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轴承的安装形式有几种
(一)、冷装配合法 。
轴承外径达100mm可用套筒和锤子或重压进行冷装。通常使用一个普通的锤子。不宜使用带软金属头的锤子,因为金属碎屑可能会脱落,进入轴承。套筒末端的表面应平整,无毛刺平行。紧靠它应该与压装套环。
在装配或拆卸过程中,轴被装夹在老虎钳中,保护轴不被钳口的铜片损伤很重要。更换的轴承必须与失效轴承的绝对相同。轴承和轴设计时相互配合,不能做任何改变,除非制造了重新设计的机器。
如果轴承和轴配合过松,可出现滑移现象。这将使轴温过高,并导致轴承内圈与轴颈表面的磨损。如果压装配合过紧,轴承的内圈将被拉伸,以至于滚子或滚珠没有空隙旋转自如。
(二) 、热装配合法热装配合法通过让待配合的两个部分获得不同的温度进行过盈配合,从而使装配更容易的方法。
最常用的轴承装配方法是在其中的与一个内圈与轴过盈配合安装,外圈安装时带一条细线使配合变松。外径超过100mm的永久轴承,必须根据加热方式,加热整个轴承或轴承内圈,使内环容易套入了轴。
在可分离轴承的情况下,只需要加热内圈。轴承应均匀加热,最高温度 121℃。加热轴承方法是:热油浴,热板,感应加热器,烤箱。密封的轴承不能进行热油浴。
(1)挖机主轴承安装方法扩展阅读
轴承日常检修要点
1、轴承质量
首先,检查润滑油脂是否有变质、结块、杂质等不良情况,这是判断轴承损坏原因的重要依据。
其次,检查轴承有无咬坏和磨损;检查轴承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表面的光洁度以及有无裂痕、锈蚀、脱皮、凹坑、过热变色等缺陷,测量轴承游隙是否超标;检查轴套有无磨损、坑点、脱皮,若有以上情况应更换新轴承。
2、轴承的配合
轴承安装时轴承内径与轴、外径与外壳的配合非常重要,当配合过松时,配合面会产生相对滑动称做蠕变。
蠕变一旦产生会磨损配合面,损伤轴或外壳,而且磨损粉末会侵入轴承内部,造成发热、振动和破坏。
过盈过大时,会导致外圈外径变小或内圈内径变大,减小轴承内部游隙。
为选择适合用途的轴承,要考虑轴承负荷的性质、大小、温度条件、内圈外圈的旋转状各种条件因素。
3、 轴承间隙的调整
轴承间隙过小时,由于油脂在间隙内剪力摩擦损失过大,也会引起轴承发热,同时,间隙过小时,油量会减小,来不及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进一步提高轴承的温升。
但是,间隙过大则会改变轴承的动力特性,引起转子运转不稳定。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和使用条件选择核实的轴承间隙。
❷ 轴承的安装方式
1、利用铜棒和手工锤击安装
这是安装中小型轴承的一种简便方法。当轴承内圈为紧配合,外圈为较松配合时,将铜棒紧贴轴承内圈端面,用锤直接敲击铜棒,通过铜棒传力,将轴承徐徐装到轴上。
轴承内圈较大时,可用铜棒沿轴承内圈端面周围均匀用力敲击,切忌只敲打一边,也不能用力过猛,要对称敲打,轻轻敲打慢慢装上,以免装斜击裂轴承。
2、利用套筒安装
此法与利用铜棒安装轴承道理相同。它是将套筒直接压在轴承端面上(轴承装在轴上时压住内圈端面;装在壳体孔内时压住外圈端面),用手锤敲击力能均匀地分布在安装的轴承整个套圈端面上,并能与压力机配合使用,安装省力省时,质量可靠。安装所用的套筒应为软金属制造(铜或低碳钢管均可)。
若轴承安装在轴上时,套筒内径应略大于轴颈1-4mm,外径略小于轴承内圈挡边直径,或以套筒厚度为准,其厚度应制成等于轴承内圈厚度的2/3-4/5,且套筒两端应平整并与筒身垂直。若轴承安装在座孔内时,套筒外径应略小于轴承外径。
3、压力机压入法
安装压力应直接施加于过盈配合的轴承套圈端面上,否则会在轴承工作表面上造成压伤,导致轴承很快地损坏。
4、加热安装
对于安装过盈量较大的轴承或大尺寸轴承,为了便于安装,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轴承在油箱中加热后用铜棒、套筒和手锤安装。加热时温度一般控制在100℃以下,80-90℃较为合适。
温度过高时,易造成轴承套圈滚道和滚动体退火,影响硬度和耐磨性,导致轴承寿命降低及过早报废。
轴承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双向轴承的中轴圈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轴承的安装方法,一般情况下是轴旋转的情况居多,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室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安装轴承时,要先将千分表固定于箱壳端面,使表的触头顶在轴承轴圈滚道上边转动轴承,边转动边观察千分表指针,若指针偏摆,说明轴圈和轴中心线不垂直。如果箱壳孔较深时,亦可用加长的千分表头检验。这是个很好的检验轴圈和轴中心线垂直度的方法。
轴承安装装反了,不仅轴承工作不正常,且各配合面会遭到严重磨损。由于轴圈与座圈和区别不很明显,装配中应格外小心,不能装反。
安装正确的时候应当是其座圈能自动适应滚动体的滚动,确保滚动体位于上下圈滚道。除此之外,轴承的座圈与轴承座孔之间还应留有0.2—0.5mm的间隙,用以补偿零件加工、安装不精确造成的误差,当运转中轴承套圈中心偏移时,此间隙可确保其自动调整,避免碰触摩擦,使其正常运转。否则,将引起轴承剧烈损伤。
❸ 轴承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轴承的安装方法,因轴承结构、配合、条件而异,一般,由于多为轴旋转,所以内圈需要过盈配合。圆柱孔轴承,多用压力机压入,或多用热装方法。锥孔的场合,直接安装在锥度轴上,或用套筒安装。
