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②点燃蜡
将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蜡漂浮在水面上,这说明石蜡的密度要小于水的密度;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这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外焰处的火柴梗先炭化变黑;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或水珠,说明石蜡燃烧可生成水,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烧杯中有二氧化碳气体,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漂浮在水面上;a;最高;水雾或水珠;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
Ⅱ 九年级化学 如何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详细�0�3
九年级化学教材“对蜡烛及其探究实验”中安排了一个步骤“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采用
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此实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不易成功,
其有如下不足:
在实验时,不易准确点燃,白烟易被实验者呼出气体以及刮来的风吹散,白烟不易被点
燃,如果稍一迟缓,则会失去点燃蜡烛的时机。而且在点燃的过程中火柴火焰离灯芯过远不
易点燃,过近又有直接去点燃灯芯的嫌疑,不易被学生接受。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笔者经过多次实验以及参考有关文章,把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
用玻璃管把蜡烛内焰的可燃性气引出来,再点着燃烧,效果明显。并能充分展示蜡烛燃烧的
过程,让学生观察蜡烛三态的循环变化来深入探究蜡烛的燃烧。
1.器材准备
一段长10cm的带尖嘴玻璃管,一段蜡烛,火柴1盒。玻璃管管径不可过大或过小,都使
石蜡易凝固,则不容易被点燃。
2.实验步骤
a.制尖嘴管。用直径为1cm的玻璃管制成一头尖嘴。
b.把玻璃管一端伸到蜡烛内焰。这里的气态石蜡没有充分燃烧,可以观察到有白色的石
蜡蒸气沿玻璃管向外逸出,能说明石蜡在内焰部分没有充分燃烧。
其实蜡烛燃烧是石蜡先是固体→液体→气体。
态的对比观察方法。
3.改进后的优点
a.实验材料简单,操作方便。燃烧过程不易受到外界风的影响,现象明显,
b.点火处离灯芯较远,点燃的是蜡蒸气,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c.通过改进,可以由此讲解蜡烛火焰的形成过程是燃烧了灯芯周围的蜡蒸气。能较好地
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石蜡的液化及气化过程明显。趣味性强,突破教学的难点,也使学生
容易接受实验的结论。
本实验可以拓展到其它出现火焰的燃烧。(如酒精灯)
Ⅲ 蜡烛的燃烧过程
蜡烛芯中的绳子和蜡油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由固体的变成液体的是物理变化
1、视觉:光,黑烟,流泪。。。
2、感觉:热
3、用干燥的玻璃杯罩上,玻璃杯中的现象。。。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Ⅳ 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
蜡燃烧有2个过程:受热熔化和生成别的物质
1.蜡受热时熔化是物理现象
2.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反应
蜡燃烧是先受热熔化,当达到可燃温度后进行的化学反应,生成了别的物质
石蜡的物理性质是常温为固体,难溶于水,熔点低易熔化,较软.其化学性质是:石蜡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光放热.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蜡烛燃烧时,你会看到三种现象分别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融化),第二它会发光发热,第三由液态变成气态(里面油芯可燃烧的液态在点燃蜡烛时所冒出来的黑烟(用张白纸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就会发现)就是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Ⅳ (6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
(5分)(1)④①②⑥⑤③
(2)
水和二氧化碳 Ⅵ 关于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燃烧有2个过程:受热熔化和生成别的物质 Ⅶ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
(1)首先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再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根据火柴各部分的燃烧情况,了解火焰各部分的温度;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看有无水雾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最后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白烟,看白烟是否可燃.故答案为:④①②⑥⑤③;
Ⅷ 观察: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请写出实验器材、步骤、现象以及结论
实验器材:石蜡,火柴. 与点燃石蜡的步骤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原中归纳的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浏览:509
灯具遥控安装方法
浏览:985
在家地震预警有哪些方法论
浏览:399
气缸圆柱度的检测方法
浏览:214
东风制动灯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309
简谐运动研究方法
浏览:124
幼儿异物吸入的抢救方法有哪些
浏览:211
开衫毛衣尺寸的经典计算方法
浏览:356
广电有线连接方法
浏览:827
局解血管的检查常用方法
浏览:988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35
写出五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浏览:99
治疗脾气差的最佳方法
浏览:814
花卉满天星的种植方法
浏览:967
风控未通检测方法
浏览:767
根管治疗术的步骤和方法
浏览:180
去脚臭的简单的方法
浏览:934
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浏览:69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题
浏览:867
瑜伽胳膊锻炼方法
浏览: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