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儿茶素测量方法国标

儿茶素测量方法国标

发布时间:2022-08-01 14:14:37

A. 保健品功效检测去哪里

保健品的功效检测需要去当地的医药管理局去做,不过做功效检测也是需要花钱的。

B. 茶粕中的茶皂素含量怎么检测

茶籽饼粕营养丰富,是潜力很大的饲料资源
但茶籽饼粕含有茶皂素,对动物机体有很大毒害
作用本文针对茶皂素,对现有的主要检测检验方
法综述如下
1 茶皂甙的分析方法
1.1 重量法
朱全芬等(1983)从糖体,配基两方面着手测
定,对比出以其配基含量为基础的定量法较宜茶
皂甙能与铅钡盐等作用产生沉淀,形成复盐,沉
淀剂的选择以碱式醋酸铅为好,其测定值稳定,干
扰少,误差范围小,重演性强 复盐在酸性条件下
又重新解离出金属离子和茶皂甙 除去金属离子
后,茶皂甙在强酸条件下水解,糖体被水解,获得
不溶于水的茶皂苷元 由茶皂苷元的含量可求得
茶皂甙的含量 该法涉及到换算系数的问题,即
100g茶皂苷元相当于多少克茶皂甙理论上,一个
分子的茶皂甙水解可以得到一个分子的茶皂苷
元,但是茶皂甙是一类混合物,配基结构有多种,
因此,不同研究者对于茶皂甙分子量的测定值略
有出入;茶皂甙中有机酸类也能发生上述反应,其
结果的准确度亦受水解条件的制约;另外,该法虽
测定数值稳定重演性强等优点,但分析时间长,
操作繁复,难以满足工业分析的需要
1.2 比色法
比色法是利用三萜类皂苷的显色反应,选择
一种线性关系良好的显色剂,反应后用分光光度
计测吸光度,用对照品皂甙的标准工作曲线定量
常用的显色剂有间苯三酚- 乙醇溶液 苯酚- 硫
酸香草醛- 浓硫酸对- 二甲氨基苯甲醛三氯
化铁- 浓硫酸法等 研究表明,比色法消耗试剂
少,操作简便,分析快,重现性及准确度也较好,适
用于工业分析
1.2.1间苯三酚法(皂甙糖体定量分析法)
该法基于测定水解前后糖含量之差,间接定
量皂甙的含量 戊糖与己糖在非含氧酸存在的酸
性条件下可转化成糖醛,糖醛进一步可与间苯三
酚作用形成有色物质,色泽强度与糖分含量呈一
定相关性样品中除了茶皂素以外,尚有寡糖和多
糖存在,选用溶剂法提取茶皂素以排除多糖的干
扰,再用碱式醋酸铅除去供试液中的茶皂素,测定
出其他糖分的含量,与供试液中总糖分测定值之
差,计算出茶皂素的含量
该法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分析中茶皂甙
含量的测定,操作简便快速,消耗试剂量少,重现
性强此法不仅能用于茶籽中茶皂素的定量分析,
亦适用于已知糖分种类的糖体定量分析 与重量
法相比,2种方法都比较稳定,但间苯三酚法测定
结果略高,且分析一个样品,间苯三酚法一般只需
1个工作日,重量法至少需要3个工作日
1.2.2苯酚- 硫酸法
单糖或低聚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迅速脱水生成
糠醛衍生物,与苯酚缩合成有色物质,其呈色与浓
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测定糖含量,从而间接测定皂
甙的含量 岛田和子采用固相萃取柱的前处理方
式,将茶叶浸出液加入到Sep- Pak C18固体萃取
柱,先用蒸馏水洗去水溶性的单宁,再用浓度20%
的甲醇洗去儿茶素,最后用浓度80%的甲醇洗提
得到含皂甙的甲醇溶液,真空干燥下浓缩得到茶
皂素的粗品,测定了GyokuroMatchaSenchaHojicha和Bancha的浸出液中茶皂甙的含量,并指出
Gyokuro中的皂甙含量最高Mukai等也用该法对
茶籽中的皂甙进行了测定
1.2.3香草醛- 硫酸法
香草醛- 硫酸法反应机理可能是皂甙在强氧
化性酸作用下脱氢,氧化后再与香草醛加成生成
有色物质该方法具有操作流程短,方法简便可行
等优点 朱全芬等,傅春玲等指出以8%的香草醛
- 乙醇溶液和77%硫酸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
2.5nm,显色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
15min为宜,线性范围为0- 20 g/ml
该法与间苯三酚法相比较,反应灵敏,显色相
对稳定,反应条件容易控制,但试剂消耗量大,操
作流程长,被测样品需要经过初步纯化间苯三酚
法测定结果稍高,可能是由于部分多糖类未被完
全除去造成的 香草醛- 浓H2SO4显色法是最常
用的皂苷定量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它具有反应灵
敏, 操作相对简测糖定量法具有显色相对稳定,反
应条件容易控制,但试剂消耗量大,操作流程长,被
测样品需经过初步纯化等缺点
1.2.4对- 二甲氨基苯甲醛法
皂素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浓磷酸的乙醇溶
液显棕红色,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确定的最佳条件如下:显色剂加量为1mL3%对二
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和1.5mL的浓磷酸,显色
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15min,测定波长
525nm,本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平
均加标回收率X=99.44% 五环三萜的齐墩果烷结
构的皂甙类都能与对- 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显
色,且色泽强度随皂甙浓度增加而增强利用这一
反应,用1%对- 二甲氨基苯甲醛与茶皂甙浸提液
加热显色,用H3PO4作稳定剂,在525nm进行测
定,用茶皂甙对照品作标准曲线,从而求出茶皂甙
的含量该法测量浓度范围为0- 100mg/ml 谭新东
等用该法分别对茶树的不同部位进行测定,指出
样品颗粒的粉碎程度对试验结果有较大影响;未
脱油的茶籽粉中含有约30%的粗脂肪,对茶籽粉
中茶皂甙的提取造成了困难,使测量结果偏低
1.2.4三氯化铁- 浓硫酸法
茶皂甙与三氯化铁(FeCl3)呈黄绿色的显色反
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用对照品皂
苷的标准工作曲线定量 姜勤等采用该法,用D
型大孔树脂除去小分子糖氨基酸无机盐等水溶
性杂质及部分大分子色素等杂质后,用分光光度
计测定其吸光度,对茶皂甙进行了定量分析 刘晓
庚等认为植物样品中的酚类物质也能与FeCl3发
生类似的显色反应,直接用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测
定时干扰严重 为此,其利用茶皂甙与FeCl3反应
之间的反应速率不同,进行速差分光光度法(或双
波长分光光度法等)测定,结果可以在二者不进行
分离的条件下直接测定样品中的茶皂甙含量,测
量浓度范围为0- 20mg/ml
1.3 荧光光度法
荧光光度法是基于茶皂甙对铝- 8- 羟基喹啉
的荧光有增敏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荧光相
