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使用dql-8型地质罗盘仪
使用方法
(一)测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1 测走向:走向即岩脉在水平上投影的方向。
将仪器上盖打开到极限位置,用开关放松磁针,调好本地区的磁偏角,将仪器两个长边靠在岩层的特征面(具有代表性的面),保持圆水泡居中,则读磁针北极所指示的度数,即为岩层的走向。
2 测倾向:
垂直于走向所批示的面的方向用联接合页下边的底盘的短边或上盖的背面靠稳岩层的特征面,保持圆水泡居中,则读磁针北极所指示的倾向。3 测倾角:垂直于走向水平面夹角的角度。先用开关将磁针锁住,上盖打开到极限位置,仪器的侧边垂直于走向而贴紧岩层的特征面,调长水泡居中,读指示器所指的方向盘的度数,即为岩层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走向和倾向两因素,只需测其中一个就可以,因为走向和倾向是互为90°的关系。
(二)地形草测(包括定方位、测坡角、定水平线)
1 定方位:目标所处的方向和位置,定方位也叫交会定点。
① 当目标在视线(水平线)上方时的测量方法。右手握紧仪器,上盖背面向着观察者,手臂贴紧身体,以减少抖动,打开磁针,左手调整长照准和反光镜,转动身体,使目标、长照准尖的象同时映入反光镜,并为镜线所平分,保持圆水泡居中,则读磁针北极所指示的度数,即为该目标所处的方向。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另一侧点对该目标进行测量,这样两个测点对同一目标进行的测量得出两线沿着测出的度数,相交于目标,就得出目标的位置。
② 当目标在视线(水平线)下方时的测量方法右手紧握仪器、反光镜的观察者的对面,手臂同样贴紧身体,产减少抖动,打开磁针。左手调正长照准器和上盖转动身体、使目标照准尖同时映入反光镜的椭圆孔中,并为镜线所平分,保持圆水泡中,则读磁针北极所指示的度数,即为该目标所处的方向。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另一测点对该目标进行测量。这样从两个测点对该目标进行测量,得出两线沿着测出的度数,相交于目标,就得出目标的位置。
2 测坡角:目标到观察者与水平面的夹角。先将磁针锁住,右手握住仪器外壳和底盘,长照准器在观察者的一方,将仪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长水泡居下方。左手调正上盖和长照准器,使目标、照尖的孔同时为反光镜椭圆孔刻线所平分。然后右手中指调正手把、从反光镜中观察长水包居中,此时指示盘在方向盘上所指示的度数,即为该目标的坡角。如果测某一坡面的坡角,则只需把上盖打开到极限位置,将仪器测边直接放在该坡面上,调整长不泡居中,读出该坡面的坡角。(与测产状中的倾角相同。)
3 定水平线:先将磁针锁住,指导长照准器扳至与盒面成一平面,上盖扳至90°而照准尖竖直,平行上盖,将指示器对准“O”,则通过照准尖上的视孔和反光镜椭圆孔的视线,即为水平线。
(三)测物体的垂直角先将磁针锁住,把上盖扳到极限位置,用仪器测面贴紧物体(如钻杠)具有代表性的平面,然后调长水泡居中,此时指示器的读数,即为该物体的垂直角。
Ⅱ 怎样设计磁偏角测量仪
光泵磁力仪光泵磁力仪是高灵敏的磁测设备。它是以某些元素的原子在外磁场中产生的蔡曼分裂为基础,并采用光泵技术与磁共振技术研制成的。按 照量子理论,在外磁场T中,具有自旋的亚原子粒子(如核子和电子)能级简并(degeneracy)解除,分裂为一些磁次能级(或称为蔡曼能级),在光谱 上的表现,就是谱线分裂,这就是蔡曼效应,蔡曼因此获得1902(第二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分裂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一般与外界磁场成正比。当粒子在分裂的能 级间发生跃迁时,就会发射或吸收电磁波,其频率与磁次能级间的能量差成正比,测定这个电磁波的频率,即可测定磁场。光泵磁力仪是目前实际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中灵敏度较高的一种磁测仪器。