安装到外壳时,一般游隙配合多,外圈有过盈量,通常用压力机压入,或也有冷却后安装的冷缩配合方法。用干冰作冷却剂,冷缩配合安装的场合,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轴承的表面。所以,需要适当的防锈措施。
轴承的安装是否正确,影响着精度、寿命、性能。因此,设计及组装部门对于轴承的安装要充分研究。希望要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安装。作业标准的项目通常如下:
(1)清洗轴承及轴承关连部件
(2)检查关连部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况
(3)安装
(4)安装好轴承后的检查
(5)供给润滑剂
(3)挖机主轴承安装方法扩展阅读
轴承日常检修要点
1、轴承质量
首先,检查润滑油脂是否有变质、结块、杂质等不良情况,这是判断轴承损坏原因的重要依据。
其次,检查轴承有无咬坏和磨损;检查轴承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表面的光洁度以及有无裂痕、锈蚀、脱皮、凹坑、过热变色等缺陷,测量轴承游隙是否超标;检查轴套有无磨损、坑点、脱皮,若有以上情况应更换新轴承。
2、轴承的配合
轴承安装时轴承内径与轴、外径与外壳的配合非常重要,当配合过松时,配合面会产生相对滑动称做蠕变。
蠕变一旦产生会磨损配合面,损伤轴或外壳,而且磨损粉末会侵入轴承内部,造成发热、振动和破坏。
过盈过大时,会导致外圈外径变小或内圈内径变大,减小轴承内部游隙。
为选择适合用途的轴承,要考虑轴承负荷的性质、大小、温度条件、内圈外圈的旋转状各种条件因素。
3、 轴承间隙的调整
轴承间隙过小时,由于油脂在间隙内剪力摩擦损失过大,也会引起轴承发热,同时,间隙过小时,油量会减小,来不及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进一步提高轴承的温升。
但是,间隙过大则会改变轴承的动力特性,引起转子运转不稳定。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和使用条件选择核实的轴承间隙。
❹ 带紧定套的轴承正确安装方法
紧定套是带锥形孔的轴承在圆柱轴上定位时最常用的部件,因为这种轴套可用于光轴或阶梯轴。 这种轴套容易安装,不需要在轴上另外固定。在光轴上使用紧定套时,轴承可在轴上任何位置定位。在阶梯轴上同阶梯环一起使用时,轴承可轴向精确定位,还方便了轴承的退卸。
紧定套用于将圆锥孔调心轴承(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固定在无轴肩轴上,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轴承调换方便、广泛使用于纺织、轻工、造纸、 冶金 、皮带运输及输送设备等行业。
安装步骤
1、紧定套、退卸套内径、外径、螺纹、退卸套的大端端面涂上黄油。
2、紧定套或退卸套和轴承组装一体,用锁紧螺母或液压螺母初步锁紧,同时给端面(紧定套一个油孔、退卸套两个油孔)用手油泵注入高压油。
3、使用锁紧螺母锁紧来调整轴承游隙,游隙调好后直接锁紧或使用液压螺母安装轴承需调好游隙,把液压螺母拆卸下然后用锁紧螺母锁紧。
❺ 轴承怎么安装啊
因为进口轴承安装的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进口轴承的精密度、寿命和性能。因此,我们要研究进口轴承的正确安装方法,即按照包含如下项目在内的操作标准进行正确的安装。
关于进口轴承其他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请大家参见本站“进口轴承使用小知识集锦”一文的介绍。
进口轴承的安装方法:
1、要清洗进口轴承及相关零件。
而已经脂润滑的进口轴承及进口轴承双侧具有油封或防尘盖、密封圈的轴承,在安装前是不需要进行清洗的。
2、检查相关零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况。
3、进口轴承具体的安装
进口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的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进口轴承的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1)压入配合
轴承内圈与轴是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将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
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进口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孔为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
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时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压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2)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 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合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