对强度(F)随茶皂甙含量的变化而呈线性变化进
行测量 刘晓庚等考察了Na
+ K+
Cu
2+
Fe
3+
Fe
2+
NH
4+
Ma2+
Mg2+
Ca
2+
Zn
2+
Co
2+
M0 (Ⅳ)Cr
3+ 等常
见阳离子和Cl
- SO4
2-Br
- CO3
2- 等常见阴离子以
及蔗糖葡萄糖大豆蛋白胨等干扰剂的影响,在
干扰剂的浓度不超过试样中茶皂甙含量50倍时,
均不产生明显的干扰作用因此认为,在通常情况
下用该方法对茶皂甙进行测定时,无需对样品进
行特殊或分离处理便可直接测定,该法的线性范
围为0耀4.25mg/ml 用荧光光度法和速差分光光
度法测定茶皂甙的结果与重量法的测定结果十分
吻合,而且2种方法都具有相对标准差(RSD)小
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测量浓度范围较宽回收率
也好等特点 荧光光度法与速差分光光度法相比
较,荧光法的重现性和灵敏度优于速差法,但荧光
法的回收率偏低,测量浓度范围稍小,更适合于微
量茶皂甙的测定
1.4 薄层扫描法
茶皂甙中皂甙虽是一系列结构极为相似的三
萜皂甙化合物,但在高效薄层色谱(HPTLC)板上
通常只显示一个斑点,在280nm附近有最大光吸
收,可以将对照品与之比较,利用薄层色谱扫描仪
进行定量,即可测定茶皂甙中皂甙类成分的含量
该法重现性好,回收率高,结果较准确,稳定性好,
即使没有薄层扫描仪,可以用碘显色,然后刮板分
离,待碘挥发后溶解在甲醇中,用紫外光谱测定
田世雄等用HPTLC(20cm 10cm),以正丁醇(用
水饱和):甲醇:吡啶=18:1:1为展开剂,测定了茶
皂甙含量 结果表明,薄层色谱分离样品,可除去
干扰成分,在不经显色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紫外扫
描,大大降低了皂甙测定误差,其测定值在数十小
时内无明显变化
1.5 溴酸钾法
溴对没有空间阻碍的碳- 碳双键加成反应很
快,故可以作为滴定反应的滴定剂茶皂甙的五环
三萜的糖苷配基上的19 有一具环己烯性质的
双键,有些与其成酯的酸间也有个双键,且均不呈
空间阻碍,因而可以溴酸钾作为滴定剂,以甲基橙
为指示剂,以溶液由橙红色变浅或消失作为滴定
终点来测定茶皂甙的含量 由于茶皂甙有些含1
个双键有些含2个双键,因此茶皂甙与溴加成的
n值需要通过对纯品测试结果来确定;另外,由于
干扰溴加成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宜在测定
之前对试样加以预处理,排除干扰物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具有高压高速高
效高灵敏度的特点,现已成为分离皂甙的常用方
法 由于茶皂甙结构的相似性和复杂性,目前
HPLC主要应用于茶皂甙的分离和纯化方面钟世
安等(2007)研究了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茶籽饼中茶
皂素,选择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排除了黄酮和单
宁酸的干扰,优化了色谱条件,建立了反相高效液
相色谱法测定茶皂素含量的方法:以RP- ODS
C18(150mm 4.6mm,5 m)作分析柱,以甲醇作茶
皂素溶液的溶剂和流动相,流速慢,控制在0.50
mLmin- 1,检测波长为280nm,以质量浓度为横坐
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得到工作曲线,其回归方程
为Y=3.54 106X+1.15 105,相关系数为0.9997
测得回收率在97.2 102.1 之间,相对标准偏
差(n=7)小于0.35 此法的试剂消耗量少,操作简
便,回收率高,相对标准偏差较小,精确度和准确
度高 刘新清采用该法对茶籽中的茶皂甙进行定
量分析,采用ODS- Hypersil柱,甲醇作流动相,在
215nm处进行检测 刘新清检测茶皂素采用
Hewlett Packard ODSHypersil5微米色谱柱,125
4毫米不锈钢柱,甲醇作流动相,0.5毫升/ 分流
速;检测波长215纳米,柱温为室温,茶皂素标准
品含量大于95% 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捷重现
性好准确度高,适于茶皂甙含量的测定 谭博等
(2009)以VP- ODS(250mm 4.6mm,C18,5 m)
作分析柱,以甲醇- 水(v v=9 1)作流动相,流
速控制在1.0ml min,检测波长280nm,以质量浓
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得到工作曲线为
Y=3.02 10
6X 1.16 10
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 回收率为97.02% 102.82% 该法具有相对标
准偏差较小,精密度和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等优
点,是一种较好的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测得茶籽
饼中粗茶皂素的含量为11.89% 赵静娟等(2009)
采用Angilen,TC- C18, 25 m,250mm 4.6mm做
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09nm,柱温: 25 ,用流动相
A:纯水;流动相B:乙腈进样5 L,运行25min 梯
度:0~10min 内流动相B由5%增至25%, 保持
14min后1min内回至5% 流速: 1mL/min 并比较
了)比较了香草醛浓硫酸显色定量法和HPLC定量
法,得出HPLC法可以对油茶皂苷进行更准确的定
量的结论
2 小结
目前,茶皂甙以其优越的表面活性以及生物
活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皂甙结构的相似性
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单体皂甙的分离工作一直是
茶皂甙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之一 尽管HPLC的
应用使得皂甙的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现已
分离鉴定茶皂甙60 种左右,但是在进入HPLC
系统前经多次的萃取,多次的硅胶柱,操作繁琐且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性差等问题,因此,对茶皂
甙单体的定量分析还有待于分离条件的进一步提
高 另外,也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
究,如茶皂甙总量的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没有一
种标准的方法;茶皂甙标准品难寻,且现有的标准
品大多为混合物,不同品种的茶 不同工艺得到的
标准品有一定的差异等
试验研究