它灵敏度高,一般为0.01nT量级,理论灵敏度高达10-2-10-4nT;响应频率高,可在快速变化中进行测量;可测量地磁场的总向量T及其分量,并能进行连续测量。光 泵磁力仪的种类甚多。按共振元素的不同,可分为氦(He)光泵磁力仪和碱金属光泵磁力仪,共振元素有氦(He4)、铷(Rb85、Rb87)、铯 (Cs133)、钾(K39)、汞(Hg)等。对碱金属而言,受温度影响较大,如铯(Cs133)元素在恒温430C左右,方可变成蒸汽状态,而只有在蒸 汽状态时才能产生光泵作用。对He3、He4而言,因其本身是气体状态,无需加热至恒温,只需将它激励使其处于亚稳态,就能产生光泵作用。这些条件在设计 与制造仪器时,必须予以重视。光泵磁力仪未来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光泵光源及共振元素的发展程度。法国曾用可调谐的激光器代替常规的氦灯制成 光泵磁力仪,由于谱线的选择性较好,激光又比氦灯的光要强,因此提高了磁力仪的灵敏度,达到10pT/Hz1/2。美国的R.Slcum博士利用二极管激 光器作为氦同位素光泵磁力仪的光源,并申请了专利,与氦灯光源相比,灵敏度提高一个量级。最新的激光光泵氦(He4)磁力仪的灵敏度已突破1PT/Hz1 /2的界限,达到0.4PT/Hz1/2,而用高频激发的灯室作为光泵的光源的氦4航空磁力仪达到了20pT/Hz1/2的灵敏度[2-3]。在共振元素 的选择上,为了提高精度,需要选择谱线较窄的物质,碱金属符合谱线窄的要求,但需要一定的温度(40-55℃)加热为气态。现在已经有很多利用碱金属制成 的磁力仪,前不久问世的钾磁力仪,由于谱线很窄又不重叠,方位误差很小,维修方便,分辨率达到0.1pT,在取样率为20Hz时,灵敏度可达到 0.014nT。因此钾光泵磁力仪在光泵磁力仪中占有优势地位。当然随着灵敏度,取样率的提高,其价格也显着提高。
Ⅲ 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
罗盘仪是用来测定直线磁方位角的一种仪器。它的构造简单,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
一、罗盘仪的构造
罗盘仪主要由度盘、磁针、望远镜三部分组成,如图4-21所示。图中1—望远镜;2—对光螺旋;3—竖直度盘;4—水平度盘;5—磁针;6—球形支柱;7—制动螺旋;8—微动螺旋。
图4-21 罗盘仪
1.度盘
度盘刻有1°或30′的分划,每隔10°有一注记数字,其注记形式分两种:一是由0°按反时针方向注记到360°的,称为方向罗盘仪,如图4-22所示;另一种形式是度盘上的南北两端分别对称向左右两边刻划注记0°到90°的,称为象限罗盘仪。这里要说明的是:象限罗盘仪上的“东西”两字注记与实际相反,因为度盘是随望远镜转运,而磁针是不动的,直接读出来的角度就是该直线的象限角,如图4-23所示。
图4-22 磁方位测定
图4-23 象限角
2.磁针
是一长条形的磁铁,支承在度盘中心的顶针上。在度盘底部有一杠杆小螺旋,松开小螺旋,磁针可自由转动,当它静止时,黑色的一端指北,就是北向,另一端绕铜丝的指南,以此区别南端或北端。
3.望远镜
供瞄准目标的照准设备,与度盘相连在一起,有物镜、目镜、十字丝和对光螺旋等。
二、磁方位角的测定
将罗盘仪安置在直线的起点A上,经过对中、整平后,瞄准直线的另一端B,放松杠杆小螺旋,待磁针静止后,即可按磁针的北端或南端读数,读出的角值,就是直线AB的磁方位角或磁象限角。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读数之前,应判别度盘零度是在望远镜的物镜一端还是望远镜的目镜一端。如图4-22(a)所示,度盘的零度在望远镜物镜一端,则读数按指北针读数,测得的磁方位角是225°;如果度盘零度是在望远镜的目镜一端,按磁针的南端读数,如图4-22(b)所示,测得的磁方位角也是225°。
AB直线的磁方位角测定后,再把罗盘仪安置在B点,测定BA直线的方位角(即AB直线的反方位角),以便检查。正反磁方位角相差180°,如果不符合,不得超过度盘最小刻度读数的2 倍,否则应检查,找出原因并重测。使用罗盘仪也可以测定象限角如图4-23。
使用罗盘仪时,周围不能有高压线、铁器,以免影响测定的方向。
复习题
1.在距离测量时,为什么要定线?