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用一网栅, 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淀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3)圆锥孔轴承的安装
圆锥孔轴承可以直接装在有锥度的轴颈上,或装在紧定套和退卸套的锥面上,其配合的松紧程度可用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来衡量。因此,安装前应测量轴承径向游隙,安装过程中应经常测量游隙以达到所需要的游隙减小量为止。安装时一般采用锁紧螺母安装,也可采用加热安装的方法。
(4)推力轴承的安装
推力轴承的轴圈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因此这种轴承较易安装,双向推力轴承的中轴圈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
❻ 挖掘机故障
1:挖掘机工作无力的处理
一台PC650-1型挖掘机,在冷机时工作基本正常,但是工作不到30min后机上的各部分动作就变慢;当油温升至80℃以上时,各动作呈爬行状态,使机器无法下工作。对各路控制阀和变量机构进行调整后效果仍不理想。于是,逐一检测了各泵的工作压力,冷机时最高工作压力不到20MPa,热机时仅为10~15MPa,故无法保证各执行机构能正常工作(正常工作压力应为31.4MPa)。
为查找液压系统故障产生的原因,决定作如下检查:
<①先解体检查主泵,发现柱塞、柱塞套、配流盘及滑靴磨损均过甚,轴赂间隙过大,需调整及更换。
②检查执行机构,未发现有内漏、外泄、冲击现象。
③解体、检查方向控制阀,发现滑阀与阀体的间隙过大,当试验压力为10MPa时,油液泄漏量为2L/min,远远高于标准值;滑阀与阀体的间隙达0.2mm,且压力控制阀阀芯与阀座上有明显的伤痕,泄漏量也超标(20mL/min)当试验压力达到15MPa时,主溢流阀提前开启(按照标准应在31.4MPa时开启),大量油液泄漏。
④检查其他部件,如冷却风扇马达、风叶,液压油散热器等,均良好。
①首先,更换配磨主液压泵柱塞、柱塞套、配流盘和滑靴,调整轴向间隙,然后装机试验,此时压力已明显升高,最高可达25MPa,但油温仍过高,当机器工作1h后,油温达到100℃以上,故机器仍无法正常工作。
②研磨方向控制阀阀套,镀铬、精磨滑阀,同时,配研主溢流阀、卸载溢流阀、安窒阀和减压阀等。再装机调试时,机器工作已恢复正常。
2:挖掘机无回转的故障
一台Ex350挖掘机已运转一万五千多小时,目前出现了故障,左右一点都不能回转。除了回转其他动作均正常,这说明工作泵应是正常的。我们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查故障。先用压力表测了泵在回转时的压力,此正常压力应是30mpa,而检测压力最高是8mpa,相差很多,这说明控制回转的油路中泄漏严重。
出现这种现象有四种原因:
一、先导压力较低,不能打开主操纵阀;
二、回转主操纵阀的阀芯卡住;
三、回转马达的补油阀卡住,或弹簧断了失去补油功能;
四、马达配流盘接触面有划痕使进回油路相通。
我们把斗杆的先导油管和回转的先导油管对换,再操作回转手柄此时斗杆的动作正常,这说明回转的先导压力正常。排除第一种原因。
拆开了控制回转的主阀芯没发现异常磨损,也没卡住,排除了第二种原因。说明故障不在多路阀上。
故障就在回转马达上,先检查补油阀,发现此阀没有卡住,弹簧也没有断,第三种原因也排除了。把马达的后端盖打开发现轴承坏了,再把整个马达拆下来,解体开发现配流盘、滑靴、全部损坏。此马达是斜轴式定量马达,轴承是造成马达损坏的直接原因,一万五千多小时对轴承来说已超过其寿命,所以对液压泵或马达等高负荷运转的总成其轴承应定期更换。
3:挖掘机行走跑偏的原因及排除
1.脏物进入机器一侧的停车制动油路中的平衡阀
机器行走时,若脏物堵塞了平衡阀的小孔,导致停车制动不能被解除,从而造成行走跑偏。因为机器在行走时,压力油若不能通过平衡阀的小孔进入平衡阀的弹簧室去推动平衡阀阀芯移动,则压力油就不能通过平衡阀上的槽进入其液压系统内,导致停车制动力不能被解除,结果行走马达不能旋转,因此出现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清洗平衡阀;拆装时,要避免污物进入;定期更换符合要求的液压油及滤芯。
2.中心回转接头密封圈损坏
中心回转接头由壳体和芯轴组成,壳体安装在上部车体上芯轴则安装下部车体上。芯轴上开有和油管数量相等的环形沟槽,从壳体来的液压油通过这些油槽从芯轴上的垂直孔流向行走马达,故即使壳体随上部车体不断地回转,芯轴上的沟槽也能与壳体上的油口保持畅通。使液压油可以自由地进、出。若未及时更换液压油的滤芯,可导致滤芯上的旁通阀打开,液压油因未经过滤使油中的杂质直接进入中心回转接头的滑动表面处,使其上的密封圈损伤,机器在行走时因一侧的压力油泄漏而导致两侧行走马达的速度不一样,结果造成机器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是:更换中心回转接头油封;更换液压油和滤芯。
3.污物堵塞终传动系统的平衡阀的小孔,导致停车制动力不能解除
