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测量汽车冲压件的真实厚度
汽车冲压件的厚度测量条件允许的话采用手持式的超声波测厚仪,这个是比较理想的测厚设备,因为汽车冲压件表面大多带有一定的曲率,且制件各个部分在成形以后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比方压料面在拉延成形后会增厚,圆角附件部分减薄等,需要取多点点测量,尤其是想测量冲压件内部某点厚度时,千分尺根本没法卡,这时候就只能破坏零件了,将冲压件剖开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且取得的数据误差比较大,尤其存在曲率时,这时候用超声波测厚仪只要将探头往那里一放马上就能得到厚度数据,然后在零件上直接标定数据,再测量下一点,非常方便准确,这样结合各点厚度数据就能判断零件的成形状况了,且这样测量出来的数据与AUTOFORM等CAE软件上的模拟厚度测量值做出比对,对今后的的CAE分析有重要意义
㈡ 汽车钣金检具测量
一、汽车检具的概述:
检具是冲压件和焊接件等在线检测检验夹具的简称,与其它版本文件提到的样架有同样意义。检具是一种按需方特定要求专门制造的检测工具。检具的形面必须根据零件的CAD数据铣削加工,能体现零件的所有参数,对零件进行定性检测。对于零件上的某些极重要的功能尺寸,还能利用检具进行数值检测。检具还应具有测量支架的功能,但是当检具在线检测功能与测量支架功能不能同时满足时,应首先满足检具的在线检测功能。
检具设计、制造和验收应以产品图纸和主模型(或CAD数据)为基准。当零件无主模型(或CAD数据)时,应以产品图纸和经需方认可的样件作为依据。
在正常是有频率和良好的保养维护情况下,应保证检具与其对应的压延模具和焊接夹具具有相同的使用寿命。
检具制作前考虑事项(五点):
1.成品要求精度的部位及精度确认方法。
2.精度要求的重要度及确认方法。
3.成品在冲压件加工时产生变形量考虑。
4.使用上的考虑(方便、轻量化、快速)。
5.整体结构坚而不变形。
三、检具的介绍:1.使用目的:
零件的形状、减边、折线、孔位的检查。
2.使用材料:
A、轮廓(外形)表面:
大、中冲压件:由可加工树脂材料组成(具有良好的表面及耐磨耗性的树脂);
小冲压件:铝合金或钢或加工树脂材料组成(具有良好的表面及耐磨耗性的树脂);
检查样板及其它:铁材或树脂。
B、检具骨架:
大、中冲压件:本体及分割体:1)树脂——具有良好之表面及耐磨耗性之树脂,再经玻璃纤维补强后具充分之强度。2)钢材。
小冲压件:铝合金
C、补强构造:
钢管——脚架部分为圆形,外径1cm以上,基座方管外形25×25mm以上,钢管架构完成后应给予适当热处理以消除内应力,检具的构造应具有充分的强度,在正常使用下不得产生任何弯曲变形。
D、基准块:
大、中冲压件:钢钣或钢钣加树脂;
小冲压件:铝合金。
3.涂装:
A、检具制作完成后,检具本体及脚架要进行涂装作业:
检查作业性质之区分(本体治具部分):零接触面:白色;间隙检查面:3mm间隙(形状部)绿色;1mm间隙面(孔位部)红色;非检查面区:绿色。
B、外观涂装:
检查治具的脚架及本体宜喷蓝色或客户要求。
四、检具的制作工艺:
A、生产准备:
1.接受任务后,了解模型制造工艺要求、质量要求、速度要求;
2.了解制造主模型所需各种原材料的库存情况;
3.了解各种设备。
B、审图:
C、取毛坯:
1.简单型面用泡沫板,按图纸手取毛坯,工作表面小型面留6-8mm,中大型留8-12MM,负加工余量,标注坐标,交检后刷脱模剂(高速润滑脂);
2.复杂型面按产品图尺寸,下好毛坯料,标注坐标线,由数控加工完成后按程序员提供的检测点对照产品图检查型面及轮廓是否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D、填充可加工树脂:
LY-15,甲组份:白色胶泥状。乙组份:红棕色胶泥状,按比例配制;
甲:乙龙苑(2:1),吉大(1:0.8)由搅拌机搅拌均匀;
敷料前应再次揉打(增强密度,减少气孔发生),敷料压实厚度为30-40mm(包括加工余量)。
E、属支撑骨架制作:
1.小型主模型面管选φ12,大中型选φ16钢管,型面管应随形布置,网格间距150-200mm,距周边留30-40mm;
2.底座框架用钢管或空心方钢45度角连接,平行度及相邻两角垂直度公差±2mm,横档间距350-400mm,顺档间距450-500mm。