3.测量AB和BC两段距离,AB段往测136.280m,返测136.380m;BC段往测336.470m,返测336.570m。AB,BC两段往返较差都是0.100m,能否说明AB和BC两段距离测量精度相等呢?为什么?这两段测量的结果又是多少?
4.解释下列名词:真子午线;磁子午线方向;方位角;象限角;正、反坐标方位角。
5.已知A点磁偏角为西偏16′,AB直线的磁方位角145°30′,求AB直线的真方位角,并绘图表示。
6.罗盘仪测得AB直线的磁方位角150°30′,求它的反方位角及反象限角,并绘图表示(取A点的磁子午线作为坐标纵轴X轴)。
7.简述光电测距仪的基本原理,写出相位式测距仪测距的基本公式,说明其中符号的意义。
Ⅳ 地质罗盘仪DQL-5 求怎么用
DQL-5型地质罗盘仪(六五式)
使用说明书
一、用途
六·五式罗盘仪是测定方位、距离、水平、坡度(俯仰角度)、高度、行军时间速度及测绘简单地图的一种简易测量器材,为便于夜间使用,在其各相应部位上涂有夜光粉。
二、结构简单介绍:
仪器主要由罗盘、里程计两部分构成,如(附图1)。罗盘部分有提环(1),度盘(2),在度盘座上划有两种刻线,外圈为360度分划制,每刻线为1度。内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圆周共刻300刻线,每刻线线值为20(密位)。内有磁针(3),测角器(4),俯仰角度的分划单位为度,每刻线为2.5度,可测量俯仰角度±60度。里程计部分主要由里程分划表,速度时间表(8),测轮(9),齿轮,指针等组成。里程分划有1:50000,1:100000两种比例尺刻度值。
1:100000比例尺每刻线相应代表1公里,1:50000每刻线相应代表0.5公里,可与具有相应比例或成倍比例的地图配合使用。速度时间表分划:外侧表盘上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时,内侧表盘上有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时。(以V代表),共十五种速度。时间刻度中每一刻线相应代表五分钟(V25为10分钟)。
仪器的侧面有测绘尺,两端为距离估定器。估定器两尖端长12.3毫米,照准与准星间长为123毫米。即为尖端长的10倍。
三、使用方法
(一) 测定方位:
1、测定现地东南西北方向
(1) 打开罗盘仪,使方位指标“△”对准“0”。
(2) 转动罗盘仪,待磁针指北端对准“0”后,此时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读出现地东、南、西、北方向。
2、标定地图方位
标定地图方位就是利用罗盘使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一致。
(1) 打开仪器,调整度盘座,使方位指标“△”对准本地区的磁偏角度数。
(2) 以测绘尺与地图上的真子午线或座标纵线(即东西图廓的内图廓线)相切。
(3) 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向“0”,则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完全一致。
3、测定磁方位角
A测定图上目标的磁方位角
(1) 用指北针精确标定地图,并保持地图不动。
(2) 将测绘尺与所在点和目标点的连线相切,调整度盘座,使指标“△”对准“0”刻划线。(3) 待磁针静止后,其北端所指度盘座上的刻度即为所在点至目标点的磁方位角数值。
B测定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
(1) 打开仪器,使方位指标“△”对准“0”,并使反光镜与度盘座略成45度。
(2) 用大拇指穿入提环,平持仪器,由照准经准星向被测地目标瞄准。
(3) 从反光镜中注视磁针北端所对准度盘座上的分划,即为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数值。
(二) 测量距离
1、 用测绘尺直接量算图上距离。
2、 用里程计量读图上距离
(1) 先将红色指针归“0”;
(2) 平持仪器,把里程计测轮轻放在起点上,沿所量取的路线向前滚动至终点;
(3) 根据指针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线,即可直接读出相应的实地距离。例如在1:50000地图上由甲点量至乙点,仪器表面上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个刻线,则甲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7公里。若在1:100000地图上量得14个刻线,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4公里。另外,与有相应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图也可经换算量读之。
3、 用距离估定器概略测定现地目标的距离。
仪器上距离估定器两尖端的间隔为照准与准星间距离的1/10,利用相似三角形关系,就可测定现目标的距离,(1)已知两目标(物体)与所在点距离,求此两目标(物体)之间的间隔可用下列公式:
两目标之间的间隔=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1/10
打开仪器,用眼紧靠照准,瞄准目标,如两目标(物体)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如附图2),又已知两目标点与所在点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则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为100×1/10=10
米,其余可按此方法计算。
此外,前方两目标(物体)间的间隔不一定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而小于或大于其间隔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两目标与所在点间的距离×1/10×两目标所占两尖端间隔的倍数。
