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跃式跳高的步点怎么量
你好!
跨越式起跳角度是30--45度,起跳路线是直线,步点可以在起跳点开始反向助跑。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然后,跑7--8步用力起跳的那一点就是起跳点,然后跳几次,如果起跳点太靠近,则将起跳点向后移动相应距离。如果起跳点太远,则将起跳点向前移动相应距离。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
背越式的步点采用弧线助跑。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先向右走5步,为A点。然后再向右走6步为B点。再向前走7步为C点。从C-B-A助跑,C-B段为直线助跑,B-A为弧线助跑。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
祝你成功!
2. 跳高怎么量步点来着
跳高量步点的方法:
俯卧式跳高,运动员助跑的角度一般为30°~50°。大部分运动员助跑距离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线助跑。
背越式助跑距离长 9~12步, 有的甚至更长,先跑直线,最后4~5步跑弧线,要求运动员速度快,跑得自然,类似短跑运动员的跑法。助跑最后4步不降低身体重心,在倒数第2步时才采用脚跟着地。
3. 图示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线的走步式丈量法
背越式的步点采用弧线助跑。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先向右走5步,为A点。然后再向右走6步为B点。再向前走7步为C点。从C-B-A助跑,C-B段为直线助跑,B-A为弧线助跑。经过反复背越式跳高是指背部朝向横杆,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的一种过杆技术。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组成的。各阶段彼此紧密相连、相互作用。
(一) 助跑
1. 助跑的任务
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可以看到,在助跑开始的前段直线跑,应尽可能大的获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后段的弧线跑应为跑跳创造尽可能大的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运动。
2. 助跑的技术要点
开始采用直线助跑,双肩要下垂,用脚前掌着地,跑时具有弹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匀,不断加速;进入弧线跑时,外侧摆动腿富有弹性地蹬地。为了克服离心加速度的作用,上体应稍向弧线内侧倾斜。前脚掌沿弧线落地,身体重心轨迹向内越出足迹线。助跑的节奏要快,特别是助跑最后两步髋关节前送幅度要大,迈步时上体保持较垂直的姿势,摆动退积极,充分后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时髋部自然前送。助跑过程中两臂应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弧线跑时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应大于内侧手臂的摆动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于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以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动作可分为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及摆动腿与双臂的配合。
1. 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技术
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应大幅度、平稳地以脚掌外侧着地,并迅速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这时由于迈步放脚时髋关节的积极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线助跑而形成了了身体向后、向内的倾斜姿势。在起跳的缓冲阶段,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还应减小屈膝的幅度,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在这阶段当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至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时,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个关节,躯干在离地前瞬间几乎垂直地立于起跳脚之上。这时起跳腿的蹬伸方向应在身体重心的外侧,从而产生了过杆所必须的旋转冲力。
2.起跳时摆动腿与双臂的协调配合技术
起跳时离横杆较远的一臂使颈地向上摆动,加一臂不要充分摆出,并且较早地制动,这样有利于肩轴倾向横杆。摆动腿的摆动应从屈膝的起跳腿旁开始,以膝盖领先,先屈膝折叠,后跳高架的远端支柱上方用力摆出。当摆动腿摆到起跳腿前方之后应向里转,而小腿和脚要稍许外展。这样的积极动作,有助于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线上,围绕纵轴产生转身动作。此时,头应补偿性地转向横杆。
(三)过杆和落地
过杆就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横杆。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为了控制腾越方向,头部不能后仰,要注意在落垫过程的"视力监督",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
二、 学习方法
(一) 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
1. 地蹬摆练习
站立,一手抓支撑物,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摆动腿向异侧肩的前上方摆动,起跳腿配合充分蹬伸。要求摆腿屈膝折叠并膝内扣,加速摆至最高点,异侧臂配合上摆, 同时拨腰、顶肩,髋部前送并扭转。
2. 步走动起跳练习
站立,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摆动腿积极向前摆动。要求沿直径为15~20米的圆圈走动,起跳腿积极主动向前迈步放脚, 并在摆动腿与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
3. 弧线助跑起跳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分别用1步、2步、3步助跑转体四分之一垂直纵跳,两脚落地。要求蹬摆配合协调一致,动作快速有力,助跑节奏清楚,最后两步和起跳连贯,体会弧线助跑转入起跳时上体由内倾到竖直的垂直用力感觉。双脚落地,是为了使摆动腿努力下沉, 有利于按"桥"型完成过杆动作。此练习可在两个跳高架之间吊拉橡皮筋球,高度宜控制在练习者起后头顶刚好能够触及。
(二) 习和掌握过杆落地技术
1. 地倒肩挺髋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倒肩挺髋成"桥"。肩背着垫。要求挺髋挺腹,两臂屈肘外展。
