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程审计流程是什么
一、工程项目的前期审计
工程项目前期审计,主要是对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及施工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及早发现矛盾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为后续工程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1、首先审查《工程承包合同》:是否签订了项目承包合同,合同双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的履约能力,内容是否合规完整;权、责、利划分是否明确。如有分包工程,还应审查《工程分包合同》。
2、审查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先进,现场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的配置能否满足需要,指挥部的设置、定员、人员素质能否符合管理要求,达到精干高效、结构合理。
3、工程预算编制审查:是否编制了工程项目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资金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内容是否完整,预算定额是否合理。
4、对内控制度建立的审查:是否建立工程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项制度是否完善、严密。
二、工程施工过程审计
工程施工过程审计或称中期审计,主要围绕成本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事中监督,发现并纠正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工程成本管理审查:通过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等构成成本五大要素的逐一审查,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和建议。
(1)人工费的审查:审查工时统计资料是否真实、准确,是否按劳动定额核算人工费,工资、奖金是否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有无不按规定多发工资,巧立名目发奖金,有无违反规定将其他费用列人人工费,使人工费超支加大。
(2)材料费审查:材料费是工程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了材料支出,就有效控制了成本。审查材料物资消耗是否按定额控制,实行限额发料,材料实际消耗与预算定额的差额是否合理,材料的采购、管理、消耗手续是否齐备,有无损失浪费现象,余料是否盘点,料差和周转材料是否按规定分摊。
(3)机械使用费的审查:机械台班统计资料是否完整、真实,机械使用是否充分,有无因操作失误而造成机使费超耗浪费,费用分摊是否准确、合理。
(4)直接费和间接费的审查:审查直接费、间接费的开支是否有严格控制,有无违反规定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乱挤乱列成本的现象,费用摊销是否合理。
2、安全、质量、工期的审查:审查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存在只抓进度而放松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有无违规操作而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
3、内控制度的审查:审查各项内控制度是否贯彻实施,有无流于形式而造成管理失控,对分包工程是否进行有效管理,是否存在只包不管或以包代管现象,有无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返工窝工等现象,影响工期和效益。
4、对工程结算、会计核算的审计:工程价款收入支出是否真实,工程结算是否符合规定,验工计价是否及时,手续资料是否完备,有无拖欠工程款现象,成本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
三、工程项目终结审计
终结审计主要侧重于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效益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进行审计,从而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绩效作出评价。
1、对完工后的各项资产进行清查、核实,防止资产流失。
2、审查是否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有无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3、工程是否按期交工,并办理了竣工结算,财务决策是否符合规定。
4,工程期间有无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并分析原因责任。
5、是否按国家规定及时全部交纳了各种税金,有无拖、漏、少缴行为。
(1)项目审计步骤和方法扩展阅读
工程审计方法
一、看图法。
即看图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审定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基建工程决算审计,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地看清所有的施工图纸,才能全面准确无误地计算审定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有的建筑识图知识,不仅要看建筑施工图,而且要看结构施工图和竣工图;不仅要看水电平面图,而且要看水电系统图;不仅要将每一张图纸看懂吃透,而且要将所有的图纸综合分析。
二、观察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建筑现场,对审计事项进行实地观察,调查了解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发现疑点,验证事实,核实实际工程量,审定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
三、询问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参与基建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当事人、知情人或施工单位施工员、预算员、知情者,以证实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方法。