3.支撑管两端面压扁焊接或砂轮修磨,随支撑面粘合后焊接,同时焊接80×80×10mm基准骨架及起吊装置,并用CO2保护焊满焊,每根管钻φ3-5排气孔,交时效处理。时效完后用砂轮机将焊接处修光,并将多余焊点打平。
F、骨架与型面可加工树脂的连接:
粘接料按比例配制(LY-15要求同型面料),搅拌均匀后将型面管与型面料之间空隙填实,并将型面关管埋入粘接料中厚度10-15mm。
G、制作假基准:
将30×50×25mm的板料块或木块均匀粘接在底部框架上,用高度尺及平铲修平(大型数控铣铣平),厚度距离方钢20mm。
H、基准:
1.材料LY-10甲组份黑色糊状,乙组份淡黄色液体。甲:乙=100:15,在测量尺平台上按照基准位置用基准块及泡沫板围好100×100×25的基准方槽,并涂刷脱模剂,然后将主模型基准骨架找正,落入方槽中,并密封好;
2.将LY-10基准料(甲组料因有沉淀,使用前应单独充分搅拌均匀)按比例搅拌均匀,浇注到方槽内,待24-48小时固化后,标注X,Y,Z基准值、图号,送数控铣加工。
I、型面精修:
数控加工完后,根据电算提供的检测点对照产品图进行检测,确认尺寸基本满足要求,数据与产品相符后方可进行精修。
J、表面处理:
型面精修后,用环氧树脂进行表面处理,使表面针孔填平,补齐增加表面强度,环氧树脂要求薄而均匀,固化后用水砂纸打磨,工作表面必须棱线清晰。
K、刷漆,打标牌:
金属骨架根据用户要求的颜色全部刷漆,打出标牌及坐标标牌,划出100-200坐标网格线,划出孔位线、修边线并涂黑色标记界线。
㈢ 冲压件缺口要求标准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 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 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 、B 、C、D 四个区域。
4.3 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 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 (A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 (B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 (C 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
5.4 (D 区)
除A 、B 、C 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 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 、压痕、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 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 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 外观检验方法
7.1.1 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7.1.2 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打磨用油石 (20×13×100mm或更大)。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 (例如:8×100mm 的半园形油石)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 (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上沿纵向进行,并且很好地贴合零件的表面,部分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补充横向的打磨。