C. 很急很急,求解读gb/ t8313 2008测茶多酚!!!

你提的这些问题在gb/ t8313 2008国家标准的内容中的规定说明的啊!看看以下的资料吧,我是在《工标网》替你找来的,你可以网络一下《工标网》在工标网搜索关键字(如标准号)后就可以查找到你要找的标准,下面也有下载地址,你可以去看看!
标准编号:GB/T 8313-2008
标准名称: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标准状态:现行
英文标题: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phenols and catechins content in tea
替代情况:替代GB/T 8313-2002
实施日期:2008-10-1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内容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类含量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茶及茶制品中儿茶素类及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http://hi..com/showing23/blog/item/e11deff12079d1a5a40f52f1.html

D. 普洱茶原料等级问题

普洱茶原料一般分为特级1-10级,数字越小选料越高。茶砖因为特殊的制作工艺要求,选料一般偏低。沱茶的选料是不错的。也不是碎茶,因为沱茶压制的比较紧。特殊的形状导致了机器压制的时候整条的条索会给压碎。 "饼茶把相对高级嫩青毛料放于饼边缘,中间则较为粗老。" 也就是普洱茶常用的工艺--拼配。茶饼选料会比茶砖稍好,不过具体还得看厂家定性与改款产品的定位在什么档次。

E. 普洱茶等级的区别

普洱茶级别的划分是一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点,一是看芽头的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二是看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的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三是色泽光润的程度.色泽光润,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以下是普洱茶的分级标准。

特级外型条索紧直较细,显毫;内质汤色红浓,陈香浓郁,滋味醇厚,叶底较褐红细嫩。

一级外型条索紧结稍嫩,较显毫;内质汤色红浓,滋味醇和,香气浓纯,叶底褐红肥嫩。

三级外形条索紧结,尚显毫;内质汤色红浓,滋味醇和,香气浓纯,叶底褐红柔软。

五级外型条索坚实,略显毫;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叶底褐红欠匀,尚柔软。

七级外型条索肥壮,紧实,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八级外行条索肥壮,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九级外型条索粗大尚紧实,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十级外型条索稍松,色泽褐红稍花;内质汤色深红,滋味平和,香气平和,叶底褐红稍粗。

(5)儿茶素测量方法国标扩展阅读:

普洱茶品茗指南

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

冲泡普洱茶:普洱茶冲泡需先冲一次热水,称为“洗茶”。“洗茶”概念出现于明代,《茶谱》(明朝)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

“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材质宜选陶壶、紫砂壶。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也可冷饮。

泡茶水温: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水温的高低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

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如较新的宫廷普洱)、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

冲泡时间: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

F. 茶活力无糖里有什么成分

1.1 材料与试剂

儿茶素、咖啡因、茶氨酸美国Sigma公司;其他均为国产分析纯;甲酸、乙腈为国产色谱纯。实验所有样品从超市直接购买,选择不同产地(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不同品牌(9个品牌)的13个系列无糖绿茶饮料,编号为样品1~13号,具体信息见表1。

1.2 仪器与设备

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技仪器有限公司;Waters2469series/Watersalliancew2695高效液相色谱美国Waters公司;752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pH计精密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常规组分测定方法

茶多酚质量浓度的测定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氨基酸质量浓度的测定采用《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中的茚三酮比色法;咖啡因的测定参照国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质量浓度的测定参考钟萝的方法;pH值使用pH测定仪测定。

1.3.2 茶氨酸测定方法

分别准确取1mL茶饮料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6%,4mL),混匀后,加入1mL次氯酸钠溶液后,加入1mL亚硝酸钠溶液,混匀放置5min,加入0.5mL显色液,用6%碳酸氢钠溶液定容,充分摇匀后,57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