机器在行走时,若压力油不能通过平衡阀上的小孔去推动平衡阀阀芯移动,则压力油就不能通过平衡阀上的槽去解除停车制动力,导致行走马达不能正常旋转,造成挖掘机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是:清洗平衡阀;拆装时,须避免污物进入。
4.行走马达安全阀漏油
如果安全阀漏油,将导致系统内的压力过低,使行走马达的转速不够,从而出现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是:更换已损坏的行走马达安全阀;判断时,可以将左、右行走马达安全阀对换,看反向行走时是否偏转。
5.机器偏转一侧的行走比例阀的输出压力(压力控制)过低
这种比例阀可以根据操作手柄控制行程的长短来输出相应控制油压,使主控制阀有相应的移动量,从而控制工作装置的速度。如果未能按时换滤油器的滤芯,可导致滤芯堵塞,使滤油器旁通阀打开,变脏的液压油在未过滤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比例阀的回路,导致阀内的滑阀被卡死,控制油就无法经机器偏转一侧的回转比例阀流至回转主控制阀,导致行走跑偏。检查时,要检查行走比例阀的压力(3.3MPa)排除方法是:清洗阀体及相前油路,更换液压油、滤芯。
6.机器偏转一侧的行走吸油阀损坏
吸油阀装在工作装置的液压缸和马达上。其作用是:当液压缸或马达受外界巨大冲击力时,可卸掉或马达受外界巨大冲击力时,可卸掉缸或马达内的异常高压(设定压力一般在36.5Mpa以下),从而保护有关油管和缸不受损坏。如果行走吸油阀损坏,阀内弹簧变软或折断,则行走主阀内的油压就会降低,导致行走马达驱动力不足,引起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是,修理或更换吸油阀。
7.机器偏转一侧的行走主阀阀芯动作失灵
如果行走主阀内的弹簧变软或折断,或阀芯被卡住,都有可能引起油压降低,出现行走跑偏。检查时,要测量行走主阀油路的压力,正常值要是32.5Mpa。如果行走主阀损坏,就要更换或修理。我单位的PC200型挖掘机曾两次出现行走跑偏,都是由于行走主阀损坏引起的。因此,在出现行走跑偏故障时,应首先考虑是否行走主阀已损坏,避免走弯路。
4:EC360型挖掘机制动失灵故障的排除
一台V-EC360型挖掘机,当工作时间达到3000h时,开始时出现上部转台旋转时制动失灵,使回转不能及时停止;后又继续工作了2h,上述故障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进行检查时发现:转台在快速回转之后不能马上停住,而要向相同的方向回转一段行程后才能停止回转;转台在慢速回转时,要向相反的方向缓慢旋转90度以上后才能停住。
1.故障分析
从该故障现象上看,主要是制动力不足引起的。造成制动力不足有以下几个原因,于是对其进行了逐项排查。
(1)制动片磨损,弹簧力不足
将机器停在斜坡上,使上部转台回转到与斜坡呈垂直的状态,关闭发动机,此时转台未因重力的作用向低的一边回转;将制动控制阀PG处的油路截止(见图1),启动发动机,操作先导阀(见图2),此时转台无法回转。上述状况说明,制动片及弹簧没有问题。
(2)因其他部位存在磨损泄漏,停止操作先导阀后,SH(A12)端仍有压力油进入
先导阀回位不正确或回位不及时;或换向阀6磨损,使主泵压力油由磨损间隙通过PAs(或PBs)进入先导油路中,通过梭阀3、4(见图2)进入SH(A12)管路;其他部位有泄漏,压力油由图2中的AM、A1、A13、Psp等处进入SH(A12),使制动控制阀不回位,一直处于和制动活塞接通的状态,而PG压力油却仍源源不断地进入制动活塞腔内,导致制动片11分离,不能起到制动的作用。
经压力检测,在操作先导阀时,SH(A12)处的压力为3.6MPa,停止操作先导阀时,压力迅速地从3.6MPa降至0,故确定以上所假设的故障点并没有问题。
(3)调速阀2的节流孔堵塞、制动控制阀1不回位
关闭先导阀后,由于调速阀2的节流孔堵塞、制动控制阀1卡滞在接通的位置上(见图1),导致制动缸内的压力不能解除,制动装置不起作用。
通过压力检测,制动活塞腔内的压力在停止操作先导阀后,压力从3.6MPa降至0(约用时3s),但当腔内的压力为0时,转台的回转却依然不能停止。由此可确定调速阀及制动控制阀没有问题。
(4)回转马达磨损
在停止先导阀的操作后,回转马达内部的油压此时又起到了液力制动的作用,并与制动片11同时起制动作用,使转台的运动停止。当回转马达的滑靴、配流盘等磨损时,本应在这些部位形成静液支撑的油膜被破坏,因密封性能下降使柱塞内的压力油通过磨损部位泄漏,不能起到液力制动的作用,致使转台的制动缓慢。
由以上的分析和检测得知,应将故障排查的重点放在回转马达上。
2.故障排除
通过对回转马达A(BH)和B(LH)两处的压力检测得知,该回转马达旋转的初期压力必须达到16MPa时转台才能开始回转,说明回转阻力过大;将挖斗置于地上,操作先导阀,测得的最大压力值仅为20MPa,与标准值26MPa相差较大。
当拆下排放滤芯7时,发现滤芯上有很多金属屑,断定为回转马达磨损所致。于是,解体回转马达,发现其内部有大量的金属屑,配流盘表面有拉伤的痕迹,配流盘后的密封圈已被挤出,柱塞滑靴表面、斜盘表面及九孔板表面均有明显的拉伤痕迹,下部轴承表面的金属也已大量脱落。
经测量,磨损后的轴承高度还有29.7mm,而同类轴承的标准高度值仅为29.0mm,因此断定安装时使用了不合格的轴承,因轴向安装过紧使轴承的径向力过大而造成马达非正常磨损,被磨下的金属屑进入了各配合面将其拉伤。
于是,更换标准轴承,并手工研磨了滑靴、配流盘、斜盘和九孔板等;此外,还清洗了管路和液压油油箱,更换了液压油滤芯及液压油。装复后试车时,故障已消失。
5:挖掘机突然工作无力的处理
一台CAT320型挖掘机已工作了约15000H,在转场行走时,突然发动机冒黑烟,且液压系统工作无力;若继续工作发动机就熄火,即出现超负荷现象。