2. 定背越式跳高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两腿屈膝半蹲,然后提踵发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桥"腾空姿势。接着屈髋,向上积极甩小腿,用整个背垫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后,两臂配合上摆、挺髋、挺胸、肩后倒下沉,两小腿放松下垂。体会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觉。落地前两小腿积极上甩,动作自然放松。
此练习开始可以不用横杆,动作熟练后再用橡皮筋、横杆。另外,为了增加腾加高度,可站在低跳箱或起跳板上进行。
3. 弧线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可采用先是1步助跑,然后3步,5步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弧线助跑最后两步起跳要与过杆技术有机衔接。开始练习时,应将重点集中在起跳和腾空动作的正确结合上。初学者可在起跳点放置起跳板,增加腾空高度。加外,也可以增加垫子的高度。在技术上要求做到助跑点准确;起跳充分向上"旋转";过杆时身体舒展成"桥"与横杆大致成十字交叉;头、肩、背和小腿依次越过横杆后,肩背领先落垫。
(三)学习和掌握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
1.全程助跑和丈量方法(以左脚起跳为例)
走步丈量法:先确定起跳点。起跳点的位置一般在离近侧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横杆长的四分之一),离横杆投影点50~90厘米处。由起跳点沿横杆的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转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标志,由此点向起点跳约5米的半径画弧,即成最后4步的助跑弧线;从标记点再前走7步自然步画起跑点,定为前段直线跑5步距离。全程共跑8步。
等半径丈量法:助跑距离为9~13步。起跑点离横杆约15~20米,与内侧跳高架向外延伸线之间的距离约为3~5米。助跑弧线的半径取决于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径越长。初学者变化幅度大致为6~8米。起跳点和横杆之间的距离视横杆的增高高度而向外移。
2. 程助跑的练习方法
弯道弧线跑练习:此练习可先采用沿田径场弯道做加速跑。然后再缩小半径,沿直径10~15米的圆圈快跑。要求跑到身体向内倾斜,平稳向前移动,注意摆臂的幅度内小上大。
直段跑切入弧线跑线习:可没直线加速5至7步后转入弧线跑,过渡要自然连贯,节奏要逐步加快。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采用7至9步助跑距离,即直线跑3至5步,弧线跑4至5步的方法进行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助跑速度快,节奏性强,步点固高。注意体会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尽量保持"旋起"动作至高垫顶上。
完整技术练习:在熟练掌握全程助跑与起跳节奏的基础上,先做较低高度过杆练习,熟练后逐渐提高横杆的高度。在完整技术练习中,要做到最后4至5步助跑的足迹落在弧线上,起跳脚的着地点要正,起跳力方向要正。起跳结束时,身体由倾斜转入直立姿势向上腾起。过杆时,后引双肩、挺髋、小腿放松下垂,完成好"桥"的动作。助跑身体重心移动要稳,过杆后肩背落垫要平稳。
三 、练习提示
(一)注意事项
1.重点掌握杆上动作,练习时要注意控制杆上挺髋成"桥"型的时机,使之有足够的延续时间,防止"坐"着过杆。
2.学习过杆技术要多采取各种辅助练习。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及加强保护措施。
3.重点抓好助跑与起跳的有机结合。
4.应通过对助跑丈量方法的学习,掌握由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并确定助跑点。
(二)错误动作纠正
1.助跑节奏紊乱,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捣小步或没有沿助跑弧线落脚。
纠正方法:改进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每步标志反复进行练习;跳越跨栏架的练习,采用栏间跑3、5、7步培养节奏感和目测距离的能力。
2. 跳向前冲力太大而跳不起来
产生原因:助跑过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撑力量不够;最后放腿太慢,不能及时完成起跳动作;助跑最后两步与起跳的转换技术没有掌握好。
纠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结合练习,改进起跳脚快速着地,摆动腿和摆臂的有力上摆、提肩、拔腰技术,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弧线助跑结合起跳后身体落在高垫上的练习,强调身体从内倾迅速转成垂直和正确完成起跳后再做过杆动作。
3. 跳时制动大,减弱水平速度,做过杆动作时,身体压杆
产生原因: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太多,身体内倾不够;起跳前身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不够积极,前伸太远。
纠正方法:多做弧线助跑起跳的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触高物,强调起跳要积极,上体要正直。
4."坐"着过杆,臀部及大腿碰落横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身体重心没跟上,髋关节变屈,起跳效果差,腾空高度不够;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垫;小腿太紧张,没有挺髋就过早收腹举腿。
纠正方法: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跞高,注意延长挺髋时间;逐渐啬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垫。
5.斜交叉过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摆动腿内扣向异侧肩方向用力摆的动作做得不够,使身体绕纵轴转体不够。
纠正方法:结合摆臂动作多做原地蹬摆起跳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跞触高物转体90゜。短程助跑起跳过杆练习,在垫上画出落垫点,使肩背朝落垫点着垫。
6.杆上动作僵直
产生原因:起跳腾空后,两膝紧张绷直,背弓动作不自然,空中身体感觉能力较差。
纠正方法:加强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的练习,提高动作和放松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顺势屈小腿举小腿练习,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练习,体会倒肩、抬臀、挺髋,屈小腿过杆后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垫的动作。还可以中短距离助跑起跳过杆练习。降低横杆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海绵包应厚、软,符合厚度、宽度与长度要求。有背越式跳高海绵垫卖。同时,注意落地区的设施,如海绵坑的布置,及沙坑的松软都要保证十分安全。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
祝你成功拿第一!