1.3.3 感官评分

取茶饮料100mL,由6位高级评茶员对茶汤的滋味进行审评,通过分析茶饮料的苦味、涩味、鲜爽味、醇味、整体滋味这5项因子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0~20微强,20~40较强,40~60强,60~80很强,80~100极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绿茶饮料多酚类物质的比较

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是决定其色、香、味及功效的主要成分,占茶叶干重的20%~30%。茶多酚按主要化学成分分为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酚酸类四大类物质。其中尤以儿茶素含量最高,占茶多酚的60%~80%。儿茶素又分为非酯型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不同品牌(图1)无糖绿茶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如图1所示,由结果可知,这13种不同绿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范围在215.54mg/L~1110.45mg/L之间。其中含量最低为第5号产品(品牌B)显着的低于其他绿茶饮料(P<0.05),含量最高的为第13号产品(品牌G)。根据我国推出的茶饮料的国家标准GB/T21733-2008,规定了茶饮料中茶多酚与咖啡因的含量,要求绿茶饮料茶多酚的含量必须≥500mg/kg。参考国家标准,大部分绿茶饮料均符合规定,只有5号和7号产品未达到国家标准。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过少,导致茶味不足;茶含量过多,又会使茶饮料滋味厚重,且易出现冷后浑。因而茶多酚是茶汤浓淡、茶味品质优次的主要成分。

G. 谁能告诉我检测铁粉中总铁含量的检测方法例如滴定法的具体步骤和试剂

ACeh01电导分析法
ACeh010001 电导滴定法测定镍的含量
由电导滴定法确定终点,在氨性介质中用丁二酮肟乙醇溶液滴定镍的含量,采用硫脲掩蔽Cu(Ⅱ),用H2O2将Mn(Ⅱ)、Co(Ⅱ)氧化成Mn(ⅳ)和Co(Ⅲ)消除干扰,其它金属离子对测定没有干扰。此法的测定结果与丁二酮肟重量法接近,且不受溶液的颜色、浊度的影响,用于化学镀镍溶液、电镀镍和镍合金中镍的测定。
ACeh010002 电导法研究硝基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状液的稳定性
制备了不同组成的硝基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状液,用电导法测定了含正己醇和不含正己醇条件下乳状液富油相同时间的电导率。一方面,提出了增比电导率Kr新概念,给出了Kr及其随时间t的变化率(dkr/dt)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由dkr/dt-t曲线求得该曲线上的极值点tmax和(dkr/dt)max,从而定量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从乳状液液滴的沉降、絮凝和聚并等不稳定因素出发提出了乳状液分层动力学模型,由此对kr变化敏感区进行动力学分析,求得了乳状液分层速率常数,从而分析了乳状液的稳定性。处理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分析乳状液的稳定性是令人满意的。

ACeh010003 电导法快速测定锡钴枪色镀液中的焦磷酸钾
研究了用电导法在锡钴枪色镀液中测定焦磷酸钾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且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生产要求。

ACeh010004 电导法快速测定锡钴枪色镀液中的焦磷酸钾
研究了用电导法在锡钴枪色镀液中测定焦磷酸钾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且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生产要求。

ACeh010005 电导法测定气-液鼓泡床反应器内的气泡直径
在小型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上,观察、测定了气泡的大小及运动情况,并运用统计学原理计算出Sauter气泡平均直径、气泡上升速度,为了解大型气提式外环流反应装置内的气泡大小及运动情况提供了指导。

ACeh010006 非水库仑滴定法测定碳

ACeh010007 电化学方法研究DNA与不可逆靶向分子的相互作用
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整体电解法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双苯并咪唑衍生物(BBID)不可逆电化学行为及BBID与DNA的相互作用,推导了适用于研究不可逆电活性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公式。

ACeh010008 微库仑法测定液体二氧化碳中总硫及二氧化硫
微库仑法测定液体二氧化碳中总硫和二氧化硫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方便快捷

ACeh010009 电导法测定水的全盐量
采用电导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盐的浓度与其电导率的关系,根据模拟水样和实际水样在电导率与全盐量的关系上有较好的吻合性,介绍了电导法测定水中全盐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电导率与盐浓度成线性关系,与传统的重量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

ACeh010010 用酸度计测定γ-氧化铝的零电位
初步探索了pH计测定γ-Al2O3的表面零电位(Point-of-ZeroCharge),并作为表征氧化物表面酸碱度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仪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一次操作可测定多个样品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催化剂及载体生产部门作为常规分析使用。

ACeh010011 库仑滴定自动测量装置的设计
依据库仑分析的工作原理,对库仑滴定仪进行了改进,设计了自动测量装置,提高了库仑滴定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ACeh02电泳分析法
ACeh020001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发酵液中的木糖和木糖酵
建立了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发酵液中木糖和木糖醇的新方法。研究表明:采用硼砂缓冲溶液时,木糖和木糖醇的分离度随硼砂浓度的增高而加大,在室温下硼砂最高浓度为130mmol/L;分离度还与溶液的pH有关,在pH9.55处分离度有最大值;缓冲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的浓度为4×10-6mmol/L-8×10-4mmol/L时对分离度无显着影响;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木糖和木糖醇可在6min内基线分离。测定了发酵过程中样品各组分的含量和加标回收率,5次测定木糖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2%-3.11%,回收率为96.0%-108.0%;5次测定木糖醇的RSD为0.62%-1.32%,回收率为94.0-109.0%。

