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测量血压的具体步骤
1、被测者在测压前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测量时的室内温度要适中,被测者的上臂要全部裸露,手掌向上平伸,上臂位置应和心脏位置在同一水平。
2、把血压计中的袖带缠绕在上臂,袖带的下缘正臂弯处至少2~2.5厘米,这时要把听诊器胸件听筒放在袖带下方肘窝处肱动脉上。
3、要检查一下打气皮球的放气旋钮有没有拧紧,然后开始充气,气囊内压力渐渐升高,会压迫上臂软组织和肱动脉,当袖带内压力高于心收缩压力时,肱动脉血液将会被阻挡,听诊器听不到声音。当摸挠动脉时也摸不出搏动,这时需再加压约2.6~4KPa(20~30mmHg)。
之后打开放气旋钮,缓慢均匀地放气,袖带内压力逐渐下降。当袖带内压力等于或低于收缩压时,从听诊器可以开始听到动脉搏动的嗒嗒声。听见第一次搏动音时,水银柱的高度或弹簧计的指针所指压力就是收缩压。
4、连续慢慢放气,袖带内压力继续下降,当降至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时,当搏动音突然明显变弱时,此时水银柱的高度或弹簧计指针所示的压力为舒张压。成年人等到声音消失时,此时压力为舒张压;儿童适宜取声音变弱时的压力为舒张压。
(1)人体动脉血压实验方法与步骤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建议初次测量左、右上臂血压,以血压高的一侧作为血压测量的上肢。
当左、右上臂血压收缩压差值>20mmHg时,建议进行四肢血压测量。老年人及糖尿病或某些疾病患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建议测量卧位或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3分钟内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血压测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血压
⑵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1.测量部位:常在上肢肘窝的肱动脉处测量,也可取下肢腿窝动脉。
2.用物:血压计、听诊器。
3.操作方法:
①测量前,让病员休息15分钟,以消除劳累或紧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②让病员取坐位或卧位,暴露右臂或左臂,将衣袖卷至肩部,袖口不可太紧,以免影响血流,衣着厚时应脱去一件,伸直肘部,手掌向上。
③放平血压计,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妙人一指为宜。过紧可使血管在未注气前已受压,使测得的血压偏低;过松可使气袋呈气球状,
而使有效的测量面积变窄,使测得的血压偏高。气袋的中部应对着肘窝,使充气时压力正好压在动脉上,袖带下缘距肘窝上2-3厘米,将末端整齐地塞人里圈内,
开启水银槽开关。
④戴好听诊器,在肘窝内侧处摸到肱动脉搏动点。将听诊器头紧贴肘窝肱动脉处,轻轻加压,用手固定,另一手关闭气囊上气门螺旋帽,握住输气球向
/袖带内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后慢慢放开气门,速度以每秒2-5mmHg,使汞柱缓慢下降,并注意汞柱所指的刻度。当袖
带内压力逐渐下降至和心收缩力相等时,血液即能在心脏收缩时通过被压迫的动脉,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此时汞柱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随后波动声继续
存在并增大,当袖带内压力等于心舒张压力时,搏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
⑤记录测量的数值,记录采用分数式,即收缩压/舒张压mmHg。当口述血压数值时,应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
⑶ 测量血压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步骤: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带至病人床边,核对、解释。 2、选择测量部位(有上肢肱动脉、下肢腘动脉,以肱动脉最常用)。 3、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卷衣袖露出一侧上臂,必要时脱袖。被测肢体伸直、掌心向上并稍外展。被测肢体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肱动脉平腋中线)。 4、放平血压计于上臂旁,驱尽袖带内的空气,开启水银槽开关,将袖带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cm。 5、触及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肱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以一手稍加固定。打开水银槽开关,戴好听诊器。 6、关闭输气球气门,充气至桡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后以每秒4mmHg的速度缓慢放气听肱动脉搏动,视线与汞柱的弯月面同一水平。 