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个大拇指就可以测量距离吗,电视里的拇指测距法是什么原理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用来简略的估计距离的。它其实是利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几何原理,相似三角形两条对应边的比例相同。
大拇指测距也就是“跳眼法”,但是不会太精确,这取决于一个人的距离敏感性、训练程度和经验等,总之是一个因人而已的“简易”测距法。
② "大拇指测距法"到底怎么用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 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传说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美国军队的,有点相似:右拳紧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侧刚好观察到目标,如果目标刚好一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100码,如果目标刚好两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200码……………… 其它目测以物体为准的 目测距离,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目测距离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和判断法。 (l)比较法。就是把要测距离与某段已知距离(如电线杆距离、已测距离或自己熟悉的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相比较以求出距离。也可将要测的距离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就是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来判断距离。在正常视力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分辨的目标距离可参考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使用此表时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掌握。 根据目标清晰程度判断距离表 距离(米) 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见。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闭,窗见格,瓦沟条分不清;人头肩分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步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树干、电杆可见。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 30×5=50米。 8-5 还有一种目测法,也可大约估算出距离 目测,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和判断法。 (1)、比较法 就是把要测的距离和已知距离相比较。也可将要测量的距离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 就是根据目标清晰程度来判定距离,如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加上目标受大小、颜色、天气、光线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掌握。 距离(米) 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网的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③ 军事用大拇指测量坐标的方法是什么
九七式军用指北针主要技术指标及使用说明
详细说明:主要功能:
- 方位角测量
- 快速图上作业
- 标定地图
- 确定掩蔽目标行进的行军方向。
- 估测目标距离。
- 测量俯仰角。
- 测量高度
- 估测目标距离
- 距离固定器测距
- 辅助点测距
- 全球磁偏角测量
- 坐标梯尺测距
- 里程表测距
- 地图任意两点目标测距
- 密位换算、辅助点测距附表
- 高度表、中国大中城市磁偏角(97年)附表
97型军用指北针是我国最新装备、最先进的新型军用指北针,目前仅配备部分精锐部队。与62、80式指北针相比,97型军用指北针的磁针、油式表盘、阻尼油、荧光材料、铝合金基体全部采用了先进的新材料、新工艺,除了结构上具有突破性的设计,另外增加了多功能挂钩、反字表牌等附件,功能非常强大,各项性能指标均达世界先进水平,从而使我国的军用指北针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军用指北针之一。
详细说明
97型军用指北针功能强大而小巧轻便,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性能可靠。除军事用途外,也是登山、探险、野营、旅游等户外活动的首选装备和军事爱好者的收藏珍品。
性能特点:
- 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基体,坚固轻巧,结构紧凑,可承受各种恶劣环境考验。
- 高真空油式防水阻尼表盘,完全防水设计,恶劣环境下指针更稳定。
- 配备黄牛装具革真皮腰包,便于携行。
- 采用高级军用荧光材料,稳定性更强,无有害辐射。
- 配有多用途挂钩,便于图上作业。
- 反字表牌,方位量测更加迅速准确。
- 磁针采用强力磁钢,灵敏度极高。
- 精度可达±1o的方位测量机构。
- 照门准星式距离估定器,具有荧光点,精度可达5%。
- 俯仰角测量机构,测量精度±2.5o。
- 指针式齿轮里程表机构,测量精度1%。
- 精度可达0.5mm的坐标梯尺。
全套组成:
97型指北针一块
黄牛装具革皮盒一个
绒布一块
丝带一根
塑料袋一个
合格证一份
操作手册一份
外型尺寸:30mmX75mmX75mm
重 量:220g
九七式军用指北针主要技术指标及使用说明
一、用途 九七式军用指北针(97式军用指北针)是测定方位、距离、水平、坡度(俯仰角度)、高度、行军间速度及测绘简单地图的一种简易 测量器材,为便于夜间使用,在其各相应部位上涂有夜光粉。 二、结构简单介绍 仪器主要由罗盘、里程计两部分构成,如(附图1)。
