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馆藏岩心整理工作流程
孙东洵 高庆昭 田荣军 王浩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根据岩心入库前整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岩心整理工作的具体步骤: 原始岩心箱核对→新岩心箱的选择、喷号→岩心牌、岩心隔板及原始箱号牌的制作→复查整理原始岩心、岩心清洁→岩心倒箱→岩心箱标签制作与粘贴。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岩心整理;流程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所存放的岩心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和单位,原始岩心编录差别较大,在保证岩心原始性、完整性的前提下,按《地矿部岩矿心管理规定》、《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等技术要求,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对采集的岩心要进行入库前的整理工作。
一、原始岩心箱核对
将岩心箱按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整齐排列好,凭验收清单对矿区名称、钻孔编号、孔深和箱数进行核对,检查岩心箱的完整情况、箱数,逐箱查看并填写登记表。
二、岩心箱的选择
全库使用标准岩心箱作为入库岩心装具。岩心箱分为两格、三格及四格三种规格。根据岩心的直径选择不同规格岩心箱,岩心直径在75~110 mm 之间,选用两格(1040 mm×280 mm×146mm)岩心箱;岩心直径在55~70mm之间,选用三格(1040mm×280mm×95mm)岩心箱;岩心直径小于55 mm时,选用四格(1040 mm×280 mm×95 mm)岩心箱;岩心直径大于110 mm时,可根据岩心规格采用定做岩心箱的方式处理。
三、岩心箱喷号
岩心箱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字体为华文中宋,字号高40mm,宽20mm,笔画宽10mm。字号版采用1.5厚的双色板,三个数字一个版(如:001)。喷号制作方法:
1)将岩心箱放入固定架中喷字面朝上。
2)把数字刻板放在自制的模具上,周围粘上胶带,一是固定字版,二是防止喷漆过程中有渗漏。
3)将印制板放在岩心箱右侧第二格内,用自喷罐黑色硝基漆喷制。喷字时要浓淡适中,如果太淡不清楚,太浓漆多容易流下,字迹不美观,经过反复试验,喷嘴距岩心箱侧面20 cm处效果最好。
四、岩心牌制作
1)根据选择的岩心箱的规格,确定岩心牌的大小,以正好卡在岩心箱隔槽内为宜。
2)用微机录入基础数据,需要反复核对各类资料,发现资料有差异或可能存在问题时,要与技术负责人商讨确定,并做记录备注。
3)用激光打印机输出岩心牌,并将整版的岩心牌裁剪。
4)塑封岩心牌。塑封岩心牌是为了防水、防潮、防腐蚀。
五、岩心隔板与原始箱号牌制作
回次隔板与原始箱号牌用五合板制成。为了确保岩心牌的位置准确无误,需在原始岩心牌处放入塑封岩心牌和回次隔板并写明回次号,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六、岩心的复查整理
根据地质记录在整理含矿带岩(矿)心时,遇到较破碎岩心时处理的方法是:在塑料岩心盒里铺一块可以包裹岩心的塑料布,当岩心扫描工作结束后,再将它包裹起来,可防止岩心进一步风化。
将原始岩心箱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开箱,开箱后复查回次牌位置、岩心块数是否连续,方向线连接是否一致,丈量原始岩心长度。填写开箱登记表,该表是为了保持原始岩心箱原貌而设计的,记录了原始箱矿区、箱编号、孔深、回次编号及块数、岩心长度、每箱格数、岩心完整情况、岩心包装情况等内容。
根据钻孔野外地质编录表进行核对。查看岩心牌与该回次岩心是否对应。检查岩性是否一致,方向线、块数是否连续,岩心直径是否与原始记录相符,岩心摆放有无颠倒,岩心长度与岩心牌标注长度是否一致。
岩心丈量的原则是:整块岩心丈量轴线长度;裂为数块能拼凑复原者,丈量复原后的中轴线;若岩心一端或两端呈楔形有斜边时,均以斜边顶点算起;无法复原的碎块,按相应岩心直径堆放丈量,当塑性岩(矿)心由于挤压变长,超过回次进尺者,按回次进尺100%计算其长度;岩粉不计入岩矿心长度。
有的原始岩心箱里的岩心前后次序颠倒,要根据原始资料仔细查对。有的根据岩心直径大小进行调整,直径大的放在前边,小的放在后边。有的根据岩心方向线对接,有的根据岩心接口吻合程度对接。遇到破碎岩心无法确定时,可将碎岩心块上的编号进行拼接后与岩心牌进行核对。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记录表岩性描述进行判断该段岩心所在的位置。有岩心牌重复的,应根据原始资料核对,将孔深数小的放在前边,孔深数大的放在后边。有的岩心牌放的地方不对,应丈量岩心长度,找出应放的位置。