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获得的审计线索有可能引出有力的审计证据,揭露事实的真相。所以询问法也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调查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以查证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方法。如对水电主材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对基建工程量进行调查走访等。调查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五、开挖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会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与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到建筑现场,对有疑点的隐蔽工程进行挖开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方法。开挖法比较直接,容易验证出问题的真假,但工作量大,所以一般实行抽样定点的方式。
六、分析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运用各种系统方法,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离和分类,然后综合分析,发现疑点,揭露问题的方法。
七、测量法。
即审计人员深入建筑现场,对照施工图纸,实地测量有关工程量(如门窗洞口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宽高等),计量有关器材物质数量(如配电箱数量、灯具数量、水暖器材的数量等),确定核实基建工程决算工程量与造价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审计方法。
八、核对法。
指在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中用一种记录或资料同另一种记录或资料进行查对,用相互验证和复核的手段,验证基建工程决算工程量与造价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
㈡ 审计的流程和具体方法 (具体 具体 具体)
我考过了CPA的审计,用专业语言说一下吧,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对公司整体层面及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设计是否合理及是否执行等情况进行了解
3.基于上诉风险的了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4.基于上述风险的评价,制定审计计划
5.根据审计计划,执行控制测试
6.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制定实质性测试的具体计划
7.执行具体的实质性测试
8.完成现场审计,并就初步审计情况与公司的管理层、治理层进行沟通
9.完成审计报告草样
10.内部3级审核程序
11.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如被审计单位同意改征求意见稿,签字盖章确认,并同时签署一系列声明书
12.发出审计报告
㈢ 工程审计流程,具体步骤
一、资料收集、审前调查
1、接收:对被审计单位送达的资料应填写审计资料交接清
2、登记:对被审计单位送达的审计资料进行登记(项目名称、送达时间、联系人及电话、送审金额、初审情况等);
3、调查:由审计组长将项目情况进行审前调查,填写项目信息表,并做好审前调查报告或记录。
二、审计准备
1、主审制定审计方案(可采取表格式或文本式);
2、主审负责草拟审计通知书(含承诺书、提供资料清单、审计公示、廉洁反馈单);
三、审计实施:
1、对组织审计的项目,由工程主审负责对审计程序、质量、进度等进行跟踪检查;
2、外聘人员在与施工单位核对前应将初审情况告知工程主审,由工程主审与被审计单位联系并在审计局指定地点进行核对,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测量的,应将测量结果形成书面勘察记录;
3、对审计异议问题,科室负责人召集审计组商议,并请分管领导一并参加,形成一致意见的均应形成业务会议纪要;与建设、施工等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的,应形成协调会议纪
4、工程核定单经登记后,由审核人签字,建设、施工单位签字盖章(一式五份)后,送审计局,复核、批准、盖章后生效。建设、施工单位各执壹份,主审留档两份,其余交科室专人留存。工程审核明细一式三份,审计、建设、施工单位各执一份。
5、一般项目在接到报审之日起个月内完成,大型项目或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延长审计期限,但应将延长理由告知被审计单位。
6、外聘人员负责编写工程审核情况报告、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
7、工程复核负责对工程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
8、工程审核人负责将工程结算审核结果进行汇总,编写工程结算审核情况报告递交审计主审,内容应反映:工程概况、建设单位送审情况,业主、监理初审情况,审核内容、依据、方法及结果,主要核减情况、甲供材料及水电费等扣除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建议等。
9、主审将工程审计资料整理后,除存档资料(施工单位送审结算汇总表、初审结果、资料交接清单及审计形成的资料等)留主审外,退还建设单位的资料(竣工资料、图纸等)与之办理相关手续;
10、财务审计负责编写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11、审计组长负责项目一级复核。
㈣ 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
1、确定审计对象:一般审计单位是公司、或者是某一个部门;在选择审计对象的过程中,要客观公正,用可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
2、确定审计时长:通常不要短于一年;期间过短,审计单位业务量太少,审计效果会大打折扣;期间过长,会影响审计的时效性。
3、确定审计时间:常规审计时要尽量避开被审计对象特殊时间,比如:月底业绩冲刺、工商税务检查、月末结账等等,会影响审计的效率;
4、确定审计范围:一般需要从主要业务,历史财务数据、上级的特别指示和以前审计资料,初步确定审计范围。
5、确定人员安排:安排专业人员
6、确定费用预算:预计要花多少钱,通常包括差旅费(交通、住宿)以及审计人员的奖金津贴。
拓展资料:
所谓审计计划(Audit Plan),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审计计划的类型
1、总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时间、费用在新准则里换了个新名词叫审计资源,注册会计师必须明白审计资源是多少、如何分配这些审计资源、审计资源还包括审计人员。
(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风险的评估。审计风险包括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这里说的是客观风险。客观风险与审计证据数量同向变动。主观风险与审计证据数量是反向关系。
(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
(8)其他有关内容。
2、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体现的。
具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1)审计目标。(2)审计程序。(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5)其他有关内容。