7.1.3 柔性纱网的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用柔性砂网紧贴零件表面沿纵向打磨至整个表面,任何麻点、压痕 很容易地被发现 (不建议用此方法检验瘪塘、波浪等缺陷)。
7.1.4 涂油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用干净的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油至零件的整个外表面。
把涂完油的零件放在高强度的灯光下检查,建议把零件竖在车身位置上。用 法可很容易地发现零件上的微小的麻点、瘪塘、波纹。
7.2 尺寸检验方法
7.2.1 检具测量
利用检具、钢板尺、间隙尺等测量工具,对冲压件的孔位置、大小、型面尺寸、料边等部位进行测量。同时结合产品数模,对冲压件的尺寸进行确认。
7.2.2 三坐标、扫描测量
利用专业测量设备对冲压件孔位置、型面尺寸等进行精确测量。
8、冲压件缺陷检查标准及描述
8.1 外观缺陷检查标准及描述
8.1.1 裂纹
检查方法:目视。
对于外覆盖件任何碎裂都是不可接受的。对于内覆盖件仅细微的碎裂允许作补焊返修处理,但返修部位是顾客不易发觉的且必须满足冲压件的返修标准。
8.1.2 缩颈
检查方法:目视、剖解。
缩颈是冲压件成形过程潜在的危险破裂点,对冲压件的功能、强度、耐疲劳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缩颈的程度判定冲压件是否合格、返修、报废等。外覆盖件缩颈影响整车外观,客户是不可接受的。
8.1.3 坑包
检查方法:目视。
坑包的存在严重影响覆盖件油漆后的外观质量,是客户所不能容忍的缺陷。大面积的坑包还影响制件强度、疲劳度,无法修复。
8.1.4 变形(突起、凹陷、波浪)
检查方法:目视、油石打磨、触摸、涂油
A 类缺陷:是用户不能接收的缺陷,没有经过培训的用户也能注意到
B 类缺陷:它是在冲压件外表面上摸得着和看得见、可确定的
C 类缺陷:是需要修正的缺陷,绝大多数处于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只有在油石打磨后才看得出。
8.1.5 麻点
检查方法:目视、油石打磨、触摸、涂油
A 类缺陷:麻点集中,超过整个面积2/3 都分布有麻点。
B 类缺陷:麻点可看到、可摸到。
C 类缺陷:打磨后可见单独分布的麻点,要求麻点间距离为300mm 或更大。
8.1.6 锈蚀
检查方法:目视、剖解。
锈蚀是冲压件长期存放或者存放不当导致生锈,对冲压件的功能、强度、耐疲劳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8.1.7 材料缺陷
检查方法:目视
标准:材料强度不符合要求,轧钢板留下的痕迹、重叠、桔 、有条纹、镀锌表面疏松、镀锌层剥落。
8.1.8 起皱
检查方法:目视
外覆盖件不允许存在任何顾客容易察觉的起皱,内覆盖件不允许存在严重的起皱从而导致材料叠料。
8.1.9 毛刺
检查方法:目视
毛刺的长度要求小于板料厚度的10%。
任何影响焊接搭边贴合程度的毛刺是不可接受的。
任何容易导致人身伤害的毛刺是不可接受的。
任何影响零件定位及装配的冲孔毛刺是不可接受的。
8.1.10 拉 、压痕及划伤
检查方法:目视
外覆盖的外表面不允许存在拉 及划伤、压痕;外覆盖件的内表面不允许存在影响外表面质量的划伤、压痕。内覆盖件表面不允许存在潜在的导致零件拉裂的严重划伤、压痕。
8.1.11 圆角不顺
检查方法:目视、检具测量
圆角半径不够均匀,不够清晰光顺。外覆盖件不允许存在,内覆盖件的一些装配面、搭接面圆角不顺不仅影响制件外观,严重的还影响焊接、装配。
8.1.12 叠料
检查方法:目视
外覆盖件不允许存在叠料缺陷,内覆盖件的的不同程度的叠料缺陷 导致客户抱怨,功能类冲压件还影响制件的装配和车身强度。
8.1.13 打磨缺陷、打磨印
检查方法:目视、油石打磨
A 类缺陷:打磨穿了,在外表面上明显可见,所有顾客都立即可见。
B 类缺陷:能看到、摸到,在有争议的地方打磨后也能证明。
C 类缺陷:用油石打磨后能看出
8.2 尺寸缺陷检查标准及描述
8.2.1 孔偏、少孔
检查方法:检具测量、三坐标测量
冲压件的孔根据孔偏移的大小、孔的作用而质量标准不同。对于定位、安装孔的位置精度要求高,一般工艺孔、过孔位置精度要求低。冲压件少孔是产品设计和要求所不允许的。
8.2.2 孔径不符
