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测量蛋白有哪些方法

测量蛋白有哪些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22 03:45:25

㈠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1、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3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即: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16%。

2、紫外吸收光谱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又称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吸收程度不同而对物质组成进行分析的方法。此法所用仪器为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

光源发出的紫外光经光栅或棱镜分光后,分别通过样品溶液及参比溶液,再投射到光电倍增管上,经光电转换并放大后,由绘制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1)测量蛋白有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意义:

膳食蛋白质符合人的需要时,可维持正常代谢,生成抗体,抵抗感染,有病也易恢复。相反,蛋白质供给不足时,会减轻体重,易患贫血,容易感染疾病;创伤、骨折不易愈合;严重缺乏时,血浆蛋白降低,可引起浮肿。

此外癌症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也有一定关系。但是,蛋白质摄入过多也可造成肾脏负担。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代谢所生成的尿酸、氨、酮体等累积过多,可导致衰老;而氨还对机体有毒性,不仅会陡然增加肝脏负担,还会增加胃肠负荷,引起肝肾受累以及消化不良等症。所以,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适当。

㈡ 请问蛋白质的检验方法有多少种(请尽量详细,

蛋白质测定方法: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 、肽键和折射率测定蛋白质含量 ;
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性和碱性基团 以及芳香基团等测定蛋白质含量.
(1) 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样品中的总含氮量再乘以相应的蛋白质系数而求出蛋白质的含量,由于样品中含有少量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故此法的结果称为粗蛋白质含量.(是食品上蛋白质含量测定最常用的方法)
(2) 双缩脲法
(3) 染料结合法
(4) 酚试剂法:方法简便快速,故多用于生产单位质量控制分析.
(5) 紫外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

㈢ 测蛋白浓度的方法

测蛋白浓度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酚试剂法、紫外吸收法。

1、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

3、酚试剂法:取6支试管分别标号,前5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最后一支试管加待测蛋白质溶液,不加标准蛋白溶液,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以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于650nm波长处测定各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值。

4、紫外吸收法: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的最大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存在,可用于测定0.1~0.5mg/mL含量的蛋白质溶液。

㈣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有:马斯亮蓝法(Bradford)、Folin酚试剂法(Lowry)、BCA法等。
蛋白纯化是目前生物研究邻域中较为热门的一个大方向,其中蛋白含量测定是纯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Folin酚试剂法(Lowry)是目前最灵敏的测定方法,但耗费时间长,操作需严格计时,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而变化,因为其中的酒石酸钾-硫酸铜试剂配置保存困难,逐渐被考马斯亮蓝法取代。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是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应用广泛,颜色稳定,专一性较差,干扰物质多。
BCA法主要基于双缩脲原理,用于快速检测,抗干扰能力强,但受金属螯合剂影响。
每种测定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时应考虑:试验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蛋白质的性质;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测定时所耗费的时间等因素。就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试验方法。

㈤ 测量蛋白质总量的方法有哪些

1.凝胶过滤法 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由于不同排阻范围的葡聚糖凝胶有一特定的蛋白质分子量范围,在此范围内,分子量的对数和洗脱体积之间成线性关系。因此,用几种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为标准,进行凝胶层析,以每种蛋白质的洗脱体积对它们的分子量的对数作图,绘制出标准洗脱曲线。未知蛋白质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凝胶层析,根据其所用的洗脱体积,从标准洗脱曲线上可求出此未知蛋白质对应的分子量。
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蛋白质在普通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电泳速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分子形状和所带电荷的多少。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去污剂,可使蛋白质变性并解离成亚基。当蛋白质样品中加入SDS后,SDS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分子带上大量的强负电荷,并且使蛋白质分子的形状都变成短棒状,从而消除了蛋白质分子之间原有的带电荷量和分子形状的差异。这样电泳的速度只取决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蛋白质分子在电泳中的相对迁移率和分子质量的对数成直线关系。以标准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对数和其相对迁移率作图,得到标准曲线,根据所测样品的相对迁移率,从标准曲线上便可查出其分子质量。
3.沉降法(超速离心法) 沉降系数(S)是指单位离心场强度溶质的沉降速度。S也常用于近似地描述生物大分子的大小。蛋白质溶液经高速离心分离时,由于比重关系,蛋白质分子趋于下沉,沉降速度与蛋白质颗粒大小成正比,应用光学方法观察离心过程中蛋白质颗粒的沉降行为,可判断出蛋白质的沉降速度。根据沉降速度可求出沉降系数,将S带入公式,即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分子质量。质的沉降速度。S也常用于近似地描述生物大分子的大小。蛋白质溶液经高速离心分离时,由于比重关系,蛋白质分子趋于下沉,沉降速度与蛋白质颗粒大小成正比,应用光学方法观察离心过程中蛋白质颗粒的沉降行为,可判断出蛋白质的沉降速度。根据沉降速度可求出沉降系数,将S带入公式,即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分子质量。

