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修辞方法和步骤视频

修辞方法和步骤视频

发布时间:2022-08-09 18:04:36

1. 修辞手法的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
目录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例句 ★修辞手法的概括 ★常见设问形式 ★总结答题步骤 ★历年高考修辞题例

1、比喻; 例: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2、比拟; 例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3、借代; 例: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夸张; 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5、排比: 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南吕 一枝花》关汉卿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张养洗《双调.沉醉东风》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例句

6、对偶: 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设问; 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杜牧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反问; 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 9、双关 ; 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文天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10、互文; 例: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11、反复; 例:花非花,雾非雾(《花非花》白居易)
12、通感 例;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 宋祁)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 (王安石 )

修辞手法的概括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
5、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6、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8、反问:加强语气
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复:强调突出
12. 通感: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2. 什么是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也叫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3. 修辞的方法和作用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

借代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管弦”指音乐。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柏舟》

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反问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4. 修辞手法和有哪些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其中大类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共计63种。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
其中摹绘可分为:摹形,摹声,摹色。
其中委婉可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

5.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详细看完,也差不多了~~~~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6. 修辞手法大全

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阅读全文

与修辞方法和步骤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帮宝宝拍嗝的正确方法 浏览:709
用简便方法计算怎样计分 浏览:611
格力变频空调e5解决方法 浏览:17
如何正确学习影视后期方法 浏览:209
胖三斤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37
编织袋的计算方法 浏览:814
为什么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不同 浏览:745
钉书机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86
彩条毯子的正确方法 浏览:939
与计算方法有关的应用题 浏览:626
宝宝拉肚子有什么土方法吗 浏览:444
老年男性尿急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346
自制小型盲盒贩卖机简单方法 浏览:896
你用什么方法建知识库 浏览:564
水管弯头接头安装方法 浏览:314
手掌围测量方法图片及图片 浏览:633
男生12岁快速长高方法 浏览:417
处理垃圾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293
膏方治疗苦味的方法 浏览:305
b50水泵异响解决方法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