2)随机误差的数字特征:如图所示:
(3)用测量的均值代替真值;
(4)有限次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不可能等于真值;
(5)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概率计算
当k=±1时, Pa=0.6827, 即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出现在-σ~+σ范围内的概率为68.27%, 而|v|>σ的概率为31.73%。出现在-3σ~+3σ范围内的概率是99.73%, 因此可以认为绝对值大于3σ的误差是不可能出现的, 通常把这个误差称为极限误差。 例题:见图所示:
(6)不等精度直接测量的权与误差
1.在不等精度测量时,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m组测量, 得到m组测量列(进行多次测量的一组数据称为一测量列)的测量结果及其误差, 它们不能同等看待。精度高的测量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将这种可靠性的大小称为“权”。
2.“权”可理解为各组测量结果相对的可信赖程度。 测量次数多, 测量方法完善, 测量仪表精度高, 测量的环境条件好, 测量人员的水平高, 则测量结果可靠, 其权也大。权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权用符号p表示, 有两种计算方法: ?
① 用各组测量列的测量次数n的比值表示, 并取测量次数较小的测量列的权为1,则有
p1∶p2∶…∶pm=n1∶n2∶…∶nm
② 用各组测量列的误差平方的倒数的比值表示, 并取误差较大的测量列的权为1, 则有
p1∶p2∶…∶pm=(1/σ1)^2:(1/σ2)^2:(1/σ3)^2:……(1/σm)^2 (1)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传感器、仪表不准确(刻度不准、放大关系不准确)②测量方法不完善(如仪表内阻未考虑)③安装不当④环境不合⑤操作不当;
(2)系统误差的判别
①实验对比法,例如一台测量仪表本身存在固定的系统误差,即使进行多次测量也不能发现,只有用更高一级精度的测量仪表测量时,才能发现这台测量仪表的系统误差;
②残余误差观察法(绘出先后次序排列的残差);
③准则检验法
马利科夫判据是将残余误差前后各半分两组, 若“Σvi前”与“Σvi后”之差明显不为零, 则可能含有线性系统误差。
阿贝检验法则检查残余误差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若偏离, 则可能存在变化的系统误差。将测量值的残余误差按测量顺序排列,且设A=v12+v22+…+vn2, B=(v1-v2)2+(v2-v3)2?+…+(vn-1-vn)2+(vn-v1)2。
若|B/2A-1|>1/n^1/2,则可能含有变化的系统误差。
(3)系统误差的消除
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已知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 未知系统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源根源
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措施
实时反馈修正 剔除坏值的几条原则:
(1)3σ准则(莱以达准则):如果一组测量数据中某个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绝对值|vi|>3σ时, 则该测量值为可疑值(坏值), 应剔除。
(2)肖维勒准则:假设多次重复测量所得n个测量值中, 某个测量值的残余误差|vi|>Zcσ,则剔除此数据。实用中Zc<3,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3σ准则的不足。
(3)格拉布斯准则:某个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绝对值|vi|>Gσ, 则判断此值中含有粗大误差, 应予剔除。 G值与重复测量次数n和置信概率Pa有关。
解题步骤:如图所示: (1)误差的合成:如图所示:
绝对误差的合成(例题):
用手动平衡电桥测量电阻RX。已知R1=100Ω, R2=1000Ω, RN=100Ω,各桥臂电阻的恒值系统误差分别为ΔR1=0.1Ω, ΔR2=0.5Ω, ΔRN=0.1Ω。求消除恒值系统误差后的RX.
(2)最小二乘法的应用:
推导过程,如图册所示:
最小二乘法应用例子:如图册所示:
5.用经验公式拟合实验数据——回归分析
用经验公式拟合实验数据,工程上把这种方法称为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就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反映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经验公式,也称回归方程。
数理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都可以!