罗盘部分有提环(l),度盘座(2),在度盘座上划有两种刻线、外圈为360度分划制,每刻线为1度。内圈为6000( 密位)分划制,圆周共刻300刻线.每刻线线值为20(密位),内有磁针(3),测角器(4),俯仰角度的分划单位 为度.每刻线为25度.可测量俯仰角度士60度。里程计部分主要由里程分划表、速度时间表(8)、测轮(9)、齿轮指针等组成。里程分划有l:50000,l:100000两种比例尺刻度值。1:100000比例尺每刻线相应代表1公里。l:50000 每刻线相应代表0.5公里.可与具有相应比例或成倍比例的地图配合使用。速度时间表分划有外侧表盘上有13、15、17 、19、21、23、25公里/小时,内侧表盘上有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时。(以V代表),共15种 速度。时间刻度中每一刻线相应代表5分钟(V25为10分钟)。仪器的侧面有测绘尺,两端为距离估定器。估定器两尖 端长12.3毫米,照准与准星间长为123毫米.即为尖端长的10倍。
三、使用方法 (一)测定方位
1、测定现地东南西北方向
(1)打开罗盘仪.使方位指标“△”对准“〇”;
(2)转动罗盘仪.待磁针指北端对准“〇”后,此时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读出现地东、南、西 、北方向。
2、标定地图方位
标定地图方位就是利用罗盘,使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一致
(1)打开仪器,调整度盘座,使方位指标“△”对准本地区的磁偏角度数;
(2)以测绘尺与地图上的真子午线或座标纵线(即东、西图廓的内图廓线)相切;
(3)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向“O’”,则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完全一致。
3、测定磁方位角
A.测定图上目标的磁方位角
(1)用指北针精确标定地图并保持地图不动;
(2)将测绘尺与所在点和目标点的连线相切,调整度盘座,使指标“△”对准“O”刻划线;
(3)待磁针静止后,其北端所指度盘座上的刻度即为所在点至目标点的磁方位角数值。
B.测定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
(1)打开仪器,使方位指标“△”对准“O”并使反光镜与度盘座略成45°;
(2)用大拇指穿入提环,平持仪器,由照准经准星向被测地目标瞄准;
(3)从反光镜中注视磁针北端所对准度盘座上的分划即为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数值。
(二)测量距离
1、用测绘尺直接量算图上距离
2、用里程计量读图上距离
(l)先将红色指针归“O”;
(2)平持仪器、把里程计测轮轻放在起点上,沿所量取的路线向前滚动至终点;
(3)根据指针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线,即可直接读出相应的实地距离。例如在1:50000地图上由甲点量至乙点 ,仪器表面上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个刻线,则甲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7公里。若在1:100000地图上量得14个刻 线、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4公里。另外,与有相应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 地图也可经换算量读之。
图二位置
3、用距离估定器概略测定现地目标的距离。
仪器上距离估定器两尖端的间隔为照准与准星间距离的1/10,利用相似三角形关系就可测定现地目标的距离。
(1)已知两目标(物体)与所在点的距离,求此两目标(物体)之间的间隔,可用下列公式:
两目标之间的间隔=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XI/10
打开仪器用眼紧靠照准瞄准目标,如两目标(物体)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如附图)
(2)又已知两目标 点与所在点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则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为
100X1/10=10米。其余可按此方法计算。
此外,前方两目标(物体)间的间隔、不一定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而小于或大于其间隔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两目标与所在点间的距离X1/10X两目标所占两尖端间隔的倍数
例:已知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为100米,测得两目标间的间隔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隔的7/10,则两目标间间隔为:100X1/10x710=7米。同样.若两目标间的间隔为距离信定器两尖端间隔的1.5倍、则两目标间的间隔 为:
100X1/10X1.5=15米。
(3)已知物体的宽度或两目标之间的间隔,求目标与所在点间的距离,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已知目标的间隔X10例:已知前方两目标间的间隔为12米,正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照准,则目标点与站立点间的距离为:12x10=120 米。
此外,已知目标的间隔,但在瞄准时,小于或大于距离估定器两尖端的间隔,可用下列公式: 目标的实际间隔X10目标与所在点的距离=———————————————————— 目标占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的间隔的倍数 注:用距离估定器测定现地目标距离的方法是简便的,但精度不高。 (三)行军时间及速度计算
用仪器上的速度时间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时,可测定行军所需要的时间或在规定时间内的行军速度、其方法如 下:
l、行军时间计算:打开仪器,使里程表指针归零(表盘红线上)。在求出到达目的地里程的同时,速度时间表便 按照1: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时(外测表,顺时针读数)及10、14、16 、18、20、22、24、30公里/小时、(内侧表,逆时针读数)速度行军各所需时间.若为在l:50000比例尺地图上所量 得里程,则用手指轻拨测轮,使里程减半,指针所指示的速度和时间即为所求。例如:在1:50000比例图上量得距离为 40公里.若按“V20””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时间。首先将指针拨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处,在V20圈内指针所指即 为所求。若规定的速度为表上没有显示之速度,则找出有倍率关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时间,如每小时行军速度为5 公里、量得里程为30公里,求时间,便可读:“V10”为3小时,由于“V10”是V5的2倍即将得数乘2或拨测轮使指针指示60 公里处读V10得6小时,再如“V6”时可读“V18”,将得数乘3或拨测轮使指针指示90公里处读“V18”得5小时,余类 推。 (注意:以上计算均未包括行军休息,调整及道路量取时的坡度和弯曲系数等,在组织行军时,应在表上加入有 关数据)。 2、行军速度计算,在求出到达目的地里程的同时,根据要求到达的时限,便可依速度时间计算表选择规定时限内 的适当速度(注意:若为1:50000比例尺的里程应将规定时限加倍进行选择)作为行军速度。
