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小板分离纯化技术的方法比较
早期的血小板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血小板的物理属性如密度等进行分离的,用2010年的标准看,其分离的灵敏度及分辨率都不高,以离心为主要手段的分离方法仅能除去70%-95%的白细胞,且血小板损失量较大,一般血小板回收率为70%。而且,上述方法分离的血小板仍然存在一定量的血浆蛋白,当进行荧光分析或其它分析时,血浆蛋白的存在对实验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另外,Bogdan Walkowiak等人用流式法对经上述三种方法分离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经上述方法分离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量与全血中血小板的表达量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洗涤法与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的血小板的表达量是全血中的2倍多。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分离血小板过程对血小板存在影响,使部分血小板在分离过程中活化了。活化的血小板可以影响以后的实验信息数据,甚至改变结果。由此可见,早期的分离方法存在着若干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由于上述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繁复的设备仪器,使其至今在众多实验室内仍然被广泛应用着。如果仅作为初步血小板分选或血小板富集的手段来说,上述技术方法还是十分有效的。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1)外周血
血小板数量减少程度不一,且可有形态异常,如体积增大、形态特殊、颗粒减少、染色过深。除非大量出血,一般无明显贫血和白细胞减少。
(2)骨髓象
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但胞质中颗粒减少、嗜碱性较强,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或缺乏,胞质中出现空泡、变性。少数病程较长的难治性ITP 患者的巨核细胞数量可减少,可能与抗血小板抗体等因素对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3)出凝血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块回缩不良,凝血酶原消耗不良,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黏附功能低下。
(4)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PAIg(包括PAIgG、PAIgM)、PAC3 的测定已成为诊断ITP的一 项重要检测方法。多数患者PAIgG 水平升高。
(5)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血小板方法测定
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此项检查对ITP 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但由于目前尚缺乏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还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3. 血小板计数方法
--------------------------------------------------------------------------------
儿童多动抽动症健康普查 有问必答全新改版
[项目名称]血小板计数
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英文缩写]PLT、PBC
[参考值]
100--300X109/L(10--30万/mm3)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4. 血常规检查有哪几项
血常规就是通过抽取病人的外周血,对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数量、形态、比例、分布宽度等进行检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是否正常的一种检查方法。血常规的检测项目包括:一、白细胞的数量多少、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单核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二、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还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三、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压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以及大型血小板、中型血小板以及小型血小板的比例是多少。
5. 血小板计数的检查方法
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血小板由于体积小,特别是容易发生粘附、聚集和变性破坏,故常难以准确计数,常借助于高科技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方法主要有两大类:血细胞分析仪法和目视显微镜计数法。目视显微镜技术法有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但后者已被淘汰)和相差显微镜法。
普通光镜直接计数法:
因稀释液成分,有多种计数方法。具体分为两类:
破坏红细胞的溶血法:例如草酸铵稀释液法对红细胞破坏力强,血小板计数发生困难,也有用赤血盐血小板稀释者,此剂稳定,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而不变质,但如稀释20倍或40倍,则红细胞破坏不完全。
不破坏红细胞的方法:有复方碘稀释液。因红细胞未被破坏,可能掩盖血小板,且易导致生长微生物而干扰计数,现已被淘汰。
相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用草酸铵作稀释液,在明显的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可于照相后核对计数。此法准确性高,血小板易于识别。
血细胞分析仪法
此法由于重复性好,在保证最高级别的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尽可能大地消除手工样本预分类对检测过程的影响,适于临床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逐步普及,一般均发全血作为标本,比用富含血小板浆测定简便可靠。但由于血细胞分析仪技术法不能完全将血小板与其他类似大小的物质(如红细胞或白细胞碎片、灰法等杂物)区别开来,
因此计数结果有时仍需目视显微镜计数作校正,因而国内外仍将目视显微镜计数(特别是相差异显微镜技术法)作为参考方法。
在各种稀释液中,无论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或显微镜计数法,多以草酸铵溶血法作为参考,全国临检方法学学术会议推荐草酸铵溶解计数方法为首选方法。
3.血细胞分析仪法:此法由于重复性好,适于临床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逐步普及,一般均发全血作为标本,比用富含血小板浆测定简便。但由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不能完全将血小板与其它类似大小的物质(如红细胞或白细胞碎片、灰法等杂物)区别开来,因此计数结果有时仍需目视显微镜计数作校正,因而国内外仍将目视显微镜计数(特别是相差异显微镜计数法)作为参考方法。
6. 手工法采血时,为什么要先测定血小板计数
首先必须先测定血小板的数目这样的话才能够在采血的时候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能够保护好病人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