4. 背跃式跳高的步点怎么量
一般是左腿起跳吧,左撇子是右腿起跳,我是左腿,你找好起跳点,顺着与杆平行的方向正常步伐走5步,然后90度方向走8步,共13步,如果你个子高,可以再多走几部,根据你的步伐大小,短了跑不开,你在13步的地方做好标记,后几步跑好了就行了!
5. 背越式跳高步点丈量除了467的走步丈量外,还有一种用脚长丈量的方法,请专家给我一个专业的讲解,谢谢!
原来我们国家有人能跳3米零五,天外飞仙?有说知道冯树勇(貌似国家田径队总教练)的电话,赶快联系呀。
6. 背跃式跳高的8步丈量法是什么
以左脚起跳为例面对跳高器械向右转向前自然放松走五步,再向右转走六步,六步的终点就是第二标志物的放点,再向前走七步或者八步这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在走走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放松先行不要刻意加大货减小步伐
否则步点就不准了
一般为5
6
7步
或者6
7
8步
第一个5或6步主要是对弧线助跑的的弧度针对的调节这个是最简单的丈量办法
在八步助跑前可以加一些小碎步助跑和把不住跑连接上就可以了
跳高助跑高重心
7. 背越式跳高怎么丈量步点
走步丈量法:先确定起跳点。起跳点的位置一般在离近侧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横杆长的四分之一),离横杆投影点50~90厘米处。由起跳点沿横杆的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转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标志,由此点向起点跳约5米的半径画弧,即成最后4步的助跑弧线;从标记点再前走7步自然步画起跑点,定为前段直线跑5步距离。全程共跑8步。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7)跳高步点测量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以杆上背弓姿势、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的跳高方式。跳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要充分地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
技术特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线一般为“J”其优点是:
1.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线曲,因此全程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
2.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以避免停顿或减速。
3.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步加大内频。
4.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参考资料:网络——背越式跳高
8. 助跑跳远如何量步点
短、中程距离助跑起跳练习。短程距离约8步,中程距离约为12步。助跑距离的估量方法可以用走步数折算。
如:8步助跑跳远,助跑距离≈8(步)×2-2,量出后试跑1~2次,进行适当调整即可。此种练习,要求起跳快速,应有一定的腾起高度,尽量保持腾空步动作的时间。
(8)跳高步点测量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辅助练习:
1、在离起跳标志2米左右处设置一个高约60~80厘米的跳箱,学生起跳后,摆动腿落地跳箱上。
2、在沙坑边摆放一个低栏架(或拉一根高度约30~50厘米的横皮筋),短距离助跑后,起跳完成腾空步,摆动腿越过障碍物后下落沙坑并向前跑出。
3、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用头部触及前上方的悬挂物。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
此种练习首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确定自己全程助跑的距离。
做法是:
学生在跑道上做40~50米的冲刺跑,测量出每个人发挥出最大速度的那一段距离,找出每次冲刺跑时起跳脚落地的足印,经若干次练习,即可大致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全程助跑距离。
以此距离在跳远助跑道上进行助跑起跳练习,经适当调整后,全程助跑距离就可确定下来。用钢尺将此距离测量记录下来。以后便可按此距离进行全程助跑跳远。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应注意助跑起动的方式和姿势要保持固定。助跑要快速、放松,跑直线、稳定而有节奏,起跳时要做到摆(摆臂和摆腿)、蹬(起跳腿蹬伸)、挺(挺胸)、拔(拔腰)、顶(顶头)诸方面协调一致,用力集中。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谈谈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
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9. 跳高步点测量方法
跳高量步点的方法:
俯卧式跳高,运动员助跑的角度一般为30°~50°。大部分运动员助跑距离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线助跑。
背越式助跑距离长 9~12步, 有的甚至更长,先跑直线,最后4~5步跑弧线,要求运动员速度快,跑得自然,类似短跑运动员的跑法。助跑最后4步不降低身体重心,在倒数第2步时才采用脚跟着地。
俯卧式跳高的注意事项:
起跳时要注意直腿摆动,两臂向上摆起,全身向上挺,起跳方向应朝向横竿中央。
起跳后运动员做越过横竿动作,身体与横竿平行,同时上体向起跳腿方向转体。
过竿时, 全身沿身体纵轴旋转,同时起跳腿向胸部收腿,但大腿不能太靠近胸部,小腿收成90°时立即翻腿,大腿应向外侧翻转,因此髋关节需要很好的柔韧性。
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容易在这时碰掉横竿。全身越过横竿后,准备落地,落地时可单手撑地,也可双手撑地,或手和摆动腿同时落地,继而全身侧身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