审计计划的原则
1. 审计计划应当贯彻于审计全过程
2. 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其他关键成员应当参与审计计划工作
3.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确定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的重要事项
4. 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进行适当评估
5. 审计计划的简繁程度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和预定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
㈤ 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
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
内部审计五大流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和成果运用。审计方法不仅仅是取证方法,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审计人员与被审人员都有各自的心态表现,审计人员应及时掌握被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恰当运用审计方法,以便能做好审计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审前准备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该关注的因素。
单位组织年度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问题;单位组织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具体审计项目先后顺序安排;审计资源(人员数量、审计耗时与审计经费)的合理分配;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2 项目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小组构成;审计时间分配;专家与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等。
3 审计前的调查内容。
经营活动情况;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重要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结论、建议及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上次外部审计意见等。
4 审计方案的内容。
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执行人及执行日期等。
5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必要协助;审计小组名单;审计机构及负责人签章和签发日期。(附件包括:被审计单位承诺书、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清单、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二、审计实施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测试与有效性测试。
健全性测试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全面、制衡、成本效益、权责利对称);控制环节是否设置齐全;关键控制点是否存在;控制强点与控制弱点。
有效性测试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多余和不必要的控制;关键控制点是否发挥作用;内部控制目标是否达到。
控制测试方法有:询问相关人员;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重新执行有关内部控制(穿行测试);功能测试。
穿行测试(waIk-through test):检查一项业务从头至尾的处理情况,以确认控制程序是否认真执行。一般采用顺查法。从凭证开始查到登记入账为止。
功能测试:查明制度执行是否发挥了控制作用,还要进行功能分析。注意是否存在多余制度(不经济、无效率、管理混乱)。
2 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内容包括业务活动效益性测试和财务收支合法性测试。测试种类有分析性程序、交易测试、余额测试和列报测试。测试方法是:询问、观察、检查、监盘、函证、分析、计算。
实质性测试中关于重要性原则判断的考虑:
(1)绝对数。把某一特定金额作为重要性水平,而不考虑经营规模或业务量的大小。
(2)以错报金额占相关账户金额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3)以错报金额占利润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4)以错报金额占资产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5)错报的性质(违法、舞弊)而不考虑金额大小。
3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日志。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业务的具体记录,其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事项名称;审计事项期间i审计事项描述与结果记录;审计结论;执行人姓名与执行日期;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与复核意见;索引号及页次;审计标识。审计工作底稿应实行多层次复核。
审计日志是审计人员行为的过程记录,其内容包括:审计事项名称;实施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4 中期审计报告。
中期审计报告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要问题。及时传达给高层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以便他们迅速采取行动,纠正失误,减少损失。中期报告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可以是正式报送也可以是非正式报送,非常灵活。
三、审计报告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基本要素包括:标题、收件人、正文、附件、签章和报告日期。正文内容有: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等。附件包括对审计过程和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报告重点说明:披露发现的情况,说明在什么方面出问题;对发现的情况进行描述。说明为什么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说明应采取什么整改措施;反映被审计单位意见与行动计划。
审计报告基本类型:一是满意(肯定、积极)审计意见;二是大致满意但有例外的审计意见;三是不满意(否定、消极)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修订路径:
审计报告草稿→审计人员修订→审计组长修订→部门经理修订→审计经理修订→被审计单位提出意见→领导审核→正式定稿以待发送。
2 审计交流。
审计交流包括:征求反馈意见、审计建议、审计整改、审计决定等。审计交流对事不对人,围绕问题开展细致、深入的交流。
四、后续审计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后续审计中的三方职责。
审计人员职责:对被审计单位给予充分尊重,不把具体纠正措施强加给被审计单位;采取合适的方法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是否采取了恰当的行动;向高层管理者报告其后续审计中的判断和评价;实施后续审计时尽量避免对被审计单位正常业务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职责:配合、协助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工作;对审计报告作出及时、全面的回复并对报告中提到的缺陷采取切实有效而持续的纠正措施:向审计人员和高层管理者汇报纠正行动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在纠正方法上的不同意见;选择最恰当的纠正方法。
高级管理层职责:监控后续审计过程,鼓励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作出回复;评审被审计单位的纠正措施。考虑其充分性和有效性;避免干涉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工作。
2 制定后续审计政策。
后续审计政策的制定必须做到:表明政策中的各项声明均得到企业最高权力层支持并以书面形式载明;政策应发给所有管理层的主管;要求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限内对审计人员的发现和建议作出书面回复;要列示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和高级管理在后续审计中的职责。
3 后续审计工作底稿。
后续审计工作底稿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回复;与被审计单位就回复中提到的纠正措施、存在缺陷进行探讨的回函:报告专递信和讨论有关审计报告事项的信函复印件;后续审计会议、电话备忘录以及文件审查、计算的书面资料;发送给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信件、备忘录。
4 后续审计报告。
后续审计报告一般包括:审计目的;以前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和建议;纠正措施;审查结果;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后续审计发现;后续审计评价。
5 扩散审计。
扩散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部门是否也存在相同问题开展的审计工作,检查其是否也开展了同步后续审计。
五、成果运用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建立完善的审计公告与通报制度。积极争取高级管理层和各个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审计结果公告与通报工作必须加强。立项必审,审计必纠,结果必告。责任必纠。建立纠错机制和制度,审计一个项目,完善一项制度,教育一批干部。审计政策建议能够得到适当管理层的肯定、采纳和应用,形成制度和政策,以达到防弊、兴利与增值的目的。
审计成果运用的具体体现:组织内部高层管理者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批示;职能部门对审计建议的采纳;相关责任人的移送处理。
审计成果运用=高层批示+部门采纳+移送处理+建立健全政策与制度=防弊、兴利、增值。
六、主要审计方法的运用
传统审计方法往往被认为是审计取证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询问、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其实这是片面的,审计方法是一个体系,包括书面资料审阅方法、客观实物证实方法、审计调查方法、分析判断方法、审计沟通方法、审计写作方法与制度设方法等。
(一)书面资料审阅方法
1 核对法。核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数量、日期、金额等)、核对凭证与账簿(日期、会计科目、金额、方向等)、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核对账簿与报表、核对报表与报表。
2 审阅法。审阅会计资料完整、齐全、正确;审阅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合理。
3 复算法。小计、合计、乘积、余额,通过复算发现差错。
4 比较法。实际与计划比较、本期与前期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差异。
5 财务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账户分析法与账龄分析法。
(二)客观实物证实方法
1 盘点法。采取恰当的盘存方式,包括突击式盘点(现金和贵重物品)与预告式盘点(一般物资);选择合适的盘点时间,在营业或工作开始之时与之后;健全有关手续,明确有关责任。
2 调节法。通过调节确认结账日财产实物的实存数。
3 鉴定法。聘请信誉好有影响力的专家,对专业事项进行鉴定。
(三)审计调查方法
1 观察法(账外信息法)。观察法是“跳出”会计资料,从“账外”捕捉信息的审计调查方法。该方法没有固定格式,应处处留心,见机行事。灵活多样。
2 询问法。审计工作要创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审计人员要面带微笑,语言甜美。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是由管理引起的,而管理的缺陷既有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原因。也有具体实施人员的原因。审计人员最好的办法是引导被审计人自己分析、自己找缺点,避免主观假设、仓促下结论,要充分体会被审计人的意图、目的和困难,客观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淡化双方的对立情绪,在感情上与被审计人产生共鸣。提问时应注意技巧,善于倾听、耐心倾听。
3 函证法。函证对象的选择主要关注关联方、往来单位、银行、账户余额大小,加强函证过程的控制。
4 审计会议法。参加人员包括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纪检、监察人员,被审计当事人和代表群众。加强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三维立体的会议沟通。
5 问卷调查法。问卷涉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调查,注重对各部门、各环节风险因素的调查。
6 现场走访。询问+观察=现场走访。了解业务细节。列出访谈提纲。避免录音,创造相互信任的气氛。
(四)审计分析判断方法
审计是一种高智商的工作,经常要运用取证、判断、推理来核定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审计与被审计之间是一种智慧的较量。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行为所做的估计、断定或选择。审计判断具有目标性、主观性、经验性、风险性和连续性。