在整理过程中,遇到丈量原始岩心长度超出回次牌标注长度,根据《岩心钻探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还可继续上推,一般只能上推四个回次,如继续超出,应寻找其他原因,再作处理。按上述规定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在有问题的岩心回次段中做好标记,对岩心不做任何改变,同时在岩心整理表备注栏中作详细记录并照相存档。有可能的话设法与采集人取得联系,或是请教有经验的钻探专家,力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岩心清洁
岩心清洁要根据每一箱岩心原始情况进行。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用毛刷刷,当岩心完整性较好,表面尘土较厚,或个别岩心箱里的岩心劈样面上有泥土时,岩心清除方法是用毛刷将岩心表面尘土清除,直到岩心露出清晰的纹理为止;②用湿毛巾擦,当岩心完整性较好,泥土较牢较厚时,用毛刷清理困难,可采用湿毛巾将泥土擦净,再用干毛巾将岩心表面水分擦干;③用气泵吹,岩心完整、新鲜,块长大于10 cm可用气泵除尘,省时省力又清洁。风化及破碎较严重的岩心不宜使用气泵吹。如秦岭段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钻孔岩心没有作劈样处理,原始岩心箱有盖子,完整性较好,除尘方法是若岩心表面灰尘较少,可采用气泵吹;若岩心表面灰尘较多,先用毛刷刷,再用湿毛巾擦。再如安徽冬瓜山铜矿ZK562 钻孔岩心,表面有泥浆,处理方法是:用较湿毛巾擦掉岩心上的泥浆,露出清晰的纹理,再用干毛巾将岩心表面的水分擦干。
八、岩心倒箱
按照由前到后,由上到下顺序操作,将原始箱岩心取出,摆放在工作台上,将包裹岩心上的塑料布打开,钻孔中所有取样和分层木制标签都要重新制作,将纸标签进行塑封。各项工作准备好,检查无误后将岩心倒入新箱。
按照原始箱顺序将岩心放入新岩心箱,要注意面对新岩心箱编号,从左到右顺序放入。摆放时块号数要连续,岩心要尽量对齐,标注朝上。有方向线的,要把方向线对齐。劈样岩心放置时劈开面朝上。特碎的岩心,要装入塑料袋,注明深度,然后放到原始位置上。遇含矿带岩(矿)心或其他较碎的岩心时,就在箱底放一块塑料布。放好岩心后,包裹起来,再把岩心牌、隔板放回原始处。
岩心放入新箱时,要认真填写岩心整理表,做到数据准确,内容齐全。然后编写该孔的岩心整理报告。
九、岩心箱标签的制作与粘贴
根据岩心整理表数据,先做出库位信息表,再利用实物地质资料条形码系统完成岩心箱标签制作,标签采用纸质,规格为8.5 cm×6.0 cm。每个岩心箱有唯一一张标签与之对应,其格式见下图(图1)。其中阴影部分为条形码区,与库位一一对应;第几箱的数值与岩心箱喷号数值一致。
在岩心整理完毕后入库之前粘贴岩心箱标签。标签粘贴在岩心箱侧面中间醒目位置。岩心整理工作结束。
上述步骤是在钻孔岩心入库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是否全面、正确,请有关专家和同行们给予批评指导。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图1 岩心箱标签格式
② 实习七(六)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一、基本要求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地记录。
二、编录基本步骤
1.分层
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
2.记录回次数据
(1)填表。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于“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其中,“止孔深”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
(2)残留岩心的处理。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计,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②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
3.回次采取率计算
(1)当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要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
4.记录分层数据
按“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的要求填写分层数据。分层数据应对应于表中左侧的回次位置填写。
5.换层孔深计算