检查方法:间隙尺、游标卡尺
冲压件的孔直径偏差大小,根据孔的作用而质量标准不同。对于定位、安装孔的偏差精度高低直接决定了整车的装配性能。一般工艺孔、过孔位置偏差进度要求相对低。
8.2.3 少边、多料
检查方法:检具测量、间隙尺、钢板尺、三坐标测量
冲压件少边、多料在不同类别的冲压件上影响程度大不相同。例如:焊接边少边影响焊点分布和操作,压合边少边和多料决定压合后总成质量。
8.2.4 型面尺寸不符
检查方法:检具测量、间隙尺、钢板尺、三坐标测量
冲压件型面尺寸偏差由于设计、规划等工艺水平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其偏差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外观配合、冲压件匹配、零部件装配等质量水平。
9、冲压件缺陷检验判定标准
以下标准,遵循“质量从严”的原则进行判定。同一问题按严重程度从严判定。
9.1 外观缺陷检验判定标准
冲压件外观缺陷检验标准
项目
描述
关键件
判定(整车区域)
裂纹
1、 封闭裂纹: 长度≥50mm
宽度≥3mm
2、 不封闭裂纹:长度≥30mm
宽度≥2mm
/
所有件下同
报废
1、 封闭裂纹:10mm≤长度<50mm
宽度<3mm
2、 不封闭裂纹:10mm≤长度<30mm
宽度<2mm
是
报废
非
返修
1、封闭裂纹: 长度<10mm
宽度<3mm
2 、不封闭裂纹:长度<10mm
宽度<2mm
/
返修
缩颈
缩颈部位材料厚度:厚度≥料厚的
80 %;缩颈部位长度≥60mm
/
报废
缩颈部位材料厚度:料厚的50%≤厚度<料厚的80%; 缩颈部位长度:30mm≤长度<60mm ;
是
报废
非
返修
缩颈部位材料厚度:厚度<料厚的
50 %缩颈部位长度:长度<30mm
/
返修
坑包
面积≥8m㎡ ;长度≥10mm ;
高度≥1.5mm
/
返修
面积<8m㎡ ;长度L<10mm ;
高度<1.5 mm
/
返修
变形
零件表面出现明显起伏;目视明显;严重影响外观及装配
/
报废
零件表面出现起伏;目视不明显;手感明显
/
返修
零件表面出现起伏;手感不明显;油石检验明显
/
合格
麻点
零件2/3 面积上能看到麻点或小凸包
/
报废
零件表面用油石磨件之前用手感觉明显的麻点或麻点群;麻点面积<2/3 零件面积;
/
返修
材料缺陷
料厚明显不符合要求;表面有明显的桔皮滑移线、镀锌层疏松;锌 脱落长度≥300 mm ;宽度≥5mm
/
报废
轻微的材料缺陷;磨件后可见的材料缺陷;
/
合格
锈蚀
锈蚀厚度≥料厚的40% ;
锈蚀面积≥全部面积的25 %;
型面比较复杂无法消除锈迹;
/
报废
锈蚀厚度:料厚的20%≤厚度<料厚的40 %;
锈蚀面积:全面积5%≤厚度<全面积25 %;
是
报废
非
返修
表面质量受锈蚀影响但可通过打磨修复;
/
返修
起皱
肉眼能看出的严重皱折、棱线错位,严重影响焊接及装配;
/
报废
棱线、弧度不够清晰光顺;
肉眼可见的皱纹、波纹、棱线错位;
是
报废
非
返修
毛刺
毛刺高度H 大于料厚的40% ;有操作危险性的粗毛刺;
/
返修
毛刺高度:料厚的20%≤高度<料厚的40 %;毛刺影响定位、装配、焊接、压合的;
一般孔
合格
定位孔装配孔
返修
一般料边
合格
压合/焊接料边
返修
毛刺高度:高度<料厚的20 %;
/
合格
拉毛压痕划伤
深度≥料厚的30%;宽度≥2mm ;长度≥5mm ;
是
报废
非
返修
料厚的 10%≤深度<料厚的 30% ;宽度<2mm ;长度<5mm
/
返修
深度<料厚的10%;
/
合格
圆角不顺
圆角半径不均匀,未达到要求;明显地不清晰、不光顺;配合间隙达2 mm 以上;
/
报废
圆角半径不均匀,不够清晰光顺;配合间隙达2 mm 以下
/
返修
叠料
板料重叠宽度:宽度≥8mm
/
报废
板料重叠宽度: 3mm≤宽度<8mm
是
报废
非
报废
板料重叠宽度:宽度<3mm
/
返修
其他
能引起严重功能障碍的缺陷
报废
对使用有明显影响的缺陷
返修
㈣ 弹簧冲压件的硬度测试方法
南通卓越精密件为您分析了此问题:为了得到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许多弹簧冲压件模具和五金冲压件模具配件都要进行表面热处理,例如表面渗氮。对于这样的模具人们非常关心它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