ACeh020002 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克莱保健烟贴中的尼古丁

ACeh020003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非诺贝特的研究
非诺贝特在pH6.37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于-1.25V产生一灵敏的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与非诺贝特浓度在1.0×10-4-9.0×10-4g/L范围内有良好的性线关系,检测下限为5.0×10-5g/L。

ACeh020004 21世纪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发展趋势
在21世纪,毛细管电泳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其检测手段、仪器的小型化和集成比,以及分离模式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文中针对这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毛细管电泳 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ACeh020005 毛细血管电泳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
综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农药分离方面的应用及发展状况,包括各种不同分离模式和手性选择性的选择,另外还指出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其发展方向。

ACeh020006 毛细血管电泳法测定桑叶中的黄桐类成分-芦丁和槲皮素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了新疆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不同品种的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的含量。以含有体积分数为15%甲醇的10mmol/L的磷酸二氢钠20mmol/L的硼砂溶液(pH8.62)为电泳缓冲液,采用压力进样方式,在25℃,20kV恒压下进行电泳分离,并在245nm波长处检测。结果表明,桑叶中的两种目标组分在12min内完成分离,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芦丁和槲皮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64%和99.36%,其RSD分别为2.25%和1.79%(n=6)。

ACeh020007 尿中微量芳香酸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用于苯丙酮酸尿症的诊断
建立了可用于诊断苯丙酮酸尿症的5种尿中微量芳香酸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新方法。应用硼砂-胆酸钠(均为25mmol/L,pH=10.0)电泳介质体系,可将5种芳香酸在15min内达到全分离;最低检测限达1.510-9mol;采用Sep-Pak C18微柱进行尿样前处理,有效地除去了尿蛋白对分离的影响,可作为苯丙酮酸尿症的筛查方法。

ACeh020008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测定茶叶中咖啡因、表儿茶素和抗坏血酸
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同时测定了6种茶叶中的咖啡因、表儿茶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考察了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以300m直径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极为1.20V(vs.SCE),在25mmol/L硼酸盐-25mmol/L磷酸盐(pH7.6)的混合运行缓冲液中,上述各组分在16min内能完全分离。该法直接用于茶叶中咖啡因、表儿茶素和抗坏血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ACeh020009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协同效应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协同效应。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双手性选择性的应用情况,表明用CDs/CDs,CDs/crown组成的双选择剂及聚合环糊精衍生物、聚合手性胶束体系有可能改善难拆分的对映体物质的分离效果,展示了协同效应的毛细管电泳拆分复杂物质对映体中的应用前景。

ACeh020010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猪体组织中甜菜碱含量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猪体组织中甜菜碱含量的方法。甜菜碱首先转化为苯甲酰甲基酯后直接上样测定。PH为3.0的磷酸缓冲溶液使甜菜碱酯为物和甜菜碱结构类似物酯化物之间以及酯化物和酯化剂之间都能很好地分离,这也省去了反应混合液的前处理。该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4~600mg/L,相关系数r为0.9999,最低检测限为1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2%~4.7%,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9~98.4%。

ACeh020011 毛细管电泳测定-四氢吡咯基苯丙醇的光学纯度

ACeh020012 毛细管区带电泳定量分析机体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
研究了机体组织中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及磷酸肌酸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条件;12min内完成上述4组分分离;其检出限分别为3.5、3.6、2.4、5.1mg/L;;迁移时间及校正峰面积的定量精度分别低于0.17%和3.8%。方法已用于猫心肌中上述4组分的定量分析。

ACeh020013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测定邻、对、间氯代苯酚
通过改变电泳条件,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成功地分离了邻、对、间氯代苯酚,并检测到废水中样品的含量。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值、电泳电压以及内标物的选择,并得出了三种样品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以及加样回收率,为环境样品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ACeh020014 电压梯度自由区带毛细管电泳分离芳香胺
建立了分离8种环境污染物芳香胺的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磷酸盐为缓冲溶液,考察了pH值、缓冲溶液浓度、各种添加剂(环糊精、尿素)和有机试剂对分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电压梯度法,使8种芳香胺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ACeh020015 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器的研制
研制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器。采用激光烧蚀毛细管涂层、HF腐蚀和阴离子交换膜封堵制作的在柱导电接口连接电泳毛细管和电导池,高压电场被有效隔离,以铂丝为工作电极实现柱后电导检测,在内径为50μm毛细管上分离检测了几种氨基酸和金属离子,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优良。

ACeh020016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中的主要杂质
采用内径50μm的石英毛细管,在正己烷磺酸钠、正己烷磺酸钠-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胺(TTAC)的电解液体系条件下,测定精对苯二甲酸(PTA)中的主要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和对甲基苯甲酸(p-TOL)。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00nm。样品中的各主要组份能在数分钟内得到分离。用己知4-CBA和p-TOL含量的PTA标样进行外标定量,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ACeh020017 色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用自组装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装置,对具有常规电活性的色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进行了分离分析条件的研究。采用重力进样方式,进样高度25cm,进样时间15s,在分离毛细管长70cm,内径25μm的电泳装置上,10mmol/L K2HPO4-H3PO4缓冲液(Ph10.5)、20kV分离高压,+10.5v(vs SCE)检测电位的条件下,对酸解毛发中得到的混合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ACeh020018 测定酚醛树脂中杨酸的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介绍了应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测定酚醛树脂中水杨酸含量的新方法。缓冲液采用75%(Φ)乙醇为溶液,水杨酸不需提取,直接测定。该法的线性范围为5.8×10-6~1.0×10-4mol/L,检出限为8.0×10-7mol/L(S/N=3),RSD为2.7%(n=5),实验操作简便、迅速、准确。