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孔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3种情况计算换层孔深。
(1)某一回次内换层时,
(2)回次间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1/2,也可根据上下层岩石的相对硬度、破碎情况确定合适比例。
分层计算结束后,将有关数据填入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的有关栏目中,同时将换层孔深填入“岩矿心分层标签”。
6.地质描述
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描述。主要观察岩矿心中的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及分层界线等,并将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测量的数据等记录于“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中。
三、实习资料及要求
(1)某某矿区ZK00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记录表(表7-8);
(2)按表7-8记录的信息用矿产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MEMapGIS数字工程编录软件系统编绘钻孔柱状图。
表7-8 始孔编录原钻记录表样式
四、数字地质钻孔编录
1.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
(1)在桌面菜单上【工程操作与区域采样】的下拉菜单中选中【室内工程属性数据录入(新建)】下的【钻孔】。
(2)系统会自动选择钻孔图层,同时弹出【是否填加到图层钻孔】对话框,按【Y】按钮。
(3)在屏幕上,用鼠标点击该【工程】的位置,即定点,按鼠标左键后,屏幕自动弹出对话框,输入钻孔基本信息。
重要参数说明:工程编号和剖面编号———必须输入,由数字加字母组成,并作为目录使用;勘探线号———由数字加字母组成,并作为目录使用,如果未给出勘探线号,所有工程会自动放入ENGPOOL目录下;比例尺———数据必须输入。
(4)按【确定】按钮后,系统自动把钻孔的位置和工程编号标注到图上(图7-64)。
图7-64 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后的钻孔位置
2.钻孔测量数据采集
(1)打开钻孔测量数据采集总界面。①在桌面菜单上选择【工程操作与区域采样】的下拉菜单中选中【工程数据库编辑与浏览】下的【钻孔】;②选中要编辑工程图元,对新录的工程数据,第一次会弹出【勘探工程不存在,是否新建】对话框,必须按【Y】按钮,系统会创建以钻孔为编号的目录,来存放该工程所有的文件;③系统会弹出钻孔地质数据的总对话框(以后所有的钻孔地质数据的输入,都是从此界面录入的)。
数据录入的顺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必须先录入回次库;②回次数据录入后,才能输入分层库;③其他数据只有在回次库和分层库有数据的情况下,才能输入数据。这是因为采样、素描、产状、刻槽必须在某一回次号和某一分层号进行数据采集。
(2)回次库数据录入。①先选择【回次库】按钮。对话框的顶部提示条会说明当前的数据库为回次库,然后按下【添加】按钮,系统弹出回次数据录入界面(图7-65);②输入回次数据,系统具有自动计算残留岩心和换层孔深的功能;③数据录入完后,按【确定】按钮后,数据自动导入列表框,以方便浏览;④若要继续输入数据,重复①—②步即可;⑤查看图形,按【素描图】按钮即可查看。
图7-65 钻孔回次录入对话框
(3)分层库数据录入。①先选择【分层库】按钮,对话框的顶部提示条会说明当前的数据库为分层库,然后按下【添加】按钮,系统弹出分层库数据录入界面(图7-66);②输入分层库数据;③数据录入完后,按【确定】后,数据自动导入列表框,以便方便浏览;④若要继续输入数据,重复①-②步即可;⑤查看图形按【素描图】按钮即可查看。
图7-66 分层数据录入对话框
(4)劈心样数据录入。①先选择【刻槽库】按钮。对话框的顶部提示条会说明当前的数据库为刻槽库,然后按下【添加】按钮,系统弹出刻槽库数据录入界面(图7-67);②输入劈心样数据;③数据录入完后,按【确定】后,数据自动导入列表框,以方便浏览;④若要继续输入数据,重复①—②步即可;⑤查看图形,按【素描图】按钮即可查看。
图7-67 劈心样数据录入框
(5)B采样、照片、钻孔弯曲度等的录入。B采样、照片、钻孔弯曲度等数据的录入同理。
(6)钻孔地质编录素描绘制与编辑。每当用户输入完一组新的编入数据,按【素描图】按钮,可以看到新的编录数据在图上绘制的情况(图7-68)。
图7-68 钻孔素描图
(7)钻孔地质编录表输出。①选择菜单【样品管理】中的【打印工程】,即会出现工程浏览对话框;②选中【工程】,点击【打印】按钮即打印选中的工程。
③ 地质钻探的编录怎么编录!我需要现场编录的原始记录!