Ⅳ 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你在哪里找的130kg的秤,一般都是150kg的啊。你可能没有搞清楚GRR真正研究的内容。你既然是测量6kg的物品,他就有一个允许误差,就是你说的公差,你就找该产品均匀分布在公差内的10pcs产品就行了。据我所知,电子秤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是非常好的,一般做MSA分析,可考虑稳定性、或偏移等
Ⅳ 主动式测量系统与被动式测量系统各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麻烦各举例说明一下,谢谢。
(1)主动式测量系统 它的构成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这种测量系统的特点是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从外部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
例如在测量阻抗元件的阻抗值时,必须向阻抗元件施加以电压,供给一定的电能。
(2)被动式测量系统 它的构成原理框图如图所示,被动式测量系统的特点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从外部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例如电压、电流、温度测量、飞机所用的空对空导弹的红外(热源)探测跟踪系统就属于被动式测量系统。
Ⅵ win7系统完整性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如下:
1、按win+r,输入cmd,点击确定;
2、提示符后输入sfc/?,按下回车,可参看该命令参数;
Ⅶ 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
【】对照试验,可以检查系统误差
【】空白试验,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校正仪器,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校正方法,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Ⅷ 测量按测量方式分类和按测量方法分类分别可分为哪些
按测量方式可分:
1、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量与其他实测量进行一定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量值得测量。
2、间接测量: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
3、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直接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如接触式三坐标等)。
4、非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之间没有机械的测力存在(如光学投影仪、气动量仪测量和影像测量仪等)。
5、组合测量:如果被测量有多个,虽然被测量(未知量)与某种中间量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但由于函数式有多个未知量,对中间量的一次测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测量的值。这时可以通过改变测量条件来获得某些可测量的不同组合,然后测出这些组合的数值,解联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测量。
6、比较测量:比较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的同类度量器在比较器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被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高准确度的测量。
按测量方法可分:
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定义测量法:根据量的定义来确定该量的测量方法。
4、静态测量方法:确定可以认为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5、动态测量方法:确定随时间变化量值的瞬间量值的测定方法。
6、直接比较测量法:将被测量直接与已知其值的同种量相比较的测量方法。
7、微差测量法:将被测量与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较,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差值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准则检验法
马利科夫判据是将残余误差前后各半分两组, 若“Σvi前”与“Σvi后”之差明显不为零, 则可能含有线性系统误差。
阿贝检验法则检查残余误差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若偏离, 则可能存在变化的系统误差。将测量值的残余误差按测量顺序排列,且设A=v12+v22+…+vn2, B=(v1-v2)2+(v2-v3)2?+…+(vn-1-vn)2+(vn-v1)2。
若|B/2A-1|>1/n^1/2,则可能含有变化的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消除:
1、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已知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 未知系统误差
2、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源
3、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措施
4、实时反馈修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测量方法
Ⅸ 测量按测量方式分类和按测量方法分类分别可分为哪些
测量按测量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组合测量、比较测量。按测量方法分类可分为、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定义测量法、静态测量方法、动态测量方法、直接比较测量法、微差测量法。
根据测量条件分为等精度测量:用相同仪表与测量方法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不等精度测量: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在环境条件相差很大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9)系统与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测量方法的分类
1、按是否直接测量被测参数,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2、按量具量仪的读数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测尺寸的数值,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3、按被测表面与量具量仪的测量头是否接触,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4、按一次测量参数的多少,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5、按测量在加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6、按被测零件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测量要素
1、测量的客体即测量对象
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面积、形状、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由于几何量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形状又各式各样,因此对于他们的特性,被测参数的定义,以及标准等都必须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进行测量。
2、计量单位
我国国务院于1977年5月27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第三条规定中重申:“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采用国际单位制。”1984年2月27日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
在长度计量中单位为米(m),其他常用单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在角度测量中以度、分、秒为单位。
3、测量方法
指在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对几何量的测量而言,则是根据被测参数的特点,如公差值、大小、轻重、材质、数量等,并分析研究该参数与其他参数的关系,最后确定对该参数如何进行测量的操作方法。
4、测量的准确度
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任何测量过程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误差大说明测量结果离真值远,准确度低。因此,准确度和误差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由于存在测量误差,任何测量结果都是以一近似值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