经了解,该机转场前工作良好,此故障为突出性故障。询问驾驶员并作全机检查后知,外观无部件损坏、无漏油现象,各种油面均正常。试机时,若发动机无负荷,则工作正常。小负荷工作或开启液压系统时,发动机冒烟严重,动作稍大时发动机就熄火。这表明故障原因不在发动机方面,应该是在机器的电器控制和液压系统方面。但对机器的电气部分做检测后,未发现故障;这进一步表明,故障是在液压系统方面。
该机液压系统属恒功率控制系统。当负荷一定时,系统压力P应是一个常数,而流量Q是通壶液压泵调节器来高速的。一时系统因流量调节不当而造成P×Q之积大于系统功率W时,由于泵与发动机是通过花键作机械连接的,这样就造成发动机超负荷,从而出现发动机冒烟的现象。因此,我们将P、Q两个指标列为重点排查对象。经检测,泵的出口压力约为27.6Mpa;先导压力为3.5Mpa。经对比,先导系统压力正常,主泵的出口压力稍低,但机器在小负荷工作时不应该出现超负荷现象。因此,我们认定故障是因流量调节不当而造成的。
先调整泵调节器两端的调整螺钉,结果发现故障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正常工作。拆检发现,主泵调节器的一端大弹簧已断成数节,另一端的小弹簧已经没有了。更换新件后试机时,故障已被排除。
6:挖掘机黑烟故障原因的确认和排除方法
柴油机冒黑烟故障的可能原因很多,但对于一台柴油机来讲,出现冒黑烟故障的原因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如何判断和确认柴油机冒黑烟产生的具体原因,是排除该故障的关键所在。原因找到了,故障也就排除了。
1、供油系统问题导致柴油机冒黑烟故障原因的确认和排除方法
(1)、供油提前角不正确
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是为保证燃油进入汽缸后能够充分燃烧的最佳提前角度,机型不同,提前角也不相同,喷油提前角不正确,使柴油机燃油燃烧不充分、不完全,会导致柴油机冒黑烟。
a、供油提前角偏大
如果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偏大,此时汽缸内的压缩压力和温度相对较低,将直接影响燃油的燃烧性能,柴油机早燃增多,燃油燃烧不完全,柴油机严重冒黑烟。供油提前角偏大除了导致柴油机冒黑烟故障外,还有下列现象:
.有强烈的燃烧噪音
.柴油机功率不足
.燃油消耗量明显增加
.排气管接口处湿润或有滴油现象
.排气温度可能较高,排气管可能有烧红现象
b、供油提前角偏小
如果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偏小,燃油喷入汽缸时错过了最佳燃烧时机,将使柴油机后燃增多,大量燃油还未充分燃烧即被排除汽缸,柴油机将严重冒黑烟。供油提前角偏小除了导致柴油机冒黑烟故障外,还有下列现象:
.排气温度高,排气管有烧红现象
.柴油机整体温度高,柴油机因后燃增多而过热
.柴油机功率不足
.燃油消耗量明显增加
排除方法:如果确认柴油机冒黑烟的原因是由于供油提前角不对造成的,只要将供油提前角调整到设计角度,故障即可排除。
(2)喷油泵柱塞或出油阀严重磨损
个别或全部喷油泵柱塞或出油阀严重磨损将导致喷油泵泵油压力下降,使喷油器(嘴)建压相对滞后,燃油燃烧不充分,后燃增多,所以柴油机严重冒黑烟。个别汽缸的柱塞和出油阀有问题,除了造成柴油机冒黑烟外,不会对柴油机的使用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喷油泵大多数的柱塞和出油阀严重磨损,在造成柴油机严重冒黑烟的同时,还有下列现象:
.柴油机启动困难
.柴油机润滑油油量可能增加
.柴油机动力不足
.柴油机排气温度高,排气管可能烧红
.柴油机可能因后燃增多而过热
确认柴油机冒黑烟是由于柱塞或出油阀的磨损造成的基本方法是:
a、拆掉柴油机的排气管,启动柴油机低速运转,仔细观察柴油机各个排气口的排烟情况,找出排烟大的汽缸,更换该缸的喷油器(可以与不冒黑烟的缸互换),如果该缸仍然冒黑烟,而另一缸不冒黑烟,则可以确认该缸喷油泵的柱塞或出油阀有问题。
b、也可以不拆掉排气管,用单缸灭火法初步确认柱塞/出油阀或喷油器(嘴)是否有问题,具体做法是:启动柴油机低速运转,逐缸断油并观察排气管出口烟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某缸断油后,柴油机烟度减小,则说明该缸供油系统(柱塞/出油阀或喷油器)存在问题。
排除方法:
当柴油机工作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时,应该检查喷油泵。如果确认故障的原因是由柱塞和出油阀严重磨损造成的,大修喷油泵后即可排除此故障。特别提示:大修喷油泵时应该成套(全部)更换柱塞和出油阀及相关密封垫,检查各缸供油角并按要求调整供油量。
3)喷油器(嘴)问题
a、喷油嘴雾化不良、卡死或滴油严重
当个别缸的喷油器(嘴)损坏时,也即当某缸的喷油器(嘴)雾化不良、卡死或滴油严重时,会造成该缸燃烧不完全而导致该缸严重冒黑烟。喷油器(嘴)有问题时,除了造成柴油机冒黑烟外,还有下列现象:
.排气管接口处湿润,严重时可能滴柴油
.滴油缸活塞可能出现烧顶或拉缸故障
.该缸可能有强烈的燃烧噪音
b、喷油压力不正确
喷油压力不正确(偏大或偏小),将影响喷油器的建压时间,延迟或提前供油提前角度,使柴油机工作时冒黑烟。喷油压力偏大,可能延迟喷油开始时间,柴油机后燃增多。而喷油压力偏小,可能提前喷油开始时间,柴油机早燃增多。两者产生的问题和现象与前述的供油确认某缸喷油器(嘴)是否有问题的方法与确认柱塞/出油阀是否有问题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互换喷油器后,该缸不再冒黑烟而另一缸冒黑烟,则说明该喷油器(嘴)有问题。提前角不正确相似。