7、在听诊器中听到的第一声搏动,汞柱所指刻度即为收缩压;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汞柱所指刻度即为舒张压。 8、测量毕,驱尽袖带内余气,解开袖带。 9、安置病人于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0、拧紧气门螺帽,整理好袖带放入盒内,将血压计盒右倾45°,使水银回流槽内,关闭汞槽开关,平稳放置。 11、记录血压。 12、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1、血压计要定期进行检查,如水银是否充足,玻璃管有无裂缝、玻璃管上端是否和大气相通、橡胶管和输气球是否漏气,防止自身造成的误差。 2、偏瘫、一侧肢体外伤或手术病人测血压应选择健侧肢体,因患侧肢体肌张力及血液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变化。 3、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要重复测量,先驱尽袖带内气体,使水银柱下降至“0”点,休息片刻后重测。 4、对需严密观察血压者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排除影响血压测量值的外界因素:①袖带过宽使血压偏低;袖带过窄使血压偏高。②袖带缠得过紧使血压偏低;袖带缠得过松使血压偏高。③被测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血压会偏低,反之则血压会偏高。④袖带充气、放气速度宜适当,充气不可过快过猛;放气太快使测得的血压偏低,放气太慢使血压偏高。 6、WHO规定,以动脉消失音为舒张压。当变音与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或危重病人应记录两个读数。
满意请采纳
⑷ 测量血压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步骤: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带至病人床边,核对、解释。2、选择测量部位(有上肢肱动脉、下肢腘动脉,以肱动脉最常用)。3、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卷衣袖露出一侧上臂,必要时脱袖。被测肢体伸直、掌心向上并稍外展。被测肢体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肱动脉平腋中线)。4、放平血压计于上臂旁,驱尽袖带内的空气,开启水银槽开关,将袖带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cm。5、触及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肱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以一手稍加固定。打开水银槽开关,戴好听诊器。6、关闭输气球气门,充气至桡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后以每秒4mmHg的速度缓慢放气听肱动脉搏动,视线与汞柱的弯月面同一水平。7、在听诊器中听到的第一声搏动,汞柱所指刻度即为收缩压;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汞柱所指刻度即为舒张压。8、测量毕,驱尽袖带内余气,解开袖带。9、安置病人于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10、拧紧气门螺帽,整理好袖带放入盒内,将血压计盒右倾45°,使水银回流槽内,关闭汞槽开关,平稳放置。11、记录血压。12、整理用物,洗手。注意事项:1、血压计要定期进行检查,如水银是否充足,玻璃管有无裂缝、玻璃管上端是否和大气相通、橡胶管和输气球是否漏气,防止自身造成的误差。2、偏瘫、一侧肢体外伤或手术病人测血压应选择健侧肢体,因患侧肢体肌张力及血液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变化。3、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要重复测量,先驱尽袖带内气体,使水银柱下降至“0”点,休息片刻后重测。4、对需严密观察血压者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5、排除影响血压测量值的外界因素:①袖带过宽使血压偏低;袖带过窄使血压偏高。②袖带缠得过紧使血压偏低;袖带缠得过松使血压偏高。③被测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血压会偏低,反之则血压会偏高。④袖带充气、放气速度宜适当,充气不可过快过猛;放气太快使测得的血压偏低,放气太慢使血压偏高。6、WHO规定,以动脉消失音为舒张压。当变音与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或危重病人应记录两个读数。
⑸ 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有哪几种
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较大动脉血管中的血压而言。测量血压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种。
⑹ 人体动脉血压测量的实验原理用简洁的话概括
你是指有创还是无创?