在测试经过表面热处理的冲压件模具钢硬度时,有一种错误的做法值得纠正。这就是在这种场合不适当地使用里氏硬度计。这是由里氏硬度计的原理决定的。布、洛、维三种常用硬度计都是采用静态测试原理,都是将一个硬质压头缓慢地压入试样表面,然后测试压痕深度或尺寸,确定硬度值的大小。而里氏硬度计采用的是动态测试原理。
它是将一个规定质量的球体以规定速度冲击试样表面,测试它初速度与反弹后速度之差,以此来确定试样的硬度值。要理解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里氏硬度计的标准硬度块有多厚就清楚了。很明显它测出来的硬度值既不是氮化层的硬度,也不是基材的硬度,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冲压件表面层的厚度不同,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南通卓越公司中的冲压件模具的主要材料是模具钢(包括工具钢和高速钢),有时还要用到硬质合金冲压件模具通常要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热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㈤ 如何确定冲压件是否要作三坐标测量
钣金件由于尺寸公差范围比较松,所以一般不需要上三坐标测量,比较简单的形状可以通过样板形状比对或者检具测量即可。
如果样板/检具检测结果不合格,则需要上三坐标复检以测得误差值以便调整/修理模具。复杂形状钣金件可能还需要测量夹具辅助定位。
㈥ 怎样检验冲压件 怎样检验冲压件
冲压件检验跟其他产品基本相同,首先要有一个检验标准,作为零件检验时的参照,可以作为冲压件检验标准的有:
1、零件图纸/检验指导(标准)书:一些简单的冲压件可以通过对照图纸中标注的各种尺寸进行检验,所以QC首先一点要会看图,这是最基本的技能,其次是各种计量器具的使用,最基本的卷尺、卡尺、千分尺、表、通止规等等。
2、专用检具:这个比较简单,根据零件的实际情况来,需要熟练使用。
3、样件:对于某些无检具,但是形状比较复杂的无法用二维图纸表达的零件。这个比较直观,检验上足够细心对照着来就可以了。
以上是检验标准,会这些以后基本作为一个刚入门的检验来讲已经可以,别的方面就不是图纸上能表达出来的了,需要你对冲压工艺的熟悉和经验了,比方说随便拿到手一个零件,老师傅马上能够知道该重点看哪里,哪里容易出问题,问题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对后续工序和整个零件的影响会怎么样,对模具会造成什么影响,该怎么调整,该让生产线人员着重注意什么等等。这些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
冲压件的缺陷:坑包、麻点、划伤、咯伤、颈缩、开裂、滚线、拉毛、拉深侧壁不直、起皱、毛刺大、亏边、孔变形、缺孔、孔偏、翻边翘曲、翻边/折弯未到位、切边线/翻边/折弯线偏移、翻边高度不符、成形(拉延)/整形未到位、刚度差等
㈦ 冲压件检具检验间隙面差操作指导和计算方法
检具上做垫块,都是3mm,检测冲压件型面的时候拿间隙尺塞,3mm正负0.5 合格
㈧ 汽车钣金检具如何测量
一、汽车检具的概述:
检具是冲压件和焊接件等在线检测检验夹具的简称,与其它版本文件提到的样架有同样意义。检具是一种按需方特定要求专门制造的检测工具。检具的形面必须根据零件的CAD数据铣削加工,能体现零件的所有参数,对零件进行定性检测。对于零件上的某些极重要的功能尺寸,还能利用检具进行数值检测。检具还应具有测量支架的功能,但是当检具在线检测功能与测量支架功能不能同时满足时,应首先满足检具的在线检测功能。
检具设计、制造和验收应以产品图纸和主模型(或CAD数据)为基准。当零件无主模型(或CAD数据)时,应以产品图纸和经需方认可的样件作为依据。
在正常是有频率和良好的保养维护情况下,应保证检具与其对应的压延模具和焊接夹具具有相同的使用寿命。
检具制作前考虑事项(五点):
1.成品要求精度的部位及精度确认方法。
2.精度要求的重要度及确认方法。
3.成品在冲压件加工时产生变形量考虑。
4.使用上的考虑(方便、轻量化、快速)。
5.整体结构坚而不变形。