㈥ 测量蛋白含量一般用什么方法

测量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测定蛋白质中的氮:
(1)磨碎小麦
(2)用硫酸(h2so4)将蛋白质的氮变成矿物的氮
(3)用泌出成形的矿物氮(nh3)
(4)用氢氧化钠(naoh)测定此矿物的氮
依照所需的naoh量,可以计算出小麦原始的蛋白质含量。

㈦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总结

蛋白质检测方法总结 双缩脲法: 将两分子尿素分子加热脱去一分子氨而形成的就是双缩脲 (NH2-CO-NH-CO-NH2) .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 CU2+结合形成紫红色络合物, 这样...

㈧ 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①凯氏定氮法
原理: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当样品与浓硫酸共热,蛋白氮转化为铵盐,在强碱性条件下将氨蒸出,用加有指示剂的硼酸吸收,最后用标准酸滴定硼酸,通过标准酸的用量即可求出蛋白质中的含氮量和蛋白质含量。
②双缩脲法
原理:尿素在180℃下脱氨生成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可与Cu2+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蛋白质中的肽键实际上就是酰胺键,故多肽、蛋白质等都有双缩脲(biuret)反应,产生蓝色或紫色复合物。比色定蛋白质含量。
缺点:灵敏度低,样品必须可溶,在大量糖类共存和含有脯氨酸的肽中显色不好。其 精确度 较差 (数mg),且会受样品中 硫酸铵 及 Tris 的干扰,但 准确度 较高,不受蛋白质的种类影响。
③Folin酚法(Lowry)
Folin酚法是biuret 法的延伸,所用试剂由试剂甲和乙两部分组成。试剂甲相当于双缩脲试剂(碱性铜试剂),试剂乙中含有磷钼酸和磷钨酸。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巯基和酚基等可将Cu2+还原成Cu+, Cu+能定量地与Folin-酚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物质,600nm比色测定蛋白质含量。
灵敏度较高(约 0.1 mg),但较麻烦,也会受 硫酸铵 及 硫醇化合物 的干扰。 步骤中各项试剂的混合,要特别注意均匀澈底,否则会有大误差。
④紫外法
280nm光吸收法:利用Tyr在280nm在吸收进行测定。
280nm-260nm的吸收差法:若样品液中有少量核酸共存按下式计算:
蛋白质浓度(mg/ml)=1.24E280-0.74E260 (280 260为角标)
⑤色素结合法(Bradford 法)
直接测定法:利用蛋白质与色素分子(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结合物的光吸收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考马斯亮兰(CBG)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CBG 有点像指示剂,会在不同的酸碱度下变色;在酸性下是茶色,在中性下为蓝色。当 CBG接到蛋白质上去的时候,因为蛋白质会提供 CBG一个较为中性的环境,因此会变成蓝色。当样本中的蛋白质越多,吸到蛋白质上的CBG也多,蓝色也会增强。因此,蓝色的呈色强度,是与样本中的蛋白质量成正比。
间接测定法:蛋白质与某些酸性或碱性色素分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沉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结合的色素,以每克样品结合色素的量来表示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⑥BCA法
BCA(Bicinchoninc acid procere,4,4’-二羧-2,2’-二喹啉)法与Lowry法相似,主要差别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使Cu2+转变Cu+后,进一步以BCA 取代Folin试剂与Cu+结合产生深紫色,在波长562 nm有强的吸收。
它的优点在于碱性溶液中BCA 比Folin试剂稳定,因此BCA与碱性铜离子溶液结合的呈色反应只需一步骤即完成。灵敏度Lowry法相似。
本方法对于阴离子、非离子性及二性离子的清洁剂和尿素较具容忍度,较不受干扰,但会受还原糖 及EDTA的干扰。
⑦胶体金测定法
胶体金(colloidal gold)是氯金酸(chloroauric acid)的水溶胶,呈洋红色,具有高电子密度,并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
胶体金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疏水胶体遇蛋白质转变为蓝色,颜色的改变与蛋白质有定量关系,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⑧其他方法
有些蛋白质含有特殊的 非蛋白质基团,如 过氧化物酶含有 亚铁血红素基团,可测 403 nm 波长的吸光来定量之。 含特殊金属的酶 (如镉),则可追踪该金属。