(注意:在求行军速度时,同相应加入有关行军数据再进行计算)
(四)测定斜面的坡度(俯仰角度)
打开仪器,使反光镜与度盘座略成45度,侧持仪器,沿照准、准星向斜面边瞄准、并使瞄准线与斜面平行、让测角器 自由摆动,从反光镜中视测角器中央刻线所指示俯仰角度表上的刻度分划,即为所求的俯仰角度(坡度)。
(五)测量目标概略高度
已知目标(物体)与所在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先测定目标的俯仰角,再查高度表(见附表1)即可得知目标的高度。其 方法如下:
1、由地图上或用距离估定器,求得所在地与欲测目标(如山顶、烟囱、塔尖等)的水平距离。
2、侧持仪器、沿照准、准星向目标顶端瞄准,让测角器自由摆动,看清测角器刻线所指示的俯仰角度值。
3、查看高度表(附表1)或用米位公式计算即可得知高度。例:已知测点至被测物水平距离为100米,用仪器测得 俯仰角度为30°然后查高度表,在100米横格对准30°竖格,查得被测物高度为57.74米。 四、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1、放置仪器不要靠近铁磁性物质.以免损耗磁性。
2、不可用测绘尺敲打物体,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反光镜勿扭弯,以免影响瞄准和看读分划,表面要保持光洁,不要用脏布、手去揩擦。
4、仪器不用时应关闭。放入盒中。注意不要碰撞。
④ 大拇指测距原理
通过估判被测物的尺寸大小,结合相似性三角形原理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计算出被测物离我方的大致距离。
这种方法是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其实拇指测距法并不是专业术语,真实名字叫做跳眼法。用跳眼法来测量距离是以前常用的一种军事测量方法。跳眼法是中国军队经常使用的一种以自己的肉眼估计来测距离的方法。
跳眼法指的是用手指和眼睛测距的方法,是通过估计跳眼所见实地宽度的方法进行的估略测量。是我国军队常用的一种估测距离的方法。
(4)用大手指测量高度方法扩展阅读:
局限性
根据跳眼法的原理,可以发现:要使用跳眼法,必须能够估测出被测物体的大小(高度或宽度等),从而才能估测出被测物体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横向距离(ΔL)。
如果被测物的大小无法判断(如:远处不知道海拔高度的山丘等等),那么也就无法估测出被测物离我方的距离了。另外,即使被测物的大小可以估测,跳眼法的误差也较大,只能估算出大致的距离。
⑤ 炮兵如何用大拇指测量距离
伸直右手手臂,竖起拇指放在右眼正前方位置。先闭左眼,对右眼沿拇指看到第一个点事物(测量目标)做出记录,右手大拇指不动,然后闭上右眼,用左眼沿大拇指记录第二个点事物,然后根据经验估算两点事物间目视的大致距离乘以10倍,便是目标距离。
如一个士兵正常每步75厘米,普通成年人身宽五十厘米左右,楼房层高三米以内、三扇的窗户宽在两米左右,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米。用目视测距范围内可利用的地物估算出两眼间目视的大致目标区域距离。
人的瞳孔间距约6cm,单臂长约60cm,二者之比为10倍。相似三角形原理。因此:两点事物间距的10倍便是目标距离。
(5)用大手指测量高度方法扩展阅读
用指北针测距离: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测目标的距离。
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
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⑥ 如何用手指进行测距
跳眼法:把手伸直,置于两眼间,竖起大拇指,用先用左眼看目标,然后用右眼看东西估算右眼看见的物体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然后乘以10就是测量者与目标的距离
拇指法(只适合步行的人):右臂伸直,竖起拇指,对着目标,如果目标一步跨过整个指甲的宽度,距离目标约50码(45左右),如果2步就是100码.依此类推到200码多了会有误差.
⑦ 如何用手指测距离和高度如题 谢谢了
几种方法,"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 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美国军队的,有点相似:右拳紧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侧刚好观察到目标,如果目标刚好一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100码,如果目标刚好两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200码
⑧ 怎样用大拇指测距离
大拇指测距离技巧
大拇指测量距离轮流用左眼和右眼来看,具体用的原理是数学的相似三角形原理。训练时先找一系列有确切距离的标的物,然后,伸出手臂,竖起拇指,先闭左眼看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再闭右眼,观察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
据此认定实际距离与左右眼分别观察到的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的关系。在实际使用时,利用左右眼分别观察到的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实际距离。
技巧须知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⑨ 军人用大拇指测试距离采用了什么原理
军人用大拇指去测量距离,这其实是采用了跳眼法的原理。军人将大拇指摆放在想要对比的建筑物前,用左眼观看手指头,然后再用右眼去观看手指头,所看到的手指在建筑物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会有一点细小的差距。因为我们的眼睛之间有距离,所以看到的建筑方向也是有差距,军人利用这样的方式,然后有一个大概的计算,就可以预估出建筑物炮楼的具体方位,只不过这样的方法有太大的偶然性,并不是很准确。
在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里,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学习,用其他有效的方式去代替这样的办法。而在当时武器缺少,科技含量比较低的世界里,这样的方法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