三、检具的介绍:1.使用目的:
零件的形状、减边、折线、孔位的检查。
2.使用材料:
A、轮廓(外形)表面:
大、中冲压件:由可加工树脂材料组成(具有良好的表面及耐磨耗性的树脂);
小冲压件:铝合金或钢或加工树脂材料组成(具有良好的表面及耐磨耗性的树脂);
检查样板及其它:铁材或树脂。
B、检具骨架:
大、中冲压件:本体及分割体:1)树脂——具有良好之表面及耐磨耗性之树脂,再经玻璃纤维补强后具充分之强度。2)钢材。
小冲压件:铝合金
C、补强构造:
钢管——脚架部分为圆形,外径1cm以上,基座方管外形25×25mm以上,钢管架构完成后应给予适当热处理以消除内应力,检具的构造应具有充分的强度,在正常使用下不得产生任何弯曲变形。
D、基准块:
大、中冲压件:钢钣或钢钣加树脂;
小冲压件:铝合金。
3.涂装:
A、检具制作完成后,检具本体及脚架要进行涂装作业:
检查作业性质之区分(本体治具部分):零接触面:白色;间隙检查面:3mm间隙(形状部)绿色;1mm间隙面(孔位部)红色;非检查面区:绿色。
B、外观涂装:
检查治具的脚架及本体宜喷蓝色或客户要求。
四、检具的制作工艺:
A、生产准备:
1.接受任务后,了解模型制造工艺要求、质量要求、速度要求;
2.了解制造主模型所需各种原材料的库存情况;
3.了解各种设备。
B、审图:
C、取毛坯:
1.简单型面用泡沫板,按图纸手取毛坯,工作表面小型面留6-8mm,中大型留8-12MM,负加工余量,标注坐标,交检后刷脱模剂(高速润滑脂);
2.复杂型面按产品图尺寸,下好毛坯料,标注坐标线,由数控加工完成后按程序员提供的检测点对照产品图检查型面及轮廓是否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D、填充可加工树脂:
LY-15,甲组份:白色胶泥状。乙组份:红棕色胶泥状,按比例配制;
甲:乙龙苑(2:1),吉大(1:0.8)由搅拌机搅拌均匀;
敷料前应再次揉打(增强密度,减少气孔发生),敷料压实厚度为30-40mm(包括加工余量)。
E、属支撑骨架制作:
1.小型主模型面管选φ12,大中型选φ16钢管,型面管应随形布置,网格间距150-200mm,距周边留30-40mm;
2.底座框架用钢管或空心方钢45度角连接,平行度及相邻两角垂直度公差±2mm,横档间距350-400mm,顺档间距450-500mm。
3.支撑管两端面压扁焊接或砂轮修磨,随支撑面粘合后焊接,同时焊接80×80×10mm基准骨架及起吊装置,并用CO2保护焊满焊,每根管钻φ3-5排气孔,交时效处理。时效完后用砂轮机将焊接处修光,并将多余焊点打平。
F、骨架与型面可加工树脂的连接:
粘接料按比例配制(LY-15要求同型面料),搅拌均匀后将型面管与型面料之间空隙填实,并将型面关管埋入粘接料中厚度10-15mm。
G、制作假基准:
将30×50×25mm的板料块或木块均匀粘接在底部框架上,用高度尺及平铲修平(大型数控铣铣平),厚度距离方钢20mm。
H、基准:
1.材料LY-10甲组份黑色糊状,乙组份淡黄色液体。甲:乙=100:15,在测量尺平台上按照基准位置用基准块及泡沫板围好100×100×25的基准方槽,并涂刷脱模剂,然后将主模型基准骨架找正,落入方槽中,并密封好;
2.将LY-10基准料(甲组料因有沉淀,使用前应单独充分搅拌均匀)按比例搅拌均匀,浇注到方槽内,待24-48小时固化后,标注X,Y,Z基准值、图号,送数控铣加工。
I、型面精修:
数控加工完后,根据电算提供的检测点对照产品图进行检测,确认尺寸基本满足要求,数据与产品相符后方可进行精修。
J、表面处理:
型面精修后,用环氧树脂进行表面处理,使表面针孔填平,补齐增加表面强度,环氧树脂要求薄而均匀,固化后用水砂纸打磨,工作表面必须棱线清晰。
K、刷漆,打标牌:
金属骨架根据用户要求的颜色全部刷漆,打出标牌及坐标标牌,划出100-200坐标网格线,划出孔位线、修边线并涂黑色标记界线。
㈨ 冲压件的孔径测量方法
冲压件孔测量按照通止规的测量方式来讲取的是最小值,所以你用卡尺测量做记录的时候一般可以记录最小值(排除过小值,比方测量错误导致的误差),(不排除有特殊情况)记录最大值跟平均值没有实际意义,对于孔径在各方向上的测量的大小差异,应该记录到形位公差的圆度里面中,而不是孔径。
---------------------------