例:已知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为100米,测得两目标间的间隔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隔的7/10,则两目标间的间隔为100×1/10×7/10=7米。
同样:若两目标的间隔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隔的1.5倍,则两目标间的间隔为100×1/10×1.5=15米。
(2) 已知物体的宽度或两目标之间的间隔,求目标与所在点间的距离,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已知目标的间隔×10
例:已知前方两目标间的间隔为12米,正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照准,则目标点与站立点间的距离为:12×10=120米。
此外,已知目标的间隔,但在瞄准时,小于或大于距离估定器两尖端的间隔,可用下列公式:
目标与所在点的距离=目标的实际间隔目标占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的间隔的倍数×10
(注:用距离估定器测定现地目标距离的方法是简便的,但精度不高。)
(三)行军时间及速度计算
用仪器上的速度时间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时,可测定行军所需要的时间或在规定时间内的行军速度,其方法如下:
1、 行军时间计算:打开仪器,使里程表指针归零(表盘红线上)。在求出到达目的地里程的同时,速度时间表便按照1: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时
(外侧表,顺时针读数)及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时(内侧表,逆时针读数)速度行军各所需时间,若为在1:50000比例尺地图上所量得里程,则用手指轻拨测轮,使里
程减半,指针所指示的速度和时间即为所求。例如:在1:50000比例图上量得距离为40公里,若按“V20”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时间。首先将指针拨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处,在V20圈
内指针所指即为所求。若规定的速度为表上没有显示之速度,则找出有倍率关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时间,如每小时行军速度为5公里,量得里程为30公里,求时间,便可读:“V10”为3小
时,由于“V10”是V5的2倍即将得数乘2或拨测轮使指针指示60公里处读V10得6小时,再如“V6”时,可读“V18”,将得数乘3或拨测轮使指针指示90公里处读“V18”得5小时,余类推。(注意:以上计算均未包括行军休息,调整及道路量取时的坡度和弯曲系数等,在组织行军时,应在表上加入有关数据)。
2、 行军速度计算,在求出到达目的地里程的同时,根据要求到达的时限,便可依速度时间计算表选择规定时限内的适当速度(注意:若为1:50000比例尺的里程应将规定时限加倍进行选择)作为行军速度。(注意:在求行军速度时,同时相应加入有关行军数据再进行计算)
(四) 测定斜面的坡度(俯仰角度)
打开仪器,使反光镜与度盘座略成45度,侧持仪器,沿照准、准星向斜面边瞄准,并使瞄准线与斜面平行,让测角器自由摆动,从反光镜中注视测角器中央刻线所指示俯仰角度表上的刻度分划,即为所求的俯仰角度(坡度)。
(五) 测量目标概略高度
已知目标(物体)与所在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先测定目标的俯仰角,再查高度表(见附表1),即可得知目标的高度,其方法如下:
1、 由地图上或用距离估定器求得所在点与欲测目标(如山顶、烟囱、塔尖等)的水平距离。
2、 侧持仪器,沿照准、准星向目标顶端瞄准,让测角器自由摆动至停止,看清测角器刻线所指示的俯仰角度值。
3、 查看高度表(附表1)或用米位公式计算即可得知高度。
例:已知测点至被测物水平距离为100米,用仪器测得俯仰角度为30,然后查高度表,在100米横格对准30竖格,查得被测物高度为57.74米。
四、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1、 放置仪器不要靠近铁磁性物质,以免损耗磁性。
2、 不可用测绘尺敲打物体,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 反光镜勿扭弯,以免影响瞄准和看读分划,表面要保持光洁,不要用脏布、手去揩擦。
4、 仪器不用时应关闭,放入盒中,注意不要碰撞。
Ⅳ 地磁测量的陆地磁测
利用磁力仪在地面上进行地磁测量。一般使用磁偏角仪测量地磁偏角(由天文观测测定地理真北),使用石英丝水平强度磁力仪测量地磁水平强度,使用质子旋进磁力仪测量地磁总强度。用这样一组仪器进行测量,不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地磁测点的分布要求尽量均匀,并应设在磁场均匀、没有人为干扰的地方。测点的经纬度是通过天文观测确定的。根据地磁测量的目的和要求,测点又有复测点和普通点之分。复测点的距离一般为二、三百公里,每年复测 1次。复测点的地磁资料主要是用来研究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磁台站少、分布不均匀的缺陷。普通点的距离一般为几十公里,其资料主要用来编绘地磁图。 为了保证地磁资料的精度,不仅要有高精度的地磁仪器,而且要有合理的观测方法。在所有的地磁测量中,陆地磁测资料的精度最高,它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而且也为研究固体地球物理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某些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
