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地籍测量的方法:按设备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着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有关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图示汇于图上的技术性工作。
⑵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是实验法对吗
教科书第12册112页-113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1题。
【知识要点】
⒈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收集数据时需要及时进行记录,记录数据可采用画“√”或画“正”字等方法,以提高效率;
整理数据的方法:一是分类整理,二是分段整理。
⒉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便于对数量的多少直接进行比较
折线统计图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并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便于反映数量发展变化的趋势
扇形统计图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相应的扇形面积表示各有关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便于呈现总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明确收集、记录、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3、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建议
复习统计的知识围绕书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讨论。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对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不仅要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练习与实践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并说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用统计图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三、知识链接
⒈条形统计图(教科书三上、三下、四上)
⒉平均数(教科书三下)
⒊折线统计图(教科书四下)
⒋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教科书五上)
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科书五下)
⒍扇形统计图(教科书六下)
四、教学过程
⒈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⑴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⑵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⑶出示填空题。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⑶ 为什么说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
科学方法包括:分类、测量、观察、实验、推理、统计、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也即科学研究是如何运作的。
分类法是根据事物的种类、等级或者性质,对其分门别类,使复杂无序的事物系统化,从而达到更好地认识和区分客观世界的一种科学方法。
⑷ 目前有哪些常用工程测量信息采集方法
目前采集测量数据可以通过系统自动收集,也可以通过人工收集。
通过系统收集数据是非常便捷的,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到数据,并且能够根据你的需要生成数据报告,支持以各种格式导出。
⑸ 什么是测量.测量的主要有几个测量方法
测量这个概念太广了。仅测绘学就分,大地测量,海洋测绘,工程测量,房产测量,等等。测绘学里还包含了摄影测量,遥感,还有地图制图。。。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目的,测绘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要求也不一样。
要量测某量的大小,就需要相应的度量单位,通常测量里用到的有长度,角度,面积。亦也有温度,重量,时间等等。
测量应用的领域太广泛,测量方法实在很多,总的来说,测量方法依据相关规范,得出的结果经过统一认识,认可就行。
举几个常用测量方法,距离测量,角度测量,视距测量,,,水准测量。
⑹ 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统计数据收集方法:直接观察法、采访法(又分为面访式、电话式、自填式)、通讯法、网络调查法、卫星遥感法。
1、直接观察法
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 计量和登记以取得资料的方法。调查人员对所观察的事件或行为不加以控制或干涉,能够在被调查者不察觉的情况下获得资料。
2、采访法
面访式:个别深度访谈。
一次只有一名受访者参加、针对特殊问题的调查。
适合于较隐秘的问题,如个人隐私问题;或较敏感的问题。
统计数据
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统计数据是对现象进行测量的结果。比如, 对经济活动总量的测量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对股票价格变动水平的测量可以得到股票价格指数的数据;对人口性别的测量可以得到男或女这样的数据。
⑺ 初中数学中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直接方法:直接观察、数数、测量、调查、实验等获得数据。
间接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利用互联网查询等方法获得数据。
你干什么用?
⑻ 数据收集的四种常见方式
数据收集的四种常见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考查、试验,几种方法各有各的又是和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四是实验。实验设计数据是四种方法中最耗时间的一种,因为它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来得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无数次的失败。但是实验得到的数据是最准确的,而且可能会推动某个行业的进步。所以,实验收集数据的优点是数据的准确性很高,而他的缺点就是未知性很大,不管实验的周期还是实验的结果都是不确定性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收集数据越来越容易,而大家也应该更注重于保护和利用数据。
⑼ 测量跳远成绩时,使用哪种收集数据的方法测量出的成绩属于哪种类型的数据
等比型数据。
⑽ 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是( )法,( )法,( )法,
‘正’字统计法 抽样 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