另如果你是测绘,且无尺寸可以参考的情况下,你应该视其断面情况来定,不能单单取其平均值,比如你测量出来的最小值可能是其冲头某处磨损导致的,此时断面的光亮带极小,那么这个最小值就没有意义。一般来讲冲头磨损导致的是冲孔的变小(异形孔需具体分析)所以在测绘的时候可以取其最大值,断面质量别忘记,因为在冲头制造时候取的是孔径基本尺寸+允许偏差内的最大值乘以0.5~0.75,以留下磨损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冲孔变小,但只要断面质量还过得去,那么其值仍然在公差范围内,此时取最大值是正确的。(同理应排除过大值在板厚方向上有变形如孔翘起等因素,尤其是薄板)。
一、触摸检验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检验员需戴上触摸手套沿着冲压件纵向紧贴冲压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二、油石打磨
1、首先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然后打磨用油石(20×20×100mm或更大),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圆形油石)
2、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上沿纵向进行,并且很好地贴合冲压件的表面,部分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补充横向的打磨。
三、柔性纱网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用柔性砂网紧贴冲压件表面沿纵向打磨至整个表面,任何麻点、压痕会很容易地被发现。
四、涂油检验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再用干净的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油至冲压件的整个外表面。把涂完油的冲压件放在强光下检验,建议把冲压件竖在车身位置上。用此法可很容易地发现冲压件上的微小的麻点、瘪塘、波纹。
五、目视检验
目视检测主要用于发现冲压件的外观异常和宏观缺陷。
六、检具检测
将冲压件放入检具,依据检具说明书操作要求,对冲压件进行检测。
七、生产问题安全生产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与冲压过程近似的工艺性试验,如拉深性能试验、胀形性能试验等检验材料的冲压性能,以保证成品质量和高的合格率。
模具的精度和结构直接影响冲压件的成形和精度。模具制造成本和寿命则是影响冲压件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模具设计和制造需要较多的时间,这就延长了新冲压件的生产准备时间。
模座、模架、导向件的标准化和发展简易模具(供小批量生产)、复合模、多工位级进模(供大量生产),以及研制快速换模装置,可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先进冲压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冲压设备除了厚板用水压机成形外,一般都采用机械压力机。输送等机械以及模具库和快速换模装置,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可组成高生产率的自动冲压生产线。
在每分钟生产数十、数百件冲压件的情况下,在短暂时间内完成送料、冲压、出件、排废料等工序,常常发生人身、设备和质量事故。因此,冲压中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般工件在冲压过程中,由于冲压过程中,尤其是在冷锻冲压加工过程中,温度会很快升高,必须加润滑产品润滑,如果不使用润滑而直接冲压,焊接-组装,表面没有油的部件便于焊接和组装。研究和实践表明爱美可金属极惰性气体电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电阻焊的应用上都有上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