审计判断的方法主要有:
1 直觉判断法。直接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当前需要判断的事项作出分析和推论。是建立在审计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2 比较判断法。比较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类比的原理,把需要判断的项目与类似的项目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其差异的判断方法。
3 归纳判断。归纳判断是从个别特殊事件中推出一般结论的审计判断方法。现代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抽样,从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4 演绎判断。演绎判断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从一般法律法规、会计原则和审计准则的要求,针对具体经济业务推断出具体业务是否合法、公允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判断方法。
(五)审计沟通方法
1 按照沟通环节可以分为:
事前沟通包括下发审计通知书、张贴审计告示、座谈会等;事中沟通包括个别谈话、资料交流、意见交流等;事后沟通包括结果沟通、审计报告意见征求、管理建议书、审计决定书、审计通报等。
2 按照沟通方式可以分为:
口头沟通有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书面沟通有问卷调查、审计通知书、内外审计协调报告、管理建议书、审计报告等。
3 沟通主要类型有:
语言沟通(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非语言沟通(肢体行为、眼神与动作)、人员沟通(审计人员与相关人员沟通,主要方式是倾听)、组织沟通(审计部门与上、下、左、右、内、外等部门沟通)。
(六)审计写作方法
1 运用主动语态。例如:“审计决定没有被管理当局执行”改为“管理当局没有执行审计决定”。
2 运用通俗语言。例如:“采购部门把业务上的低效率归咎于因预算资金欠缺而造成的人员缺乏。”改为“采购部门认为。由于雇不起采购员,他们完不成采购任务。”
3 语句和段落要短小。例如:“这些金额,即招待费、礼品费用、其他服务成本是可以免除的。”改为“这些金额是可以免除的,包括招待费、礼品费用、其他服务成本。”
4 尽可能使用图表以增强趣味性、可读性和灵活性。
(七)制度建设方法(约束与激励)
1 预防性控制制度。
预防性制度是事前控制,把错误与舞弊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授权批准、职责分离、双重控制、付款前审核、招标投标。
2 检查性控制制度。
检查性制度是事中控制,把已经发生和存在的错误检查出来。例如:实物盘点、实地观察、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相关单据核对、预算执行控制、成本控制。
3 纠正性控制制度。
纠正性制度是事后控制。把由检查性控制揭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控制。例如:考核与奖惩。
4 补偿性控制制度。
补偿性制度也是事前控制,是针对某些控制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补偿性控制的目的是要排除损失、错误和舞弊。例如:岗位轮换、不定期盘点、突击检查等。
5 指导性控制制度。
预防性制度、检查性制度和纠正性制度是为了预防、检查和纠正不利的结果。指导性控制是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而采取的控制,主要由管理层进行。
七、被审计人员心态剖析
(一)配合心态(服从心态)
热情接待,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提供资料,全面、真实回答。服从审计结论。
(二)双重心态
表面积极,过度热情,态度和蔼,展示清白,背后设法抵制各种审计。
(三)规避心态(抵触心态、对抗心态)
不主动配合,不理不睬;不提供资料,不配合,不回答问题;避重就轻,百般抵赖;推卸责任,对抗到底。
(四)防范心态
认为审计是挑毛病、专门挑刺的行为,查出问题会影响单位声誉、影响领导个人发展前途,因此对审计人员不信任,心存防范。
(五)应付心态
对待审计既不积极配合,也不阻挠反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不冷不热,听之任之,任其审计,应付了事。
(六)厌烦心态
被审计单位业务繁忙。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和审计,对审计产生厌烦心态,因而不积极配合。
(七)干扰心态
转移、隐藏非法资产;拖延、拒绝执行审计决定;人情沟通、权力介入、利益交换;对审计结论提出不恰当质疑。
(八)从众心态
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整改意见持观望态度。“同类型问题,其他部门怎样整改我们也效仿。”
(九)侥幸心态
总认为自己可能不被审计到,即使抽查到了。也不一定就查出问题;即使查出问题,也不一定处理和追究责任。
八、审计人员心态剖析
(一)冲动心态
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了如指掌。热切期待,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心情激动。
(二)畏难心态
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预期艰难,被审计单位阻力大,心理压力大,对自己的审计能力产生怀疑。
(三)拖延心态
鉴于审计对象与审计环境的复杂性,审计人员难以自拔。不知所措。审计人员出于审计责任考虑,往往拖延时间。
(四)速成心态
审计人员对面对熟悉的审计项目急于求成,厌烦急躁,单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判断,不注意变化了的新情况。
(五)对抗心态
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在面对重大实质问题和原则问题时,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形成对立情绪,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六)批判心态
对待任何被审计事项,总是以批判眼光看待。总认为不真实、不合法;总认为被审计人员在欺骗,没有提供全部真实资料。
(七)放松心态
审计取证结束,问题已经查清,大功已经告成。不考虑审计结论的沟通,不考虑审计报告的写作和处理意见的提交。万事大吉,彻底放松。
(八)恐惧心态
由于审计项目给审计人员自身带来的人身安全、职位升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恐惧。
(九)忧虑心态
对待查出的问题,能认真分析单位组织存在的风险,忧虑重重,责任心强,先天下之忧,考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与制度问题。
审计人员应该及时掌握被审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做好审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