最后我终于找到了!~
GB/T 223.7-2002 铁粉 铁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标准号: GB/T 223.7-2002
中文标题: 铁粉 铁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英文标题: Iron powder--Determination of iron content--Potassium dichromate titration method
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铁粉中铁含量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铁粉中质量分数大于96%的铁含量的测定。
发布日期: 2002-9-11
实施日期: 2003-2-1
废止日期:
被替代标准:
引用标准:
采用关系:
开本页数: 8
中标分类号: H11
ICS号: ICS 77.040.30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H. 关于:奶茶饮料中茶多酚的检测——gb/t 21733—2008

对茶叶进行茶多酚定性定量分析检测
茶多酚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有很强的氧化性以及螯合性,所以能很好的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同样也因为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所以茶多酚有很好的螯合性能,能够与蛋白质,金属离子相结合.据了解,茶多酚能与20多种离子产生络合,与其中10多种产生沉淀,再者,络合产物很多会产生明显的色泽变化.由于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品质之一,所以掌握其检测方法非常重要.由于很多实验室在受条件限制,仅能用硫酸铈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虽然操作复杂,常需要多次滴定或标定(滴定),但这些方法仍是能定量测定茶多酚的.福林酚氧化法作为GB/T8313-2008与酒石酸铁比色法(GB/T8313-2002)在定量分析茶多酚的结果上有许多差异,GB/T8313-2002比GB/T8313-2008测得的结果高33%左右.由于福林酚氧化法是2008年新的国标,所以应用此方法进行茶多酚检测是必要的.茶多酚检测方法需要统一,这样才有利于新产品质量的控制和对新品种的选育,才有真正的指导作用
茶多酚类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品质成分之一,茶多酚的检测和分析在茶叶理化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茶多酚类也是易被氧化的化合物,定量分析茶多酚的含量一般也是利用其还原性.目前,分析茶多酚的方法很多,在一般实验条件下,都能进行定量分析.常见的分析方法有:GB/T8313-2002(酒石酸铁比色法)、硫酸铈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GB/T8313-2008方法二(福林酚氧化法).现将几种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作如下比较
酒石酸铁比色法
准确称取茶叶磨碎试样3g,加入450ml沸蒸馏水,在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瓶1次,过滤,用少量沸蒸馏水洗涤残渣,滤液合并于5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准确吸取1ml后加入25ml容量瓶中,加水4ml,酒石酸铁溶液5ml,用pH7.5的缓冲液定容至刻度,混匀.用10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于波长54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酒石酸铁比色法,是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pH条件下,酒石酸铁与茶多酚类物质形成蓝紫色或红紫色的络合物,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茶多酚含量与吸光值呈线性关系,当吸光度是0.5时,茶多酚浓度为1.957mg/ml,可用分光光度法比色测得茶多酚浓度结果
硫酸铈滴定法
准确称取茶叶磨碎试样5g,加入450ml沸蒸馏水,在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瓶1次,过滤,用少量沸蒸馏水洗涤残渣,滤液合并于5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准确吸取10ml茶汤,加入500ml烧杯中,加300ml水稀释,然后加入5NH2SO410ml和0.1N硫酸铈25ml,混合均匀,反应1h后,另入邻菲罗啉-硫酸亚铁混合指示剂3滴,用0.1N硫酸亚铁溶液滴定至黄色退去、桔黄色出现为滴定终点.硫酸铈滴定法是利用过量的硫酸铈氧化茶多酚,然后用硫酸亚铁进行反滴定,测定过量的硫酸铈.消耗掉的硫酸铈与茶多酚含量成反比,根据生化研究,消耗0.1N的硫酸铈相当于氧化1.93mg的茶多酚
高锰酸钾滴定法
准确称取茶叶磨碎试样3g,加入450ml沸蒸馏水,在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瓶1次,过滤,用少量沸蒸馏水洗涤残渣,滤液合并于5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准确吸取10ml茶汤于大白瓷皿中,加入靛红溶液25ml、水750ml,用0.02N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终点掌握由蓝色变为绿色,最后转变为淡黄色为止,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量为Aml.再另取100ml茶汤于500ml三角瓶中,加精胶液50ml、酸性饱和氯化钠溶液100ml和高岭土10.00g,塞紧瓶口,充分摇振2-3分钟后过滤,吸取25ml滤液于白大瓷皿中,加入靛红溶液25ml、水750ml,用0.02N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终点掌握由蓝色变为绿色,最后转变为淡黄色为止,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量为Bml.因1ml1N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58.2g茶多酚,再由A减去B值计算,因氧化茶酚而消耗的高锰酸钾量
福林酚氧化法
称量茶叶磨碎试样0.2g(精确到0.1mg)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在70℃中预热过的70%的甲醇溶液5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湿润,立刻移入70℃水浴中,浸提10min(隔5min搅拌一次),浸提后冷却至室温,转入离心机在35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0ml的容量瓶,残渣再用5ml的70%甲醇溶液提取一次,重复以上操作.合并提取液定容至10ml,摇匀,过0.45μl膜,待用(提取液在4℃下可至多保存24h).同时制备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μg/ml没食子酸工作液.然后分别用移液管移取水(空白对照用)、没食子酸工作液及测试液各1ml分别加入刻度试管中,在各个试管中加入5.0ml福林酚(Folin-Ciocalteu)试剂,反应3-8min内,加入4.0ml7.5%Na2CO3溶液,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室温下放置60min.用10cm比色皿、在波长765nm处测定分光光度值.对应标准曲线上没食子酸浓度即为茶多酚浓度,依此计算出茶多酚含量
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反应原理比较
这四种用于分析检测茶多酚的反应原理比较相似,主要是利用茶多酚的化学性质,试剂与茶多酚发生显色反应或通过指示剂进行终点滴定
酒石酸铁比色法,是利用茶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蓝紫色的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硫酸铈滴定法是利用过量的硫酸铈氧化茶多酚,再用亚铁离子反滴定硫酸铈,用邻菲罗啉-硫酸亚铁混合物作为指示剂,计算出用于氧化茶多酚消耗的硫酸铈物质的量,从而计算出茶多酚浓度
高锰酸钾滴定法主要是用高锰酸钾氧化茶多酚,同时减去未用于氧化茶多酚而消耗的高锰酸钾量,通过氧化茶多酚用去的高锰酸钾量可以计算出茶多酚的浓度
福林酚氧化法是利用福林酚试剂氧化茶多酚中的-OH基团并显蓝色,茶多酚的浓度与蓝色的深浅呈线性关系,可用分光光度计在765nm测定其光度值
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试剂比较
酒石酸铁比色法所用试剂没有提到标准物质,也不涉及到试剂的准确浓度,对缓冲液要求较高,常需用pH计调节测定
硫酸铈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都涉及到非基准物质的浓度的标定,即需要用基准物质(高纯度、组成恒定、性质稳定等)滴定硫酸铈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这样在实验中大大地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由于自身操作等因素,滴定时常很难分辨滴定终点,故而会带来更多的误差.尤其在硫酸铈滴定法中,用于标定硫酸铈浓度的硫酸亚铁铵溶液仍需要用高锰酸钾滴定,而高锰酸钾仍非基准物质,仍需要一种基准物质标定.这样,这个检测分析中,就会很多次的滴定,既费时又费力.在高锰酸钾滴定法中,第二次滴定中的精胶液和高岭土具体为何物,有什么作用尚不可知,也有文献报道是用蒸馏水加入靛红进行滴定,来测得未用于氧化茶多酚消耗的高锰酸钾量,在福林酚氧化法中,需要用没食子酸作为标准物质,较为准确