岩心编录首先要记录,矿区, 孔号 钻孔时间, 机号 ,主要负责人, 什么钻机, 完后再记录1 ,孔深, 2,从几米几到几米几, 3,钻探回次 4,岩心长度 5,岩心块数(包括第几块) 6.岩性分析(包括岩石的名称,性质,类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裂隙性质,发育程度,层理角度及方向) 要严格检查钻工记录的钻探班报表, 数据是否吻合,准确, 真实, 岩心票填写是否正确, 岩心(箱)书写,摆放是否正确,规范, 严格按钻探6项指标执行.
④ 编录方法
【钻探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地质编录过程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的位置,编录人要及时跟踪指导,确保钻探质量。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回次进尺、孔深校正、弯曲度测量、简易水文观察等原始数据是否齐全、准确。此外,编录人员还需对样品采样数据、送样数据、分析结果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检查、整理。最后,编录人员还需重点做好钻孔资料整理,编制钻孔柱状图。可见,在整个钻探地质编录过程中,需采集、整理的数据较多,不仅包含地质编录人员自己记录、检查、整理的数据,还包含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记录的各类原始班报表。
⑤ 工作方法四 钻孔的岩性分层、描述及柱状图编制
在平原、盆地地区,第四纪地层覆盖严重或露头不好时,必须借助钻孔,才能获得研究区较为详尽的第四纪地层资料,因此熟悉并掌握野外第四纪钻孔的岩心编录及柱状图的编制,是第四纪地质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技能。
一、第四纪钻孔的野外编录内容
对钻孔岩心进行客观、详细地编录是平原区第四纪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钻孔岩心野外编录表(表2-2)是最原始的钻孔资料,也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资料,不仅要仔细填写,而且要妥善保存,不得丢失。在野外编录表上首先要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施工日期等,在地形图上标出钻孔位置。钻孔开工后,在施钻过程中,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探现场进行及时的岩心编录,编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层分层序号、岩性特征、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柱状图、岩心采取率、样品取样深度和样号等。在岩心编录表上编绘简要的岩性柱状图,其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 ,在岩性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
表2-2 钻孔岩心编录表
二、第四纪钻孔岩性分层和描述
钻孔岩性分层主要根据沉积物的颜色差异、沉积物粒度变化、成分不同、沉积构造,以及一些特殊特征等,如含化石、断层等。
在进行详细的钻孔岩性描述之前,首先要进行宏观的观察和分层,根据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粒度、风化程度、磨圆度、结构面(侵蚀面)等变化进行自然分层,分层的详细程度可视研究任务和要求而定。室内综合研究时可根据野外分层进行适当的合并。岩性从上向下逐渐进行,描述完一层岩性,再进行下一层的岩性描述。
第四纪钻孔岩性描述应分别描述每一层沉积物成分(砾石、砂成分,充填物成分)、沉积物颜色(干色和湿色)、沉积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主要对砾石)、碎屑物的大小、厚度及其变化、沉积构造、砾石的排列、层与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风化程度、结构面特征(接触面、侵蚀面)、含化石情况以及成岩性等方面。
根据研究工作精度的需要,以适当的间隔采集系列的年代学、古地磁、化学分析、粒度分析、粘土矿物、微体古生物等测试样品,若遇见动植物化石应采集化石标本,以便于进行室内分析研究,并在相应采样部位进行详细记录其化石类型、深度和编号。
三、钻孔柱状图编制和钻孔资料整理
1.柱状图的基本内容
岩性柱状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图名和比例尺、钻孔的地理位置、钻孔标高、地层分层、分层代号、厚度、岩性符号、层厚、岩性描述、化石、样品采集情况以及图件编制单位等(图2-15)。
图2-15 钻孔岩性柱状图格式
2.柱状图的表示方法
(1)地层年代的表示方法