无创血压测量国际公认的是俄国人柯洛特科夫1905年发明的柯氏听诊法。简单地说就是在阻断动脉流动后在慢速放气中血管会发出弹响音,简单地说就是第一声高压最后一声低压。
听诊法,医生用的水银就是听诊法,需要听与读相结合。
水银血压计是听诊法原理来设计的,原理正确,但水银不环保,还需要专业培训过才能听准测准。电子血压计是示波法原理来设计的,是根本样本规律算血压,设计原理有缺陷性,所以误差大,不适合于临床医学。
听诊法是医学无创测量血压的金标准。听诊法自动化将会是血压计发展的方向。
上海由泰听诊法自动血压计,集水银血压计的准确性和电子血压计的方便性于一身。克服了水银的不环保操作不方便,克服了电子血压计不准确误差大的弱点。临床试验误差小于0.5毫米汞柱。让每个人在家庭准确方便测量血压。真正评估血压防治效果,适时调整用药。
⑺ 怎么测血压
您好,血压由心脏的收缩力与排血量、动脉管壁的弹性和全身各处小动脉的阻力所形成。因此,测量血压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测量血压需准备血压计和听诊器。测量部位通常在右上臂肱动脉处。测量方法如下:
测量时病人可取坐位或仰卧位。脱下衣袖露出上臂,如果衣袖宽大,不影响血流,向上卷至窝亦可。手臂位置应与心脏水平一致。
打开血压计,放在被测肢体近旁的平稳处。血压计的水银槽应与病人心脏在同一水平位置。最多不应超过5厘米,过高过低均能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将血压计袖带里的空气挤出后,平展无褶地缠在右上臂下端近肘关节处。松紧适宜,以能插入2指为准。
用手指摸到肘关节的肱动脉搏动后,戴好听诊器,将听诊器的听头放在动脉上。不要加压,亦不要塞于袖带之下。
关紧打气球上的螺旋帽,打气,使水银柱上升到160毫米左右,然后慢慢旋松气门,使水银柱逐渐下降,同时仔细听诊。两眼平视水银柱的刻度,当吸到第一声搏动时,水银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将袖带内空气继续放出,当动脉跳动的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水银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
测量完毕后,将袖带中空气完全放出,解下袖带。
正常的血压,收缩压在11.7-18.2千帕,舒张压为6.6-12千帕。若安静休息时血压超过18.6/12千帕,为高血压。收缩压与年龄有一定关系,4 0岁以下的正常人,收缩压不可超过 18.6千帕,以后年龄增加10岁,收缩压可增加1.3千帕。如超过此数值,即使舒张压在正常范围,也列为高血压。 若血压低于12/6.6千帕,为低血压。
测量血压必须按上述规定操作方法进行,测量时应注意让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精神不要紧张,手臂肌肉要放松,活动后需休息15~20分钟再测。此外,测量前要检查血压计玻璃管有无裂损,汞柱是否保持在零度,橡皮管及气球、气带是否漏气。偏瘫病人应测侧手臂肱动脉的血压。
⑻ 血压的血压测量
最早用急性实验法在活体动物测量动脉血压的是英国生理学家S.黑尔斯。1733年,他在马的股动脉中接以铜插管,再连以长玻璃,当打开股动脉结扎时,马的动脉血冲入玻璃管的血柱高达2.5米,并随马心的搏动而上下波动。这种测定血压的方法叫做直接测定法。
由于操作不便,以后法国生理学和物理学家J.-L.-M. 泊肃叶在1823年改用水银测压计接上充满抗凝血剂的动脉插管与实验动物的动脉相接而进行动脉血管的测定。德国生理学家C.F.W.路德维希在1847年进一步用U形管水银测压计,一端与实验动物的动脉相连,另一端水银柱上加以浮标,上载描记笔尖在转动的记纹鼓上持续记录动脉压的波动变化,这是实验生理学方法学上的一大进展。此法在一般急性动物实验中仍广泛使用,但因对身体有严重伤害,故不能用于人体。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要用间接测定法,通常使用俄国医师N.科罗特科夫(Korotkoff)发明的测定法,装置包括能充气的袖袋和与之相连的测压计,将袖袋绑在受试者的上臂,然后打气到阻断肱动脉血流为止,缓缓放出袖袋内的空气,利用放在肱动脉上的听诊器可以听到当袖袋压刚小于肱动脉血压血流冲过被压扁动脉时产生的湍流引起的振动声(科罗特科夫氏声 ,简称科氏声)来测定心脏收缩期的最高压力,叫做收缩压;继续放气,科氏声加大,当此声变得低沉而长时所测得的血压读数,相当于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做舒张压;当放气到袖袋内压低于舒张压时,血流平稳地流过无阻碍的血管,科氏声消失。
由于汞的比重太大,水银测压计难以精确迅速地反映心搏各期血压的瞬间变化,所以后来改用各种灵敏的薄膜测压计可以较准确 地测得收缩和舒张压。近年来常使用各种换能器与示波器结合可以更灵敏地测定记录血压。 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正常血压:
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中国 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年龄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 收缩压(女) 舒张压(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 3 幼童血压正常值(参考值) 年龄收缩压mmHg(kPa)舒张压mmHg(kPa)新生儿76(10.1)34(4.5)1~6月70~100(9.3~13.3)30~45(4.0~6.0)6~12月90~105(12~14)35~45(4.7~6.0)1~2岁85~105(11.3~14.0)40~50(5.0~6.7)2~7岁85~105(11.3~14.0)55~65(7.3~8.7)7~12岁90~110(12.0~14.7)60~75(8.0~10.0) 前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1、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 “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 数的平均值记 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2、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 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 ),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3、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 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监测仪。