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温度与粒子运动速度公式
温度与粒子运动速度公式:T=mv^2/ (3K)。
通过理想气体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一个系统的温度平均到每一个粒子的平均动能上,如果我们设定粒子的质量和运动速度分别为m和v,那么系统的温度就可以用公式T=mv^2/ (3K)来表示,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
布朗运动
做布朗运动的微粒的直径一般为10-5~10-3厘米,这些小的微粒处于液体或气体中时,由于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微粒受到来自各个方向液体分子的碰撞,当受到不平衡的冲撞时而运动,由于这种不平衡的冲撞,微粒的运动不断地改变方向而使微粒出现不规则的运动。
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作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将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其实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随机撞击悬浮微粒。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布朗运动
② 如何分别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没有说明具体条件,什么粒子
也没有说明在什么知识水平上
这样的问题没法回答
比如说测量从大气中透过的高速电子,方法是云室。利用过饱和蒸汽,当电子在其中运动过去时,会电离周围的水蒸气,使得在运动轨迹上产生一系列气泡,通过闪光记录下气泡,即得到电子的运动轨迹。另外在云室中加磁场,电子会在其中偏转,从而可以从偏转半径测得电子的动量(速度)
③ 很多基本粒子的质量是怎么测量的比如质子、中子、电子、中微子等等,它们的质量是怎么测量的
早期的原子量测定 用 天然 氧元素 的原子量 等于 16 作为标准。1929年,发现天然氧元素是由 16O 17O 18O 三种同位素组成,并且 16O 的不纯度很高。1960-61年,国际物理学会和化学学会采纳了德国 质谱学家 马陶赫 的建议,选择 12C 作为原子量测定的新标准。认为 12C 具有12.000个原子质量单位,原子量为12。
-----------------------------------
原子量的早期测定方法,我不知道。但是现代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利用核反应 的能量平衡求取
在一个核反应中,反应前后能量守恒,能量和质量之间有着爱因斯坦关系。如果反应前后的某些粒子的质量或能量已知,那么就可以根据 守恒原理 求出 某1个 未知粒子的质量。例如 不带电的中子的质量 通常就是这样求得的。
-------------------------
2)利用原子发射光谱中的超精细结构测定
原子可以发射光谱,光谱对于原子 就如同 指纹对于人。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谱。光谱记录呈现若干个独立的 峰。用高分辨能力的 光谱仪器观察这些峰,会发现 所谓的 峰 并非单峰,而是若干个波长很近的 峰叠加在一起而成。这若干个小峰称为光谱的超精细结构。小峰与小峰之间的波长差 决定于原子的质量。通过对小峰之间的波长差的测量,可以推算出 原子的质量。
------------------------
3)利用分子转动光谱中的同位素位移。
这种方法的原理与 2)很相似,不再具体描述。
-----------------------
4)质谱法
这是当代最为流行、测量精度最高的原子量测定方法。测量精度可达 10的 -18 克。在这种方法中,利用“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 测量微观粒子的质量。其中的 “质”就是质量的意思。
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诞生于1919年。目前已经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质谱仪,例如:单聚焦、双聚焦、串行、四极、飞行时间、加速器 等类型。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中,主要是通过对微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的测量来得到微观粒子的质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 受到库仑力,在磁场中受到洛仑兹力。由于力的作用,微观粒子会具有加速度,以及与加速度对应的运动轨迹。微观粒子质量不同时,加速度以及运动轨迹就会不同。通过对微观粒子运动情况的研究,可以测定微观粒子的质量。
----------------------------
碳原子是中性粒子,不带电,不会在电磁场中受到作用。但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种类的碳氢化合物,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让碳以离子形式被注入到电磁场中。这样就可以测定碳离子、或者碳氢集团离子等的质量。同时它们的电荷也很容易测定,每个电子的质量也很容易测定。这样,就可以推出碳原子的质量。
--------------------------------
关于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主要有:气体动力学法、密立根油滴实验法、布朗运动法、布拉格X射线衍射法等。这些方法都涉及很专业的知识。不再详述。
④ 测量粒子速度的实验有哪些
1)如果是带电粒子的话,可以参考电子的测量:利用过饱和蒸汽,当电子在其中运动过去时,会电离周围的水蒸气,使得在运动轨迹上产生一系列气泡,通过闪光记录下气泡,即得到电子的运动轨迹。另外在云室中加磁场,电子会在其中偏转,从而可以从偏转半径测得电子的动量(速度)
2)如果粒子(颗粒)能被高速摄影仪光学捕捉到的话,可以短时间间隔拍摄两张粒子图像,然后通过粒子在图像上的位移和拍摄时间间隔来确定粒子的速度。比较成熟的技术是PIV。
⑤ 在动高压下如何研究物质状态的基本方程
因为变速运动在t0的瞬时速度就是路程函数y=s(t)在t0的导数,S′=2sint+2tcost+1,故选A.
⑥ 如何正确使用高压开关动特性测试仪
高压开关动特性测试仪有很多种,以基本的GKC-H高压开关特性测试仪测试为例
测试设置
①速度定义:仪器已经固化了10种速度定义(注:此10种定义可以根据需要用PC机对仪器重新定义并固化),根据开关型号不同,选取相应的定义。如果找不到相应的定义,则一般取“合前分后10ms”测出“时间-行程特性曲线”再在曲线上进行相应分析得到相应速度值。
②传感器安装:根据测速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同,选取相别。如果是三相联动机构,一般选在“A”相。
③测试时长:指内部电源输出操作电压的时间长度。
250ms:一般开关的单分、单合试验,选250ms时长;
500ms:一般开关“合-分”或“分-合”操作时,选500ms时长;
1000ms:老式的发电机出口开关如SN4-10G、SN-20G的合闸时间一般大于500ms,做此种开关的单合、单分试验时,选1000ms时长;
2000ms:开关做“分-合-分”操作时,选2000ms时长;
4000ms:开关做“合-分-合-分”操作时,选4000ms时长;
进行仪器内部操作电压校验时,选4000ms时长。
④触发方式:
内触发:用仪器内部直流电源进行分、合闸操作;
外触发:仪器内部直流电源不工作,用现场电源(交流直流均可)操作开关动作。仪器做合(分)闸时,仪器的“外触发”接线直接并接到合(分)闸线圈上,开关动作时,仪器从线圈上取电压信号作计时起点。
⑤传感器:有通用、旋转和直线传感器三个选项,根据所用的传感器进行相应设定即可。
⑥速度测试:如现场不是行程试验,将此项关闭,可以缩短试验时间,减轻试验强度。
⑦行程测试:用直线传感器测速时,将此项开启,能测得开关行程值;用通用和旋转传感器测速时,将此项关闭。
⑧开关行程:用旋转传感器和通用传感器测速时,输入开关的总行程值。用直线传感器测速及行程时,输入传感器的标注行程值。
⑨测试电压:根据现场需要设定开关的操作电压。