排除方法:
更换该缸喷油嘴或喷油器总成。更换喷油嘴时,应该保证是同类合格产品并严格按要求检查和调整喷油压力,认真观察喷油器的雾化质量或是否存在低速滴油等问题,确保使用质量上乘的喷油器(嘴)。
(4)喷油泵调速器有问题
喷油泵调速器有问题,主要是调速器调速弹簧弹力不足时,将导致调速器与油门控制机构之间的不平衡,柴油机从启动开始就会严重冒黑烟。而当外部载荷稍有变化时,柴油机更是浓烟滚滚。如果喷油泵调速器有问题,柴油机运行时还有下列现象:
.柴油机转速不稳定,可能自动升高或降低
.带负载运行时,随负载增加柴油机转速下降严重
.柴油机负载越大,烟度越大
.用单缸灭火法检查时,柴油机烟度无明显变化
排除方法:专业维修喷油泵,更换调速弹簧或调速器总成。
(5)喷油泵供油量太大
喷油泵供油量太大,也将造成柴油机冒黑烟,大量燃油进入汽缸后未充分燃烧即被排除汽缸,是柴油机后燃增多。此时,柴油机除了冒黑烟外,还有下列现象:
.燃油消耗明显增加
.柴油机因后燃增多而使排气温度太高且排气
.可能会经常出现拉缸或活塞烧顶现象管可能被烧红
.可能会经常出现拉缸或活塞烧顶现象
排除方法:专业维修喷油泵,按要求调整喷油泵的供油量。特别提示:调整喷油泵的供油量时,必须考虑该柴油机喷油器喷油压力的影响,因为该油量是在特定喷油压力下的供油量。如果喷油压力有变化,供油量也将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喷油泵试验台标准喷油器的压力高,而实际喷油器的喷油压力低,则实际喷油量降大于调整喷油量。反之,则小于调整喷油量。压力差别越大,供油量的差别也越大。比如喷油器的喷油压力相差50巴时,喷油量可能相差20%。
2、燃烧系统问题导致柴油机冒黑烟故障原因的确认和排除方法
(1)汽缸压缩压力不足
造成汽缸压缩压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活塞环严重磨损(活塞环严重磨损将导致柴油机严重冒蓝烟,本文不作叙述)、压缩比偏小(活塞顶间隙太大或气门座圈凹入太深)或气门密封不严等。
a、活塞顶间隙太大
如果装配柴油机时,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检查并调整活塞顶间隙,或调整不当时活塞顶间隙偏时,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压缩比进而影响汽缸压缩压力。由于压缩比变小,降低了汽缸的压缩压力和温度,使燃油燃烧的条件变得更加恶劣,燃油燃烧不完全、不充分,柴油机严重冒黑烟。确保活塞顶间隙的正确是装配柴油机时必须严格做到的重要事件之一。在装配柴油机时,必须将活塞顶间隙调整在技术规范要求的公差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只要安装正确,活塞顶间隙在使用过程中的是不会变化的。
b、气门密封不严
气门密封带严重变形或磨损,将导致气门密封不严,直接降低汽缸压缩压力和温度,使燃油燃烧不完全、不充分,导致柴油机严重冒黑烟。
c、气门座圈凹入太深
气门座圈长期经受燃烧高温和气门的强烈冲击,加之气门座圈底孔的铝合金性质,将使气门座圈凹入逐步增加,使气门平面与缸盖底面之间的尺寸相对增加,相应增加了燃烧室的容积,降低了柴油机压缩比,从而降低了汽缸的压缩压力和温度,导致燃油燃烧不完全、不充分,柴油机严重冒黑烟。汽缸压缩压力不足时,除了使柴油机冒黑烟外,还有下列现象:
.柴油机工作时动力不足
.柴油机加速无力(加速性能太差)
.燃油消耗增加
如果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或现象时,可以使用专用的汽缸压力检查表测量汽缸压缩压力。汽缸压缩压力测量装置一般安装在喷油器孔内,单缸测试,逐缸进行。然后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行比较,确认是否过低。
排除方法:
如果进行汽缸压缩压力测量而确认柴油机冒黑烟是由于汽缸压缩压力低造成的,就必须检查活塞顶间隙、气门座圈凹入深度和气门与气门座圈之间的密封情况。具体做法是:
.松开缸盖螺栓,拆下缸盖,在活塞顶部放入铅丝,然后装上缸盖,按要求拧紧缸盖螺栓,然后再松开缸盖螺栓,取下缸盖后测量铅丝的厚度,如果测量值在技术要求范围内,则明说活塞顶间隙正确。反之,则说明活塞顶间隙对,需要进行调整(主要是根据测量值选择缸垫的厚度)。
.取出缸盖后,仔细观察和测量气门大头平面与缸盖底面的距离,如果测量数值大于技术要求数值,则说明气门座圈凹入太深,需要进行修复处理。修复方法是:更换气门座圈和所有气门,重新研磨气门。气门座圈的具体要求请参照相关技术要求。
.如果气门座圈凹入深度合格,则应仔细检查气门与气门座圈之间的密封带。一般情况下,经过长期使用后,气门与气门座圈之间的密封带都会有较大的磨损和变形,需要进行修复。具体做法是:绞磨气门座圈密封带、更换气门和重新研磨气门。
(2)气门间隙不正确
气门间隙不正确,影响柴油机配气正时,也即是气门该打开时为打开,该关闭时为关闭,直接影响柴油机的进气量,降低了柴油机的过量空气系数,造成柴油机油气混合物过浓,燃油燃烧不完全、不充分。柴油机冒黑烟。气门间隙不正确除了使柴油机冒黑烟外,还有下列现象:
.柴油机动力不足
.柴油机可能启动困难
.可能有强烈的金属碰撞声
确认气门间隙是否正确的基本方法是:打开气门室盖,用手感或塞尺检查气门间隙。排除方法:按要求重新调整气门间隙。
3、进气系统问题
进气系统造成柴油机冒黑烟的原因主要是:空气滤或进气管阻力太大。一般情况下进气管阻力恒定,空气滤阻力可能随时变化。
(1)空气滤问题
如果空气滤脏污或使用了劣质空气滤芯,均可能造成近期阻力增加,使进入气缸的新鲜空气量减少,导致柴油机冒黑烟。如果柴油机原来不冒烟,在更换了空气滤芯后烟度增加,则说明空气滤芯质量有问题。