Ⅵ 磁偏角是多少度
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 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它的大小是随所在地区的经纬度而有大有小的。
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高达25~50度;在经度与磁轴平行的地区,磁偏角为零,磁针的南北极正指地球的南北方向。
(6)磁偏角测量仪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关于用经纬度计算距离:在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1°为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d为距离。
至于比例尺计算简单地说,也就是
1.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也不同!
2.正常情况下,我国磁偏角最大可达11度,一般情况为2-3度
3.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为25-50度,在我国,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
地球磁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它有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地球磁场的短期变化部分,即上述的地球变化磁场;除去短期变化部分,便是地球基本磁场,即上述的偶极磁场。地磁要素的长期变化,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它首先表现为地磁场的向西漂移。
例如,0°磁偏线与赤道的交点,近400年来已西移95°。其次,磁场强度有稳定的衰减,近百年来,基本磁场强度衰减了5%。如果照此速度继续衰减下去,那么,基本磁场将会在2千年后消失。另外,磁极也在移动,如地磁北极的纬度逐年递增0.004°;其经度每年向西增加0.007°。
作为专门的磁偏角测量仪器,地磁经纬仪的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
(1)光学经纬仪:采用无磁材料制造的光学经纬仪,用于基线方向瞄准和磁方位角的读取;
(2)磁通门磁力仪探头:加装光学望远镜上,要求其轴向与光学望眼镜轴向严格平行,用于确定磁子午面的位置;
(3)检零器:与磁通门探头连接,用于检测磁通门探头的输出电压,当检零器上的输出电压值为零时,标志磁通门探头轴线垂直于地磁场方向,据此确定地磁场方向的位置。
Ⅶ 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又称“袖珍经纬仪”。野外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主要包括磁针、水平仪和倾斜仪。结构上可分为底盘、外壳和上盖,主要仪器均固定在底盘上,三者用合页联结成整体。可用于识别方向、确定位置、测量地质体产状及草测地形图等。
地质罗盘上有一个指针,用它指明磁子午线的方向,可以粗略确定目标相对于磁子午线的方位角,并利用水准器装置测其垂直角(俯角或仰角)以确定被测物体所处的位置。
使用方法:
1.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倾向为220° ,倾角35°,则记录为NW310°SW∠35°或310°/SW∠35°或220°∠35°。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Ⅷ 磁偏角疑问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因指南针、磁罗盘是测定磁偏角最简单的装置,所以磁偏角的发现和测定的历史也很早。1702年,英国E.哈雷发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线图。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N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
'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 的 北 方 与真正北方的夹角。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比西欧记录早 400年。英国人罗伯特·诺曼(Robert Norman)发现一根磁针用绳子在半中间吊起来,跟水平形成一偏角,他将这称为磁偏角。1581年,他在自己的《新奇的吸引力》一书中发表了他的发现。
各个地方的磁偏角不同,而且,由于磁极也处在运动之中,某一 地 点磁偏角会随之间而改变 。郡内有两座城市坎特伯雷和罗彻斯特。不过1998年当地政府重新组织时罗彻斯特丧失了其城市的 地 位 。
许多海洋动物可以感应到磁偏角并利用它来识途 。
磁偏角是指地磁场的磁感线与水平面交成的角度。
磁偏角可以用磁偏测量仪测出来。各地的磁倾角不同,在地磁极处,磁偏角是90度。
磁偏角的度数是测量出来的,不是计算出来的。
在绘图时,将此前对磁偏角的实际测量值标在地图(特别是海图,普通地图标磁偏角的少)上。当然,磁偏角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我国除部分磁力异常的地方外,一般磁偏角都是西偏。不过在使用地图上标注的磁偏角时,要注意出版年限,地图太老误差较大。
地磁极是接近南极和北极的,但并不和南极、北极重合,
一个约在北纬72°、 西经96°处;一个约在南纬70°、东经150°处。磁北极距地理北极大约相差1500km.