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测压间隔时间15~31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 尽量相同。一般监测24小时,如果仅作诊断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小时、白昼与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有更密切的关系。 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1.血压计要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并应放置平稳,切勿倒置或震荡。
2.打气不可过高、 过猛,用后驱尽袖带内的空气,卷好。橡胶球须放于盒内固定位置,以防玻璃压断,凡水银柱下有开关者,用毕应将开关关闭。如水银柱里出现气泡,应调节或检修,不可带着气泡测量。
3.如发现血压计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使汞柱降至“0”点再测,必要时测双上臂进行对照。
4.须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尽量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5.对偏瘫病人,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
6.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水银不足,则测得血压偏低。水银柱上端通气小孔被阻塞,空气进出有困难,可造成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力偏高现象。
7.为了避免血液流动作用的影响,在测量血压时,血压计“0”点应和肱动脉、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卧位时,和腋中线平。如果肢体过高,测出的血压常偏低,位置过低,则测得的血压偏高。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 :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 差异、饮 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 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 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 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 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着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着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环平均压将下降到不能推动足够的血量回心。由于回心血量不足,会使心输出量减少,严重时可减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见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一些分析性实验得到的结果,在整体情况下常存在几种因素相继出现,互相影响的复杂情况。如:心搏率的显着变化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充盈度和心输出量的相应改变。而心输出量的改变也会引起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外周阻力的 改变。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凡能引起心输出量改变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呈现血压的相应升降。
⑼ 药理学实验,观察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及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先观察正常血压曲线,然后依次注射生理盐水,肾
能够避免细胞破裂,它的渗透压和细胞外的一样,所以不会让细胞脱水或者过度吸水,所以各种医疗操作中需要用液体的地方很多都用它,人体细胞生活中所处液体环境的浓度。为纠正脱水、酸中毒,临床常将不同液体按比例配成混合液应用。
因为严重的婴幼儿腹泻,除丢失碳酸氢钠而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外,还存在着营养失调性(即所谓“饥饿性”)酮中毒及大量电解质和水分的丢失。所以就需要有既能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克服酮中毒,又能补充水分及热卡的混合液。
(9)人体动脉血压实验方法与步骤扩展阅读:
每搏输出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
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
大动脉弹性: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失血)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加大时,动脉血压也将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