(2)进气管问题
如果进气系统堵塞或管道太长,均可能增加进气阻力。进气阻力太大,会造成柴油机冒黑烟。如果进气温度过高,同样会造成柴油机冒黑烟。进气系统故障除了造成柴油机冒黑烟外,还有下列现象:
.柴油机动力不足
.柴油机油耗增加
确认是否是由于进气系统故障而造成柴油机冒黑烟的基本方法是:
.空气滤芯阻力:启动柴油机低速运转,拆掉空气滤芯(包括纸芯和毡芯),然后观察排气烟度的变化,如果去掉空气滤芯后,柴油机烟度减少,则说明空气滤芯有问题.如果确认空气滤芯质量没有问题时,可以进一步检查进气管阻力。
.进气管阻力:拆开柴油机自身进气管外的进气管接口,使空气直接进入柴油机进气管,然后启动柴油机低速运转,观察排气烟度。如果烟度减少,则说明进气系统阻力太大。
.进气温度:如果排气管离进气管的距离太近,或者排气管接口处漏气,均可能对进气温度造成直接影响。如果柴油机怠速、空转无烟,带负荷后冒黑烟,且符合越大黑烟越严重,在排除了其它因素后,就应该考虑进气温度的影响了。在正常情况下,进气温度不得高于45℃。
排除方法:换新的、优质的空气滤芯,疏通进气管和排除对进气管道的加热现象。
特别提示:柴油机在无空气滤芯的情况下不能长时间运转,特别是在野外环境条件恶劣时更加如此。
4、排气系统问题
如果排气系统安装不合理,比如排气管过细、过长或消声器不合适等,均可能增加排气阻力,使柴油机排气不畅,导致柴油机冒黑烟。如果需要更换排气系统零部件(排气连接管路和消声器),一定要选用于原排气系统相适应且匹配的同类产品,排气连接管直径绝对不能小于原管直径,消声器的排气通过量不能低于原消声器的许用通过量,且背压(消声器排气阻力)不能高于原有允许数值。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未对排气系统进行改造,一般不会产生排气背压超标的问题。如果排气系统有问题,柴油机除了冒黑烟外,还有下列现象:
.柴油机功率不足
.柴油机排气温度高
.燃油消耗量可能增加
确认排气系统是否存在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拆掉排气管,启动柴油机低速运转,观察各缸排气口烟度,如果此时烟色正常,则说明柴油机自身没有问题。然后装上排气管,启动柴油机在相同转速下低速运转,观察排气管出口烟色,如果烟度较大,则说明排气系统有问题。
排除方法:在确认排气系统有问题之后,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改造:
.更换消声器,选用排气通过量较大且排气背压较小的消声器;
.更换柴油机排气管出口与消声器之间的连接管,选用直径较大的排气直管且大圆弧过渡,减少直角过渡。
❼ 深沟球轴承是怎么安装的
深沟球轴承的安装
深沟球轴承安装的好坏与否,将影响到深沟球轴承的精度、寿命和性能。因此,请充分研究深沟球轴承的安装,即请按照包含如下项目在内的操作标准进行深沟球轴承安装。
一、清洗深沟球轴承及相关零件
对已经脂润滑的深沟球轴承及双侧具油封或防尘盖,密封圈深沟球轴承安装前无需清洗。
二、检查相关零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况
三、安装方法
深沟球轴承的安装应根据深沟球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深沟球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得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深沟球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a. 压入配合
深沟球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深沟球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深沟球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深沟球轴承一起装入深沟球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深沟球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深沟球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深沟球轴承外圈与深沟球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深沟球轴承先压入深沟球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如果深沟球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深沟球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b.