在一天中磁北极的位置也是不停的变动,它的轨迹大致为一椭圆形,磁北极平均每天向北以40m。磁北极大约于2005年进入俄罗斯境内。
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为25-50度,在我国,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
地图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大多数地图的方向,但这可不是通用原则,如果地图上有方向标,可以通过方向标了解到这些。
地磁极是接近南极和北极的,但并不和南极、北极重合,
一个约在北纬72°、西经96°处;一个约在南纬70°、东经150°处。磁北极距地理北极大约相差1500km.
现在磁北极的位置在加拿大北方,在一天中磁北极的位置也是不停的变动,它的轨迹大致为一椭圆形,磁北极平均每天向北以40m。目前磁北极正在逐渐离开加拿大,大约于2005年进入俄罗斯境内。
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为25-50度,在我国,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
在我国除部分磁力异常的地方外,一般磁偏角都是西偏。磁偏角还是不断有规律变化的,地图上的磁偏角只是测图时的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左,加上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右,减去磁偏角;在我国一般是加上)。使用地图本身所注的磁偏角要注意出版年限,地图太老误差较大。
关于用经纬度计算距离:
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d为距离。
至于比例尺计算就不废话了
也许上面的冗长又深奥的回复让你大头了吧?
简单地说,也就是
1.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也不同!
2.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
3.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为25-50度,在我国,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
Ⅸ 磁偏角的简介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比西欧记录早 400年。英国人罗伯特·诺曼(Robert Norman)发现一根磁针用绳子在半中间吊起来,跟水平形成一偏角,他将这称为磁偏角。1581年,他在自己的《新奇的吸引力》一书中发表了他的发现。
各个地方的磁偏角不同,而且,由于磁极也处在运动之中,某一地点磁偏角会随时间而改变 。许多海洋动物可以感应到磁偏角并利用它来识途 。
磁偏角是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变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如果磁场强度矢量的指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西偏。磁偏角可以用磁偏测量仪测出来。
磁偏角的度数是测量出来的,不是计算出来的。
在绘图时,将此前对磁偏角的实际测量值标在地图(特别是海图,普通地图标磁偏角的少)上。当然,磁偏角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角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多为东偏。
地磁极是接近南极和北极的,但并不和南极、北极重合, 一个约在北纬72°、 西经96°处;一个约在南纬70°、东经150°处。磁北极距地理北极大约相差1500km.
在一天中磁北极的位置也是不停的变动,它的轨迹大致为一椭圆形,磁北极平均每天向北移40m。磁北极大约于2005年进入俄罗斯境内。
在我国,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
地图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大多数地图的方向,但这可不是通用原则,如果地图上有方向标,可以通过方向标了解到这些。
磁偏角还是不断有规律变化的,地图上的磁偏角只是测图时的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右,加上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左,减去磁偏角;在我国一般是减去)。使用地图本身所注的磁偏角要注意出版年限,地图太老误差较大。
Ⅹ 地质罗盘怎么调磁偏角
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其原理是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10)磁偏角测量仪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地质罗盘结构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
1、磁针
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顶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水平刻度盘
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0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竖直刻度盘
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4、悬锥
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水准器
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6、瞄准器
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