主要采用代号法,即用地质年代代号去表示地层的时代,常用的有Qp1代表下更新统,Qp2代表中更新统,Qp3代表上更新统,Qh代表全新统。如果还要对每一层进行详细划分,则可用上标1、2、3等加以区别时代的早晚,如Qp3-1等。
(2)岩性符号
按常用的一些花纹符号来代表地层岩性。一般砾石以圆圈表示,砂以实心点表示,粘土以横虚线表示,颗粒的粗细也可根据圆圈和实心点的大小给予区别,但在野外工作中,还要根据具体岩性组合情况赋予一定的花纹符号。对于一些特殊的标志层、沉积结构和构造,也应用相应符号表示出来。
3.钻孔柱状图的编制
根据钻孔深度、岩性分层的详细程度,选取适当的比例尺,绘制完成第四纪钻孔岩性柱状图(图2-15)。按照钻孔岩心编录的岩性分层,用规定的岩性符号填充岩性柱状图的相应层位。对于描述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意义的沉积层、标志层以及沉积夹层等,可适当夸大表示,以准确表达这些特殊的沉积现象。在柱状图的相应部位标注采集的样本情况。
必要时,还要综合多个第四纪钻孔的数据资料,进行多个钻孔岩心联合剖面图的绘制,可以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的地层空间展布情况,每层的厚度变化以及岩性岩相变化,进行古沉积环境的恢复。
4.钻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根据编制的单个第四纪钻孔岩性柱状图,分析第四纪不同时期各岩性分层的沉积特征以及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进行沉积相的分析,初步确定研究区的第四纪沉积层序或相序,恢复古沉积环境。
(1)钻孔岩心联合剖面图的编制
钻孔岩心联合剖面图是在对一系列相邻钻孔岩心进行岩性岩相分析和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在横向上把相同时代的地层连接起来完成的图件(图2-16)。整个剖面结构应体现岩性岩相变化规律、沉积成因标志,反映出沉积环境的横向变化特征,某些夹层或透镜体的处理要考虑剖面总体结构的合理性。编制联合剖面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图2-16 上海北西-南东向第四纪地质剖面图
(据Chen Zhongyuan et al.,1995)
确定比例尺 确定水平比例尺,沿剖面的延伸方向,根据钻孔的实际距离按水平比例尺在剖面线上标明各个钻孔所在的具体位置;特别注意的是,所用钻孔岩心柱状图都应使用相同的垂直比例尺。
钻孔岩心的表示 可用一垂直地面的直线或柱状剖面表示,把各岩性层的岩性花纹符号绘制在柱状图上。
地层连接的方法 根据各钻孔岩心柱状剖面反映的岩性、岩相等特点以及地层的年代数据,同时代的地层相互连接,充填岩性花纹符号构成联合剖面。一般的作法是,根据深度大致相当,岩性相同或相似的层,或时代相同的岩性层可以进行横向连接。但是还要注意特殊剥蚀面和接触面的存在,它们可作为横向岩性层对比的标志。因此,除了岩性特征,还要特别注意标志层(包括海相沉积层中的陆相夹层或陆相沉积层中的海相夹层;特殊岩性、结构、成分的岩层;次级气候波动形成的次级古土壤层等各种沉积标志、环境标志和生物标志等)。条件允许时,还要运用测年数据建立相互间的对比关系。此外还可以依据地震剖面资料寻求地层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
特殊层位的处理 在某些单个钻孔中出现的岩性分层,而在其他钻孔中无法找到相对应的层位时,应根据1/2原则在相应的部位予以尖灭;对于分层数不能完全对应的钻孔,可以考虑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地貌以及年代学资料,进行不同层位间的连接。
标注沉积物的形成年代及成因。
(2)钻孔岩心联合剖面图的综合分析
根据钻孔的联合剖面,不仅可分析地层的垂向和横向变化,了解不同区段的地层发育特点,分析研究区的第四纪地层分布的整体特征,而且可以分析形成各种沉积物时的沉积作用,确立研究区完整的第四纪地层层序、埋藏地貌及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特征,进而认识研究区第四纪环境变迁的过程。
⑥ 钻探地质编录的技术要求
(1)应遵循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
(2)钻孔编录应按日进行。每天须到机台现场检查矿、岩心排放、编号及复核矿(岩)心卡的内容、进行矿、岩心地质观察,鉴定及描述并记入钻孔地质记录表。
(3)重要地质现象,可做1:1~1:10的大比例尺素描图。并采集标本,标本须统一编号,记录采集位置并记入标本登记表。
(4)现场进行矿(岩)心采取率、换层深度的计算并记入钻孔地质记录表中。
(5)矿心经鉴定后,应进行取样段划分、编号,按取样要求,采集试样。
(6)钻孔柱状图中的花纹,只表示岩性,不表示产状,地质界线一律划成水平线。大于0.5m未采出矿(岩)心的间隔不画花纹或着色,一律空白以示矿(岩)心采取率为零。
(7)钻孔竣工后1周内,应整理完成钻孔原始地质编录的全部工作,填写钻孔地质材料记录表。
⑦ 地质编录有几种如何编录
把直接观察和综合整理的
文字
内链_点击实体词"
target="_blank">地质
信息系统
地用文字和图表编制而成的
记录