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深沟球轴承或深沟球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深沟球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深沟球轴承或可分离型深沟球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深沟球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深沟球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深沟球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深沟球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用油箱加热深沟球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或者用钩子吊着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杂质进入深沟球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c.圆锥孔深沟球轴承的安装
圆锥孔深沟球轴承可以直接装在有锥度的轴颈上,或装载紧定套和退卸套的锥面上,其配合的松紧程度可用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来衡量,因此,安装前应测量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安装过程中应经常测量游隙以达到所需要的游隙减小量为止,安装时一般采用锁紧螺母安装,也可采用加热安装的方法。
d.推力深沟球轴承的安装
推力深沟球轴承的周全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深沟球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因此这种深沟球轴承较易安装,双向推力深沟球轴承的中轴泉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深沟球轴承的安装方法,一般情况下是轴旋转的情况居多,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为过赢配合,深沟球轴承外圈与深沟球轴承室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原文链接:http://www.sdhrzc.cn/
❽ 轴承要怎么安装
轴承的安装
安装轴承时,如铁锤等直接敲击轴承端面可能损伤轴承,因此务须在轨道环圆周上 施加均等压力来装入轨道环。又,如对某一方的轨道(譬如外环)施加压力,经由滚动体将另一方的轨道环(譬如内环)压入则轨道面会发生压痕或伤痕,应予避免。
安装轴承须备有清洁剂干燥的工作场所。特别是超小及特小滚珠轴承的组装若有尘埃侵入即大为影响轴承的性能,因此应在无尘室进行,且必须检查轴承安装部位的尺寸 、精度、形状精度和光度,确认这些量度都在容许公差内。除以上事项外,其他应注意事项如下:
(1)轴及轴承箱(壳)之配合面
毛边、碰伤、凸出部、锈伤、油污等去除,另外,端面一小段予以涂上油润滑,如Spindle油插入时会更容易。
(2)组装用制工具
冲或压床等组装用制工具,选择合适之尺寸于轴承接触部位;安装工具上的污垢、毛边、切削等都必须除去。
(3)轴承
轴承须在安装前才拆封。又,轴承是在非常干净之制程中生产之高精密制品,请不要再作任何其他之加工,如清洗。
(4)紧度较小之轴承
紧度较小的轴承组装,大致可区分为压入轴、压入轴承箱(壳)和均等压入轴及轴承箱(壳),组装方法系在常温下利用套筒压住轨道环端面,借套筒将轴承压入,压入 力作用于轴承的中心。
其他应注意事项,如不可用铁锤以敲打之方式组入造成损伤及避免灰尘浸入。
❾ 轴承的装配方法,有哪几种
轴承的装配方法有以下三种:
1,锤击法
用锤子垫上紫铜棒以及一些比较软的材料后再锤击的方法,要注意不要使铜末等异物落入轴承滚道内,不要直接用锤子或冲筒直接敲打轴承的内外圈,以免影响轴承的配合精度或造成轴承损坏。
2,螺旋压力机或液压机装配法
对于过盈公差较大的轴承,可以用螺旋压力机或液压机装配。在压前要将轴和轴承放平,并涂上少许润滑油,压入速度不宜过快,轴承到位后要迅速撤去压力,防止损坏轴承或轴。
3,热装法
热装法是将轴承放在油中加热到80℃-100℃,使轴承内孔胀大后套装到轴上,可防止轴和轴承免受损伤。对于带防尘盖和密封圈,内部已充满润滑脂的轴承不适用热装法。
(9)挖机主轴承安装方法扩展阅读:
轴承的结构:
滑动轴承:滑动轴承不分内外圈也没有滚动体,一般是由耐磨材料制成。常用于低速,轻载及加注润滑油及维护困难的机械转动部位。
关节轴承:关节轴承的滑动接触表面为球面,主要适用于摆动运动、倾斜运动和旋转运动。
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按其所能承受的载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其中径向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为0的向心轴承,向心角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大于0到45的向心轴承。
轴向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为90的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大于45但小于90的推力轴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轴承❿ 轴承的安装有几种方式方法
轴承的安装有几种方式方法有多种方法,一般是安踏槽直接往里放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