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使用仪器比较
酒石酸铁比色法和福林酚氧化法都用到了分光光度计,福林酚氧化法中还用到了离心机,其它都为常规器具和试剂.而硫酸铈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只用到了实验室最为常规的玻璃器具和一些实验药品.这样,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中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进行测定茶多酚的含量了.由于酒石酸铁比色法早在1987年就定为茶多酚检测的国家标准,现在条件一般的实验室都还是分光光度计的.福林酚氧化法中使用离心机,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中进行
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提取方式比较
酒石酸铁比色法、硫酸铈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三种都在沸水浴上浸提45min得到茶汤,这点与人们饮茶习惯一致,但由于浸提时时间长,温度高,不利于茶多酚稳定.福林酚氧化法是用70%甲醇在70℃水浴上浸提10min提取茶多酚,时间短、温度低有利于茶多酚的稳定,但由于是用70%甲醇浸提,甲醇的沸点是64.5℃,这样常对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茶多酚的分析检测方法整体比较
蛋白质沉淀法:利用与蛋白质的络合沉淀特征检测茶多酚的含量
金属离子螯合法:就像GB/T8313-2002茶叶和GB/T21733-2008茶饮料中的检测方法一样,利用多酚羟基与铁离子的螯合变成蓝紫色的特性,在540nm出进行检测
氧化法:高锰酸钾与茶多酚的氧化滴定,但是这种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目前已经用的很少了
再就是GB/T8313-2008的福林酚法,利用福林酚能将茶多酚氧化然后自己被还原呈蓝色的特征
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就是GB/T8313-2002的酒石酸亚铁法与GB/T8313-2008中的福林酚试剂法!酒石酸亚铁法作为茶多酚检测的经典方法在国内被应用了几十年,采用3.913的经验系数进行茶多酚的检测,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的检测标准中则是以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系数2.78.同样的茶多酚检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系数呢,很多人或许会疑惑?!但实际上3.913的的系数是以茶叶的乙酸乙酯分离物作为标定物质作标准曲线的,因为乙酸乙酯分离物中不仅仅包括了多酚类物质,还包括了一些其他内涵成分,所以检测结果会偏大,目前主要用于饮料行业中,而2.78的系数则主要用在植物提取物茶多酚领域,其主要区别在于采用的标定物不一致!当然酒石酸亚铁法也有自身的缺点:茶多酚是一种复合物,并非单一组分,其中包括了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等等,不同的组分与铁离子络合颜色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对于一般成分比较复杂的植物多酚并不适用
再来谈谈福林酚法:福林酚法主要利用福林酚的强氧化性,与多酚反应变蓝,在765nm处进行检测,当然了,福林酚还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中,正是因为这点,所以福林酚并不能有效区分茶多酚,一些还原性氨基酸,植物中非多酚类酚性物质,抗坏血酸等等,这也是它的局限性.当然了,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很多朋友最关注的是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到底有多大差异,经本人一天的实验,当然可能有不尽完善之处,两者差异大概在30%左右,如果以酒石酸亚铁法采取2.78的系数,则差异不大,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GB/T8313-2002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并非纯粹的茶多酚.再者,就GB/T8313-2008中一些问题,我咨询了标准校订单位的王盈峰教授,标准中的刻度试管容积为10ml,所以大家在标准曲线的绘制中要注意了
最后,无论是8313-2002还是8313-2008,茶多酚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为中国茶叶走出去提供了契机,新方法中也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还需要茶学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完善.提醒大家,"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是因为福林酚法有他自身的不足,所以不同的产品还是需要区别对待!GB/T8313-2008标准曲线以及相关数据y=-1.1862+92.0488xug10A0.120203040500.2300.3400.4520.552相关系数0.9998GB/T21733解读GB/T21733-2008GB/T21733-2008与GB/T8313-2008两个标准几乎同时更新,前者作为茶饮料的标准仍然以酒石酸亚铁法作为检测方法,而后者作为茶叶的检测方法则采用福林酚法,如果两者检测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那也就算了,可关键是两者检测差异极为显着,所以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是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茶饮料企业之所以不用福林酚法主要还是存在以下两点原因:1,福林酚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茶多酚的含量,但是在茶饮料中茶多酚与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浓度均为几百PPM,所以这个确实不好判定,这也是福林酚法的局限性;2,如果采用福林酚法检测原料中茶多酚,检测结果比较低.再进行灌装,前后衔接不上,这个不符合饮料企业的利益.前面也说了.3.913是一个经验系数,所以真正要准确测定茶多酚我们还得用2.78的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系数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用2.78的系数来做GB/T8313-2002中的茶叶多酚,然后用HPLC测定儿茶素,结果发现儿茶素占茶多酚的比例高达80%以上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中QB2451-1995,儿茶素占茶多酚含量大概在60%左右同样是茶叶提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前面我也提到了,茶叶中的多酚类主要包括儿茶素类,花青素类,黄酮类而在这三者中,黄酮类是不能溶于水的或者说水溶性差我们GB/T8313-2002中采用的是水提取,而一般的食品添加剂茶多酚则采用的是乙醇提取前者提取物中不包括黄酮,后者提取物种包括了黄酮,所以儿茶素在茶多酚中的比例就会下降,会有这样的差异.但是如果茶多酚行业采用水提取,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目前与茶多酚检测的标准包括QB2451-1995,食品添加剂茶多酚(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然后以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检测);GB/T8313-2008茶叶多酚检测标准(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福林酚法);GB/T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传统的3.913为系数,酒石酸亚铁比色法).GB/T8313-2008针对茶叶,固然能与国际接轨,利于中国茶叶走出去是件好事
但对于速溶茶企业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以茶叶水提取照说应该依照GB/T8313-2008的检测方法,但是目标客户是速溶茶企业,又得遵循GB/T21733-2008的检测方法,一来一回,数据相差30%左右,没有参照价值.其实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QB2451-1995的检测方法,一则与GB/T8313-2008检测结果相差不大,二来可以兼顾到上下游!当然了,掌握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原理,数据差异就能够灵活应用,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能力的!所以,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指导,把配套培训做到位
说实话我没看懂……希望你看过之后对你有帮助,在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大致上了解了,方法有很多种,标准没统一。。具体的在我空间里面茶产业茶文化现代化里面有