。地质编录是
地质勘查
和地质
科学研究
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质编录按照工作阶段可以分为2种:①原始地质编录,指在
野外
对
地质体
和
地质现象
用文字、素描、图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记录;②综合地质编录,指对原始
地质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图表等。地质编录按照内容可以分为
地质填图
编录、探矿
工程地质
编录和采样编录。
地质填图编录
是完成任何
比例尺
的
地质调查
任务的基本手段(见地质填图),包括地质剖面编录、地质路线和
地质观察点
编录。
沿着某一个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
断面
)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表示在图上,称为
地质剖面图
对地质剖面上所显示出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即为地质剖面编录。在野外
实地
测量编制地质剖面图时,一般要选择
地层
出露比较完整、能基本反映
填图
区内
地质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
区域
。通过实地测制地质剖面,划分地层分层界线,确定填图单位;进行详细的
岩性
描述,系统地采集
岩石
、
矿物标本
;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在未变质和浅变质地层中寻找和采集化石;并根据填图任务的要求采集有关的分析测试样品。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
在地质填图中,需选择合理的路线和
控制点
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内容有:标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描述
露头
地质和
地貌
,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以及其他
构造要素
,采集
标本和样品,追索和填绘
地质界线
,画信手
剖面图
和地质素描图(图
2)以及摄影等。地质观察点的作用是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
空间位置
,使原始的文、图
资料
与实地位置相符合。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的编录形式,除传统的野外
记录本
编录方式外,为便于野外资料和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还有采用记录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用预定的符号或代码标在特制的卡片上。
探矿工程地质编录
矿产普查勘探中对所实施的
工程
进行的原始地质编录。包括:①坑探地质编录,简称坑探编录,指对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质矿产现象所进行的描述和记录,并要编制
坑探工程
展开图,以表示各种地质现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间的
空间关系
和变化情况。②钻探地质编录,又称钻孔地质编录。其内容包括:回次进尺,岩(矿)心采取率,岩性描述,分层孔深,分层厚度,标志面与
岩心
轴的夹角,钻孔
弯曲度
和孔深测量;简易水文地质测量、地球物理测井(见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资料的编录;并按设计要求采集各种标本和样品;编绘钻孔柱状图和钻孔地质剖面图,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种地质现象和各类岩石(
矿石
)的特征及其在钻孔中显示出的厚度。
采样编录
又称样品编录,在
地质勘探
工作中对采集的各类样品所做的编录。在地质调查过程中,为了了解和解决有关的地质、矿产及其他工程技术问题,需对
岩层
、
岩体
、岩石、矿石、
矿物
、
水点
,
土壤
和松散
沉积物
等采集适量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测试鉴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和资料。采样(取样)编录工作包括:对采样地点的观察、描述和编制采样平面图;按样品种类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对样品加工过程的记录和检查;对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与鉴定结果进行整理、登记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