㈨ 蛋白浓度测定的方法具体有哪些

蛋白浓度测定的方法:

1.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光谱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是讲蛋白质溶液直接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的方法,不需要任何试剂,操作简单且易回收。蛋白质溶液在280nm附近有强烈的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残基而引起的,所以光密度受这两种氨基酸含量的支配。另外核蛋白或提取过程中杂有的核酸对测定结果引起极大误差,其最大吸收在260nm。所以同时测定280及260nm两种波长的吸光度,通过计算可得较为正确的蛋白质含量。

2. 双缩脲法

利用半饱和硫酸铵或27.8%硫酸钠——亚硫酸钠可使血清球蛋白沉淀下来,而此时血清白蛋白仍处于溶解状态,因此可把两者分开,这种利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分离蛋白的方法称为盐方法。盐析分离蛋白质的方法不仅用于临床医学,而且还广泛地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工作中,如一些特殊蛋白质—酶、蛋白激素等的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和双缩脲一样,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双缩脲反应),且其呈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但必须注意,此反应并非蛋白质所特有,凡分子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肽键的化合物以及分子内有—CH2—NH2等结构化合物,双缩脲反应也呈阳性。本实验用27.8%硫酸钠—亚硫酸钠溶液稀释血清,取出一部分用双缩脲反应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剩余部分则用滤纸过滤,使析出的球蛋白与白蛋白分离,取出滤液用同一反应测定白蛋白的含量。总蛋白与白蛋白含量之差即球蛋白的含量。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即所谓的白/球比值。

3. Folin-酚试剂法

目前实验室较多用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此法的特点是灵敏度高,较双缩脲高两个数量级,较紫外法略高,操作稍微麻烦,反应约在15分钟有最大显色,并最少可稳定几个小时,其不足之处是干扰因素较多,有较多种类的物质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其原理是蛋白质中含有酚基的酪氨酸,可与酚试剂中的磷钼钨酸作用产生兰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含量成正比。

4. 考马氏亮蓝G-250

此方法是1976年Bradform建立。染料结合法测定蛋白质的优点是灵敏度较高,可检测到微量蛋白,操作简便、快迅,试剂配制极简单,重复性好,但干扰因素多。考马氏亮蓝G-250具有红色和青色两种色调、在酸性溶液中游离状度下为棕红色,当它通过疏水作用与蛋白质结合后,变成蓝色,最大吸收波长从465nm转移到595nm处,在一定的范围内,蛋白质含量与 595nm的吸光度成正比,测定595nm处光密度值的增加即可进行蛋白质的定量。

以上便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种蛋白浓度测定的方法,另外还有凯氏定氮法和BCA法,有凯氏定氮法结果最精确,但操作复杂,BCA法又以其试剂稳定,抗干扰能力较强,结果稳定,灵敏度高而受到欢迎。

阅读全文

与测量蛋白有哪些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酸奶的食用方法 浏览:139
神经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257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术方法有哪些 浏览:184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视频 浏览:700
山东省教学方法 浏览:825
支付密码一般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93
乳腺癌治疗方法及中药 浏览:552
老年人驼背有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744
图片批量重命名编号的方法 浏览:285
目前测量儿童发育最常用的方法 浏览:442
重链沉积病最新治疗方法 浏览:7
斑秃怎么治疗方法好 浏览:938
如何做香干好吃的方法 浏览:509
室外管道连接的方法 浏览:473
西红柿盆栽种植方法 浏览:799
绿植墙怎么制作方法 浏览:183
如何培养孩子认识字的方法 浏览:354
小天鹅冰箱门拆卸安装方法 浏览:499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 浏览:921
松手刹的正确方法 浏览: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