I. 上等的铁观音茶到底是怎么样的

根据国标,铁观音共分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种。

清香型铁观音按感官指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各级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2 浓香型铁观音感官指标

铁观音可从“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品韵”入手,辨别茶叶优劣。

鉴别优质铁观音的方法:

1、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2、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

3、察色: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4、茶香。安溪铁观音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其高扬的类似兰花的香味,但是并不是所有安溪铁观音茶都会有兰花香,只有少数制作成功的优质产品才会出现明显而馥郁的兰香。一般来说,常见的兰花香有两种风格,如其中一种风格比较尖锐、香气霸,具有很强的冲力,刚性十足,令人印象极深,普遍被茶友作为衡量产品是否是高档安溪铁观音的基准。

5、口感。品饮口感是衡量铁安溪观音好品质的第二个关键指标。品饮口感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入口亲和力(不苦、无明显涩感,香纯)、口中感受(让茶汤在口腔流动、芳香满口腔)与吞咽感受(滑口,感觉瞬时入腹,干净利落)。

6、回甘回韵。好茶回甘绵长、数小时内仍然齿颊生香,令人大呼美妙。回甘:不管是轻发酵茶还是中发酵茶,优质产品在饮后都会立刻喉头泛甘、而后上升扩散到整个口腔,经久不退。回甜:优质的中发酵安溪铁观音会有非常明显的回甜味人之处,回甜与回甘同时生成给人以醇厚之感。

阅读全文

与儿茶素测量方法国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学中常用抽查方法 浏览:479
插入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浏览:832
选择乳化剂常用的方法 浏览:180
没有逻辑的解决方法 浏览:70
iphone如何关闭数据流量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11
4片暖气片安装方法 浏览:112
长短腿高低肩的正确锻炼方法 浏览:477
动物细胞转化方法有哪些 浏览:736
娇韵诗晚霜使用方法 浏览:245
财务决策方法常用哪些 浏览:319
怎么方法治疗早泄好 浏览:359
培养博士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67
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认识八百字 浏览:139
哑铃凳锻炼方法 浏览:222
L型细菌检查时常用染色方法是 浏览:723
扇贝肉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741
直流电位差计使用方法 浏览:216
试验差错次数计算方法 浏览:547
硬件故障的分析方法 浏览:425
约分最简单的转化方法 浏览: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